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题为“主体与背景”。
本教材版本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在主体与背景的搭配和表现方面。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主体与背景的协调搭配,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并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进行创作。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通过对主体与背景的学习,增强对和谐、对比等美的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并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主体与背景作品;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内涵,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主体与背景的示范作品、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画笔、调色板、水彩颜料等。
2.学生需要准备:素描纸、水彩纸、铅笔、橡皮擦等绘画工具以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彩搭配和层次表现,让学生感受到主体与背景搭配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首先确定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一般主体为突出重点,需要采用鲜艳、饱和度高的色彩,背景则为陪衬,采用淡雅或深色调的色彩;其次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教师同时演示作画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画方法和技巧。
3.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开始实践操作。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是一节设计表现与欣赏评述的综合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物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绘画、手工等表现方法,应用主体与背景的知识。
四年级正处在美术学习中段和高段的转折期,其语言丰富,知识积累正在有序上升,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浓,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的需求旺盛。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2.指导学生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观察、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选择背景,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活动一:欣赏评述《蒙娜丽莎的微笑》,认识主体与背景,导出课题1、讲蒙娜丽莎被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有一张著名的人物画,画里的人物被法国人民称为女神。
__年这张画丢了以后,法国政府成立了数以万计的侦缉小组,动用了数以万计的警力,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案件一直没有任何的进展,警方面对着社会舆论泰山般的压力。
1913年1月26日,在法国与安道尔交界处的迪莫特镇,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女神也终于完璧归赵, 2、出示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欣赏、讨论。
(1)讨论:看到了什么?蒙娜丽莎在哪里?她的心情怎么样?(2)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宁静的风景衬托出人物悠远宁静的内心世界。
是人物画中的传世杰作。
(3)讲解主体与背景:在这张人物画中,蒙娜丽莎是画面的主要部分,我们通常把画面的主要部分叫做主体;而人物背后的景物,就是背景,是次要部分。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在不同背景下欣赏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并且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很多学生能够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画面中的关系处理还是比较混乱的,构图处理不当,而本课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进行绘画练习,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构图。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出示图片,问学生:图中,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图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学生答:樱桃小丸子---主体环境(建筑、人群、沙滩、海水、海鸥等)——背景(一起回答)【活跃课堂气氛】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作品),再次请学生说一说作品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
(指生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孩子们所熟悉的动漫人物为切入点,可以轻松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分辨主体与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出示课件)二、讲授新课1)再次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学生的作品(播放课件),启发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课件中这几幅作品的主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背景在这幅画中有什么作用?3.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构图特点,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的之间的关系的。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派小代表回答)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也就是陪衬。
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当背景发生变化时,画面的主题也会随着变化。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体与背景》是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会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提高绘画和设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了兴趣。
但他们仍需要指导和启发,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主体与背景的处理上,学生可能存在主体过于突出或背景过于复杂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明确主体与背景的处理原则。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提高绘画和设计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会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主体与背景的平衡,避免主体过于突出或背景过于复杂。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原则及处理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
2.示范作品:教师准备一些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较好的作品。
3.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好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原则及处理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时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_1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二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主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整个作品的气氛与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反之,背景不变,而主体发生变化,作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一直是绘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想处理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在平时多观察多比较的过程中进行提高。
本课试图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让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 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主体与背景之间主次关系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看、讲、比、想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应用于绘画作品中,使画面生动,主题突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勇于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故事卡片、游戏卡片、主体素材卡片、课件学具:课本、水彩笔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故事创编和游戏活动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通过探究活动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
3、通过作业、评价检测目标二、三的达成。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贴纸、主体素材卡片、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考眼力:同学们喜欢动漫吗?老师带来一些图片,请你欣赏。
我播放这些图片时速度快一些,你认真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中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叫做主体。
而画面还有些形象,请继续欣赏:你发现了吗?学生描述:那些形象起到陪衬、衬托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背景。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主体与背景》【设计意图:主体形象一般在画面是最先映入眼帘的,通过一个快速的播放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主体物的特点引入学习内容。
