(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水浴锅、玻璃棒、温度计、玻璃棒、烧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称量。

2.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控制水浴锅的温度,使其缓慢升温。

4. 每隔一段时间用玻璃棒搅拌一下,直至溶解度达到平衡。

5. 记录每个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数据图表。

6. 根据数据分析,总结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等敏感部位。

2. 温度控制要准确,不要超过溶解度实验的温度范围。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溶解度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及特点。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溶液和
碱溶液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时,产生盐和水,释放一定量的热。

实验器材与药品:酸度计、碱度计、烧杯、试管、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分别用酸度计和碱度计测定其pH值。

2.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入盛有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同时用酸度计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

3. 反应完全时,用酸度计和碱度计分别测定盛有中和产物的烧杯中的溶液的pH值。

4. 观察产物的性质,验证中和反应的产物为盐和水。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 反应前盐酸溶液的pH值:2
- 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12
- 反应后中和产物的pH值:7
实验结论:
1.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为盐和水。

3. 中和反应后产物的pH值为中性。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戴上化学防护眼镜,避免溶液溅到眼睛。

2. 练习操作时注意安全,不得擅自操作其他药品或试剂。

3.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碱对,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钾等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学习有机物的化学方法。

实验材料:
1. 甲醇
2. 乙醇
3. 乙醇醛
4. 乙烯
5. 硫酸
6. 碳酸氢钠
7. 碳酸氢钙
8. 碘酸钾
9. 硫酸亚铁
10. 高锰酸钾
11. 石蜡
12. 酮
13. 醛
14. 醇
15. 酚
实验步骤:
1. 取小瓶装入少量甲醇、乙醇和乙烯,分别加入硫酸,观察其变化。

2. 取小瓶装入少量乙醇醛、醛、醇,分别加入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钙,观察其变化。

3. 取小瓶装入少量石蜡、酮,分别加入碘酸钾、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
1. 甲醇、乙醇和乙烯在硫酸中产生酸酯。

2. 乙醇醛和醛在碱性条件下产生醛醇,乙醇在酸性条件下产生醛。

3. 石蜡和酮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分别产生碘代石蜡和酮醇。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学会了一些对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实验器材:称量瓶、玻璃棒、三颈烧瓶、烧杯、酒精灯、称量器等。

2. 实验试剂:石蜡、碘酒、二氧化硫、冰醋酸、石蜡、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取适量石蜡放入冰醋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石蜡的溶解情况。

2. 将取适量碘酒放入三颈烧瓶中,用烧杯预热加热,观察碘酒在加热下的溶解情况。

3. 将取适量二氧化硫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情况。

4. 记录各实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速度。

5. 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归还。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事故发生。

五、实验效果评价:
1. 学生是否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

六、思考问题:
1. 为什么在加热下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加?
2.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之间有何关联?
3. 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牛牛范文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9篇)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9篇)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9篇)第一单元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点,掌握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以及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仪器和药品:酸度计、碱度计、PH试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榴石指示剂。

2. 实验步骤:
(1)将等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两个试杯中,并添加少量的蓝色石榴石指示剂。

(2)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酸性溶液的PH值接近于7,观察颜色的变化。

(3)逐滴加入醋酸至碱性溶液的PH值接近于7,观察颜色的变化。

(4)记录下中和点时的PH值。

三、实验结果分析:
1.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相互中和的反应。

2. 在中和点时,酸碱的摩尔数相等,PH值为7,产生中和盐和水。

3. 中和反应的特点是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四、实验结论与拓展: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点,并掌握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以及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实验,探讨不同溶液之间的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实验现象。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实验的优质课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学过程[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

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过氧化钠][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板书]一、过氧化钠[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实验材料:
- 硷性试纸
- 盐酸
- 红色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玻璃棒
- 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玻璃棒将红色墨水滴在溶液中。

3. 用硷性试纸分别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4. 在盐酸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试剂,盐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中的红色墨水用于标
记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地点。

硷性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不能将废弃液体随意倒入下水道。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懂,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评价: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性质的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增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

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

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气味变化,理解物质变化与气味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
1. 硫磺
2. 醋酸
3. 小瓶
4. 火柴
5. 实验眼镜
三、实验步骤:
1. 首先取一小瓶,内放入少量硫磺;
2. 点燃硫磺,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3. 然后取另一小瓶,内放入少量醋酸;
4. 同样点燃醋酸,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5. 对两种实验中产生的气味进行比较。

四、实验原理:
硫磺在燃烧时产生硫醇等恶臭气体,而醋酸在燃烧时则产生醋酸乙酯等具有刺激性气味。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气味。

这是因为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气体,而这些气体的属性与原物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气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物质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实验延伸:
可以将本实验延伸至其他物质的气味变化实验,如石灰和酱油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眼镜,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气体;
2. 火柴使用完毕后要及时熄灭。

以上是本次化学实验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氧化铝性质探究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能力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2)实验器材和材料:铝条砂纸棉签表面皿试管硝酸汞溶液3mol/L盐酸3mol/L NaOH(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实验类型:学生实验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人】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见过这种长白毛的豆腐吗?见过馒头长白毛吗?那你们信不信金属也能长出白毛来?不信,你看。

【投影】豆腐表面长毛的图片【师】你们想不想亲手创造出这个奇迹?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用一种神奇的方法使得你们桌上的这块金属薄片上长出白毛来。

