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 含答案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l—35.5K—39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生产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汽车轮胎B.台灯塑料底座C.不锈钢水龙头D.有机玻璃标牌2.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K2SO4B.NH4HCO3C.Ca3(PO4)2 D.KNO33.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A.氢气B.柴草C.酒精D.汽油4.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的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硫5.【2022·滨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物品放置对应垃圾箱错误的是()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复合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C.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钢D.碱:火碱、纯碱、小苏打7.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C.易溶于水D.见光易分解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特指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B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适当减少“白色污染”C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要尽量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D .食用碘盐可预防缺碘性贫血9.“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
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 .制取氢气:Zn +H 2SO 4===ZnSO 4+H 2↑B .制取氧气:2KMnO 4=====△ K 2MnO 4+MnO 2+O 2↑C .制取碳酸氢铵:CO 2+H 2O +NH 3===NH 4HCO 3D .制取氨气:(NH4)2SO 4+Ca(OH)2=====△ CaSO 4+2NH 3↑+2H 2O10.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 3H 8O)。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2 . 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用观察的方法可以区分铜和铝B.用石蕊溶液可以区分O2和CO2C.用过量的硫酸溶液除去C粉中混有的Fe粉D.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3 .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需选用的一组药品正确的是()A.双氧水、大理石与稀硫酸B.高锰酸钾、石灰石与稀硝酸C.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石灰石与稀盐酸D.双氧水、石灰石与浓盐酸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D.“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停止加热5 . 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生产基地已在天津建设。
下图为“长征五号”火箭的模型,若该火箭燃料燃烧只有水生成,则应选用的燃料为()A.氢气B.甲烷C.汽油D.乙醇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CO2浓度是否太高C.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好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7 . 环保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PM2.5(细颗粒物)浓度下降。
下列做法不利于PM2.5浓度下降的是A.建筑工地喷水降尘B.禁止野外焚烧作物秸秆C.发展火力发电D.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8 .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水氧气+氢气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9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液氮用作冷冻剂C.硫酸用于除铁锈D.NaOH做干燥剂10 .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第Ⅰ卷(选择题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德阳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B)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3.打火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图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A)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C)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5.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热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C)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7.“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一)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擦燃一根火柴,火柴头向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熄灭了,火柴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 火柴梗太潮湿B. 缺乏氧气C. 火柴梗不可燃D. 热量散失且温度没有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星熄灭,则集气瓶中一定不是【】A. CO2B. H2C. O2D. N23.下图中四瓶气体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4.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A. 先变蓝后变紫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 先变无色后变红D. 先变红后变紫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石油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B.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它是一种纯净物C. 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的基本方法属于物理过程D. 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6.荒野坟场上有时出现“鬼火”,实际上是人骨骼中的磷生成磷化氢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所发生的【】A. 自燃B. 燃烧C. 爆炸D. 缓慢氧化7.我国将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 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 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8.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性质实验设计错误的是【】9.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得的能源为二级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级能源,是因为自然界中现成的氢气很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天然气属一级能源B. 煤属二级能源C. 家用电器使用的电能属一级能源D. 风能属二级能源10.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A.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 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 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D. 施用CO2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11.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 放入一个装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放入一杯清水C. 带着手电下去感觉一下D. 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12.据媒体报道,汽车燃料将逐步实现实施“油改气”,即将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含C、H元素),目的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你认为这项举措可以减少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①SO2②CO ③CO2④NO2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13.下列各项中说明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性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4.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再冷却到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质量比为1∶8的H2和O2B. 质量比为3∶9的C和O2C. 质量比为1∶4的CH4和O2D. 质量比为7∶2的CO和O215.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烧杯中的热水为9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16.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气密性C.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共37分)17.(8分)(1)用石油作原料,制取汽油、煤油,是利用了组成石油各物质的________不同而分离出来的,所以石油是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或“化合物”),分离石油是________ 变化.(2)煤是工业和民用的主要原料.煤的大量燃烧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们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烟尘等.(3)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和丁烷(C4H10),它们的性质和甲烷基本相同,当家用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18.(6分)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煤、石油和______ 常称为化石燃料.(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______,导致温室效应.因此,对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发电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19.(12分)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b 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_______药品从长颈漏斗加入,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 作用.