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上册,知识扩展文档]博学多才的邓拓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博学多才的邓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博学多才的邓拓

博学多才的邓拓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左海、殷洲、马南邨等。

闽侯县人。

中国现代新闻工作者、诗人、杂文作家。

1.追求广泛:邓拓于1912年2月26日出生在福州道山路第一山一户教员家里。

其父是清朝最后一科的举人,民国成立后在一所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师,直至60岁因病离职。

邓拓一大家人,长期靠他父亲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邓拓小时常常到外面捡树枝、扫树叶、挖竹笋、捞蛤蜊小蟹来补贴家用。

他少年时代就喜看文史书籍,喜欢练字作画。

由于家贫,买不起书和文房四宝,他就搜集家藏的或借来亲戚家的文史古书阅读;他又从城墙上搬回两块大砖,用柔软多毛的竹叶捆扎成笔,蘸着清水不停地在砖上苦练书画。

他的求知欲非常强,几乎不放过任何可以增长知识的机会。

1923年,他进闽县三牧坊中学(今福州一中),第二年秋季,又转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文史地班就读。

在学校里,他对编剧、绘画、演戏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个活跃分子。

2.向往革命:1926年12月,北伐军进入福州,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的邓拓与同学办起了“我的读书会”小图书馆,传阅《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

在《新青年》等书刊的启发下,他一心向往革命,1928年将读书会改为野草社,自编自印《野草》,还经常与好友们到乌石山的海天阁和积翠寺谈文做诗。

1929年秋,邓拓高中刚毕业,就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家园,来到思想活跃的上海,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

他大量阅读革命书报,从中吸吮那培育革命苗圃的甘泉,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时,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革命力量也逐渐扩大,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革命亦已深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热潮。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地下党的决定,成立了以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革命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2021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从三到万

2021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从三到万
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 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
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
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 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第3层(6─7)学习 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6自然段从教与学的关系 入手进行议论。先谈教师的作用:由易到难传授 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谈学生不曾“入门” 便踢开老师,最后只能落得“什么也学不成”。本 段夹叙夹议再次以富翁之子为论证的依据。
第7自然段紧承上文,从“三”和“万(萬)”在文字结 构上的复杂变化,联想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领 悟道理,掌握知识。接着从反面假设,说明“完全没有 人教,倒可能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自然引出第二个 分论点:学习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部分结合故事
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 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 点。
教学目的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 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教 学过程(一)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 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 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 杂文《从三到万》。(二)解题:题目新颖 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 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 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 了读者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1─2) 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 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指出“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 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 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 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推荐]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1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电脑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图书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电子图书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电子图书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怡(yí)情统筹(chïu)藻(zǎ)饰...狡黠(xiá)诘(jié)难要诀(jué)...蒸馏(liú)劝诫(jiè)滞(zhì)碍...吹毛求疵(cī)豁(huî)然贯通..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单元基础知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单元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一、作家作品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3.《短文两篇》中《谈读书》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主要著作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

选自《且介亭杂文》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根深蒂(dì)固汲(jí)取矫(jiǎo)揉造作鄙(bǐ)视诘(jié)难睾(gāo)肾吹毛求疵(cī)狡黠(xiá) 诓(kuāng)骗咬文嚼(jiáo)字锲(qiè)而不舍孜(zī)孜不倦持之以恒(hénɡ) 肇(zhào) 彷(pán ɡ)徨(huánɡ)藻(zǎo)饰玄(xuán)虚倘(tǎnɡ)若脊(jǐ)梁诬蔑(miè)2.形近字蒂(根深蒂固)契(契qì约)彷(彷徨)贻(贻害у)诫(告诫)框(方框)缔(缔结)锲(锲而不舍)仿(仿佛)怡(怡然)械(机械)诓(诓骗)倘(倘若)决(决定)措(措施)晤(会晤)淌(流淌)诀(要诀)错(错误)梧(梧桐)3.多音字曲:曲(qǔ)调;曲(qū)线抹:抹(mǒ)杀;抹(mā)布;拐弯抹(mò)角三、词语积累中考学习小组中考必备!重点词语: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一事无成:一件事也没有做成,形容毫无成绩。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袖手旁观:揣起手来,在一旁冷眼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协助。

