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减值准备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合集下载

关于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作者:杨江英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0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与国际经济接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这也使得我国经济环境等各种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险在不断扩大,给会计工作开展带来巨大挑战,资产减值也逐渐受到整个会计领域的重点关注。

只有针对企业资产减值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资产减值实际状况。

本文主要针对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所谓资产减值主要指的是企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格的现象。

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提主要是从会计计量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方面进行考虑,对各项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

一些企业出于利益优势故意高价评估企业资产价值,造成持续盈利的假象。

但是这种信息评估失真的现象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规划决策产生错误,对企业自身及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一、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问题(一)及资产减值损失资料基础缺乏在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过程中,资产预期未来经济效益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如果资产可回收金额在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确认。

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不能够及时获取市场经济动态变化环境下的市场价格,而且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因素都会对确定折现率、预计资产方法等几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使得企业资产减值实际金额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在此情况下必然会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阻碍。

(二)很难准确把握资产组确认根据我国资产减值新准则相关规定,如果企业针对单项资产可回收金额无法进行估算,必须要找出该资产的资产组归属,以此来为资产组可回收金额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资产认定组的各个流程中将企业管理层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方式以及资产处置的决策方式纳入其中。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资产组,目前并没有建立明确的确认标准,如果资产组划分方式和具体途径不同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资产准备是否计提等相关问题。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从资产减值准备谈起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从资产减值准备谈起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从资产减值准备谈起「摘要」现行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

本文在具体的基础上,提出制定会计制度应注意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并对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等事项的规定如何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会计制度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会计制度改革也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处理好会计改革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好会计改革的“度”,却始终是一个必须正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从的情况来看,需要理顺的地方还较多,以减值准备为例,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上市公司应计提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上市公司夯实资产质量,挤出业绩中的“水分”,但由于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是作了原则上的规定,计提范围以及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演化为某些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值得引起充分的注意。

(一)通过有意提取巨额准备金,为来年扭亏为盈打“埋伏”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亏二年要ST,连亏三年要退市,为了避免ST 或退市,往往在计提上想办法。

如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年度就可以少计提折旧,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则可以减少以后年度的管理费用等,都可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埋下伏笔。

对于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如果在第二年全额收回,可核减相关的坏账准备,冲减当年管理费用,也是一个较好的增利因素。

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第二年出售给非关联方,以高于账面价值的协议价转让,也可以增加投资收益;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第二年出售后,结转的成本相应较少,毛利相应增加(对于此情况可以作会计差错处理,但企业往往并不按会计差错处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例如,ST科龙在2001年扭亏无望的情况下,净补提减值准备6.35亿元(主要包括坏账准备2.04亿元、存货跌价准备1.26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71亿元),使其当年亏损达15亿元之巨,在2002年,转销坏账准备0.5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2.21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74亿元,以上的转回对2002年的增加利润是3.5亿元,而2002年科龙的账面利润才1亿元。

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陈芳婷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2期陈芳婷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对保证资产要素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章就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修改并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完善价格市场,加速信息的传递以及加强内部和外部对资产减值监管等具体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建议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任何内部或者外部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资产的价值,而资产减值会计则是一个对资产重新计价的工具,为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较为及时、可靠的信息。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主要是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该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做出了规定。

不过,从会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在新准则中存在诸如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过于模糊和主观、减值的金额难以确定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一、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对资产减值发生的迹象的规定过于模糊新准则提出了七种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然而这些迹象并不能准确地判断资产是否真的发生了减值。

首先,这七种迹象远远不能涵盖所有可能发生减值的情况,而且七种迹象也只是一种粗略的描述,没有再在每一种迹象下具体分情况举例说明。

这就导致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同企业对同一迹象会存在不同的认识。

有人觉得迹象明显符合准则中所提到的,足以证明减值的发生;而其他人则觉得迹象并不明显,或者并不属于准则提到的七种之一,不能说明发生了减值。

企业与企业、甚至人与人之间对减值发生迹象的评判标准不一,也使不同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缺乏可比性。

其次,出现了七种迹象也不能就直接判断资产发生了减值。

对减值的判断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有时候,经济或政治环境的短期变化可能会带来关于资产出现了不利情况的迹象,而事实上这些迹象很快就会消失,资产并没有实际减值,最终的结果是会计上对资产进行了减值处理,而资产的真实价值没有变化。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

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原则;资产减值准备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在需要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常被企业用来进行操纵盈余的是原有制度规定的四项准备,下面依次进行讨论。

