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政府协同治理区域贫困问题研究——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

政府协同治理区域贫困问题研究——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

政府协同治理区域贫困问题研究——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作者:丁梦娇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第6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贫困的压力。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自201 1年起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国家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约为1.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1/10“1。

在我国,很多大城市的周围都存在一定范围的贫困地带,这些贫困地区与周围大城市发展差距很大,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无论对大城市发展还是对贫困地区的发展都有抑制性作用。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后强调的精准扶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一、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现状环京津贫困带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调研时发现并提出的。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 2014-2015)》梳理了中国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特征和规律,该报告将环京津贫困带放在‘燕山_太行山片区”,跨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总人口超千万,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该区域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生态建设任务重等诸多挑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农村扶贫要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集中连片地区为主战场,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螬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计划、资金、措施、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加陕脱贫致富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分别颁布了有关的实施意见。

由于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京津冀地区在一些领域均低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来的,2015年4月中央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对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等作出了部署。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京津冀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京津冀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京津冀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土地利用变化尤为显著。

这种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更对区域生境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京津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研究将首先基于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变化速度、变化方向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包括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演变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生境质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演变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生境的分布和类型,还影响了生境的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深入研究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的关系,对于理解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揭示该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将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区域生态学研究体系,为类似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摘要:“环京津贫困带”是全国生态安全保证程度最低、特大城市周边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对于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梳理了“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特点,系统剖析了贫困带产生的原因,广泛借鉴国外城市和区域反贫困经验,进而提出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新时期破解“环京津贫困带”的关键路径,以期为“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特点;成因;破解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139-030 引言2005年8月17日,“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来了,它是指在北京和天津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集中连片,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

这些地区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京津地区减少风沙、提供清洁水源的责任,这很大程度的制约了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1 “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特点1.1 省级行政区划切割最严重的区域“环京津贫困带”隶属河北、北京和天津3个省级行政区、11个地级行政区和24个县(区)级行政区。

多年来,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由各级扶贫办负责,生态环境建设或由各级政府所属的项目办负责,或由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自成体系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方式,如此一来很多的扶贫开发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都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反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大力的发展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

1.2 特大城市周边最贫困的区域(表1、表2)上海和广州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对于周围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拉动作用,使之基本上消除了大范围的区域性贫困。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摘要】环京津贫困带是指环绕北京、天津的地区,贫困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旅游业逐渐兴起,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品质不高、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

本文从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旅游扶贫现状、发展特点和困境分析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等建议。

通过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的全面剖析,展望未来旅游扶贫的发展前景,并希望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事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发展特点、可行性探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京津地区的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贫困现象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少地方开始尝试利用旅游扶贫的方式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旅游扶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境和难题,例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环京津贫困带地区旅游扶贫的进程,也给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行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旅游扶贫现状、发展特点和困境,探讨解决贫困地区旅游发展难题的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建议,为环京津贫困带的旅游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挖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潜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京津贫困带跨晋冀蒙三地

环京津贫困带跨晋冀蒙三地

环京津贫困带跨晋冀蒙三地环京津贫困带涵盖人口超千万这份报告名为《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由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报告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梳理了中国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特征和规律。

去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提出,围绕北京、天津这两座中国北方大都市周围的贫困带再度外界关注。

在这份集中剖析中国连片特困区的报告中,环京津贫困带被放在14个区域中的“燕山-太行山片区”。

报告称,燕山-太行山片区跨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环卫京津,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该片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也被称为环京津贫困带。

具体来看,这一片区共包括33个县,其中河北22个县、山西8个县、内蒙古自治区3个县。

2012年末,总人口为10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6万人、乡村人口891万人。

境内有满族、蒙古族、回族3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221元。

报告分析,这一区域紧邻首都北京和北方经济中心天津,连接冀中南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经济区。

区位优势突出,生态与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但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包括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低,市场开拓不够;受教育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生态建设任务重,环境保护要求高等。

报告呼吁,为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首都周边地区繁荣稳定,迫切需要加快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区域发展,推动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区域扶贫。