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好。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怡情:使心情愉快。

【最新】2019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邓拓

【最新】2019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邓拓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最新】2019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拓展资料:作者简介:邓拓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

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三七年秋到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

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市委文教书记等职。

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以马南邨为笔名。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

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

文痞姚文元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

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dì固汲jí取孜孜zī不倦压榨zhà锲qiè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推敲(2)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创意(3)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4)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素材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彷徨páng huáng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狡黠xiá诘jié难睾gāo 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或说话枯燥无味。

(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近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历史为时不长,然而自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名篇佳构却层出不穷,各类文体领域均有大伙屹立。

只是,假如有人问:哪一种文类最能代表英国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呢?那么,我个人倾向于选择“随笔”这一文类。

随笔的写作更多地是人生阅历、智慧学养、情感性灵的自然流露,人为的痕迹特别少,因此,我们假设要了解英国人的秉性,那就有条捷径可走——读英国随笔。

那个地方我情愿再聊聊随笔名家培根的名作《谈读书》。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

他天纵奇才,12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

1597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年。

然而政坛险恶,风云难测,他在1621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从此专研学术。

1626年因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慎受寒致病,离开了人间是非之地。

除了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他所撰写的随笔也因透彻警辟、幽默隽永、意趣盎然和风格独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谈读书》首先说的是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那么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

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

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那么须认真阅读、认真消化。

再次,是说书犹镜子,能够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看得之”。

第四,是说书如良药,能够疗治各种心智缺陷。

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因此,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

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随着九年级上册学期的结束,我们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也即将告一段落。

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历程,我们涉及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和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九年级上册所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个复习的概述。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古代诗词、现代文学作品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多个方面。

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并了解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家。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文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科,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更加具有挑战性。

我们学习了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代数中,我们学习了多项式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掌握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技巧。

在几何学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运用,探究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似关系。

在概率中,我们学习了事件与概率的关系,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培养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九年级上册的英语学习更加注重语法和阅读理解。

我们学习了时态、语态和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理解了英语的语法结构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接触了一些鲁迅、喻恩泰等作家的作品,通过阅读理解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

此外,我们还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

物理学是我们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

我们学习了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探究了电的产生和传输的原理。

我们还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定律,了解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实际应用,如浮力、密度和压强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培养了实验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除了上述学科,我们还学习了地理、历史和生物等学科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了解了各地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部编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是初中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们为中考做准备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们将学习到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并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巩固与扩展。

下面将对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语文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课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课本知识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

学生们需要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并能根据文本理解、分析和归纳内容。

此外,写作技巧也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包括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学生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数学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代数和几何知识。

代数部分包括整式的加减、乘法和因式分解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掌握求解代数式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几何部分包括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能够运用几何知识推导和证明问题。

英语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语法知识、词汇和阅读理解。

语法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语法规则和用法,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词汇部分包括词义辨析、词形转换和词汇运用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扩大词汇量,积累常用的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的重点,学生们需要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物理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力的作用和测量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力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并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技巧。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并能够运用牛顿三大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们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物质和反应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描述和解释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方面,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九年级上半学期所有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半学期所有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半学期所有知识点汇总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年级上半学期即将结束。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数学、语言文学、科学和历史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总,以帮助大家复习和总结。

数学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比如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等。

在整数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分数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怎么将一个整数分成若干份,并且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代数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且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在几何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基本的图形,比如点、线、面,并学会了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语言文学是我们学习的另一门重要学科。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语法、写作和阅读等技巧。

在语法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词性、句型以及各种语法规则,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它们。

在写作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写好文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的学习中,我们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了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科学是我们对世界的探索。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等知识。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生命的起源、组成和演化,并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化学元素、化学反应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物理量的测量、运动规律以及能量的转化。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的盛世和明朝的海外航行。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古罗马以及近代欧洲的历史,并且了解了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

通过对九年级上半学期所有知识点的汇总,我们能够更好地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为下半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0.从三到万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0.从三到万