】二、新授(一)欣赏探究:欣赏书中作品,你知道作品中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得出: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背景就是在图画或者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二)尝试发现:看图讲故事:给大家一个主体,发挥大家的想象力,给它添加背景吧!师依次出示同一个主体,同一个表情,不同的背景的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再出示相同背景,不同主体的图片又有何感想?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小结:主体物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在画面是主要的,能引人注意的。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主体与背景》这节课是美术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卡通引人分析,让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理解。
我首先出示了四幅主体一样背景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感受。
由此学生得知,主体相同背景不同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接着,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我又出示了几张背景相同而主体不同的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作品,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着我又从主体与背景的大小关系及颜色关系方面进行讲解,使孩子们知道在画面上主体要大小合适,颜色和背景要区分开。
本节的作业完成的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表现了出来,个别同学的作业十分优秀。
但我也发现了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我的担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每个引导提问中,我都准备了备用的答案,一但看到学生有回答不上,我就会马上引导回答出,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就会给大打折扣,我之所以担心,也是与学生本身有关,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敢于积极提问和发言,我的美术课也亦是如此。
再次,知识点稍多,减少了学生的绘画制作时间,在教学中,以有趣卡通形象为主的给学生引导和分析,我讲述了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背景的作用一、二点,以及主体特点这几个部分,虽在美术教学理论中算是多的,可庆幸的是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的很好,并且在作业阶段也把知识点运用到了其中。
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教学,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多的美术教育教学知识,向同事请教教学经验。
不断摸索,争取进步!对于学生,我将会在自信和积极创造方面给学生们多点尝试,多点挑战!让学生们也能在课堂中,敢于挑战,更加自信!。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今天,在我们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想不想出去旅游?出去旅游会干什么?拍照之后?老师也喜欢旅游,利用清明假期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回来后并不开心,为什么?(出示朋友圈照片3张)老师去哪里了?(出示我与长城的照片),赛马去哪了?(出示观看赛马比赛的照片),大海又在哪?(出示大海与夕阳的照片)。
得出朋友圈的问题出在不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教师板书课题:主体与背景),学生讨论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
小结:主体:所占位置突出,所占面积较大,刻画细致,色彩鲜艳。
背景:衬托主体,烘托画面气氛,刻画简单概括。
二、脑洞大开出示学生图片,让学生们猜这是谁?她在干什么?老师先来做一个示范(出示背景是狼,体是李一诺的照片),现在轮到同学们脑洞大开了(生猜各种答案)。
咱们班的同学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掌声鼓励一下。
现在思路要升级了,看搭配上不同的背景会是什么效果(出示背景是雪崩以及背景是运动会,主体都是李一诺的照片),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主体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
三、欣赏大师作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副作品,看看爷孙俩在干什么,你又是在哪里知道的?那我搭配上这样的背景合适吗?为什么?(出示爷孙俩与背景高楼大厦的照片)我们的大师与同学们想的一样,于是他加上了这样的背景,远处的窑洞,刚刚发芽的树枝,以及一群小鸡,以此来突出陕北农民幸福温馨的生活场景。
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细致的刻画突出主体。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分析下面一副作品(出示荷塘夏趣),主体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刚才我们分析的是相同主体不同的背景,那么下面这幅图片又有什么变化?(出示三幅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的图片)得出结论:背景相同,主体不同也能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四、教师示范注意在示范的同时与学生讲解主体的位置、大小、色彩等。
教师示范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中学生的作品。
《4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观点,理解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识别绘画中的主要元素和背景环境。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识别主体与背景,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优秀的孩子画作品,以便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绘画材料(画笔、颜料等)和作业纸。
3.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观点和区别。
2. 观察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安排位置以及如何描绘背景。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4.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作者自我介绍和诠释他们的作品。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6.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画一张完备的主体与背景的图画,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绘画中正确表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让学生学会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正确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中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主体与背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 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课前安置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以便在教室上交流分享。
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四年级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完了,可我并没有找回往日的轻松,因为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很多的缺乏,课后冷静下来,我告诉自己,承受教训,总结经历,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争取进步。
经过自己的反思,我找到以下缺乏:
1、备课要背出学生的承受才能。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并不大,他的承受才能还很有限,表达才能也是处在初级阶段,问题太深,只能使他们语塞,不知所云,我对学生的承受才能没有真正的备到课程中来,忽略了学生的承受才能,以致于浪费了课上时间,讲的着急没人答复下列问题,听的不会说也一副无奈的表情。
所以,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备他的'承受才能,备他的知识面,备他的表达才能,备他的认知才能,且要放在首位。
2、课程环节设计要由浅入深。
我觉得上一节课应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引进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深化,这样大多数同学都能承受.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美术《主体与背景》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的创作思路。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主体是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而背景则是主体周围的环境和衬托。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对于画面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对比、大小、色彩等手法来强化主体。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感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能够发现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
2.创意与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运用所学的主体与背景处理方法,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文化,通过描绘家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运用对比、大小、色彩等手法来突出主体,以及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体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画作中让主体更醒目。
小学美术_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拓展引申到创意生活,希望能做一个有创意灵魂,有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形象,最突出的那个。
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
为了能够深入的探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图片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的效果。
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1、在上课开始,老师想邀请大家去看一场画展,看画展可不是走马观花,老师有要求,你看到的每幅画中的事物,用一两个关键词描述,看谁记住的最多,谁就是最强大脑。
