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工具
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与政策工具
|特别策划|31浙江经济ZHEJIANG ECONOMY2014年第9期低碳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碳排放约束下,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等,2010)。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威胁是低碳经济转型最重要的政治驱动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考虑,更是绿色增长的需要。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种途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通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向低碳转型。
高能耗的原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低排放的金融、服务、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
通过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低端制造业和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停滞甚至萎缩,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国民经济中高耗能制造业比重上升的阶段特征一时难以改变,但仍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鉴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尚未完成,高能耗制造业一定时期在中国仍应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仍然要把结构调整作为核心内容。
二是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
节能减排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工业领域的节能已经做得很好,建筑和交通是他们重要的节能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1990-2006年发达国家人均建筑采暖能耗下降19%、大型家用电器能耗下降24%、新车每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15%。
欧盟提出到2020年能效提高20%的目标,并制定了包括建筑、交通在内的十大领域的节能计划;日本自本世纪初实施“领跑者计划”,通过设立能效标杆,鼓励电器和汽车等用能设备营运商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效。
完善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 碳经济 可谓是人类 的一种 “ 自救行 各国携手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 国第十五届气候大会, 在 的生态 自然环境 ,
促 进 低 碳 经济 发 展 , 就 是 要 求 减 少 生 产 生 活 中对 碳 排 放 经 过 多方 的协 商 之 后 达 成 了 《 哥本 哈根 协 议 》 , 该协 议 切 实 维 为 ”。 在减 少碳 消 耗 的 同时促 进 经济 社 会 的健 康 发 展 , 碳 消 护了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 原则 , 就全球长 远 目 的依赖, 不 阻碍 经 济 发展 。 标、 技 术 资金 支 持 等 减 少碳 排 放 的 相 关 问题 达 成 了诸 多广 泛 耗 减 少 或者 得 到 控 制 的 同时, 的共 识 , 目的就 是在 于 促 进 全 球 低 碳 经 济 的发 展 , 在 生产 生 活 中减 少 碳 排 放 量 。 低 碳 经 济 是 一种 新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包 含了三 个 方面 的 基本 内涵 : 第一 , 低 碳 经 济 是 相 对 于 高碳 经济 而 言的 , 也 就 是 要 求在
密集能源生产方式、 消费方 式 , 对 高碳 排 放 的生 产 生 活方 式 进 且 成 为 全 世 界关 注 的 具 有 “ 国际 影 响 ” 的事 件 , 成 为 重 大 的 生 行 有 力 的约 束 和控 制 。 从 这个 意义 上 看 , 低 碳 经 济 也 就 是 必 须 态 环 境 危 机 。 这 不 仅 引起 我 国各 级 党 委 、 政 府 乃 至党 和 国家 最 降低 单 位 能 源 消 费量 的碳 强 度 , 减 少碳的排 放量 , 通 过 碳 捕 高 领 导人 的高 度 关 注 , 社 会 民 众 对 此 亦大 为 焦 虑 。 人们 普 遍 感 雾 霾 问题 对 经 济 社 会 生 活产 生 了现 实 威 胁 , 已经 成 为 亟 待 捉、 封 存 等 方式 降低 碳 强 度 , 减 少或 者控 制 二 氧化 碳 排 放 量 的 到 ,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一,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方式,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绿色技术创新给予充分的激励,使得绿色技术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绿色技术创新中来。
第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通过建设更多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对能源存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推动能源的低碳化和清洁化进程。
第三,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政府可以出台资源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使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废物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再利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资源节约型城市示范,推动绿色建筑、循环农业、节水措施等创新实践,为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示范和倡导。
第四,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
政府可以加大对污染源进行排放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增加环境违法成本。
同时,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推动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五,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例如,设立绿色债券基金,为符合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对环保和节能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发展,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经济政策探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经济政策探析作者:王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因此,为了能够保证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从而有效地保证经济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基于此,从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入手,对我国低碳经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期可以对我国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经济;政策;探析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47-02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切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适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在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形势下,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全球的气候变暖问题、雾霾问题等。
由英国率先提出的低碳概念,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因此,在现代化发展中,我国也积极地结合实际情况走低碳发展的路线,一方面能够继续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加强对环境保护,这成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继工业文明后促进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成就。
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结合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调整当前的产业结构,使得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重大突破。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世界各国于2009年12月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协商并达成《哥本哈根协议》以及一系列相关要求,目的在于促进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
低碳经济在此次大会中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低碳经济属于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与高碳经济相比较,要求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要注重资源节约以及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高碳高排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危害。
浅论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
浅论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摘要】气候变化的公共性质要求公共财政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政策保障。
为了我国低碳财政政策能更好的得到实施,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建立完善的低碳财政政策链,发展我国低碳财政支出政策,完善支持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扩大政府对低碳产品的绿色采购,建立低碳发展财税激励政策的适时退出机制。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财政政策一、背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兴起,新能源、新技术、新机制的竞争日趋激烈,碳排放问题备受瞩目。
而中国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人口不断增长,资源保有量不断下降,低碳经济是我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将会带来额外的资金需求。
主要包括:与适应形势相关的支出和资金需求;与减缓相关的支出和资金需求;与碳相关的能源价格上涨所新增的支出和资金需求;与能力建设相关的支出和资金需求。
二、低碳发展与公共财政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只是大自然的状况发生了改变而已,它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政治等许多方面。
吉登斯悖论告诉我们,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然而,坐等它们变得有形,变得严重,那时再去临时抱佛脚就太迟了。
