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科研信息化,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
学校三大工程 实施方案
学校三大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建设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点工程之一。
学校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家园。
因此,学校三大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学校建设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三大工程的定义学校三大工程是指学校设施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这三大工程覆盖了学校的以物质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师资队伍为核心的建设和发展。
三、学校设施工程的实施方案1. 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学校设施工程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必须要加大投入,统筹规划,确保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能够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升。
首先要完善学校设施规划,制定学校建设规划,科学统筹学校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确保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2. 提高建设标准,打造精品校园学校设施工程的实施方案还要提高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
要求学校依据教育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精心设计和规划学校的建筑、场地、设施等硬件设施,努力打造精品校园,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
3. 强化管理,加强维护学校设施工程的实施还要加强管理,健全维护机制,确保学校设施的长期有效利用。
学校要建立并健全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方案1.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方案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学校的网络环境。
学校要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持。
2. 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工程要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
学校要建设数字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推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还要强化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学校要建立并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资源的保密工作,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优秀4篇)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优秀4篇)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篇一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
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
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
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师顺利通过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等多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获得好成绩,20xx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现场会,申报的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教师环境的互动教学研究》预计年内结题。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措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教育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
一、教育体制改革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优化学校布局、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师资培训等措施,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内容个性化,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二、科技创新1. 加强科研项目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研工作,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速度。
2. 打造创新创业评台,培育科技企业。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三、人才培养1.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
加大对国际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促进人才资源的国际化。
3.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和科研评台,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需要从教育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全面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____和____为指导,认真____教委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教师研修网的使用,转变教师教研、科研理念,提升教师网上教研、科研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及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考察五个方面:(一)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形成;(四)学生参与度;(五)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
三、主要工作(一)加快学校网络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把校园主页建成展示学校的一个网络窗口。
1.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
本学期,要继续将学校购买的教学资料镜像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
本校教师所制作的教案、课件、网页、幻灯片等资料要通过上传系统及时上传到网页,真正落实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想。
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对校内所有师生实行全天候开放,做到每个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2.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络主页上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
要将本校的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两基工作、实验室建设、信息教育、继续教育等信息及时传到网上。
3.建设覆盖各学科、多品种、多门类、可供师生自由选择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4篇)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打造大屯中学校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达到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三、具体工作落实:(一)硬件环境建设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还准备添置多媒体设备,做到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微机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
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每个办公室摆放一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
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二)资源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将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教育网,为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库建设发挥我们的一些作用。
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网站建设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加强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网站维护。
逐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
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近期学校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二要加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为进一步达到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成果,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作者:赵檀木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08期● 学校基本情况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为市教育局直属公立学校,创办于1964年,目前有海府、海甸两个校区。
学校现有85个教学班,在校生4705余名,教职工231人。
2005年10月,学校被评为“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后,我校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奋斗目标,并从设备配置、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1.现代技术教育环境建设学校建有完善的宽带校园网,网络出口带宽达10M,建有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2台,交换机达10台以上,网络设备齐全,服务器容量充足。
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与互联网连通。
学校建有网站,在互联网上是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站建立链接并且是海南省远程教育网会员单位,校园网内容丰富,包含教学、科研、德育、管理、语言文字、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专栏。
2.资源建设与使用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建立了资源库,并对其不断充实。
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和资料。
近三年来,我校共有100余件作品在省、市级教学软件评比中获奖,学校100%的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信息资源,如音像、电子教材。
3.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学校现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5名,均参加过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获得专业认证,能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教学的需要。
学校90%以上的教师能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科整合;90%以上的教师能制作PPT,并能利用Word等常用软件进行电子备课,学校正在努力实现教师的备课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学校领导能借助信息技术决策、管理学校。
4.教学研究与应用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目前,承担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省、市级课题有6项,5项课题研究有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成果,现已结题。
教育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局作为教育事务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教育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师资培训教育局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育技能。