听清楚了吗?出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记住的是画面中的这些事物呢?大、突出这些最大、最突出的就是画面中的(主体)?所以咱们看画的时候主体物首先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二、背景的作用1、衬托主体欣赏名画(衬托主体)画面中除了主体,还有什么?背景,背景在画面也很重要吗?若有所思的样子,刚才画展上咱们看到了这样几幅画,从这几幅画上能不能发现点什么?从视觉感受上说(板书:衬托主体)2.丰富画面:这里有三个人物弯着腰,可能在哪,正在做什么呢?生:捞鱼,捡垃圾(你真会想象,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在法国,有位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他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现在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吗?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农田里捡拾着遗落的麦穗。
添加了背景之后,画面有了什么变化?预设:画面更丰富了,饱满了预设:如果说有了明确主题。
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主体与背景》评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主体与背景》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的《主体与背景》一课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它们在绘画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此课,学生应能够正确理解主体和背景的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辨认它们。
–掌握运用主体和背景的技巧,创作出有层次感和逼真感的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其对主体和背景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表达的能力,发展其想象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表达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清楚区分主体和背景。
–学会运用主体和背景的技巧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主体和背景的细致观察和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合理运用主体和背景进行作品创作。
五、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电子版或纸质版)。
–纸张、铅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2.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充足的光线,以便学生观察和创作。
六、教学过程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复习已有知识。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有什么区别?”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和课文,对主体和背景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
–教师通过示范画板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主体与背景在画面中的运用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绘画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利用绘画工具在纸上进行创作。
–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鼓励和激励,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
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贴纸、主体素材卡片、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考眼力:同学们喜欢动漫吗?老师带来一些图片,请你欣赏。
我播放这些图片时速度快一些,你认真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
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中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叫做主体。
而画面还有些形象,请继续欣赏:你发现了吗?学生描述:那些形象起到陪衬、衬托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背景。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设计意图:主体形象一般在画面是最先映入眼帘的,通过一个快速的播放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主体物的特点引入学习内容。
】
二、新授
(一)欣赏探究:
欣赏书中作品,你知道作品中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得出: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背景就是在图画或者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二)尝试发现:
看图讲故事:给大家一个主体,发挥大家的想象力,给它添加背景吧!
师依次出示同一个主体,同一个表情,不同的背景的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再出示相同背景,不同主体的图片又有何感想?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小结:主体物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在画面是主要的,能引人注意的。
而背景是烘托主体物,使画面更完整,构图更饱满二者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密切的。
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相同背景、不同主体的画面也有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法,及多媒体的使用,改变画面中的背景,为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前后的感受与变化,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探究形成
在绘画作品中如何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生贴画游戏,游戏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怎样在作品中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
1、主体清晰、大方
2、主体颜色鲜艳,与背景对比鲜明。
3、构图合理,位置相对居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比较并观察,了解在绘画作品中如何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和背景在绘画作品中的变化,(大小、颜色、构图)会影响整幅画的效果。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
(四)欣赏提升
欣赏艺术大师及学生的作品:教师适当讲解作画的步骤,1.先画主体物,再添加背景2.主体物在画面的位置
【设计意图:欣赏同龄人作品,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
三、教学检测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由创作。
收获了这么多,想不想自己画一画主体与背景?
1、从卡片中选喜欢的主体,然后添加背景
2、自己确定主体,然后填画背景。
3、小组合作,节省创作时间,培养合作能力。
四、展示与讲评
将学生作品进行“照片墙”展示
(一)学生自评互评,你最喜欢哪张画?为什么?
(二)教师点评:同学们画的都很不错,主体和背景搭配起来也都很合适,老师真佩服你们,经过你们的构思竟能出现这么多的变化。
五、拓展阶段
画面的主体可以说是画面的主角,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自己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和谐,才会形成最美的画面。
【设计意图:从一幅画面延伸到如何做好自己,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情分析】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学校:(小学)
《主体与背景》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本课试图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画面中的关系不好处理,难点在于让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效果分析】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
《主体与背景》效果分析
在这节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观察、分析、比较,让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了
理解。
本节的作业完成的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表现了出来,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的很好,并且在作业阶段也把知识点运用到了其中。
个别同学的作品十分优秀。
【教材分析】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
《主体与背景》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通过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主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整个作品的气氛与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反之,背景不变,而主体发生变化,作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评测练习】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评测练习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
《主体与背景》评测练习
要求:
1、从卡片中选喜欢的主体,然后添加背景。
2、自己确定主体,然后填画背景。
3、小组合作,节省创作时间,培养合作能力。
提示:构图要饱满,画面生动又有创意,主体与背景要和谐统一。
【教学反思】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 学校:(小学)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四年级正处在美术学习中段和高段的转折期,其语言丰富,知识积累正在有序上升,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浓,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的需求旺盛。
因此,在本课中,我多处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主体与背景的搭配带来的视觉体验和精神愉悦。
在创作作品时也能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课标分析】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课标分析
教学设计人:_________学校:(小学)
《主体与背景》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创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