吉登斯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高碳经济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发展低碳经济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
气候变化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具有公共性质。
所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所付出的任何努力都具有强烈的公共产品甚至是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无法仅仅依靠个人自身或者市场的力量来满足。
因此,公共财政作为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力量,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保障和资金来源。
低碳财税政策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市场主体起激励作用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如国债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
2020年四川德阳低碳经济测试题及答案精品版
∙.“二氧化碳减排”是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X)∙ 2.“巴厘岛路线图”强调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二氧化碳减排”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不用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X).∙ 5.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 6.“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X).∙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数量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气体(√)。
∙ 4.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5.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但高增长。
(√)∙ 6.垃圾也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7.一国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碳生产力的大小存在直接联系。
(X).∙9.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
(√)低碳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在推动社会产业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
(√)∙天然气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
开采石油时,只有气体称为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1.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 5.低碳经济不等于贫困经济,高生活质量也不等于高排放。
(√)∙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
(X)∙12.低碳经济是个经济问题,和企业界有关,和我无关。
(X)∙15.“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日本国率先提出的。
(X)∙16.《哥本哈根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两度的目标。
(√)∙17.《京都议定书》三机制均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合作(X)∙10.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X)∙11.我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仅化石能源就足以保证我国能源高枕无忧。
(X)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初探
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初探作者:赵奕杨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20期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低碳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有益实践,也将进一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目前,我国面临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双重压力,使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紧迫性。
本文将从公共财政政策中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试图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积极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其《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而真正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
他用大量研究数据及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阐述了人类未来的发展必须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我国起步较早并且逐步构建了相关政策法律体系。
先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文件,颁布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一)国内压力第一,我国能源总量不足。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探究
78378 财政研究论文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探究伴随着水能、生物质能、化石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社会逐步从原始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一些先行工业化国家已经尊享生态文明。
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普通意识与感受到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危害到生存环境,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发展模式相继应运而生。
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开导“低碳经济”,之后国际社会积极响应:2005年《京都议定书》构建了“低碳经济”国际规则体系;2006年《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联合国《巴厘路线图》设立了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2008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倡议“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在《哥本哈根协议》决定于20xx年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应采取的行动和承担的责任签署具有约束力的承担责任的协议;20xx年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行动。
低碳经济发展业已成为世界主流的战略选择。
理论上,发展低碳经济如营造“碳汇林”、“减排”提供清洁空气等具有公共品的不可分割、非竞争和非排他等属性,会产生外部效应,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进行引导会出现市场失灵,因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计划配置资源。
事实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多种多样。
为克服市场失灵。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伸出政府宏观调控或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广泛运用公共财政政策工具。
由此,本文主要基于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方法,以国外一些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工具为考察对象,进行分类探究,以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借鉴参考。
一、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措施1.税收发达国家采取各种税收手段对高碳资源或高碳产品征税,以抑制其下游的消费量。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经济政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经济政策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必要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综合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有效保障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根本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策略,为我国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政策;公共经济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切过程,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在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形势下,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全球变暖、大雾等。
低碳理念首先由英国提出,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走低碳发展道路。
一方面,它可以继续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它将加强环境保护,这已成为继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接力之后,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
低二氧化碳经济主要通过减少污染、能源消耗和排放来实现经济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结合技术创新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在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低碳经济的根本重要性低碳经济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低碳经济属于一个相对概念。