1.1短期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进行期末评价时,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单项比较、分类比较和总额比较的方法比较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应按单项比较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这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

1.2坏账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

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这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则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

1.3存货跌价准备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若干会计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问题。

根据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讨论资产减值准备的各个方面,包括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原则和程序。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总结出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原则;实施范围;原则和程序正文本文致力于分析和探究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原则和实施程序。

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法律法规,并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

其次,着重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原则,包括鉴定准备的依据、损失的计量和报告的声明等。

此外,我们还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实施的具体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记录和报告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问题等,以期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该有认真的准备工作和准确的核算。

首先,企业应仔细审查投资资产的现金流量和风险趋势,并分析资产是否已达到减值过程中判定为不可能或不实际偿还的标准。

其次,企业应实施一个系统的资产减值准备程序,明确影响投资资产的各种因素,如市场价格变动、竞争环境变化等。

此外,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责任分配体系,确保所有相关决定者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执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

最后,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定期审查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交易,确保所有操作的合规性。

总之,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是对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程序有充分的了解,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信。

另外,对于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介绍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应考虑到投资资产的实际可支配数额,并利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来提高其资产减值准备的精确性。

另外,也应结合实物财务资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对资产减值准备报表数额进行必要的调整。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探讨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探讨

要求也较高 , 根据我国会计人员 的专业水平 , 很难 在没有一个
熟悉和实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 操作难度很大。
证数据看 ,2 1 13 家上市公 司计 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其 中8 项减 值准备净额主要由坏账准备 、 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 、 存货跌价准 备和长期投 资减值准备构 成 ,分 别 占总计 提净额 的7 . %、 87 5


( )可收 回金额 的计量存 在一定 的主观性 和操 作难 度。 二
可收 回金 额的计量是资产减值 的核心 问题 。新会计准则借鉴 国际会计 准则 的做 法 ,根据资产 的公允 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 的净额 与资 产预计 未来现 金 流量现 值 两者之 间 的较高 者确
定 。但笔者认 为 , 目前我 国的市场 环境 并不是很健全 和完 善 ,
和价格市场的不透 明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的外在根源 。
资产减值 的转 回处理。 . 3盈利公 司加速计提— —秘密准备平滑
利润 。我 国证券市场 中 , 盈利公 司存在一种急于业绩稳定增长 的利 润平滑动机 , 一般倾 向于呈报 逐年增长 的经 营业绩 , 向投
资者传递公司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的信息 ,从 而达到降低融资
1 . %、.8 47 63 %和51%, 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两项 占到 了 4 .9 坏账 总额 的8 . %。由此可见 , 51 3 坏账 准备 和存货跌价准备 的计提和 冲回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通道 。
二 、 产 减 值 会 计在 实务 中存 在 的 问 题 资
( ) 三 减值不得转 回导致 资产计价不够真实 。新会 计准则 规定 , 资产减值损失 一经确认 , 以后 会计期 间不得转 回, 在 这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很大程度上有效采取了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手段,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准则实施以来,在肯定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自实施以来,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问题。

其中,是否仍给盈余管理留下操作空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笔者为此收集了部分资料,并作了分析、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上市公司是否仍在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自2007年起,我国上市公司率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其后,适逢金融危机,很多公司由于存货跌价、投资减值等因素造成的资产损失大幅增加。

根据已披露的年报统计,上市公司2008年资产减值损失合计金额同比增幅为145.69%。

对巨额资产减值损失,有业内人士指出,需要辩证看待,不排除有些公司存在利用借金融危机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为将来的发展留下空间的动机。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可见,2008年到2010年上市公司有如下表现:1.上市公司2008年至2009年的资产减值国内上市公司于2008年年底纷纷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出现大量资产减值。

这一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规模巨大,其中存货减值准备比重占多数。

此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以及金融企业的贷款拨备也不容忽视。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报中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985亿元,较上年激增2534亿元,成为了导致整体业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首当其冲”。

随着2009年经济复苏、市场回暖,产品价格及需求量不断回升,不少行业开始进入减值冲回的密集期。

如房地产行业的万科a(000002)在2008年年底计提了12.3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9年,公司大幅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涉及金额达到6.14亿元,结果公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32.15%。

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者:沈晶鑫来源:《财讯》2019年第32期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一、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在以前,我国企业在交易中一般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方式。

企业之间的商业信誉就很少了,所以就沒有必要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了。

政府对固定资产、存货等生产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对物价进行统一调度,企业外部的资产进行评价的活跃市场也因此不存在,因此存货跌价损失、投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等是不存在。

