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水浴锅、玻璃棒、温度计、玻璃棒、烧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称量。
2.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控制水浴锅的温度,使其缓慢升温。
4. 每隔一段时间用玻璃棒搅拌一下,直至溶解度达到平衡。
5. 记录每个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数据图表。
6. 根据数据分析,总结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等敏感部位。
2. 温度控制要准确,不要超过溶解度实验的温度范围。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溶解度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试管、试管架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盐酸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4. 将氢氧化钠试管慢慢滴入盐酸试管中,并继续搅拌。
5. 当颜色完全变化时停止滴加,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和强碱,在中和反应中会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避免溶液溅到皮肤。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台面要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混淆试剂或其它材料。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室清洁。
实验延伸:1. 修改实验条件,比如改变溶液浓度或温度,观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进一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中和胃酸等。
3. 深入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其它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评估:1.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分析学生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3. 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其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及特点。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溶液和
碱溶液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时,产生盐和水,释放一定量的热。
实验器材与药品:酸度计、碱度计、烧杯、试管、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分别用酸度计和碱度计测定其pH值。
2.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入盛有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同时用酸度计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
3. 反应完全时,用酸度计和碱度计分别测定盛有中和产物的烧杯中的溶液的pH值。
4. 观察产物的性质,验证中和反应的产物为盐和水。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 反应前盐酸溶液的pH值:2
- 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12
- 反应后中和产物的pH值:7
实验结论:
1.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为盐和水。
3. 中和反应后产物的pH值为中性。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戴上化学防护眼镜,避免溶液溅到眼睛。
2. 练习操作时注意安全,不得擅自操作其他药品或试剂。
3.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碱对,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钾等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篇1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走进高中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
走进高中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
2. 掌握一些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试剂:试管、试管夹、量筒、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2. 安全设施:安全镜、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指导手册和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流程:
1. 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
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2. 示范一些常见实验的操作方法,如溶液配制、酸碱中和、气体收集等。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团队合作。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讨论。
5.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认识水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将进一步注重实验设计
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
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高、低),密度#(大、小),硬度#(大、小)。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实验器材:称量瓶、玻璃棒、三颈烧瓶、烧杯、酒精灯、称量器等。
2. 实验试剂:石蜡、碘酒、二氧化硫、冰醋酸、石蜡、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取适量石蜡放入冰醋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石蜡的溶解情况。
2. 将取适量碘酒放入三颈烧瓶中,用烧杯预热加热,观察碘酒在加热下的溶解情况。
3. 将取适量二氧化硫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情况。
4. 记录各实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速度。
5. 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归还。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事故发生。
五、实验效果评价:
1. 学生是否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
六、思考问题:
1. 为什么在加热下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加?
2.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之间有何关联?
3. 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美丽的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美丽的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异,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牛奶
2. 食用色素
3. 食用碱
4. 食用醋
5. 玻璃容器
6. 搅拌棒
7. 化学平衡器
实验步骤:
1. 将一杯牛奶倒入玻璃容器中,并加入少许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食用碱和少量水混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3. 将碱水慢慢倒入装有牛奶的容器中,同时轻轻搅拌。
观察到牛奶的表面开始产生一层泡沫。
4. 将少量食用醋滴入泡沫牛奶中,观察到泡沫变得更加细腻和丰富。
实验原理:
1. 食用碱和牛奶中的酸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气体使牛奶表面形成泡沫。
2. 食用醋是一种酸性物质,可以与碱中和,进一步促进泡沫的形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眼睛和皮肤。
2.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双手,保持实验台面干净整洁。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在制备泡沫牛奶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食用色素,观察泡沫的颜色变化。
也可以尝试调整食用碱和食用醋的比例,看看对泡沫的影响。
评价与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牛奶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深入探索科学的奥秘。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写出的,这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
心理学那么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消费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抑制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严密联络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展实验探究,让他们实在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微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p1、学习内容分析^p〔1〕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根据消费、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和离子反响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根底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根本知识。
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响等根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根底,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
因此,本部分内容本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实验材料:
- 硷性试纸
- 盐酸
- 红色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玻璃棒