(3)写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图中_______ (填装置的标号)可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5)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导气管进入瓶中(填字母).20.(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连接仪器a和d,一般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所示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丙图装置能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4)丙图的气体发生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使装置更加完善,可选用丁图中的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代替丙图中的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21.(6分)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在阳光照射下N2、O2、CO2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1)用500 mL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2)另取一个500 mL集气瓶,采用______法收集从液氮中放出的氮气;(3)用上图A装置分别制取一瓶O2和CO2(均为500 mL),则制取O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制取O2和CO2,与用装置B比较,用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报道,我市部分出租车已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能否从根本上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6分)22.(6分)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图)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四、计算题(共9分)2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 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 g.(2)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3)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 提示:首先收集气体,玻璃片得是光滑面朝上,磨砂面朝下,防止漏气,所以是A、B中的一个;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时需用向下排空气法,瓶需倒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瓶正放.故选B.4.D5.B6.A7.A8.B 提示:制取: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分液漏斗有利于随时加入液体,故实验设计正确;干燥:制取的气体中有水分,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气体,吸收水分,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正好符合.用浓硫酸是合适.但是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否则无法干燥气体,故实验设计错误;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故实验设计正确;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设计正确.故选B.9.A10.D 11.D 12.D13.C14.C15.B提示: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还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A错误;环境条件相同,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C错误;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而热水的温度为90 ℃,热水的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把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红磷不能燃烧,故D错误.故选B16.A提示:二氧化碳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二、填空题17.(1)沸点混合物物理(2)SO2CO NO2(3)分子在不断运动CH4+2O2点燃CO2+2H2O18.(1)天然气(2)使煤充分燃烧(3)热CO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4)①②④19.(1)长颈漏斗集气瓶(2)H2O22H2O2二氧化锰2H2O+O2↑催化(3)CaCO3+2HCl=CaCl2+H2O+CO2↑AC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4)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灭火(5)B C20.(1)用水湿润长颈漏斗的颈,稍用力转动插入到单孔塞中(2)液体飞溅(3)A (4)f 长颈漏斗21.(2)排水(3)2H2O2= 2H2O + O2↑CaCO3+ 2HCl=CaCl2+ CO2↑+ H 2O 便于随时添加液体反应物,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4)不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以及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三、实验探究题22.实验一:B 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 B 实验三:CO 2 + 2NaOH=Na 2CO 3 + H 2O 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四、计算题23.(1)2.86 g (2)3∶8(3)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0 g + 10 g- 97.14 g=2.86 g.设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为x.CaCO 3+2HCl=CaCl 2+H 2O+CO 2↑100 44x 2.86 g100x =442.86gx=6.5 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6.5g 10g×100%=65%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5%.。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一)附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2.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酒精B .石油C .木柴D .氢气3.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B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颜色的改变,所以颜色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 .2CO 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2CO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加热液体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2CO 的性质实验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1、2、3变为红色,4不变色B.若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改为干燥的酚酞试纸也可以得到符合题意的实验结果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二、填空题7.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___;(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___的使用。
三、实验探究题8.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3(附答案)
第六单元卷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度】易【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解答】解:用沙土盖灭火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到达灭火的目的.没有撤离可燃物,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盖上沙土能够降低温度,但是不是主要原因.由分析可知,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应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2.液体打火机中所含的可能物质,是在加压的条件下转变为液态而储存于打火机中,当翻开开关〔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而燃烧.以下所给物质中,作液体打火机燃料的是〔〕编号 A B C D化学式CH4甲烷C2H6乙烷C4H10丁烷C6H14己烷沸点/℃﹣164 ﹣88 ﹣0.5 69A.A B.B C.C D.D【考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难度】易【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液体打火机中所含的可能物质,是在加压的条件下转变为液态而储存于打火机中,当翻开开关〔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而燃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CH4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应选项错误.B、C2H6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应选项错误.C、C4H10的沸点较低,易液化,易变成气态,应选项正确.D、C6H14的沸点较高,不容易汽化,应选项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理解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如以下图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从b管通入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从a管通入C.除去空气法的CO2,则空气从a管通入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从b管通入【考点】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拟.【难度】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分析】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2从a管通入;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从a管通入正确;C、除去空气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管通入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从b管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解答】解: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2从a管通入,不能从b管通入;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从a管通入正确;C、除去空气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管通入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应该从b管通入,这样可以把水彻底的排出,否则会导致氧气从b跑出,不能收集到氧气;应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响.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参加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到达着火点D.水能灭火【考点】燃烧的条件.【难度】易【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此题.