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
地球科学知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地球科学知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地球上并不是一片平静安宁的乐土,它也有着许多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地质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的危害的现象。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就是地震和山体滑坡。
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一次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和山体滑坡等现象。
地震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住所和基础设施,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生命财产损失。
2.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指山区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改变,使得场地内的岩石松散,失去稳定性而发生滑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的危害较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而且还会导致大规模的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现象。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雪灾、干旱等。
1.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会带来很强的风和降雨,给人类带来重大威胁。
一般来说,台风往往会造成建筑倒塌、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问题,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涝是由大气环流变化、地形特征等因素引起的降水过程和洪水过程。
如果暴雨和洪涝强度过大,就会引发洪灾,导致道路中断、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安全。
3.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坡地区地质构造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
当沟壑内的积雪、雨水等因素使得沟壑内部的岩层松散并且失去稳定性时,就可能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较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会导致损失严重的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介绍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灾害学原理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第一节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类一、灾害的基本涵义(一)灾害的定义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①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②人为灾害人为灾害其有两方面的含义:(i)指由干人类活动在自然界诱发的灾害,如修建水库诱发的地震等;(ii)指在人工环境中发生的灾害,有时被称做技术灾害,如人的身体暴露于含有汞或石棉纤维的空气中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二)灾害的类型2.按成灾潜势①高潜势灾害如洪水、飓风、龙卷风、海啸激浪火山、地震、野火等;②中潜势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旱灾等;③低潜势灾害如海岸侵蚀、霜冻胀缩土、虫灾、生物灾害等。
(二)灾害的类型3.自然灾害的圈型分类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系列岩石圈型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圈型沙漠化、干旱、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地而沉降水圈型洪水、暴雨、雪崩冻害、海啸海水倒灌大气圈型暴风龙卷风、台风、酷热、严泉干早生物圈型蝗灾、森林火灾、植被退化、植物病虫害(三)环境灾害史密斯(Keith Smith 1996)提出了环境灾害的概念,他认为“环境灾害”术语涵盖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范畴,并将其概括为“极端的地质事件、生物变化过程和技术事故以能量和物质的集中释放为特征,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料的威胁及对环境和物质造成极大的破坏。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
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拓展: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点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1)重视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井从区域因素中寻找地质灾害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 类型。
- 地震。
- 定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成因:主要是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地震要素: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里氏震级是常用的衡量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有关)。
- 滑坡。
- 定义: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 成因:- 岩土类型:松散堆积层、黄土、页岩等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
-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岩土体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 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一般大于20°)、高差大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气象条件:降雨特别是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
- 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修建道路、建筑等)、蓄水(水库蓄水改变地下水位等)等。
- 泥石流。
- 定义: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成因:-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 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 水源条件:暴雨、冰雪融化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 崩塌。
- 定义: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避险知识
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地质灾害指的是由地球内部或地表地层等因素引起的、给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带来破坏和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泉水喷涌等多种类型。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掌握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相应的避险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地震避险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变动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严重时会引发巨大破坏力。
在地震区域,我们应该掌握以下避震知识:1. 安全地带的选择在建筑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因为它比较强固。
同时,远离河流、陡坡等潜在危险因素,选择平坦稳定的地势建造住宅区。
2. 家居安全措施在家居装修时,使用防震材料如橡胶衬垫、钢筋混凝土板等,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家具应固定在墙面上,避免在地震时倒塌或掉落导致伤害。
3. 安全逃生技巧当地震发生时,应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所,远离窗户、悬挂物和易燃物品等。
如果无法找到安全地方,应躲在坚固的桌子、床下或门口的门框下,保护头部和躯干。
4. 应急准备和逃生物资储备应在家中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水和防护工具,例如手电筒、急救包等。
了解社区的地震疏散计划,制定家庭逃生路线图。
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避险知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地表物质流动引起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山区和高地,我们应该了解以下避险知识:1. 建筑选择和布局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建造房屋,如河岸边、山脚下或悬崖附近。
优先选择平坦的地势,避免在陡坡上或土地不稳定的地方建造。
2. 加固措施对于已有的建筑物,应进行巩固和加固措施,例如加装防护网、建造挡土墙等,以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侵袭。