谢谢观看!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 “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 害致死。
三、注音
殷(уīn )盛 聘(pìn )请 辄( zhé) 父趣( cù )之 夥(huǒ )矣
累(lěi )世 搦(nuò )管 掷( zhì )笔 其子恚( huì)曰
词语解释
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 恚:抱怨。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趣:催促。 搦管:执笔。
邓拓
一、新课引入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 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 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走进作家
邓拓(1912─1966), 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
闻工作者,著名学者。马南邨 是邓拓的笔名。他博学多才, 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 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 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 《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 等。
五、深度探究
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什么?
①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②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③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
六、小结
1.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道 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写法说理浅显易 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本文论点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既然学习要 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就必然 要求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必然要求重视教师 的作用。论点前后照应互为补充。
这一论点。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什么为例证明了论点?
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 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 与“积累”自然衔接。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由什么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论点?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 课 ( 短文两篇 ) 拓展资料( 3 篇)弗兰西斯·培根谈念书近代意义上的英公民族历史为时不长,但是自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名篇佳构却层见迭出,各种文体领域均有大伙矗立。

不过,若是有人问:哪一种文类最能代表英国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呢?那么,我个人偏向于选择“漫笔” 这一文类。

漫笔的写作更多地是人生经历、智慧学养、感情性灵的自然表露,人为的印迹特别少,所以,我们假定要认识英国人的天性,那就有条捷径可走——读英国漫笔。

那个地方我宁愿再聊聊漫笔名家培根的名作《谈念书》。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

他天纵奇才,12 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

1597 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 年。

但是政坛邪恶,风云难测,他在 1621 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此后专研学术。

1626 年因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慎受寒致病,走开了人间是非之地。

除了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漫笔也因透辟警辟、风趣隽永、意趣盎然微风格独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名誉。

《谈念书》第一说的是念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令人即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味,“傅彩”令人擅长言辨或衬托氛围,“长才” 那么令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为精熟圆满。

其次,文章谈怎样念书。

书有利害好坏,开卷未必有利,所以颇需差异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半只需大体阅读,少量那么须仔细阅读、仔细消化。

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照射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念书,无知者羡念书,惟有理智者念书,既能入乎此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联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弃取,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看得之” 。

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样心智缺点。

不一样书本,各有专能,史令人理智,诗令人灵秀,科学令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念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应当因材施教一般。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w)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w)

15*短文两篇01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xiá)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iáo)滞.碍(zhì) 阐.证(chǎn) 统chóu(筹)吹毛求cī(疵) huò(豁)然贯通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傅采纶理欣然忘食咬文嚼字B.滞碍怡神狂妄自大因小失大C.死抠澡饰寻章摘句孜孜不倦D.统畴文彩娇揉造作高谈阔论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A.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B.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C.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代表和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对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安顺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季节”改为“地方”;B项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C项成分残缺,可在句尾加“服务”。

)5.“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价值高的或题材优秀的书经过提炼后,大量精华丧失,读者所获取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就会丧失很多。

02拓展阅读(襄阳中考)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学多才的邓拓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左海、殷洲、马南邨等。

闽侯县人。

中国现代新闻工作者、诗人、杂文作家。

1、追求广泛:
邓拓于1912年2月26日出生在福州道山路第一山一户教员家里。

其父是清朝最后一科的举人,民国成立后在一所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师,直至60岁因病离职。

邓拓一大家人,长期靠他父亲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邓拓小时常常到外面捡树枝、扫树叶、挖竹笋、捞蛤蜊小蟹来补贴家用。

他少年时代就喜看文史书籍,喜欢练字作画。

由于家贫,买不起书和文房四宝,他就搜集家藏的或借来亲戚家的文史古书阅读;他又从城墙上搬回两块大砖,用柔软多毛的竹叶捆扎成笔,蘸着清水不停地在砖上苦练书画。

他的求知欲非常强,几乎不放过任何可以增长知识的机会。

1923年,他进闽县三牧坊中学(今福州一中),第二年秋季,又转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文史地班就读。

在学校里,他对编剧、绘画、演戏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个活跃分子。

2、向往革命:
1926年12月,北伐军进入福州,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的邓拓与同学办起了“我的读书会”小图书馆,传阅《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