【解答】解:A、纸船是可燃物,故A说法错误;B、纸船与氧气接触,故B说法错误;C、温度没有到达纸船的着火点,所以纸船不会燃烧;故C说法正确;D、此项为干扰项;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以下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反响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外表,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响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到达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响是吸热反响,能使环境温度降低,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外表,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C、该反响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C正确;D、该反响是吸热反响,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以下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响制取二氧化碳【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难度】易【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应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7.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以下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A.铁丝的外表积 B.氧气的浓度C.燃烧区的温度 D.铁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的条件.【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燃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铁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就说明铁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解答】解:灼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太小,没有到达能使铁燃烧的程度,即铁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并不是所有物质在温度到达着火点时遇氧气就能燃烧,因为有些物质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8.在工业上,以下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A.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应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考点】燃烧的条件.【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解答】解:A、把煤炭磨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错误;B、把柴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柴油的燃烧.故错误;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应量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错误;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正确.应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A.煅烧石灰石B.点燃木炭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 D.碳酸分解【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条件考虑,操作简单,制取气体要纯.【解答】解:A、煅烧石灰石操作复杂,不容易收集气体,故A错误;B、点燃木炭不容易操作和收集,并能产生一氧化碳,故B错误;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操作简单,反响速度适中,适于收集,故C正确;D、由于碳酸不稳定不容易制取,也不容易操作.故D错误.应选C.【点评】通过答复此题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方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响原理.10.对“杯水车薪〞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水不能燃烧B.水少了不能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着火点C.水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氧气缺乏可燃物不能燃烧【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度】易【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杯水车薪指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成语的含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包含的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1.观察如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A.SO2、NO2B.CO2、CO C.SO2、CO2D.NO2、CO【考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难度】易【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石燃料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响生成酸,形成酸雨.【解答】解:A、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响生成酸,形成酸雨,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但是不是酸雨,一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B错误;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响生成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但是不是酸雨.故C错误;D、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响生成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但是不是酸雨.故D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酸雨形成的物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我国局部省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参加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可再生能源乙醇D.用石油可炼制汽油【考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难度】易【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参加乙醇,燃烧时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解答】解: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参加乙醇,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故B正确;C、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故C正确;D、石油分馏可以制得汽油,故D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乙醇汽油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选项的表达进行.13.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平安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难度】易【专题】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氢气是一种新能源.氢气热值高,水作为其原料,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解答】解: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氢能源的优点,但氢能源也有缺点,如:氢气制备本钱高、不易保存、平安性低等,同学们需要全面的分析问题.14.以下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考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度】易【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根据防止损毁电器及触电的情况判断.C、根据灭火器和种类和适用范围判断.D、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到达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说法正确.D、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应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平安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解题时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事故的防护措施等.15.2022年5月27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启航深人南海北部区域“精确调查〞可燃冰资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其化学式为〔〕A.CO2B.H2O C.CH4D.CH4•XH2O【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难度】易【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可燃冰属于有待开发的新能源.【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应选项错误;B、水的固体是冰,应选项错误;C、甲烷常温下是气体,应选项错误;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应选项正确;应选D【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二、填空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30分〕16.〔12分〕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填空:〔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假设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难度】中【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反响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条件;〔2〕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微观粒子个数比进行分析比拟;〔3〕根据甲烷的密度大小分析.【解答】解:〔1〕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少.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良方法是增大燃料的进气量,减少空气的进气量;〔3〕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高一些.答案:〔1〕2C4H10+13O28CO2+10H2O;〔2〕减小;空气;〔3〕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料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7.〔12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以下图.〔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②.〔2〕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4〕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考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难度】中【专题】化学反响模拟图型;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科学探究.