3.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避免被灾害困扰。
听从政府和专家的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逃生技巧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来临时,应尽快撤离现场,远离悬崖边缘和山谷。
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概述
地震1、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2、地震: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导致的灾害4、地质构造:①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成为震源②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成为震源深度③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④震中到周围地面上某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⑤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课本图)5、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大)分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7级会有重大损害)6、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①震级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④地质构造⑤地面建筑的坚固程度⑥发生时间、⑦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⑧人员防震自救意识)7、分类: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按照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④人工诱发地震8、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占90%以上、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多分布于①板块边界处(如日本、台湾多地震)②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华北)9、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10、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
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
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
占3% 左右11、人工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油井注水12、世界两大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最主要消亡边界)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消亡)(其次是③大洋中脊④大陆裂谷,③④都位于生长边界)(中国是:青藏、新疆、华北、台湾)13、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井水)、动物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地震云)地声地光14、发生过程:震中附近的人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原因: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15、环太平洋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西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知识点一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自然灾害专题知识点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9年初,一场罕见的旱灾在我国北方地区蔓延,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 029次,旱灾1 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情况更为严重。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 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 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加严重。
(1)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旱灾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
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1.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关联性(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考向一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示例 1 (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方法技巧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滑坡、泥石流一、滑坡1.成因(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破坏严重,(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地质灾害内容
地质灾害内容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喷发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地质灾害的基本内容:1.滑坡: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壤、岩石或泥土因雨水、地震、风化等作用而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常常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作用而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大的特点,常常给山区居民和旅游者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
3.崩塌:崩塌是指山坡上的岩石、土壤等物质因失去支撑或发生裂隙等原因而突然垮塌的现象。
崩塌往往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土壤、岩石等因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等原因而引起的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常常给建筑物、道路和农田等带来严重破坏。
5.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地壳运动现象。
地震常常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等严重破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6.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下岩浆冲破地壳而形成的爆发现象。
火山喷发常常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地质破坏和财产损失。
7.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植被减少等现象。
土地退化常常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贫困程度的加剧。
8.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因雨水、风力等作用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
水土流失常常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淤积等危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9.土地盐渍化:土地盐渍化是指因地下水位上升、海水倒灌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壤盐分积累现象。
土地盐渍化常常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土地质量下降等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0.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而引起的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等现象。
土地沙漠化常常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程度的加剧,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表层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而造成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地理知识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防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1.山体滑坡:指在山坡上由于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坡面大规模的塌滑现象。
这种灾害常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的陡坡上,具有瞬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
