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的背景及其特征。
2.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3.认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背景及其特征。
2.春秋时期的政治,伯服之乱、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政治变革及其作用。
3.春秋时期的经济,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经济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难点1.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2.阐述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来接受课程内容。
2.通过教学PPT,进行知识讲解。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分钟)1.盘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线下作业呈现与解析。
(二)新课讲解1. 背景和特征(10分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前后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标志着中国从建立封建制度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2. 政治(25分钟)A. 伯服之乱B. 齐桓公的政治变革C. 晋文公的政治变革3. 经济(25分钟)商鞅变法的背景与内容、商鞅变法与中国古代经济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练习(20分钟)通过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问题的讨论。
1.伯服之乱对春秋时期的影响是什么?2.齐桓公的政治变革主要有哪些?3.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四)课堂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要点突出、内容全面,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背景、特征、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加强实际案例的应用,让学生在跟随文本阅读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1.农业2.诸侯争霸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时间:前770~迁476年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2、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3、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影响有那些.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铁制农具和牛耕;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春秋五霸;争霸战争与民族交融。
过程与方法: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树立建设祖国,振兴民族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难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被称为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又如何呢?(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牺(xī)尊春秋晚期春秋牺尊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牛首、颈、身、腿、臀等部位都饰有盘绕回旋的龙蛇组成的兽面纹,高33.7厘米,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铁器农具和耕牛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楚国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煮盐"是指用深腹容器煮沸取自海边滩涂下或盐井里的卤水并加凝固物来结晶成盐。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附学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了解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及首霸的原因。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铁器、牛耕等图片和相关文献史料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诸侯争霸【教学难点】:王室衰微;春秋争霸的利与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课件展示表格,夏商周的兴亡:都城、时间、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2、出示烽火戏诸侯图片,让同学讲述图片故事,从而引入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教师讲述东周的历史分期,过渡到新课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问题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问题1: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问题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问题探究:(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替过程如何?(出示一组图片,石器、骨耜、耒耜,青铜铲(2)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所学知识回答出铁农具的优越性:坚硬、锋锐。
4、指导阅读教材27页“相关史事”,了解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教师总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春秋时期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处于动荡时期,导入第二目“王室的衰微”。
(二)王室的衰微1、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西周的分封制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王室的衰微”一目,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小组交流,有疑问的做好标注。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2.掌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3.了解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4.认识春秋时期的各种文化和宗教。
二、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2.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3.春秋时期的各种文化和宗教。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2.如何理解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3.如何理解春秋时期各种文化和宗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者课件展示春秋时期的地图和历史背景,概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学习课文(35分钟)1.教师讲解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周朝衰落、诸侯国的形成、天子与诸侯的关系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
3.教师讲解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探讨此事件为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4.教师讲解春秋时期的各种文化和宗教,如《易经》、儒家思想、祭祀等。
3.讨论和总结(15分钟)根据课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和沟通,并吸收其他组的有益信息。
讨论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以代写的形式谈谈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2.分组做诸侯国之间战争和外交斗争的对比和分析。
3.通过学习本课所涉及的文化和宗教,做一份“我的文化和宗教”的PPT。
六、课堂反思本课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各种文化和宗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情况。
讲解内容准确、紧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效果良好。
下一步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巩固和拓展,提供更多的读物和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度也到场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骤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场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查看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
4.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是,任用为相。
5.在春秋争霸的历程中,一些强盛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范畴的。
探究尝试:
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成长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进步的标志是什么?
(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产业范畴扩大农业化程度进步;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到场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团缔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环境怎样?哪位同砚能说说看?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1、战国时期是一个别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明白桂陵、马陵之战。
五、课后总结:
歌谣印象:
春秋农耕铁农
战国时期遍地面。
春秋末年采取农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齐国君主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四、讲堂检测
一、达标稳固:
1.东周开始于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案2016年人教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校:岢岚三中科目:历史备课教师:七年级全体教师主备人:刘成贵【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学习重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春秋争霸的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讲故事《一鸣惊人》与《楚王问鼎》。
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知道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实力逐渐衰微的历史史实。
3、掌握诸侯争霸的历史史实,以及主要的春秋霸主。
三、预习导学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理解春秋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理解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用历史视角观察和分析当前社会现象。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春秋时期的资料,以便在教室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2. 准备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以增强教室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3. 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和板书,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秋战国》主题曲,引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动荡局势。
(2)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观点和代表人物,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3)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重点讲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4)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争原因、平民生活等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教室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 安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事迹,下次课进行分享,以达到拓展知识面的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梗概,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新课标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提问:齐桓公能称为春秋首霸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概括
1.自然条件优越2.管仲改革3.打着“尊王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表明他已经得到了诸侯与周天子两方面的认可了,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点拨: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这些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奴隶减少,都去帮诸侯开垦私田,周天子在井田制上所收的赋税减少,导致权威日趋下降,分封制就逐渐瓦解了)
2.展示《西周、东周变化的对照表》,从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变化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概括出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3.展示各国相应的改革和战争的名称、相关的成语故事
如: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一鸣惊人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4.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示书本P30“相关史事”,提出问题: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春秋时期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教师归纳提炼关键词——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
3.手工业、商业
师: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展示各种行业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如各种用途的青铜器、冶铁制造过程图、煮盐制作过程图、货币的图案等等。
二、王室衰微
1.师: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应该是使社会得到前进的,为什么经济发展却会带来王室的衰微呢?