教育局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通过培训课程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此外,教育局还可以建立在线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线上学习资源,使其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局可以建立教育资源平台,推动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育资源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成绩。
三、优化学生信息管理教育局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校对学生信息的管理。
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档案、成绩管理、学生出勤等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管理,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信息的保存和利用效率,方便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四、加强网络安全保护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教育局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确保学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生信息的安全,防止非法入侵和网络攻击,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教育局可以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学校环境。
智慧校园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六、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教育局应当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产品。
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可以为教育局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总结:教育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学生信息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教育局可以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举措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信息化教育的推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学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中所采取的具体举措。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学校重点打造数字化校园,通过网络覆盖全校,提供线上教学、线上交流、线上评价等各种教育应用。
同时,设立数字化教室和实验室,配置互动白板、电子教材、电子资源等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更便利的工具和资源支持。
二、整合在线教育资源学校加强与相关在线教育平台的合作,将网络教学平台与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的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开展网络课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网络课程,探索线上线下课程的有机结合。
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丰富课程内外的融合性和开放性。
四、建设虚拟现实实验室学校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建设虚拟现实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虚拟实景等教育场景。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升学习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五、拓展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网络道德、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和意识。
六、推动在线评价教学学校引入在线评价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估。
通过在线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通过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八、营造良好教育互动环境学校通过建设在线讨论平台、互动社区等形式,鼓励师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
打造教育信息化实践共同体助推信息化教学落地——访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欧阳红
教育信息技术2021年第4期打造教育信息化实践共同体助推信息化教学落地—访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欧阳红教育信息化实践共同体要确立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目标,致力于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以学习 研究为基础的教与学理论研究,努力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共享共建、合 作共赢”的目标。
—欧阳红个人简介: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佛山市顺德区首届名师等荣誉称号。
担任广东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学科指导专家、佛山市和顺德区政府督学、顺德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库首批专家。
主持的佛山市顺德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初级中学英语分组分层阅读达标实践研究》结题并推广,目前重点研究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信息化资源的自主阅读拓展模式研究》及佛山市顺德区“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访谈者:欧阳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 访。
据了解,您主持的省级名师工作室作为牵头单位申 报的项目,入选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 项目,且共同体研究的课题入选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子课 题。
您能谈一谈对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理 解吗?欧阳红: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教 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时支持下,围绕 某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区域、学校等不同成员单位 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该模式的发 展”。
在我主持的省名师工作室牵头下,经广东省教育 厅融合创新项目组遴选批准,于2019年成立了教育信 息化教育应用实践共同体团队。
经过了两年的实践与探 索,我对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内涵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首先,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 践共同体的建设势在必行,而且是信息化建设目标达成 的必要手段。
2022—2025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方案
xxxx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
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运行,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1、教师组成。
我校共有教师13名,兼职信息技术教师1人,全校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比最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
我校共有13人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考核,全部合格。
对于信息技术能力有着很好的基础,也具备很强的学习和接受能力。
这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参与的教师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信息化能力。
2、资源存储与共享。
老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构建校本资源库。
3、网络空间应用。
我校有6个教学班,均为多媒体教室。
配备1个计算机教室,老师和学生们可以随时调用。
近年来,学校也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4、开展网络教学。
我校近两年,持续开展微信网络小课堂,从最开始的面向学生进行网络微课教学,每天在乐教乐学app上学习打卡、朗读课文上传视频等,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网上批改作业,依托校情开始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2013-5-30 22:01:3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厅(教委、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技厅(委、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广播影视局(广播电视局)、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为贯彻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取得新进展,现就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思路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整体安排,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加快落实进度,形成阶段亮点,切实体现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二、重点工作(一)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开齐课、开好课,是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省级教育、财政、广电等部门要统筹安排,结合广电部门实施的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为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并组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组织安排各教学点利用视频接收播放设备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与中心学校开设同步课堂,切实提高各教学点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全国所有教学点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全覆盖目标,东部及有条件的地区应力争在今年内完成。
(二)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
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
各地教育、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要紧密围绕应用目标,根据本地实际,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结合通信“村村通”工程及“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充分调动电信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宽带接入;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农村中小学班级和教师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接入宽带网络。
邯郸市教育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邯郸市教育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03.23•【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邯郸市教育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教体局、市直各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河北省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加快推进邯郸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智慧校园建设关系着学校师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和生活,是未来校园的蓝图,也是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宗旨,以学校教育工作者智慧为核心,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打造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智慧环境,形成学校和师生的精准“画像”,为学校特色发展和师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全市要在已建成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21年建设50所,今后逐年递增,到“十四五”末,35%的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智慧校园,每个县(市、区)、每个学段都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智慧校园,引领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建设原则1.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以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问题为突破,从应用需求出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主要环节的常态化应用,支持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