与高二氧化碳经济相比,它要求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视资源节约,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避免高二氧化碳和高排放的发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低碳经济对新能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发展过程中减少各种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时使经济实现良好发展,其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与能源消费的“脱钩”,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转移”目标,并且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个方面是,人为的高二氧化碳消耗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因此,低二氧化碳开发属于人们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自助行为”。
要不断改变过去高二氧化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有效减少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碳排放,从而推动中国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效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探究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探究【摘要】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工具。
本文主要探讨国外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
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接着分析了国外低碳经济政策工具选择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了不同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工具时的实际应用情况。
随后,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财政政策工具,总结出了国外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终得出了研究结论,为国内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国外、工具选择、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比较、启示、发展趋势、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低碳经济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模式。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和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外各国在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时,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财政政策工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外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政策选择,旨在为我国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财政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低碳经济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都在加快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国外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的意义显而易见。
研究国外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入研究国外低碳经济财政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包括政策目标、市场情况、技术水平等。
碳排放减少措施政策解析
碳排放减少措施政策解析碳排放减少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提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碳减排政策,以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对碳排放减少措施的政策进行解析,并探讨其效果和挑战。
一、碳排放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通过对碳排放进行限额并引入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欧洲联盟是最早引入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地区之一。
该制度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碳排放交易也面临市场垄断、配额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碳排放减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国纷纷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政策手段提供资金补贴、减免税收等支持措施,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利用。
例如,中国推出的光伏扶贫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面临技术成本高、供给不稳定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三、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碳排放减少的长期目标。
各国通过限制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碳排放。
例如,德国实施的能源转型政策,积极发展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能源结构调整需要面对从现有能源体系向新能源体系转变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四、碳减排技术研发碳减排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各国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美国成立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发展联盟,以促进碳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碳减排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还需要克服技术转移和市场推广等问题。
五、国际合作与减排承诺碳排放减少是全球性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加入跨国组织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例如,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为全球碳减排合作奠定了基础。
公用事业及环保行业: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市场回顾:2021年11月上半月(11.01-11.14)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下跌4.00%,沪深300指数下跌0.42%,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跑输大盘3.59个百分点。
重要行业政策: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我们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充分地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向企业和公众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循环经济等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
我们认为,风光大基地项目兼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减碳效益,项目的快速开工亦以实际行动展现我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
月度重要公告:京运通拟出资110.2亿元投资四川永祥新能源科技公司34%的股权、福能股份以2.1亿元受让惠安泉惠35%股权环境、粤电力A 全资子公司同意建设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博世科中标百色市右江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一期(EPC )工程总承包。
投资建议:电力方面,2021年1-10月用电量68254亿千瓦时,增长12.2%,用电需求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近期煤炭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建议配置不受影响的水电、核电公司。
环保方面,固废运营类企业如垃圾焚烧与环卫行业,行业景气度高,垃圾焚烧由于环保排放趋严+国补政策退坡,环卫服务行业由于项目大型化、电动化趋势,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
天然气方面,提示关注液化天然气上涨对城市燃气企业的影响。
本期组合推荐:长江电力(20%)、中国广核(20%)、城发环境(20%)、瀚蓝环境(20%)、龙马环卫(20%)。
环保低碳出行选择可持续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
环保低碳出行选择可持续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环保低碳出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应积极采用可持续交通方式。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持续交通方式,并提出一些建议来促进环保低碳出行。
一、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是一种常见的可持续交通方式,它能够减少道路拥堵,并且减少每个人的碳排放。
我们可以选择搭乘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来代替单独驾车。
这不仅有助于节约排放问题,还能降低个体交通成本。
二、骑行和步行骑行和步行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
通过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来代替开车,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并且保持身体健康。
政府可以建设安全的自行车道,并提供租赁自行车的服务。
此外,鼓励人们步行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交通事故。
三、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另一种减少碳排放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零排放,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充电,进一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如减税或提供充电桩基础设施。
四、拼车服务拼车服务也是一种可持续交通方式。
通过与其他乘客共享乘车,我们可以减少汽车数量,降低交通拥堵,并减少每个人的碳排放。
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相应的拼车平台和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人使用拼车服务。
五、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设计绿化空间、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能够鼓励人们选择可持续交通方式。
此外,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改善交通信号灯,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整体出行效率。