2.师:通关观看视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这节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知识与能力及其影响。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兴起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开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狼烟戏诸侯的XXX,废掉XXX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XXX为后,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771年,XXX之父XXX 勾结XXX攻破镐京。
XXX点起狼烟求援,众诸侯因从前被狼烟所戏而不加理睬。
XXX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XXX为王,是为XXX。
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XXX、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汗青。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XXX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XXX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同研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开展1.图片展现:铁制农具、XXX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赛课教学设计_2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格局纷争的局面。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东西,所以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课设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以辩证的观点分析春秋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影响,理解人才与强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春秋时期各个霸主建立霸业的经历,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做好准备。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视频《中国通史》节选解释春秋时期及其名字来历教师导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标题《动荡的春秋时期》,请同学们说说“动荡”的近义词。
有变化才有变动,变化太大就会打破原有的局面出现动荡,所以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先要看看春秋时期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新授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师介绍背景:忆一忆:你还记得远古人类使用的是什么生产工具吗?出示铁器图片;材料《管子》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应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山海经》记载: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学生阅读教材P27相关史事1.铁农具有哪些优越性?2.除了铁农具,人们还使用了牛耕耕作(提高生产效率),铁器、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3.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请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过渡: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使西周的制度遭到破坏。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了解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及成为首霸的原因。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铁器、牛耕等图片和相关文献史料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诸侯争霸。
2.难点:王室衰微;春秋争霸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展示夏商周的兴亡:都城、时间、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二)让同学讲述烽火戏诸侯故事,从而引入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三)教师讲述东周的历史分期,过渡到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问题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问题1: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问题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问题探究(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替过程如何?(2)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4.了解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教师总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春秋时期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处于动荡时期。
(二)王室的衰微1.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西周的分封制。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小组交流,有疑问的做好标注。
问题1: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周王室的势力较西周时期有哪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疑难、板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巩固本节课的内
容。 进一步加强对知 识的记忆及理 解。
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分享智慧的 能力。
大国吞并,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
家;春秋的争霸战争促使一些国家进
四、合作学 习
行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补充: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但应注意 的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时,应该抱着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的态度,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去看问题,关于春秋的争霸
战争,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评
价。
(1)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大国为争
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 权而发动的。战争的结果是肥了大国 诸侯,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 苦。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无义 战”。 (2)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 更替过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新旧制 度的交替时期,战争过程中,打击和 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新兴地主 阶级的出现扫清了道路,奴隶制度迅 速 瓦 解 。 (3)争 霸 战 争 加 快 了 中 国 统 一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过程 中,开拓了疆土,使春秋初年的 100 多个国家逐步缩减成十余国,形成了 南方的楚,北方的晋、燕,东方的 齐,西方的秦,东南的吴、越这几个 势力中心,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 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争 霸 战 争 推 动 了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与交流。争霸战争一方面使交战国家 和战乱地区的经济受到破坏,另一方 面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国为 了争霸,都重用有才干的政治家,厉 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 和文化的措施,出现了经济发展、思 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由于战争 的关系,人们流动频繁,促进了地区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原地区较先 进 的 经 济 文 化 得 到 了 传 播 。 (5)争 霸 战争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频繁的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0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六、板书设计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度破坏 2.诸侯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
1.争霸原因 2.主要霸主
3.“尊王攘夷” 4.争霸的影响
教 学 后 记
通过本课学生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知识。但本课没有突破学生对分封制瓦解与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正文部分,讨论回答“问题思考”中的题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但是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美女叫西施。传说,她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入河底。从此,西施“沉鱼”流传开来。她为了帮助越王勾践实现复国大计,忍辱负重远嫁吴王夫差,终使越王勾践复国。西施生活在什么时代,春秋五霸又是怎么回事?这期间有哪些著名战役?