【分析】可燃物燃烧具有两个条件.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利用铜的导热性,使白磷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不易燃烧.【解答】解:〔1〕可燃物要燃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2〕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在本实验中铜片能传热,利用这一性质给白磷和红磷加热;〔4〕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是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故答案为:〔1〕氧气〔O2或空气〕;温度到达着火点.〔2〕4P+5O22P2O5;〔3〕导热性;〔4〕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点评】在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时,将白磷放在铜片上和水中,目的是作对照,得出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18.〔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答复以下问题:〔1〕反响生成CO2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是.〔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难度】难【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枯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检验图中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进行分析;〔3〕根据收集气体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2〕检验图中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3〕长颈漏斗的末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3〕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比拟细致、全面,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原理等知识,并会结合装置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采用把握全局的策略进行分析.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19.〔12分〕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以下图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考点】燃烧的条件.【难度】难【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分析】〔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随之增大〔2〕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到达着火点〔3〕燃烧仅仅到达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解答】解:〔1〕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也会随着增大,由于A处的压强大于标准气压.故烧瓶内的沸水要高于100℃,故此题答案为:高于100℃〔2〕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是温度较高能够是火柴到达着火点,故此题答案为:加热使火柴温度到达着火点〔3〕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故此题答案为: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到达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四、计算题〔共13分〕20.〔13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响〔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响,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响前反响后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及剩余物的质量150 克12克157.6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响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度】难【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在此题中,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减少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再求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本卷须知有:设未知数不带单位,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结果要带单位.【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12g﹣157.6g=4.4g.故答案为:4.4克;〔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 44x 4.4gx=10g×100%≈83.3% 答: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是83.3%.故答案为:83.3%.【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表格型计算题.要充分利用“遇到差值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气体的质量,然后再求其它物质的质量,要会分析表格的数据.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趋利避害。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的产生C.煤气泄露时向室内洒水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D.液化石油气罐放置时要离火源一定距离,防止发生爆炸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变红色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3.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裁玻璃C.氮气保护食品D.干冰进行人工降雨4.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水合物B.一氧化碳C.氢气D.氮气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冰水混合物7.如图所示,在左、右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A.左瓶没有任何变化,右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两瓶都变瘪C.左瓶变瘪,右瓶试液变红D.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左瓶变瘪,右瓶外形不变8.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 .甲:检查气密性B .乙:制取C .丙:收集D .丁:验满9.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 A .一定是2COB .一定不是2OC .可能是2COD .可能是氮气10.分离、除杂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离2CO 、CO 混合物时,先用NaOH 溶液吸收掉2CO ,分离出CO ,再向该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2COB .只用一种试剂无法把稀盐酸、2BaCl 溶液和3KNO 溶液三种溶液区别开C .要除去2CaCl 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可加入过量的3CaCO 充分反应后过滤D .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KOH 、24Na SO 、4CuSO 、2MgCl 鉴别出来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和燃料单元评价检测试题鲁教版
燃烧与燃料(45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3·襄阳中考)用扇子轻轻地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用扇子轻轻把蜡烛扇灭,是由于空气流淌带走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2013·龙东中考)“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是节约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和材料,从而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运用B.少用一次性塑料袋C.多用一次性木筷D.出门时顺手关灯【解析】选C。
多用一次性木筷,增加了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汲取更多的二氧化碳,削减了二氧化碳的汲取量,故选项C不符合“低碳”理念。
3.(2013·桂林中考)野炊时,小明发觉篝火的火焰很小。
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上升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利添加木柴【解析】选A。
将木柴架空一些后,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
4.恰当的平安措施能削减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不当心将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马上用湿抹布扑灭B.电器着火,马上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马上打开门窗D.煤气泄漏,马上开启排气扇【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事故处理的措施。
A选项中湿抹布可以隔绝空气,故正确;B选项中自然界中的水有导电性,用水扑灭很危急,故错;C选项中打开门窗会形成气体对流,燃烧会更旺,故错;D选项中打开排气扇可能会出现电火花,特别危急,故错。
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试验操作,错误的是(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的操作。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氧气应当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当从长导管通入,B不正确,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测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A.在低温下我会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固体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我易溶于水C.工业制取我,把我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D.我能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2 .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H2O2→H2B.CO2→O2C.Fe3O4→Fe D.C H4→C3 . 学习化学可以增强科学风险意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后才能排放B.在室内烧煤取暖,必须安装烟囱、保持通风C.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不会发生爆炸4 . 下列混和气体接触火焰,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氧气B.氢气和氮气C.煤气和空气D.液化石油气和空气5 .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量体裁衣B.火上浇油C.木已成舟D.立竿见影6 .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无色无味气体C.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为都有毒D.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炉炼铁的产品为纯铁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D.可燃物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 .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雾霾天气不断加重,各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治污减霾。