2.泥石流:指在山区或河谷地带因地形、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水土流固的复合流体,具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
这种灾害常以大暴雨、台风等为诱因,对山地、河谷、水库、隧道、铁路等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3.地震: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动态的、非常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火山爆发: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涌动,造成地壳破裂,熔岩、火山灰等喷散和喷出地表并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现象。
火山爆发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的不平衡、矿床开采、地下水位的改变、异斑岩、侵蚀作用等都是地质因素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气候和水文因素:气候和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暴雨、暴雪、干旱、热浪、雷电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人类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改变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采矿、探矿、爆炸、挖掘、开发、建筑、垃圾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下和地面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1.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原因的出现。
例如:固定土地、改善植被、加强维护、控制发展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等等。
2.治理:一旦地质灾害已经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外力作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警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岩石变形和地壳应力释放等。
预测地震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地震孕育区划分和地震学研究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岩浆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出物和气体排放现象。
火山喷发的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和岩浆上升等。
预测火山喷发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气体排放监测和火山形态变化观测等。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层或岩石层在重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预测滑坡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坡上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形成的高速流动的混合物。
泥石流的成因包括降雨、地震和地表积水等。
预测泥石流的方法包括降雨监测、地质勘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5.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岩溶、煤矿开采和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下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的成因包括地下岩溶溶洞崩塌、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塌陷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抽水沉降等。
预测地面塌陷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三、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1. 地震防范: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早发现地震活动;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火山喷发防范:建立火山监测体系,及早发现火山活动;设置火山预警系统,及时疏散人员;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火山灾害防范,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滑坡防范:加强地质勘测,及早发现滑坡隐患;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建设在滑坡易发区域;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疏散人员。
4. 泥石流防范:加强降雨监测,及时预警泥石流;修建防洪堤坝和泥石流导流沟,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地质灾害知识
地质灾害知识简述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条例(讨论稿)》所下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的良性发展,结社会生产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简而言之,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不幸地质事件。
因此,那些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但并没有直接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地质事件,则称其为某种地质现象或环境地质问题,而不能称其为地质灾害。
例如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没有直接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所以不应称为灾害;而同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生在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就构成了灾害。
但是在目前,对地质灾害所包括的灾种范围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主要意见之一是认为凡是与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有关的自然灾害都划为地质灾害。
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水位上升、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矿井突水、矿井热害、岩爆、煤瓦斯突出、煤自燃、水库淤积、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岩土、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
也有不少人提出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才称为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岩土等十几种灾害。
地质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具有灾害现象的起源,即自然动力活动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二是具有受灾害危害的对象。
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
在一个灾害事件中,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相辅相成。
地质灾害形成环境称之为孕灾环境。
地质灾害受灾体,按照受灾体的性能、功能、破坏方式以及价值属性和核算方法相类似的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⑴人,包括城镇人口、农村人口;⑵房屋建筑,包括城镇居民住宅、农村住宅、宾馆、饭店、公寓、商厦、学校、医院、机关、部队营房、工业厂房、仓库、车站、码头等各种房屋建筑;⑶公路,包括路面、陆基、涵洞及防护工程;⑷铁路,包括轨道、路面、陆基、涵洞、防护工程及通信设备;⑸航道,如水道,航道人工设施;⑹桥梁,如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和高架桥等;⑺生命线工程,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输变电线路、供气管道、供暖管线、通信线路;⑻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堤防、渠道等;⑼生活与生产建筑,如水塔、烟囱等;⑽室内设备与物品,包括机械仪表、工具、仓储物资、办公、生活用品;⑾农作物,小麦、稻谷等;⑿林木,包括天然与人工播种的森林、树木;⒀土地资源,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又可以分为城市用地、耕地、林地等;⒁地下水资源;二地质灾害的特点根据地质灾害定义分析,地质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地质灾害的知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的知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发的破坏性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
以下是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造成地表晃动和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大小可以用震级或矩震级来衡量,伴随着地震有可能会出现破坏性的地面裂缝和土地滑动。
2.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表面向外喷发岩浆、热气和火山灰的地形。
