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背景说明。 ⑴关于“两弹一星”。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 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 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 星。 ⑵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是《邓稼先》。同学们知道邓稼先吗?他是我国著名 的核物理学家,改变了中国屈辱的历史,使原子弹、氢弹胜利爆炸,他为此做出了巨大贡 献。而这篇文章是他的好友杨振宁所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杨振宁的心中,邓稼先 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背景介绍
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和忠诚之心。结尾处作者引用儿时学到的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 颂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邓稼先的伟大人格,也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科学 态度,还要学习作者不拘一格的人性化的创作精神。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领悟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感 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一般特点,理解这篇传记在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三、教学难点:品读课文分析邓稼先形象。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一、导入新课:播放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邓稼先,(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画像);介绍作者(展示杨振宁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热泪盈眶鞠躬尽瘁彷徨邓稼先宰割元勋诞生开拓署名挚友奠基妇孺皆知孕育签字颤抖截然不同筹划殷红鲜红殷切鲜为人知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邓稼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崇高品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爱国精神、敬业态度和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邓稼先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领悟到他的精神品质。同时,我也在讨论中发现了部分学生对邓稼先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存在困惑,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
-在分析课文结构层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部分展现邓稼先的形象和主题思想。
-针对邓稼先形象特点的深入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邓稼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他的品质和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7.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其崇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担当。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人物形象、课文主题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和阐述。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达成共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邓稼先》教案三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 殷红(yān)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2011版版本:人教部编执教:祁慧鸿单位:宁夏固原市第四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精读第三、第五部分课文内容,理解邓稼先的为人和胸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通过精读、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和段落,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3.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品读文章中富有深刻内涵的语句,体会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邓稼先》一文,了解了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要达成如下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精读第三部分(检查预习)教师导学: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邓稼先接受使命,在茫茫戈壁一干就是28年,领导制造了中国原子弹。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朴实得像农民。

为了突出邓稼先这样的品质,作者把他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上节课我们领着同学们梳理了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表格凸显课文。

请各组准备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自行设计表格的方式督促学生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性格为人,与邓稼先的贡献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理解对比写法及其作用。

交流展示。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认真倾听,修改、细化自己组的表格)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适时比较、点评,给与鼓励和肯定,强调对比的作用。

(三)品读第五部分。

教师导学:正因为如此,所以杨振宁说如果要拍邓稼先传,他建议用小时唱的儿歌作为背景音乐。

他称赞邓稼先是只手撑天空的中国男儿,是古今的奇丈夫。

让我们齐声诵读第五部分,用心灵去感受这位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今的奇丈夫。

1. 学生齐声诵读第五部分标题。

自读课文,概括邓稼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我不能走的”,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品质?学生自读、交流,展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案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设计】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维度】 1、知识与能力: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⑶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的语境、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品格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本解读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决策和挑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英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这位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本文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突显其爱国精神与科研贡献。这是我们对我国现代科学史的重要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学习生字词:诸如“卓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贡献。
4.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邓稼先的描写,展现其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1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1

《邓稼先》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频频朗诵课文,品尝语言,联合语境赏析出色句段2.感觉邓稼先作为“奇丈夫”的“奇”之处。

3.探访“两弹功臣”的踪迹,感觉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的精神【教课方法】朗诵、合作研究【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歌曲导入歌曲《中国男儿》展现歌词着眼于“古今多少奇丈夫”的“奇丈夫”三个字,引入到所学课文《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1、对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先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以后演变成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他们是老乡亲如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 载2、对于邓稼先邓稼先( 1924— 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式核武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绩奖章。

3、对于杨振宁杨振宁( 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 年一同获取诺贝尔物理奖, 1980 年又 Rumford 奖,既而于 1986 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 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 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4、写作背景1993 年 7 月 29 日,是邓稼先去世七周年。

有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取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时期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 年的友情,亲如兄弟”。

此文宝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久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论,既高且深,又和蔼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想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三、字词识记读一读,写一写宰割可歌可泣不为人知筹备当之无愧轩露头角徘徊捐躯疆场尽人皆知鞠躬尽瘁敬慕人人皆知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邓稼先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研制出了原子弹?2.“奇”在哪处?从文中 __________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奇”,“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第二课时杨振宁教学目标:1、认识邓稼先对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忠厚朴实的品格教学重点: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忠厚朴实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深沉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杨振宁曾说过:“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那究竟是怎样的性格与品质,决定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一生呢?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进《邓稼先》探究他的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二、温故知新——我能行首先,请同学们完成“温故知新”环节,看谁的回答又快有准。

1、字词把握:彷徨选聘元勋殷红宰割筹划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妇孺皆知2、回顾文章:“两弹”是指和。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3、理清文章思路:这篇人物传记,作者使用小标题的组材方式,从,,,,,六个方面对邓稼先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伟大贡献进行了介绍。

