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3、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通过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使我们比较熟悉的气体,它与水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环节二:讲授新课
1.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吗?
【实验操作】将上述实验中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取2—3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紫色的色素,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提出假设】启发学生根据软塑料瓶中的物质提出三个假设:1,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的;2、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3、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
【设计实验】取三朵石蕊试纸做的纸花,第一朵直接喷上水,第二朵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先喷上水,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
【观察分析】第一、二朵纸花都不变色,第三朵纸花变红色。
【分析交流】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出一氧化碳这个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危害。
探究(15分钟)
1.实验1: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等。
–实验步骤:将一氧化碳加热至60°C,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2: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焦炭和硫酸铜,加热容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讲解与总结(20分钟)
1.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气、硅钢、甲醛等化工产品。
2.讲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3.讲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
–增加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要有正确的使用和安装燃气设备的操作;
–燃烧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拓展(10分钟)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在学生初步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进一步体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材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明线,以科学探究的步骤为暗线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为学习下册酸和碱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也再次证明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师着重讲解、引导,将分析实验的任务留给学生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3.能够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2.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
1.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和化学品:电饼铛、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请学生回忆一下,其中一个实验中是通过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回忆“二氧化碳”)
2.引导学生探讨酸和碳酸盐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酸和碳酸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我们能得到什么?”
3.引出一氧化碳: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与碳有关的气体?”
Step 2: 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1.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等。并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的一些特点,比如它是无色、无味、密度较大的气体。
2.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氧化碳在哪些环境中会产生?”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通过教学课件或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比如用作植物的养分、饮料中的气泡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板书】一反应原理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
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i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
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
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
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
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
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
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安陆市实验初中王爱丽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学习二氧化碳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实验,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分组探究、质疑、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培养学生全面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合作精神及科学的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初步了解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温室效应等
2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具有对化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3.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法分析
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设疑诱导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收获方法
五、教学反思
1.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
一、实验教学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课题。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了解一些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设计一些简单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他们有动手参与实验和探究的欲望。该课题知识难度不大,内容较多,而且二氧化碳的性质几乎都由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更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绝好素材。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把二氧化碳性质和本单元活动课内容进行整合。强化“实验验证性质,用途反映性质”的学习思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是本课题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质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所以我把该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参与猜想、实验方案设计和动手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上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学生后续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课题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及验证方法和原理。因为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或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所以我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和倾倒二氧化碳这三个实验设计成了验证实验。本课题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有一些同学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并把该实验设计成三个环节: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并对原实验做了一些改动,探究过程和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A+B)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3.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 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A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6-3:如教科书第117页图6-14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
实验6-4:如教科书第
117页图6-15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
第 1 页
根据实验6-3、6-4完成下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6-5: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尤其实验充满兴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等。所以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二氧化碳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
第二课时
[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
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
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二氧化碳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碳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可乐)说完整点(生:百事可乐),谢谢同学们的祝福,我也祝大家百事可乐!同学们知道这里面有气体吗?(生:有)是什么气体呢?(生:二氧化碳)
大家能在草稿纸上写出它的化学式吗?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的化学式功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学以致用】
下图为某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时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资料:紫色石蕊试液中含有水。)
1、装置A 的作用: ;
2、装置B 中的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C 中的现象是: ;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课外作业】1、完成学案上课外作业;2、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温室效应,并将其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
课外作业
【基础达标】
1.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化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能力提速】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五、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能溶于水,通常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 CaCO3↓+H2O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3、不能供给呼吸。
4、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样的板书可以简洁明了而又全面地展示整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板书,梳理总结,形成系统认知。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人间仙境”为切入点,用4个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完成教学,体现了“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