火山喷发会产生熔岩流、火山灰喷射、火山爆炸等现象,对周围的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 滑坡:滑坡是地质体沿地面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层的失稳、地震或降雨等因素引起的。
滑坡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移动,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大量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引起的沿山坡流动的泥浆和岩石的混合物。
泥石流具有高速、大冲击力和破坏力强的特点,经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
5.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资源开发、地层压实等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
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物倾斜、地下水淹没等问题。
6. 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裂缝。
地裂缝通常是由地震引起的,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会对交通、建筑物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此外,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测也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自然灾害知识点-地质灾害
第五章地质灾害5.1 地质灾害概述1. 什么是地质灾害?(掌握)在自然或人为诱发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广义的地质灾害包括:(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地面开裂、岩土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地热害等。
3、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熟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5.2 崩塌、滑坡、泥石流1、什么是崩塌?(掌握)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也称“山崩”、“坠石”。
其中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也称山崩,小规模的崩塌称坠石。
2、崩塌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掌握)(1)地震。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
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a采掘矿产。
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采空区地表崩塌。
b道路工程开挖边坡。
c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
主要是水的浸润和软化作用。
d堆(弃)渣填土。
崩塌体增加了荷载,破坏了坡体稳定。
e强烈的机械震动。
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机械震动。
3、崩塌的前兆:(掌握)(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4、什么是滑坡? (掌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构造及其内部和外部地球力的作用,发生并对人类活动、经济社会利益造成一定损失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岩溶塌陷、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对我们非常重要。
首先,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地壳发生破裂、释放能量并引起震动的现象。
地球上的地壳是由许多块状的岩石构成的,这些块状岩石称为板块。
当地球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碰撞、剪切或滑动,从而引发地震。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公众的地震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其次,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的熔岩迫使地壳表面裂开,并释放出岩浆、烟气和火山灰等物质。
火山喷发不仅会对火山附近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引发火山灰的漂浮,影响大气质量,甚至对周围的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火山地质环境的研究,及时预警火山喷发,引导人们疏散到安全地带。
再者,滑坡是由于地面下方的土壤松弛,或受到雨水的冲刷侵蚀,导致土壤无法支撑,从而形成坡面的崩塌。
滑坡通常会发生在山坡上,其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农田、居民区和交通基础设施等。
为了预防滑坡灾害,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和环境规划,避免在易发滑坡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同时,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滑坡迹象,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岩溶塌陷是指地下岩石溶解后形成的空洞倒塌,导致地面下陷的现象。
岩溶塌陷通常发生在石灰岩或大理岩等可溶性岩层地区。
地下水的循环和溶解作用会使岩层产生空洞,当空洞过大或岩层过薄时,就会发生塌陷,给生活和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防止岩溶塌陷,我们需要进行地质勘测,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岩溶地区的地质资源。
最后,泥石流是由于山坡上的土壤和石块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会毁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等。
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
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危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1. 滑坡滑坡是指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面积向下滑动或流动的现象。
滑坡通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其中以降雨量大、地形陡峭且土壤松散易于滑动的区域最为容易发生。
2.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混合了水、泥沙和石头等物质的流体,具有高速度和强力度。
泥石流通常由暴雨、融雪或山体崩塌引起,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
3. 崩塌崩塌是指岩层或土层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发生断裂或变形而导致整个岩体向下或向侧滑动的现象。
崩塌通常发生在山区或悬崖陡壁等地形较为陡峭的地带。
4.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地表振动的现象。
地震不仅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破坏,还会引起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二、防范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是防范措施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可以有效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易受灾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或建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加强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或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例如,在易受滑坡影响区域进行护坡、加固道路、修建拦砂坝等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4. 加强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快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
通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可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范注意事项1. 注意地质环境在选择居住区或旅游景点时,要注意地质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避免选择在悬崖陡壁、滑坡、泥石流等易受灾区域居住或旅游。
2. 注意天气预报在雨季或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区,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降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大全
地质灾害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包括自然地质动 力作用和人类活动作用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 二是由地质动力现象发生,出现了灾害体;
三是在灾害体作用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并
且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危害。