为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等存货减值的现象频频发生,客观上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

在我国第三次会计改革前,换句话说1992年在之前,我国会计法、各项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1992年11月30日两则两制发布后,第一次出现了坏账准备这样一种资产减值准备,并且企业对坏账损失既可采用备抵法又可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也有了规定。

在《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情况下必须计两种资产减值准备即提坏账准备和存货变现损失准备(即现在所说的存货跌价准备)。

1998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种。

在2001年11月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金融企业提取的有自营证券跌价准备等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九种。

将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又成为新制度中的一大亮点。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docx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docx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一、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在以前,我国企业在交易中一般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方式。

企业之间的商业信誉就很少了,所以就没有必要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了。

政F对固定资产、存货等生产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对物价进行统一调度,企业外部的资产进行评价的活跃市场也因此不存在,因此存货跌价损失、投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等是不存在。

为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政F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等存货减值的现象频频发生,客观上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

在我国第三次会计改革前,换句话说19XX年在之前,我国会计法、各项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19XX年11月30日两则两制发布后,第一次出现了坏账准备这样一种资产减值准备,并且企业对坏账损失既可采用备抵法又可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也有了规定。

在《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情况下必须计两种资产减值准备即提坏账准备和存货变现损失准备(即现在所说的存货跌价准备)。

19XX年《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种。

在20XX 年11月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金融企业提取的有自营证券跌价准备等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九种。

将在20XX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又成为新制度中的一大亮点。

新的会计准则增加了商誉减值、资产组减值,细化了减值迹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收回金额等。

可见,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目前的规定不仅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更是为了防止企业人为随意调节利润,同时也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根据可能发生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合理判断,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在实际应用中,资产减值会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准确性不足。

在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诸多估计和假设,这些估计和假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完备或主观判断的影响,在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难免存在误差,导致资产减值的准确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确保准确计算资产减值准备。

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审核和审计,确保减值计量准确无误。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计量方法不一致。

由于不同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产业特点和会计政策等存在差异,导致计量资产减值的方法存在多样性。

这种不一致性容易导致企业之间在资产减值计量上的差异,从而影响了财务比较和分析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会计准则,明确资产减值计量的方法和原则,确保企业之间的计量方法一致。

也需要加强对计量方法的解释和说明,提高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计量方法。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资产减值的计量结果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需要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以保证财务报告中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对资产减值信息的处理和披露缺乏规范,导致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资产减值信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披露出来。

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检查,确保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风险判断不准确。

资产减值会计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判断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业竞争、市场波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企业难以准确判断和评估风险,导致资产减值的计提不准确。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确定减值准备的标准、计提时机不确定以及计提金额过高或过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科学的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加强减值准备计提时机管理,以及加强减值准备计提金额的审慎性。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司需要重视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确保减值准备的计提符合相关会计准则,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增强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对策、减值准备、标准、计提时机、审慎性、管理、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资产减值会计是企业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企业在资产价值可能会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根据相关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确定减值准备的标准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标准可能会导致企业在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减值准备计提时机不确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企业往往面临着在何时计提减值准备的抉择,以及如何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难题。

减值准备计提金额过高或过低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

为了解决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建立科学的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明确计提的依据和流程。

加强减值准备计提时机的管理,及时评估资产价值变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减值准备计提金额的审慎性,确保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通过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方法和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

2. 正文2.1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问题一:确定减值准备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公司可能对资产减值的标准存在不同的解读,导致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不统一。

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秦跃虎,刘爱针(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摘要:企业新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一些新问题,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做法已是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以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资产;减值;问题;对策我国的企业界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反映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泡沫化,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新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强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以说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提高了资产的质量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一些新问题.1 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

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却难度较大。

主要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

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损。

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而应收款和对外投资的减值要根据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认定,目前在我国还很难做到。

另外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资产减值准备平时要逐项确认和计量,对于企业成千上万的资产,显然并非易事。

1.2计提减值的滥用1.2.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

浅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问题及建议

浅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问题及建议

浅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河南省轻工业学校赵志辉摘要: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计提多少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对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影响较大,但是新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际生活中给企业带来困惑,本文试着分析此问题并提出了一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存在问题建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跟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计提减值准备. 可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以下八项。

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目前,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计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少计或不计减值准备就可能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给企业带来操作利润数据空间的同时也给企业现实生活中带来了一点困惑.2. 存在问题2.1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准则没有说明,是每个月末或者是季末,或者中期结束呢,准则没有统一规定,从而使企业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企业之间会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