环京津贫困带如何“破题”?在北京、天津这两座国际大都市的周边,怎么消除贫困,如何破除“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在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报告也给环京津贫困带开出破题“药方”。

报告称,燕山-太行山片区环绕京津地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应大力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建成京津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商贸流通体系。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T h e ef r o r e ,t h i s p a p e r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s d 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r a c t e is r i t c s ,c a u s e s o f t h e p o v e r t y b e l t ,a n d e x t e n s i v e l y l e a r n s a n t i p o v e r t y e x p e i r e n c e o f f o r e i g n c i t i e s a n d r e g i o n s ,t h e n p r o p o s e s t o 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r e g i o n l a e c o n o my ,e s t a b l i s h l o n g — t e r m nd a s t bl a e
b i g c i t y i n t h e wh o l e c o u n t r y ,w h i c h p l a y s a v i t a l r o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J i n g - J i n - J i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a n d r e g i o n o v e r B o h a i r i n g .
Va l ue Eng i ne e r i ng
・1 3 9・
“ 环 京津贫 困带" 破解 路径探 索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Cr a c k P a t h o n” P o v e r t y B e l t a r o u n d B e i j i n g a n d T i “ 环京 津贫困带” ; 发展特 点; 成 因; 破解路径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

“环京津贫困带”破解路径探索作者:鲁金萍杨振武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9期摘要:“环京津贫困带”是全国生态安全保证程度最低、特大城市周边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对于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梳理了“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特点,系统剖析了贫困带产生的原因,广泛借鉴国外城市和区域反贫困经验,进而提出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新时期破解“环京津贫困带”的关键路径,以期为“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Abstract: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is the lowest ecological security guarantee degree region and poorest area around big city in the whole country,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ng-Jin-Ji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 over Bohai r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the poverty belt, and extensively learns anti poverty experience of foreign cities and regions, then propos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establish long-term and st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the critical crack path of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in the new perio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valuable referenc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特点;成因;破解路径Key words: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genesis;crack path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139-030 引言2005年8月17日,“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来了,它是指在北京和天津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集中连片,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

最新 环京津贫困带生态一贫困耦合关系困境的博弈分析-精品

最新 环京津贫困带生态一贫困耦合关系困境的博弈分析-精品

环京津贫困带生态一贫困耦合关系困境的博弈分析2005 年8 月17 日,由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一份中首先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指出:“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存在着环绕河北省的24个县(区)组成的贫困带,贫困人口达180.4 万人”[1]。

这份报告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巨大震惊,由此国内开始对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查询中国文献数据库,关于环京津贫困带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共有536 篇,其中以环京津贫困带为题目的仅有88篇。

纵观这些文献,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层面深入探讨了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现状、原因与发展对策,普遍认为自然与人为因素是造成环京津贫困带贫困问题的根源[2-5] ,提出了建立生态经济区、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旅游扶贫、政策扶持等经济发展对策[6-8]。

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有关环京津贫困带贫困问题的研究视野较单一,就“贫困” 而论“贫困” 居多且研究方法多为宏观论述。

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并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背景下,有学者称:“如果把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比作木桶,环京津贫困带则是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此,关于环京津贫困带的研究需要深入拓展。

本文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背景下,从环京津贫困带的生态—贫困耦合关系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博弈演绎,从而寻求造成当前发展困境的原因以及探讨京津冀大区域生态—经济—减贫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

环京津贫困带范围为《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中“燕山—太行山” 片区与原环京津贫困带(24个县区)重合的22个国家级贫困县:包括承德地区的承德县、平泉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张家口地区的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保定地区的涞水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顺平县。