在《新青年》等书刊的启发下,他一心向往革命,1928年将读书会改为野草社,自编自印《野草》,还经常与好友们到乌石山的海天阁和积翠寺谈文做诗。

1929年秋,邓拓高中刚毕业,就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家园,来到思想活跃的上海,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

他大量阅读革命书报,从中吸吮那培育革命苗圃的甘泉,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时,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革命力量也逐渐扩大,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革命亦已深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翻译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热潮。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地下党的决定,成立了以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革命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邓拓于1930年加入“社联”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同年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长和南市工委书记。

3、积极抗日:
1931年至1932年,邓拓一面在上海读书,一面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办壁报、编刊物,参加群众示威游行,在闹市街头宣传演讲。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东北三省,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

邓拓为抗日救亡,东奔西跑,不辞劳苦。

1932年,他在纪念“广州起义”五周年活动中被捕,关押在国民党苏州反省院。

但他坚贞不屈,“铁窗风雨急,引吭且狂歌”,深信人民大众的力量定能铲平万恶的旧社会。

他在狱中诗集《南冠草》的自题《南冠草》一诗中写道:“世上春光几度红,流泉地
下听鸣虫。

血花照眼心生石,磷火窥魂梦自空。

生死浮云浑一笑,人天义恨两无穷。

收来病骨归闽苑,莫对清江看冷枫。

”表达了他对革命的耿耿丹心。

1933年9月,邓拓经家人取保出狱,回家乡福州。

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认识到同红军作战没有出路,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并与红军签订抗日反蒋协定。

邓拓应聘就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专员兼外交部秘书。

1934年1月,由于蒋介石的围攻,且中共中央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没有给予应有的援助,使内部不团结的福建人民政府终于失败。

邓拓于“福建事变”失败后避居上海,以邓云特为笔名写了关于中国社会史性质问题,中国粮食和农业问题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后又入河南大学学习,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积极投身抗战第一线,进晋察冀边区,担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宣传部副部长。

4、创办报纸:
1937年秋,邓拓去五台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他与几位年轻的新闻战士一起,于同年12月11日,创办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的党报之一《抗敌报》。

从此他改名为邓拓。

他们把五台山腰大甘河畔的一个小古庙作为办报的第一个游击据点。

翌年冬,日寇对新建立的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十一路围攻。

邓拓根据党的指示,写了《论民族自尊心与抗日胜利》的社论,号召边区军民团结奋战,誓死抵抗,夺取胜利。

他和同志们一道组成一支游击办报的队伍,用毛驴驮着改装的小型铅印机,转战太行山麓的五台、阜平、平山一带深山老林中。

1940年初,《抗敌报》隔日刊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该社社长,后又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的职务。

当年,敌人又对边区发起十三路大扫荡,在敌人的堵截和围攻下,在频繁的转移和行军中,报纸的出版相当困难,邓拓仍不避艰险,带领大家坚持出八开的铅印小报。

那时他曾有一首《勖报社诸同志》的诗:“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

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

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

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反映了报纸宣传在抗敌中的作用。

5、慷慨壮歌:
1943年2月,邓拓在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开会期间,与聂荣臻、皓青、宋劭文、吕正操、于力等人倡议成立燕赵诗社。

他在缘起中写道:“古来燕赵,豪杰所聚,慷慨壮歌,千秋景慕。

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

有志之士,奋起如云,边区民主,谠议宏开,定反攻大计,期必胜于来朝。

窃谓盛会不常,机缘难遇,诚宜昂扬士气,激励民心,以燕赵之诗歌,作三军之鼓角。

”这首诗,说明了成立燕赵诗社的目的,是为了以诗歌为武器,形象地反映抗日军民浴血战斗,不怕牺牲的豪情。

他还创作歌词《把晋察冀造成铜墙铁壁》,由他人谱曲后在边区广为传唱;写了报告文学《聂荣臻将军和晋察冀根据地》,用真实感人的文笔,描述了聂荣臻将军怎样从延安到五台山开展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生动地刻划了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英雄形象,控诉了敌寇的血腥罪行,赞扬了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顽强参与斗争的精神。

同年秋冬,日寇又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最野蛮、最残酷的扫荡,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绕山头、穿峡谷,日夜与敌人周旋。

他一手拿枪,一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