看图(徽州毛豆腐)、思考引发学生兴趣,【投影】铝汞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用砂纸均匀的打磨金属薄片表面两次。

2、取盒中(事先蘸有神秘液体)的棉签涂抹在金属薄片表面,然后用一支干棉签将多余的液体吸干。

(注意:反应中有Hg生成,勿与皮肤接触)3、将两支棉签都放到盒中,观察金属表面现象后将金属薄片也平放到盒中,以便后面实验使用。

按照提示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由学生亲手制出氧化铝,引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体会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设计说明:该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没安排演示和学生实验,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固体由于晶型的原因根本不能和酸碱反应,而利用铝汞齐来制备出的氧化铝可以迅速与酸碱反应,课堂一开始通过“铝长毛”现象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制出氧化铝,再来探究它的性质,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使这个实验微量化、生活化,使得实验的污染最小化,氧化铝制备出来后对下面的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整个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篇1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

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

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简单的滴定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滴定管、坩埚、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称取0.1mol/L的溶液20ml放入烧杯中
2. 装入坩埚中,精确称取1g的硫酸,加入烧杯中
3. 用酚酞指示剂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出现红色终点
4. 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1
5. 测量玻璃棒上的硫酸溶液,准确记录下来
6. 按照滴定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滴加液体的速度,以免溶液喷溅造成伤害
3. 在滴定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量滴加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操作的技巧,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如何写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如何写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如何写
实验名称:电解水制氢气与氧气
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来制备氢气和氧气,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器材:干净的电解槽、直流电源、导线、两根碳棒、蒸馏水、实验管、氢气收集瓶、
氧气收集瓶。

实验步骤:
1. 将电解槽中装满蒸馏水,加入适量硫酸以增加电导率。

2. 将两根碳棒分别连接到电解槽的两端,保证碳棒与水接触。

3. 将电解槽连接到直流电源上,并调节电压使电流适中。

4. 在电解槽的两侧分别装上氢气收集瓶和氧气收集瓶。

5. 开启电源,进行电解反应。

6. 观察气体在氢气收集瓶和氧气收集瓶中的收集情况。

实验原理:水在电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产生于阴极,氧气产生于阳极。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电源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触电。

2. 碳棒不要碰撞到电解槽中的金属部分,以免短路。

3. 硫酸为腐蚀性物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通过收集氢气和氧气可以明显观察到气体的性质和比例。

实验结论:通过电解水反应可以制备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可以被电解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的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试管、试管架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盐酸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4. 将氢氧化钠试管慢慢滴入盐酸试管中,并继续搅拌。

5. 当颜色完全变化时停止滴加,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和强碱,在中和反应中会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避免溶液溅到皮肤。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台面要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混淆试剂或其它材料。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室清洁。

实验延伸:1. 修改实验条件,比如改变溶液浓度或温度,观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进一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中和胃酸等。

3. 深入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其它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评估:1.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分析学生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3. 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其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校本实验化学教案范文

高中校本实验化学教案范文

高中校本实验化学教案范文
【实验目的】:
1. 了解氧化铁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态度。

【实验原理】:氧化铁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于土壤、岩石和矿石中。

本实验是通过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方法制备氧化铁。

【实验材料】:
1. 铁粉;
2. 温水;
3. 氧气气源;
4. 碱性溶液;
5. 显色试剂(如PHEN)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试管中放入适量的铁粉;
2.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碱性溶液,使铁粉湿润;
3.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通入氧气;
4. 观察铁粉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将试管取出,用PHEN等显色试剂验证氧化铁的生成。

【实验数据】:
1. 反应前铁粉的颜色;
2. 反应后氧化铁的颜色;
3. 实验现象描述;
4. 显色试剂验证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氧气泄漏;
3. 完成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并且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也可以加深对氧化铁性质的认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水平。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一起看看高中优秀教案化学!欢迎查阅!高中优秀教案化学1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2、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袁高玉
课题名称:氧化铝性质探究
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能力
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
(2)实验器材和材料:铝条砂纸棉签表面皿试管硝酸汞溶液3mol/L盐酸3mol/L NaOH
(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
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实验类型: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人】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见过这种长白毛的豆腐吗?见过馒头长白毛吗?那你们信不信金属也能长出白毛来?不信,你看。

【投影】豆腐表面长毛的图片
【师】你们想不想亲手创造出这个奇迹?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用一种神奇的方法使得你们桌上的这块金属薄片上长出白毛来。

看图(徽州毛豆腐)、思考
引发学生兴趣,
【投影】铝汞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用砂纸均匀的打磨金属薄片表面两次。

2、取盒中(事先蘸有神秘液体)的棉签涂抹在金属薄片表面,然后用一支干棉签将多余的液体吸干。

(注意:反应中有Hg生成,勿与皮肤接触)
3、将两支棉签都放到盒中,观察金属表按照提示做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由学生亲手制出
氧化铝,引发他
们探究的热情,
让学生体会绿色
化学的理念
实验设计说明:
该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没安排演示和学生实验,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固体由于晶型的原因根本不能和酸碱反应,而利用铝汞齐来制备出的氧化铝可以迅速与酸碱反应,课堂一开始通过“铝长毛”现象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制出氧化铝,再来探究它的性质,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使这个实验微量化、生活化,使得实验的污染最小化,氧化铝制备出来后对下面的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整个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