下列关于雾霾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秋收后,秸秆应尽快焚烧,避免占用耕地B.大力推广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改变能源结构C.工地施工时,要及时洒水减少建筑扬尘D.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是雾霾产生的原因9 .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②“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④水能灭火原因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⑤汽油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将油污溶解⑥将鱼塘中的水喷洒到空气中使氧气的溶解度增大,从而增大水中溶氧量。
2022年鲁教版化学九上第六单元检测卷检测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去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
以下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C.循环使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平安措施。
以下做法不符合平安措施的是〔〕A.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C.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4.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氧气能供应呼吸 B.明矾可用作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5.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6. 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碳 D.可吸入颗粒物7. 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开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响之一,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化学反响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响都是燃烧C.碳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D.只要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9. 以下对二氧化碳四个方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D.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和化工原料等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分子 D.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 .施用后可防治病虫害B .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C .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 .施用后可防止火灾12.如下图,以下实验不能到达目的的是〔 〕A .图A 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B .假设图B 中试剂为足量澄清石灰水,那么可检验二氧化碳C .图C 用于枯燥二氧化碳,那么气体应从a 端进,b 端出D .图D 可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灭火13.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 和CO 2两种无色气体,以下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 .澄清石灰水B .水C .紫色石蕊溶液D .氯化钠固体14. 以下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15.“可燃冰〞〔CH 4 .〔H 2O 〕n 〕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试卷 第六单元 燃烧和燃料 达标检测试卷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B.单质碳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4.下列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7.重庆市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它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是混合物B. 它是不可再生能源C. 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D. 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A.步骤①B.步骤②C.步骤③D.步骤④(第8题)(第9题)9.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B.若将图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C.厨房着火,立即移走液化石油气罐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D.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0.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1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2.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汽
2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3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4 . (2012•滨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5 . 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A.氧气充食品包装袋B.稀有气体用于闪光灯C.氮气用于灯泡保护气D.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呼吸
6 . 下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7 .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8 . 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2Fe3O4
B.2H2O=2H2↑+O2↑
C.Fe+3CuCl2=2FeCl3+3Cu D.CaCO3+2HCl=CaCl2+H2O+CO2↑
9 . 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0 .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D.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
11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7015 6.25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357.548.75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2 . 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 .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14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使用稀硫酸是因为()
A.不能反应
B.反应发生后生成的微溶物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反应速率太快
15 . “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都具有还原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16 . 在街头看到很多用飞艇来做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冲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B.氦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7 . 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
B C(MnO2)加水溶解、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D N2(O2)过量硫粉,燃烧
A.A B.B C.C D.D
18 . 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A.向锅里泼水B.端下油锅C.盖上锅盖D.向锅里撒沙土
19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理想的燃料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氢气
20 .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铁锅生锈C.开水沸腾D.食物变质
二、填空题
21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若学校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如何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____。
(2)图F为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22 . “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
其中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已全面禁用含铅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乙醇汽油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使用它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燃料中的乙醇(C2H5OH)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
23 . 2017年上半年长沙市启动“蓝天保卫战”的行动,对空气污染治理加大力度,制定措施,对散煤燃烧、扬尘、机动车污染、工业企业污染、餐厨油烟废气等问题强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三大化石燃料为_____、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室中酒精灯的燃料为酒精,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简答题
24 . 如图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1)集气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4)从该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5 . 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②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铁粉为黑色。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F处玻璃管中出现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且G处瓶内无明显现象,则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
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
经讨论认为无须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三、简答题
1、
四、科学探究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