一、环京津贫困带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一)环京津贫困带贫困现状分析自2005 年环京津贫困带概念被提出到现在,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问题依然很严峻。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环京津贫困带减贫途径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环京津贫困带减贫途径研究
究 》成 果 中 ,把 京 津 以北 连 片 的 张 家‘ 口 、承 德 两市 所 属 全 部县 区和 保 定 的 易县 、涞水 、涞 源 共2 4个 县 ( 区 )确定 为 环京 津 贫 困带 。经 过发 展 ,一些 区 县 ( 比 如张 家 口崇 礼 县 、赤城 县 )已经 摘 掉贫 困 县 “ 帽
京津冀协 同背景下环京津贫 困带减贫途径研究
何 芬 ,赵 燕 霞
( 北京市社会科 学院 中国总部 经济研 究中心,北京 1 0 0 1 2 0 )
[ 摘 要 ]环 京 津 贫 困带是 我 国非 常典型 的 紧邻 大都 市 的 “ 集 中连 片特殊 困难地 区” ,且 由于 贫 困与生 态 问题 耦合 , 多年 来难 以脱 贫。推 动环 京 津 贫 困带减 贫 ,成 为贯彻 实施 “ 京津 冀协 同发 展 ” 国家战 略过程 中需要 解 决 的一 个 重要 问题 。 本 文从 承担 生态 涵养和 生 态安 全功 能、 大城 市 “ 回波 效应 ” 大于 “ 扩散 效应 ” 、 区域 开放 较 晚 等 角度 ,分 析环 京 津贫 困带 形成 与存 在 的 多重 原 因,并探 讨通过 区域协 同发展解决 大都市周 边生态抑制 型贫 困区域贫 困问题 的模 式与路径 。 [ 关键 词 ]京 津冀协 同;贫 困带 ;途 径
【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2 7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1 0 0 8 — 7 2 2 2( 2 0 1 5 )0 1 — 0 0 1 8 - 0 4
随 着京 津 冀 协 同发 展上 升 为 国家 战 略 ,京 津冀 区域发 展 将注 入 “ 国家 动 力 ”,迎来 前 所 未有 的新 机
贫困 带重 合 ,可作 为环 京 津贫 困带 的范 围 ( 表1 ) 。这 一 区域 紧邻京 、津大 都市 ,承 担着 为 大 区域 提 供生 态 涵养 、生 态 屏 障 、生态 安全 的功 能 ,受大 面 积 山地 、林 地 及产 业 发 展 限制 等 因素 的影 响 ,经 济 社会 发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1. 市场需求不足环京津贫困带的旅游资源虽然独具特色,如黄崖关、怪楼群、承德避暑山庄等,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很少有游客前来旅游,市场需求不足是实现旅游扶贫的重要问题之一。

2. 交通不便环京津贫困带地处京津两市的周边地区,交通不够便捷,比较偏远,到达的途中会遇到路途坎坷、交通不畅等问题,这也是游客们不愿意前往旅游的原因之一。

3. 缺乏旅游配套设施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比较匮乏,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会影响到游客对该地区旅游的兴趣度。

4. 农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环京津贫困带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导致有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5. 缺少资金支持环京津贫困带地区贫困,资金和技术支持都很匮乏。

想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缺少这部分资金支持,很难推进该地区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

6. 发展水平落后相对于其他地区,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才资源也比较匮乏,这也是旅游扶贫难以实现的问题之一。

7. 旅游文化融合不足环京津贫困带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旅游业发展仍然偏重旅游景点的塑造和宣传,而旅游文化融合不足,缺少对文化资源和传承的保护和传播,这也是旅游扶贫难以实现的问题之一。

8. 产业结构单一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该地区多元化发展的支持,但由于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持,使得该地区旅游扶贫难以实现。

9. 贫困户产业转型困难想要实现旅游扶贫,需要将贫困户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象,但对于大多数贫困户而言,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资金支持,产业转型成本高、难度大,这也是旅游扶贫难以实现的一个问题。