针对环保低碳出行,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减少公共交通费用,提供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的补贴,以及鼓励步行和骑行的政策。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低碳出行的意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可持续交通方式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出行建议。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资,提供更好的交通设施。
论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
论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是以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主要能源动力的,这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以低碳能源发展为基点,及时、有效地出台相关财政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一、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统筹协调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发展是一国经济的内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瓶颈。
一是能源消费的环境成本制约。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居首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费是能源消费中的主要部分。
清洁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才刚刚起步。
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污染环境,破坏全球气候。
化石燃料中又以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最多。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也愈来愈大。
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8.67%,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8.68%,天然气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为3.77%,水电、核电、风电共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89%。
可以看出,煤炭消费总量远远超过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中国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消费需求居高不下,且不断增长。
而高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是制约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是能源消费供应瓶颈。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而且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包含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
但是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而且分布不均衡。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在西南地区。
2008年,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76.7%,原油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10.44%,水电、核电、风电共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仅为8.98%。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 宋德勇,卢忠宝,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做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等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相关政策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财税政策不够灵活。
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策工具设计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政策工具作者简介:宋德勇(19662),男,湖北松滋人,经济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卢忠宝(19782),男,湖北十堰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经济。
收稿日期:2009204228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023(2009)0320085207 低碳经济基本含义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
低碳经济因此被誉为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新的文明。
自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l ow carbon economy)发展目标[2]以来,欧盟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响应,制定本地区、本国“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
2005年悬而未决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预示着世界经济“低碳化”的国际规则形成,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目前没有减排义务,但感受到了非常现实的压力[3]。
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5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6年底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8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内容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软环境,必须通过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低碳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
本文将在系统阐述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针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构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和启示。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政策碳金融碳汇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是一个崭新而尚未成熟的经济领域,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资源环境政策逐渐开始制定并完善,但是,整个政策的系统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末端治理政策相比,针对清洁生产的节能减排领域的过程治理政策仍然不够完善;第二,与约束性政策相比,激励性政策的制定尚不完善。
此外,没有建立有效的政策监管和考核体系等原因也造成了政策缺乏有效性。
因此,需要根据低碳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低碳公共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公共政策工具分类及选择标准(一)政策工具分类基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工具划分为五大类: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基于产权理论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低碳政策工具和基于生态工业学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宋德勇,卢忠宝,2009)。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
传统的经济学以公共品性质和外部性来解释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认为由于公共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仅仅靠市场的手段是无法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矫正。
按照传统经济学解决外部性的工具划分,低碳政策工具包括三类:政府管制工具,例如法律手段或者配额制度;碳排放税,通过征收税收调节碳排放的总量;补贴制度,例如对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予以一定的补贴等。
基于产权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
低碳产业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低碳产业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类社会系统过程的各个单元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条件下和谐共生,告别不可持续的高碳经济发展时代。
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目标,政府政策是第一驱动力。
在设计各种有效的低碳政策工具时,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尽可能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也要弥补市场失灵。
目前产业经济学中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有以下五类:一是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
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完全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充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就必须借助政府干预来完成。
现代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
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扩大,既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对政府管理效率有了较高的要求。
经济学理论以外部性和公共品性质来解释能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经常采用的是政府管制、税收、补贴、碳基金等手段。
政府管制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产品能耗效率标准逐步淘汰现存的高碳产品,并对进口贸易商品确定并认定其能耗标准;碳排放税就是政府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政策工具之一,有望成为撬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低碳经济的杠杆;补贴又称为“反税收”工具,其作用与税收的负激励作用相反,是起到正向激励的效用,诸如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给予补贴等等;碳基金就是通过设立基金来促进碳排放和促使开发商采用低碳技术。
二是基于产权理论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
这一观点认为在处理外部性问题时,市场失灵与产权紧密相联,效果最优化的实现依赖产权的分配与界定。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