二、学习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题: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第2周星期1
年段
七年级
上课时间
第3周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总(1)课时第(1)课时教学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2.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展示,再现历史场景,寓乐寓教寓学;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联系历史和现实与自己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过渡]
人教版历史(2016)上册教学设计_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教案新-历史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新-历史: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教学内容】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准备】1. 预习课文,课前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春秋战国争霸历史资料,搜集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2. 自主组成历史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源:二、学习新知三、收获总结四、课堂检测对号入座:(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 [来源:学。
科。
网] 朝秦暮楚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钻木取火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采用的战略战术退避三舍春秋时楚庄王数次挥师北上,打败晋国问鼎中原战国七雄为了各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五、布置作业“友谊使青春丰富多彩, 是清纯生命的旋律, 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
”它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真诚赞美。
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以朋友和友谊为主题开展一个主题活动, 假如你是本班学生,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与友谊有关的宣传标语。
(3)结合自己的体会, 写一份关于怎样交友的经验交流材料或谈谈对交友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东周春秋(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前476—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教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案1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如何?二、自主预习(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了_____农具和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_____、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_____,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_____逐步瓦解。
2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_____,致使周王室财政困难。
3.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状况:(1)当时,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
2、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
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
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王室衰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
复习有关夏商周的更替,让学生填表: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王位继承制度亡国国君夏商西周2、问题导入。
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1)西周是怎么灭亡的呢?答: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
周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
后来,犬戎真的来攻西周。
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
结果,幽王被杀。
(2)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期呢?我们把它称为春秋时期,那同学们知道春秋得名于什么吗?答:“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二、教学新课(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1)劳动工具改进①教师出示《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以铸锄、夷、斤、劚,试诸壤土。
”和《管子》的记载,指出: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②总结: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农业得到飞速发展。
(2)耕作方法改进①教师由春秋晚期的“牺尊”,通过牛鼻子上的环,引出人们开始控制牛,利用牛来耕地。
指出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牺牲:牺牲作名词,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
供祭祀用的牲畜,如猪牛羊等),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②展示农耕全景图,引出农耕中使用到的工具,引出铁制农具和其他农具性能上的比较,铁制农具的优点:铁制农具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成本低廉,便于广泛的使用.教师总结: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带来的作用影响,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1)教师指出: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①青铜业: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在春秋时期,除了铁的冶炼技术的成熟,青铜制造也有了新的发展。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虽然不复商朝晚期鼎盛,但依然是这个时代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展示《莲鹤方壶》,教师简单介绍春秋时期青铜制造的发展。
春秋以后,青铜器型突破商周厚重的传统,开始向轻薄灵便和工整细腻的方向发展。
②冶铁业: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展示《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的材料,讲述其中的故事,教师提问材料中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时期高超的冶铁技术?“鼓橐(tuó)装炭,金铁乃濡”在熔炉内添加柴炭,矿石在高温下熔化,然后炼铸成剑。
这句话表明,这一时期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③纺织业和漆器: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那么,通过手工业制造出来了一些精美的手工产品,这些精美的手工产品怎么处理?(由此过渡到下一内容货币出现)3、商业发展:(1)投影展示春秋时期《耸肩尖足空首布币》、《安阳之大刀》。
这些货币的出土,表明了什么呢?春秋时期,商品交易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
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裤足下端尖锐,它的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
(2)耸肩尖足空首布是我国早期钱币形式之一。
猜一猜这枚空首布币是从什么演化而来的?由铲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的,仍保留着插木柄的銎。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刀的货币。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3)教师总结: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提问讨论:(1)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答: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2)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由此问题引入下一小节--王室衰微(二)王室衰微1、周王室的困境(1)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提问:你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的困境是什么?(2)展示《史记·周本纪》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提出问题:①从中你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经济发展会带来王室的衰微呢?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春首先是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这些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奴隶减少,都去帮诸侯开垦私田,周天子在井田制上所收的赋税减少,导致权威日趋下降,分封制就逐渐瓦解了。
②王室的衰微还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呢?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分析。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仅在洛邑一带了,周天子已经无力控制诸侯了。
③周王室衰微还有什么表现?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了解“武氏子来(鲁)求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未葬也。
”这个材料可以看出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④王室衰微之时,政治局面还出现了什么变化?诸侯之间发生混战,强国兼并小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都出自诸侯。
以前,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
而王室衰微,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3. 诸侯争霸(1)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周本纪》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提出问题:①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争霸的局面。
②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③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以什么为口号,进行争霸?“尊王攘夷”④从这个口号,你可以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尊王”只是各国为争霸打着的一个幌子,本质上讲是诸侯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获得对其他诸侯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支配权力。
⑤你知道谁是春秋首位霸主么?投影打出“齐桓公”,要求学生注意关键字词读音和书写?齐桓公为何能最先称霸?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让学生中视频中提取信息)(2)教师总结: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②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北击山戎;③齐桓公个人风采:胸怀宽广。
教师讲解: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表明他已经得到了诸侯与周天子两方面的认可了,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3)春秋主要霸主①提问:你知道春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霸主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
②展示春秋争霸形势图,从称呼上看,分析称霸的诸侯有何不同?由于当时楚国处于南方偏远之地,周王朝势力鞭长莫及,楚庄王便已经开始称王了。
此外还有吴王、越王。
这些称谓,所反映的就是周王室的衰微,而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
③投影展示书本“相关史事”,提出问题: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春秋时期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教师归纳提炼关键词——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
④投影打出《文物春秋战国史》中关于春秋诸侯国数目变化的材料,提出问题: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⑤投影展示两则材料,并分组讨论:春秋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引出交往方式有两种,战争、联姻。
紧接着在投影上打出第三则材料。
提出问题:综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春秋时在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总结:争霸战争的影响,归纳总结全课春秋的特征是“动荡中”的“变化”、“发展”。
三、知识梳理让学生讨论问题:如何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总结: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四、课堂小结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恶劣,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面长期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逐渐交融;使得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课后反思略。
公元前7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