试论治理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经济政策

试论治理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经济政策

键必然 仆随 柠, 产 嘤素 从外 …f c I - : m p
I流 放应 州・ _ I I I
收入神 环 J 津 敬 一 4县 与” 阿” 会 披 术 、 ; c [ I f: 人 地 5个 县相比 ,坫术 处 J ‘
‘ 发展 商 , 育 文化 1发丛 . {续 发腱能 力 i 外 I ^的 敞 效J f l , j 戚 }= f 效 ;^ i i i I I 教 的总 称 根据 制定 ^ 经 定 地 l 啊 地 方政 府所 竹 歧 【 J 杠 E 1 弛… 以I 钉地 I 1个 . 5 F疗公 济政 策的政 J 【 等级 嗣 适 川 范【 3 8 火 类 家 区城经 济政 策 f ¨怀 ・ l c J f 构 = f 1 I 埘 0 】 .涉 上 7 8个行 政 付 .人l 2 26 乏39 l 7 脞 分 i :R城发 腱援 助 . 城 ・ l . - 1 州 - 以把 区域 鲐济 政 策分 向『 _ 『 1采 司
【 简介 I 新(92 )男 , 作者 需 17 一 . 北京 大学政府管 理学院 区域经 济专 业 , 方 向 : 经济 瑚 和 政策 一 研究 I 域 仑
20 jI l . 7 发 行 05q 8J J ・洲 1 7 J = 与f J 竹政 肿公 如 《 .L r 河北 省经 济 发 J 略研 究》 告 , 敞 提 Ⅲ“ 泉津 谐战 报 环
Ⅲ家 城经 济政 锥指 … 个 家的 I 抓一般 较 单 : I I 埘常 通 川 J 0小4 之 I 4 - 川 - tI - d 特
平均 水 、 I I 瑚 地 I 璇…[ J 5 最 指标 救 比
I ¨“都低 . : ’ ・ ” 肢 】 l j 政 所 柯 , 机构 口 l 定 . 种 范 之 1" u制 P l ” 定 I qt x ( J 2  ̄ 地 ” 连低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高考模拟考场(四) Word版含解析

2014高考模拟考场(四)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厦门(24°27′N,118°06′E)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8:05鸣枪开赛。

下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

当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A.20°33′S B.23°26′SC.11°52′S D.23°26′N2.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A.4时03分24秒B.3时50分24秒C.4时07分36秒D.4时02分36秒【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从而可知当时为当地正午12时,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

根据比赛日期和厦门所处纬度可知太阳直射点在20°33′S。

第2题,当地经度为118°06′E,与120°E相差1°54′,则厦门与北京时间相差7分36秒。

厦门当地时间为12时时,北京时间为12时7分36秒,减去出发时间8时05分可计算出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为4时02分36秒。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秋季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5题。

3.此时甲地吹()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4.如果图中M线为锋线,则下列沿乙—丙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5.监测图中天气系统动向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C.GPS D.GPRS【答案】 3.D 4.A 5.B【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 产生深远影响。在京津冀地区,政府 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政策, 会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 而影响生态效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 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下 降
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发现该地区的生态效率在过去 几十年呈现下降趋势。
政策建议
1 2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合理规划建 设用地和自然保护用地的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 破坏生态系统。
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保 护,减少城市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引导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通过制定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工业企业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优质农田和生态用地 的占用。
周边地区效率较低
相对于中心区域,京津冀地区的周边地区土 地利用生态效率较低,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 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效率变化
农用地生态效率提升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生态农业的推广,京津冀地区的农用地利用生态效率逐步提升,对区域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波动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农业活动
随着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长 ,对住房、交通和基础设施的 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大量农用 地转为建设用地,影响土地利 用生态效率。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经济 增长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过度追求经济 效益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降低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与自然因素的关联性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

建设用地结构优化
02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
地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用地保护与修复
03
加强生用地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
全。
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 障区域生态安全。
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
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梳理该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类型,如农业 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等 。
时空演变特征
分析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和趋势 ,揭示其动态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冲突的各种因素,如政策、经济、社 会和自然等,分析其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
建立基于生态安全 的土地利用冲突…
应当建立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 用冲突解决策略,寻求生态保护 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平衡点,实现 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法规研究
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分 析其对土地利用冲突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开展跨学科合作研 究
加强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 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综合分析 土地利用冲突问题,为制定有效 的解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 利用冲突问题突
政策调整对土地利 用冲突产生影响
生态安全与土地利 用的关系日益受到 关注
研究意义
探究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的时 空演变规律
为解决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提供科 学依据
为保障生态安全和提高居民生活水 平提供政策建议
02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风沙源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沙漠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该区域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近50年来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区域为京津风沙源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通过收集近50年来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三、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1. 时间变化规律近50年来,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沙漠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而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沙漠化程度逐渐加剧,尤其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沙漠化速度明显加快。