地质灾害成因 •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 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 质事件。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 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 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 损失的事件或现象。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 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 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 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分类
•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 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 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 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 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 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12大类,五、六十种。
• 滑动面(水力条件):岩土体内水活动是重要作用,一方面降水或流 水软化大大降低岩、土体的原来强度,产生更多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另一方面增大岩、土体容重(比重),就很容易产生滑坡。在陕北的 黄土高原和关中的黄土台塬下,伏有一不透水层,为地下水的蕴集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形成易滑地层。
• 易滑地层(岩性条件):在陕南秦巴山区,大量的风化层、坡积物堆 积在斜坡基岩表面,这些坡积物是良好的透水层,地表降水极易下滑 聚集在基岩表面,一旦含水饱和,易发生滑坡。
黄土滑坡的前兆现象
• 5.坡脚泉水复活或突然干枯 •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井 水)突然干枯,或出现浑泉或泥浆。例如,陕西宝鸡卧龙寺古黄土滑 坡体复活(发生在1955年8月15日)前,坡脚突冒黑水。 • 6、滑坡体前端坡脚处出现鼓丘、上隆现象 • 这是滑坡体向前运动推挤的明显迹象。 • 7.地面轻微震动 • 滑动土体开始蠕动发出的声音,如洒勒山滑坡在滑前地面曾有 震感。 •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 在滑坡发生前,常见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惊恐不宁,老 鼠乱窜不进洞等;斜坡上的树木突然枯死或歪斜等。
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以下是中学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 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候灾害、地震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等几大类。
2. 气候灾害
- 气候灾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飓风等。
- 暴雨可引发洪涝灾害,导致低洼地区积水,破坏农作物和房屋。
- 干旱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 飓风是强烈的气旋风暴,会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3. 地震灾害
-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
- 地震灾害会直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等,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海啸等。
- 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应进行地震预测和防护措施。
4. 水文灾害
- 水文灾害是由水体引发的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
- 洪水主要由于降雨过多、地表径流过大等原因引发。
- 干旱指的是长期缺水,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5. 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表层因重力作用产生滑动,造成土方工程损坏、房屋倒塌等。
- 泥石流是由于山体积雨引发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冲击河道,破坏沿岸建筑和农田。
- 崩塌是指山坡或高边坡上的部分岩石和土壤发生摧毁性溃缩现象。
以上是中学地理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23、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两个带上?(了解)
①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②中国东部的山区、低山丘陵和平原的过渡带。
5、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了解)
①危害道路交通;②堵江及溃决洪水;③危害城镇造成人员伤亡;
24、C引发的地质灾害损失几乎与地震灾害损失相当,在地震灾害史上都是极为少见。(了解)
(3)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保护头部。
该方法不适用与泥石流
7、泥石流的防范措施(掌握)
①不要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
②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
22、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哪些条件控制?(熟悉)
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等条件的控制。在地形方面,主要分布在山区;在地质方面,主要分布在较软弱或风化严重的岩石地带,且构造活动较活跃的地震带;多与降雨有关,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雨季和暴雨、大暴雨的时候;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地区,如矿区。
(3)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轻微的振感
(4)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
18、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掌握)
19、从泥石流产生过程来看,连续的暴雨是造成泥石流的自然原因,而滥砍滥伐森林,造成山体表面水土流失严重,是酿成泥石流灾难的人为原因之一。(掌握)
3、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熟悉)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5.2崩塌、滑坡、泥石流
1、什么是崩塌?(掌握)
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也称“山崩”、“坠石”。其中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也称山崩,小规模的崩塌称坠石。
2、崩塌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掌握)
③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农村占到了总数的80%以上,农村已成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减灾防灾的重点。另一方面,在普及防灾减灾的科学知识方面,农村又是一个弱点。
②泥石流流域的斜坡或沟床上必须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才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固体物质。
③水不但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决定泥石流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
14、泥石流活动分为几个过程?(掌握)
一个完整的泥石流流域可以分成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过程也相应地分成形成过程、输运过程和堆积掘矿产。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采空区地表崩塌。
b道路工程开挖边坡。
c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主要是水的浸润和软化作用。
d堆(弃)渣填土。崩塌体增加了荷载,破坏了坡体稳定。
e强烈的机械震动。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机械震动。
3、崩塌的前兆:(掌握)
(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
(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泥石流分类固体物质比例密度范围(吨/米3)流动性
稀性泥石流20%-40% 1.3-1.6强
粘性泥石流50%-80% 1.8-2.3弱
过渡性泥石流40%-50% 1.6-1.8中等
1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掌握)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斜坡和沟谷地形、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①孕育泥石流的流域一般地形陡峭,山坡的坡度大于25o,沟床的坡度不小于14o。巨大的相对高差使得地表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在外力触发(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作用下,发生向下的滑动,形成泥石流。
B滑坡面的形态:原始的山坡内形成一些潜在的滑动面。人工开挖山坡,形成山坡附近的平地,建筑房屋。沿潜在的滑动面发生滑坡,掩埋建筑物。
6、为什么许多大型滑坡往往发生在地震和火山喷发时候?