大家的表现都很优秀。

接下来的环节更精彩,下面开启我们的小组“秀”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我是讲解员(一)展示时间——小组“秀”课前,我们为各小组布置了“我是讲解员”的活动任务,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任务。

我校将举办“两弹功勋——邓稼先”图片展,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根据文章思路和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写出解说词并讲解设计意图。

主题解说词设计意图历史贡献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厚平实德才兼备查证谣言严谨求实艰苦奋斗身先士卒赤子情怀永恒骄傲为了让我们的小组“秀”更精彩,老师给大家提出以下建议:展示要求:1、分工协作,解读设计意图,展示解说词。

2、仪态大方,声音洪亮。

3、主题鲜明,资料充分接下来。

4、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弹功勋——邓稼先”图片展一至六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先讲解设计意图,再展示解说词。

(二)交流时间——你说,我说,大家说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分享。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题邓稼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

4.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杨振宁,做一个对民族、对祖国、对朋友充满至情至爱的人。

二、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课前预习文体知识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宰割(zǎi)元勋(xūn)氢弹(qīnɡ)直肠癌(ái)奠基(diàn)妇孺皆知(rú)选聘(pìn)夐(xiònɡ)曛(xūn)铤(tǐnɡ)筹划(chóu)殷红(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 huánɡ)辨清字形愧(kuì)惭愧摄(shè)摄影槐(huái)槐树慑(shè)威慑魁(kuí)魁梧镊(niè)镊子理解词语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
初一(7)班邓肖丽
学习目标:
1、赏析人物形象,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学习准备:
学生自由读课文至少两遍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探究活动一:速读课文,思考: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邓稼先的性格特点?(至少找出两点)
2、用自己的话概括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三、自主探究活动二: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作者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做了怎样的对比?为什么对比着写?
四、悟主旨
主旨概括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课堂收获
2、教师作简要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

2、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整理自己的感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七、板书设计:
1、邓稼先
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性格特点
(精神品质)
写作特点:对比、以小见大
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景泰县第三中学 王清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邓稼先,感受人物魅力;(重)2.理解并积累词语;(重)3.赏析课文,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更深入地感受人物魅力。

(难)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

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飞升,成长路上认识一些杰出的人物,会更好的提升我们自己的认知,从而走向辉煌。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用深情的文字,介绍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邓稼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伟大的灵魂。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xiǎn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

xiè至死不懈:打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至死不渝,死而后已。

lù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cu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全力。

小心谨慎地贡献出全部力量,直到死。

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

形容英雄战死沙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páng huáng彷 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rú妇孺皆知:形容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三、人物简介:1.杨振宁(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2.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爱萍将军在给邓稼先的挽诗中写到:“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教学设计】《邓稼先》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教学设计】《邓稼先》

《邓稼先》《邓稼先》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也不是一般的写人记叙文,它记述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段落,字斟句酌,品味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人物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1.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2.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2. 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作者、邓稼先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3.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4.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预习课文,阅览有关邓稼先的人物生平介绍。

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介绍杨振宁:美籍物理学家,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杨振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其本人刻苦好学,所以,1938年只上完高中二年级的杨振宁就以同等学历考上西南联大。

1945年,杨振宁考取清华奖学金,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先后师从于费米、泰勒等多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于1948年夏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20世纪40年代末,杨振宁已初露锋芒,崛起于美国物理学界,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1956年他与西南联大的同学李政道长期合作共攻难关,推翻了长期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因此,二人同获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萧县庄里初中刘锐芳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1、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难点;把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记下来;围绕课文,查找作者杨振宁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男女分读相关语句。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
出示课件1奇丽的景色: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b他们是把花都在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c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d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点
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的特点和奇特的民族的特点。
课堂预设亮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异国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共享预案(一次备课)
预案调整(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师谈话: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文化、异域风光。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首先,我们来学习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接着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2、板书课题: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四巩固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jǐ liáng chà z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ān hóng huā tuán jǐn cù
( ) ( ) ( )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
3、生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是让谁看的,生再读课题。
4、检查预习:
1)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2)多音字 “莞”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青海省大通回族女子学校
五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主备教师
马玉珍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25自己的花是给比人看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的确定。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一种 的景色: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感到他们是一个 的民族,具有一种 、 的境界。指生交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快速浏览课文,季羡林老爷爷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感慨万千,他发自肺腑地发出一声赞叹,是怎样的赞叹呢?生浏览,回答。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抓住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写一写。
板书
设计
主备板书
板书修改
作业
设计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把课文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增添删减
备课组长: 审核人: 审查时间: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