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范例教学文案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优秀8篇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优秀8篇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范文模板最新参考,化学教案模板10篇文库篇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
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
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
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二、知识教学优化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
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
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化学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课题研究背景高中化学课堂的效率高低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
广大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大量“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这方面我们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将该理论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提出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模式”。
该模式对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有实践操作性,在此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对于广大化学教师顺利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示范价值;同时,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整合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也是《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价值所在。
另外,课题研究过程既是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的过程。
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于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多属个体行为,发表的一些教学设计与案例大多是对化学新课程某些内容的教学经验。
总体来看,对于化学新课程实施层面的研究比较零碎和经验化,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相关资料缺乏普遍指导意义。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老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一定要自己先弄明白了,不要到时候学生提问的时候,竟然回答不上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品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
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
(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精简版5篇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精简版5篇化学教学设计范文精简版5篇化学是一门对于学生们来说比较新颖的科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详细一点的讲述,那么我们该怎么设计一下课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5篇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5篇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5篇我们在教化学的时候,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做到耐心、细致,根据反馈去设计课程和对教学进行安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篇1】一、物理性质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二、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2,【新授课】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
2Mg+O2==2MgO2Al+3O2=2Al2O3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化学教学案例模板范文(13篇)
化学教学案例模板范文(13篇)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
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儿不能用“炭”。
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
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例题】例析: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布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
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为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也为了让我们在教学中知道目标,有时候是需要我们去设计一下教学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任务概述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2024最新-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计划篇三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
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精选5篇)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精选5篇)化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精选篇1)教学目标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教学建议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有关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
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
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5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5篇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5篇有些班级的化学成绩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费点心,多提前设计好教案等各方面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
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策略: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一、教与学目标导航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3、中考考点:元素的概念,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预习案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圈划。
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
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化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适当时间里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能根据电化学的原理解决有关设计电解池和原电池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电解池的分析、判断。
四、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勾画——知识点习题分析——复习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评价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原电池基本概念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③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装置的变化:简易装置——盐桥装置——交换膜装置2、原电池原理:3、导电粒子的流向问题: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离子流向(内电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考点:装置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例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考点:(例题)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电子、阴阳离子的移动4、电解池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用于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3)用于金属的防护4)设计原电池例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两个半反应,选择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选择电解质溶液,设计简易原电池,设计盐桥原电池例题: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综合应用二、化学电源一次电池常见类型、二次电池主要类型1、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
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
(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6篇)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6篇)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
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5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5篇化学课程教学设计5篇当我们在教化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得学生们对于化学有更多的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氨气的理化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阅读,提高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氨气理化性质及用途的研究,提高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气的理化性质。
【难点】喷泉实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首先我给大家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喷泉实验。
倒置的烧瓶中装满氨气,胶头滴管中有少量水,老师在烧杯中的水里滴加少量的酚酞。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很快倒吸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同时水由无色变成红色。
【教师引导】同学们,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说明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氨气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实验4-8的内容,解释喷泉实验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烃的衍生物。
2.能说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能推测乙醇的结构简式。
3.认识到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乙醇结构简式的过程,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与其官能团息息相关,初步学会“结构—性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化学带来的乐趣,感受学到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简式。
【难点】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物质的结构决定了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反过来说,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我们也可以推知物质的结构。
【提出问题】已经知道了乙醇的分子式是,那么乙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引入新课】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板书】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讲解】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
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里。
(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碘在酒精里容易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
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
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情况。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一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一定的溶剂量。
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须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
【板书】二、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
【讲解】(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
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参加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建设。
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二、教材的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及类推、练习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比归纳及类推总结,练习训练,获得对比、归纳和类推的学习思维能力。
(3)积极思考,善于应用对比、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有关化学的教学设计5篇
有关化学的教学设计5篇有关化学的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老师,你对于教学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这肯定是需要提前去思考和计划好的,不妨先写一份教学设计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化学的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有关化学的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
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
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
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
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工作目标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标题(化学课程标准主题或教材中规定的内容)一、基本说明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⒉年级: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⒌所属的章节:⒍教学时间: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三、教学过程(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四、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第二部分:化学教学设计范例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湖南师大附中:邓建安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2)通过试验探究掌握NO和NO2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设计能力。
(3)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NO2与水的反应,二是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教学难点是进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学习有助于对“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指标作进一步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SO2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氮氧化物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酸雨的调查”,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前准备2-3天2.NO的生成与性质10分钟【课前布置】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
【引入】NO和NO2是汽车尾气和某些生产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也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它们将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楚大气污染物的性质。
【提问】①NO可以通过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在常温下它们易反应吗?为什么?②氮气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反应?③由此联想,除汽车尾气中因高温产生NO外,在自然界也有一种情况也会发生氮气与氧气的反应,说说看,是那种情况?【实验】播放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录像【板书】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N2 + O2 2NO【实验】NO与O2反应的实验演示(1) 3-5人为一小组,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
(2)将相关资料制成PowerPoint文件,并选好一个代表准备汇报本组的调查成果。
为马上进入的新课做好思想准备。
思考与回答:由于氮气的性质很稳定,常温下N2与O2不反应思考与回答:放电或高温思考与回答:雷电时观看实验录像写出实验录像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下面的装置演示O与O2反应的实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等。
从汽车尾气入手,直接导入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氮氧化物的性质。
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播放录像将反应原理直观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并形成稳定的化学知识。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播放录像和设计学生能亲放电或高温3.NO2的性质5分钟4.科学探究15分钟5.活动回报8分钟【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板书】2NO + O2=2NO2【实验】NO2与H2O反应的实验演示【板书】3NO2 + H2O =2HNO3 + NO【提问】工业上利用二氧化氮溶于水来制取硝酸,但根据反应方程式,NO2中的N元素能否全部被转化为硝酸?【提问】如果现在给你一试管NO2,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你能否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的被水吸收呢?【科学探究】现给你一试管NO2,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展示优秀方案并推荐上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与回答:无色的NO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
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与回答:不能,只有三分之二的N被转化为了硝酸积极思考画出设计的装置简图(参考简图见附录一)将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现象和解释填入P80的表格中(参考答案见附录二)思考与回答:硝酸工业中通过补充空气,使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NO。
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自演示的试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启发和提供录像、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第一印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意义、稳定的化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
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训练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6.小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阅读布置】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板书】二、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与危害(pH<5.6)【活动汇报】选一个小组,汇报课前布置的调查活动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活动布置】(1)实践活动1: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
(2)实践活动2:雨水pH的测定。
【作业】P83第1~6题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阅读活动汇报了解活动要求,做好活动准备。
意识和决策能力。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进对酸雨的全面了解,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强烈意识。
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等。
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1.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前布置的调查,还是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从课堂巡视检查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同学的实验设计不完善,语言表述欠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多锻炼,以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附录一:参考简图附录二:科学探究“NO2尽可能被H2O吸收”实验步骤现象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3NO2+H2O=2HNO3+NO,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2) 制取少量氧气有气泡溢出2KClO3=2KCl+3O2↑或2H2O22H2O+O2↑(3)(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2NO+O2=2NO23NO2+H2O=2HNO3+NO附录三:教学课件附录四:某组学生的调查成果: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