- 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玻璃棒将红色墨水滴在溶液中。
3. 用硷性试纸分别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4. 在盐酸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试剂,盐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中的红色墨水用于标
记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地点。
硷性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不能将废弃液体随意倒入下水道。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懂,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评价: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性质的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增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气味变化,理解物质变化与气味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
1. 硫磺
2. 醋酸
3. 小瓶
4. 火柴
5. 实验眼镜
三、实验步骤:
1. 首先取一小瓶,内放入少量硫磺;
2. 点燃硫磺,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3. 然后取另一小瓶,内放入少量醋酸;
4. 同样点燃醋酸,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5. 对两种实验中产生的气味进行比较。
四、实验原理:
硫磺在燃烧时产生硫醇等恶臭气体,而醋酸在燃烧时则产生醋酸乙酯等具有刺激性气味。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气味。
这是因为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气体,而这些气体的属性与原物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气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物质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实验延伸:
可以将本实验延伸至其他物质的气味变化实验,如石灰和酱油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眼镜,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气体;
2. 火柴使用完毕后要及时熄灭。
以上是本次化学实验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实验活动2。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的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主要是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动手实验将前期所学的酸碱中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实验活动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中和的理论知识,了解了酸碱滴定管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等知识,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下,是有能力自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的。
本节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体量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理解中和滴定原理,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体会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诊断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的规范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诊断学生的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处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与误差分析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五.教学方法教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上进行展开的。
因此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实验教学。
由酸碱中和滴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学习并不是纯粹的理论,也是有实际应用的。
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带领着学生熟悉实验的过程,通过对错误实验操作的辨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认识,结合错误的实验操作来诊断可能造成的实验误差。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一、实验名称: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掌握反应的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验器材:碟状锌片、铜片、镁粉、氢氧化钠溶液、盐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块铜片和一小块锌片放入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观察反应。
3. 将一小块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反应。
五、实验原理:
1. 铜和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单质反应,铜被氢氧化钠氧化,产生氢氧化铜;锌与氢氧
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锌。
2.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溶解生成氯化镁。
六、实验结论:金属与非金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不同的产物。
通过本
实验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七、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金属与非金属的组合,观察其反应产物以及反应条
件的影响,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特点,并培养实
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探索
更多化学实验。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创新实验微课的教案范本,希朇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学生将学会将给定的物质分组,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
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将给定的物质分为不同的组别,例如金属、非金属、酸、碱等。
实验材料和药品:
1. 试管
2. 火柴
3. 蓝试纸
4. 红试纸
5. 碘液
6. 硫酸
7. 氨水
8. 碘酒
实验步骤:
1. 将给定的物质放在实验台上,包括以下物质:锌粉、铜粉、硫酸、氢氧化钠、氨水、铝箔、碳粉、氯化钠。
2. 将试管标记为A、B、C、D、E、F、G、H。
3. 将锌粉放入试管A中,铜粉放入试管B中,硫酸放入试管C中,氢氧化钠放入试管D 中,氨水放入试管E中,铝箔放入试管F中,碳粉放入试管G中,氯化钠放入试管H中。
4. 在每个试管中进行相应的检验:在锌粉中添加蓝试纸、在铜粉中添加红试纸、在硫酸中
添加碘液、在氢氧化钠中添加硫酸、在氨水中添加铜丝、在铝箔中添加氧气、在碳粉中加热、在氯化钠中添加硫酸。
5. 根据实验结果,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酸、碱等组别。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掌握将给定的物质分组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篇1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
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
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简单的滴定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滴定管、坩埚、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称取0.1mol/L的溶液20ml放入烧杯中
2. 装入坩埚中,精确称取1g的硫酸,加入烧杯中
3. 用酚酞指示剂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出现红色终点
4. 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1
5. 测量玻璃棒上的硫酸溶液,准确记录下来
6. 按照滴定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滴加液体的速度,以免溶液喷溅造成伤害
3. 在滴定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量滴加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操作的技巧,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袁高玉
课题名称:氧化铝性质探究
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能力
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
(2)实验器材和材料:铝条砂纸棉签表面皿试管硝酸汞溶液 3mol/L盐酸 3mol/L NaOH
(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
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实验类型: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设计说明:
该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没安排演示和学生实验,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固体由于晶型的原因根本不能和酸碱反应,而利用铝汞齐来制备出的氧化铝可以迅速与酸碱反应,课堂一开始通过“铝长毛”现象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制出氧化铝,再来探究它的性质,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使这个实验微量化、生活化,使得实验的污染最小化,氧化铝制备出来后对下面的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整个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