2.互联互通。
利用前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保护己有投资,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类软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序、深入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以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整体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推手,推进学校信息化融合应用,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发展方向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在完善基础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困扰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二.基本目标围绕教育信息化2.0规划,到2023年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学校精准治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保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前列。
三、主要任务(-)基础环境建设1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实现教育城域网到省教育骨干网带宽5G双路冗余接入,实现IPv4和IPv6双栈网络架构,市到县(区)、县(区)到学校的教育骨干网带宽达到万兆;实现学校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主要教学场所的总体要求;实现市本级教育网络内部应用的VPN访问和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设备运维、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管理体系,营造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保障。
2、推进数字智能环境覆盖。
学校信息化工作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学校信息化工作团队,就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发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智慧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我校信息化工作做以下几点汇报: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信息化工作体系为了确保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确保信息化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
二、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努力提升校园网络覆盖率和设备水平。
目前,我校已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带宽达到千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同时,我校还配备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系统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教学资源建设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我校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我校已建成一套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源、课件资源、试题资源等,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年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从资源库中获取所需资料,提高教学效率。
2.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我校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通过引入微课、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 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效果,我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该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为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网络安全责任。
2024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3篇)
2024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____年是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之年。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我将对____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总体情况____年,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在____年度计划中,我们确定了以下的目标:1. 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校内网络基础设施,提高校园网络覆盖面和性能,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2. 教学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利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管理信息化:加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校园网络建设____年,我们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我们对校内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我们在校园网络覆盖面和性能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大部分校园区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更好地满足了全校师生对网络的需求,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教学信息化____年,我们在教学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我们加强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利用,构建了全校通用的教学资源库,并配备了专门的教学资源管理人员,保障了资源的及时更新和共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推广使用教学平台,提供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讨论互动等功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管理信息化____年,我们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加强了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学校办公系统得到了完善和升级,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的数字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文档的纸质化和人力成本。
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跟踪和掌握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挑战与展望____年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需要加强,避免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3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宋建军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___”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学校建有___个计算机网络教室,___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四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___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
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资源建设目标。
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
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方案与措施
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方案与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教育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与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探讨学校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方案与措施,以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
这包括购置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搭建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和教学平台。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是有效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关键,他们需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然后,学校还可以引入在线教育平台,提供远程教学服务。
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将优质教育资源直接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引入他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竞赛和创新活动。
举办信息技术竞赛和创新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
学校可以成立信息技术社团,提供创新实验室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通过建立在线家校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校园动态。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方案和进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家共同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良好合作氛围。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
信息化教育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方式,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学校应该确保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教学目标的对齐,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引入远程教育和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信息化学校
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信息化学校作者:孙辉袁磊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12期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应用水平,是新时代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淄博柳泉中学秉承“ 爱与欣赏”的教育理念,践行“厚德、博学、躬行、致远”的校训,以打造高标准数字化校园为依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层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区域领先,为全面打造面向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依据“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制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教育教学应用、教科研探索、校本培训、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信息化应用素养,促进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全面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校园。