这样就避免了企业操作的随意性,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具有了可比性。

2.2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正因为各项资产期末计价均采用“孰低法”,由此便产生了各种资产准备账户。

[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存在,其他论文文档]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

[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存在,其他论文文档]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简介: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新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 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新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现就该准则执行中涉及的问题及对策分述如下:一、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

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

新准则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了新的规定。

在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同我国现行制度和准则仍保持一致,但在转回问题上,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但是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二)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对于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

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

其一,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

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

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林静摘要:处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不确定性愈来愈大,在资产的盈利能力方面也是起伏不定,故此资产价值也就失去了不变的地位。

尤其在近些年的经济环境比较多变的状况下,资产减值这一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

本文主要就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当前发展的形势,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资产减值;制度;问题完善一、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及主要特征分析1.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内涵分析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的要求,在资产发生减值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应当对资产减值正确反映,资产减值会计试图部分的通过计量进行对成本计量的不足加以弥补,而后将资产账面的金额大于实际价值部分确认减值损失或者是费用,进而全面公允的对企业的资产实价状况进行反映。

通过这一过程来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揭示,进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提供有关的信息,这样在核算的对象方面就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特定资产。

2.新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特征分析从新资产减值会计的不得转回特征上来看是体现的最为显著的,这也是给业界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从形式上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的准则唯一的表内确认和计量差异也正是这一特征。

另外就是在可操作性方面得到了加强,根据相关的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主要是结合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理费用之后的净额及资产预计现金流量间的较高者进行确定。

二、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对审计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1.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对审计的影响分析审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凭借着职业的经验以及专业的判断进行的,但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则会设计诸多的主观判断,尤其是在新的准则出台之后。

通过对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能够看出,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经过了确认,那么就不能进行转回,也就是说原有的各项减值准备当中的坏账准备外的其它减值准备只能是等到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一并进行处理。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欧明建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10期欧明建摘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于客观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至关重要,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可以调节利润,其灵活性、可控性为上市公司所青睐,滥用资产减值会计的现象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所以很大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

本文针对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加强控制外部条件和完善内部因素两方面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性。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情况下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是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的重大体现,对促使企业更加稳健地确认收益和计量资产、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

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提取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界定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信息质量。

一、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资产减值的计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减值迹象的判断缺乏可操作性;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有较大的随意性;可以人为利用资产减值对利润进行操纵等。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公允价值难以公允。

资产减值准则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层有目的地借助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尽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做了谨慎设计,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实际上,由于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对抽象,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细则,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评估市场不够充分的情况下,确认公允价值显然很难公允,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有目的的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而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也有完善的必要。

现行制度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的规定,尚比较明确与具体,而对没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则要求根据下列情况推断是否计提及计提金额:(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活动的政治或者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如有关环境保护、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者修订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2)被投资单位所提供的商品或者劳务,因产品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恶化;(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或者竞争者数量发生变化,被投资单位已经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4)其他有证据说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这样的规定也值得商榷,如第一条是指已发生亏损才计提,还是政策变化了就要计提;而第二条是指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需要计提,还是等财务状况恶化时再计提,假如说是根据“亏损”或者“恶化”来计提,实际上意义不大,由于如今根据权益法来核算,本身就会同时表达在被投资方的损益与投资方的“长期投资”账户中,这样纯属多此一举,假如是根据“政策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计提,或者者是认为所表达的缺失不够来追加计提,一则随意性太大,另外,若确实如此,今后也会在投资损益中表达,计提减值准备只只是是提早反映罢了,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后,到期依然会根据实际缺失情况调整,但这一“提早”不仅增加了核算工作量,更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也增大了中介机构推断的难度,即使从信息成本与价值的比较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而且,长期投资的价值会出现波动,可能目前减值了,今后又升值了,上市公司要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要找出理由证明哪一种情况均非难事,既然如此,不如简便从事,只同意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才可计提减值准备,至于有些长期投资估计可能会出现的更大缺失,可不必纳入账内核算,而通过定期报告与重大事项报告的形式予以披露,让投资者自己去推断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资产减值准备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会计制度改革也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处理好会计改革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好会计改革的“度”,却始终是一个必须正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理顺的地方还较多,以减值准备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上市公司应计提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上市公司夯实资产质量,挤出业绩中的“水分”,但由于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是作了原则上的规定,计提范围以及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演化为某些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值得引起充分的注意。

(一)通过有意提取巨额准备金,为来年扭亏为盈打“埋伏”
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亏二年要ST,连亏三年要退市,为了避免ST或退市,往往在计提上想办法。