①滑坡发生在高倾度的层面上
②上覆岩层不仅受到重力作用,在地震和火山喷发时还受到动态力的作用;
③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增大上覆岩层的下滑力,导致岩体滑动
①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斜坡;②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③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④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⑤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
3、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应注意:(熟悉)
a.冲沟内避免堆放垃圾b.村庄建设避免坐落在沟口
4、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掌握)
5、地质灾害来了怎么办(熟悉)
第五
5.1地质灾害概述
1.什么是地质灾害?(掌握)
在自然或人为诱发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广义的地质灾害包括:(了解)
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地面开裂、岩土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地热害等。
20、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与联系?(熟悉)
泥石流沿着沟床和坡面流动,滑坡沿着山体中的破裂面滑动,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明显区别。但两者运动的能量来源都是重力,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相同之处。
21、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密切(掌握)
(1)都发生在坡地地形,都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一般来说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发生所具备的坡度条件依次降低
②采取锚桩和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山体稳定性-增大摩擦系数。(结合图7-38分析)
③治理泥石流常用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者结合的叫做综合措施。
工程措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稳固、拦挡、排导。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和恢复泥石流流域的植被,改善地表汇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④建立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和预报系统
7、滑坡的触发因素有哪些?(熟悉)
自然因素:
(1)地震;(2)暴雨、融雪水:连续的降雨和冰雪融化,使土壤饱和,使滑动层面润滑;(3)各种地表水(渗入);(4)地下水;
人为因素:
(1)坡脚处的下切作用或人为的深开挖工程活动
(2)坡脚处的侧蚀作用或人为的扩展、拓宽场地
(3)坡脚处的冲刷作用或人为的采石、取土、减载
9、灾害发生后,要做的两件事,一是应急,二是自救。(了解)
当滑坡、崩塌发生后,整个山体系统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注意防范第二次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0、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和本书介绍的其他自然灾害,有哪三点明显的不同?(掌握)
(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
(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4、什么是滑坡?(掌握)
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形成的动力条件(熟悉)
A层面倾角的影响:重力是造成滑坡的根本原因;地震和火山提供了滑坡的动态动力
①能量来源不同。地震、火山、海啸等灾害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而气象、空间灾害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能量的根本来源来自地球的重力势能。重力是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的根本原因。除了天然地震以外,能够触发滑坡和泥石流的,一是降水的作用,二是人为的不合理的开挖。
②滑坡的一次性规模虽远小于地震等其他灾害,但其发生频度高,涉及范围更广。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理和治理方法的认识,也比对其他灾害,较为成熟。
③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④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8、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掌握)
①从避免灾害角度,安全选择建设场地:在山区划分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区和安全区,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避开在危险区进行工程建设,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设施搬至安全地带,建设场地首先应选择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实在避不开的,要设立防护工程。建立泥石流预测点,开展监测和预警工作。(会分析图7-34、图7-35)
联系:
(1)常常相伴而生。
(2)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
(3)有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11、什么是泥石流?(掌握)
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洪流。
12、泥石流按其“泥”和“石”的相对比例,可分成三类:(了解)
区别:
(1)崩塌物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零乱;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整体性较好。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滑坡体则很少完全脱离母体,多数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滑动面明显。
(3)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4)崩塌堆积体上无裂缝分布;滑坡体上有裂缝分布。
(4)斜坡上的各种自然堆积作用(滑坡、崩塌等)
(5)斜坡上的人为加载作用(建设物、车辆、机械设备、堆碴、堆土等)
(6)人为的动载荷(爆破作业、行车和机器振动等)
8、滑坡为什么出现在夏季多雨的季节(了解)
水进入层面时(特别是松软的岩层)会降低坡面上的摩擦系数,导致岩体发生滑动。
9、滑坡的前兆(掌握)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