构建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打造多功能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构建一体化的互动教学系统,构建即时查询的校园宣传广播系统。
同时,发放方便快捷的校园一卡通,构建数字化的实验室和学生创作室。
建成了数字星球地理教室,让学生体验3D效果的地理课堂。
全面推进“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依托Forclass教学云平台,鼓励教师以“问”为载体,以“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走出去、请进来”,邀请知名专家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微课程制作与应用”等外出培训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Forclass教学云平台,向学生推荐洋葱数学、睿丁英语等趣味性较强的学习软件。
教师提前将录制的微课、学习任务单按学生层次分发,通过观看微课、问题反馈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全面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4篇)
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是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校园信息化发展而制定的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第二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条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
第四条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要秉承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第五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依法、合规、安全,保护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六条学校设立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批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七条学校设立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学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开展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学校设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
第九条学校设立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和推广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十条学校要定期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评估和修改,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持续更新和完善。
第三章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第十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时间计划、财政投入等。
第十二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调研和听取相关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三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第十四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注重教学和管理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学的效果和管理的效率。
第十五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四章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第十六条学校应按照规划的要求,统一配置硬件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学校应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及时修复和更换出现故障的设备,保障教学和管理的正常运行。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多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
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
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教学科研信息化,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我校是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位教师成功,让每一位学生成人”的办学目标和“为每位学生创造值得终身回味的优质小学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营造出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特色的浓郁学校文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学校坚持走“科研学校、科研兴教”之路,以教学科研信息化为主要抓手,以校本研究为发展平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仅2006年至今学校先后被评为“2006年度CBE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2005-2006年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2006年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内涵、外延能无限扩展的校园网络能使各种有益于师生成长的信息快速、便捷地进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无形的动态的资源库。
高效、经济的使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愉快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位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始了一场信息化的革命。
一、教学科研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是基础
教学科研信息化,要有适用、高效、经济的软、硬件设施作保证。
我校近几年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精打细算,添置了各种必要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
高效实用的硬件。
我校几年来陆续添置、更新计算机累计400余台。
目前,学校专门建设了电子备课室、建有3个大型学生专用机房。
为了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设备、校园网乃至互联网的海量资源有机、高效的配合使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还为每个教室配备了网络教学终端。
通过校园网络建设使现有设备、资源从单学科形态整合为跨学科、综合性的动态资源库,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动态发展的软件。
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我校更注重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并通过软硬件有机结合,高效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
我们以“e21”教学资源库为基础,通过不断充实完善,辅之以虚拟光盘系统、VOD点播系统、网上图书馆系统结合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料,多样化的教案模板、灵活有效的编辑方式,辅助教师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电子教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传递、讨论、修改、共享教案和课件,随时点播、调阅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
与校园网的结合使对外宣传和对内交流有机融合,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平台,可以将学校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和谐健康高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强化应用,促进整合是关键
要打造信息化学校,一方面要投入巨资购置各种软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必须在现有资源的应用、整合上下工夫。
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同时也强化了使用人员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的管理。
建立了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信息技术管理队伍,成立学校教育信息中心,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保证了学校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最大效能的发挥。
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呼唤现代化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我们加强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每学期针对不同软件的使用特点,适时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使教师能以最快速度掌握先进的技术。
其次是鼓励教师大胆使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
正是在这样一种不断互化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个由信息技术教师为点、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全体教师为面的现代化教育教师群体,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课件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我校的信息化资源库。
着力开展信息化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实践。
学校加强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中整合实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课”。
网络课堂有效地实现了新课程中所提到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经过实践,我们成功地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与网络进行整合,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富有个性化的电子教材,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收获是不同的。
以我校常丹老师制作的《心随蝶舞》案例荣获“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教学课例、案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整合的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必须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各种操作技能。
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上网搜索、电脑绘画、打字等各种信息技术使用技能。
目前我校5、6年级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制作电脑小报,学会了网上交流信息的方法,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网页制作。
近几年的黄石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中,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参加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比赛中,已有1位教师获得全国级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1人获省级优质录像课二等奖,1人获市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一等奖。
加强信息化与科研相结合。
从2004年开始,学校先后邀请了湖北省教科所叶平所长、姜瑛俐教授来我校做专题互动讲座。
利用坚实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强力推进校本研究课题的发展。
“支架式”校本研究模式在武小应运而生,并逐渐生根、开花、结果。
截至今年六月,我校教师在“校本研究网”上发表虚实、案例、课例、论文等六百余篇,并借助这一平台与省内外同行积极开展交流,其中多篇文章被评为“精品文章”。
学校为老师们搭建的一系列支架让教师们在校本研究这个平台上迅速成长起来,武汉路小学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教学型校本研究走向研究型校本研究。
我校的成功经验在2006年5月宜昌会议上进行了全省范围的交流,获得一致好评。
在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认识并感受到:教育信息化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教学管理中,全方位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形成了学校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将不断的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