如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年度就可以少计提折旧,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则可以减少以后年度的管理费用等,都可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埋下伏笔。

对于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如果在第二年全额收回,可核减相关的坏账准备,冲减
当年管理费用,也是一个较好的增利因素。

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第二年出售给非关联方,以高于账面价值的协议价转让,也可以增加投资收益;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第二年出售后,结转的成本相应较少,毛利相应增加(对于此情况可以作会计差错处理,但企业往往并不按会计差错处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例如,ST科龙在XX年扭亏无望的情况下,净补提减值准备亿元(主要包括坏账准备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亿元),使其当年亏损达15亿元之巨,在XX 年,转销坏账准备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亿元,以上的转回对XX年的增加利润是亿元,而XX年科龙的账面利润才1亿元。

如果不采取“让我一次亏个够”的办法,ST科龙XX年实际上尽管亏损会下降亿元,但于事无补,这样XX年又亏损亿元,就可能面临退市。

深市的另一家上市公司ST中华,在XX年增加计提近20亿(年初为亿),其中坏账准备一项就为亿(年初仅为4个多亿);而到XX年报没有增加一份钱计提,反而转回上年计提数XX多万,当年账面利润总额不到600万元,因而如果没有“计提”因素,该公司XX年实际应为亏损1400多万。

另一家上市公司长安汽车,则在XX年度和XX年度的前三个季度共提取了4亿多的准备金-销售补偿金(相当于存货跌价准备),在第四季度全部释放,造成了XX年前三季度
的利润仅为40982万元,而XX年度利润高达83500万元,即第四季度竟实现了利润42518万元,超过了前三个季度,与此同时二级市场股价也节节走高。

XX年年报披露已落幕,许多ST公司在XX年扭亏无望的情况下,也如法炮制纷纷提高计提比例,为XX年扭亏扫清道路,ST长控XX年亏损亿元,每股亏损高达近11元,而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是ST长控巨亏的主要原因,公司对原重组单位四川泰港、西藏天科虚假重组资产计提了高达亿元的巨额资产减值准备;ST国嘉XX年亏损亿元,其中对五项债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亿(其中对上海德软电子有限公司的亿元的往来款,用该单位无法联系上的理由就计提100%的准备金,显得有点牵强),核销投资损失亿多元。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利用计提政策在置换资产时调控利润,一种方法是以一些不用提取减值准备或提取比例较低的资产来置换其它提取比例较高的资产,这样可以减少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或计提比例,从而达到少计本期资产减值准备、多计本期利润的目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资产置换的前一年度对欲置换出的资产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这些资产并未减值,或虽减值但通过表面上的非关联交易(实际上可能仍然是关联交易)而按账面价值进行置换或转让,就可在资产置换后冲回减值准备。

例如,沈阳新开在XX年度与潜在的控股股东南科集团
进行了资产置换,置换后坏账准备总计转回2500多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总计转回600多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计转回1700多万元,在XX年末公司除了坏账准备尚有一定余额外,其余资产减值的相关账户期末余额全部为零(孙茂竹等,XX)。

这几项减值准备的冲回增加利润4900多万元,而其当年利润总额仅为200多万元,没有这些计提的冲回,同样难逃亏损厄运。

(二)变更准备金计提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或通过调整账龄结构,影响利润
XX年度沪深两市发生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主要指调整不同账龄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的公司有72家,其中,因计提方法调整而增加当年利润的有15家;减少当年利润的有55家。

在上述因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而增加当年利润的15家公司中,有五家公司因这一项会计政策的调整而使公司“扭亏为盈”或从亏损的边缘变成巨额盈利(详见表1)。

并且,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上想办法,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
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

又同时规定,企业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对某笔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对具体情况的规定又显然过于模糊,实际上,对于长期往来的客户,企业大可通过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上做文章,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金。

再如对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规定“短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对于短期投资的计提数为成本价减去市场价,这条规定看上去是比较严密的(尽管导致某些股票二级市场机构在期末突击拉抬其持有的股票价格),但由于短期投资有时候与长期投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制度中灵活性较大,使企业有可能钻这个空子,因为《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是,“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而基于这种判断来确定是否提取及提取标准,本身就有不小的调控余地,此外,有些企业通
过将短期投资转化为长期投资来少提减值准备,典型的如国内某知名券商在香港公布的报表是亏损,而在国内则是盈利,其中就是由于对承销配股被套的股票投资由短期投资转为长期投资,少提了减值准备,从而扭亏为盈。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