2. 空间变化规律从空间分布上看,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如沙漠边缘、河流下游等。

这些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程度较高,且呈现出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

此外,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如农田、村庄等,也容易出现土地沙漠化现象。

四、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分析,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方面,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风沙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也是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因此,未来京津风沙源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将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的投入力度,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风沙源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沙漠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该区域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近50年来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京津风沙源区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京津风沙源区的土地沙漠化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三、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3.1 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京津风沙源区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土地沙漠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在90年代中后期至今,土地沙漠化程度呈现出加速趋势。

3.2 空间变化规律从空间分布上看,京津风沙源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和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

其中,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区域。

此外,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土地沙漠化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四、影响因素分析4.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貌、土壤等是影响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因素。

其中,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风力强等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4.2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五、发展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建议5.1 发展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预测未来京津风沙源区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将继续加剧,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土地沙漠化的趋势。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第30卷第14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0 No.142014年7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4 277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孙丕苓,许月卿※,王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地学图谱分析法,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角度,系统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1)1985-2010年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级性。

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草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中高、高地形梯度区,林地和未利用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

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图谱和反复变化型图谱为主,林地、耕地和草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向耕地转换再又转换为林地是反复变化型图谱的主要类别。

1985-2000年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耕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耕地”为主,耕地向较高地形梯度区扩展;2000年后社会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和“草地-林地”为主,耕地在原优势地形位的优势度增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向更高级地形位集中,林地优势分布区向较低地形位扩张。

3)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及分异效应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重要推动力。

该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分级;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环京津贫困带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14.035中图分类号:S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4)-14-0277-12孙丕苓,许月卿,王数.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4):277-288.Sun Piling, Xu Yueqing, Wang Shu.Terrain gradient effect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poverty area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14): 277-28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1-5],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是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

京津水源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京津水源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京津水源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分析赵婷;谢永生;江青龙【摘要】Slope land is a kind of important resource which can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of Nanshan runoff plots in Chengde was used to study how slope length influenced soil erosion,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runoff depth in different length of pl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slope length and rainfall intensity had influence on soil erosion. And the two factors changed with the slope length. When I)0 was less than 0.25 mm/min,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length, soil erosion modulus decreased; when I10 was more than 0.25 mm/min,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length, soil erosion modulu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ached a maximum of 22 m. The change of mean runoff depth against slope length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volume of soil erosion; and the average runoff sediment was changed by rain intensity. So contour hedgerows or other measures can be used to reduc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slope soil erosion and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坡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承德市南山径流场资料对不同坡长下径流深、含沙量及侵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坡长和降雨强度都对土壤侵蚀有影响,随着坡长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量变化的两个主导因素不断变换.雨强小于0.25 mm/min时,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雨强大于0.25mm/min时,随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侵蚀量总是出现在22 m 坡长范围内.径流深均值与侵蚀量增量随坡长变化趋势一致,含沙量均值变化与雨强关系密切.所以治理京津水源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应在22 m坡长以内采取等高植物篱等措施,既可降低工程投入,又减少坡面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5页(P227-231)【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坡耕地;京津水源区【作者】赵婷;谢永生;江青龙【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3京津水源区作为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山高、坡陡、土薄,是潮白河密云水库和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水源区,近年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3]。

202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4-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练习2

202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4-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练习2

202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局部4-2 可持续开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开展道路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21·保定5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据表中我国1998~1.()A.1998年B.1999年C.2021年D.2021年2.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长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⑤【解析】经计算可知2021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到达1.66,为1998~2021年最大值;表中显示能源消费增长率总趋势是逐渐升高,结合我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以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可判断引起能源消费系数变化的原因。

表中显示能源消费增长率大于GDP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方式还很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答案】 1.C 2.C(2021·安徽5月)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完成3-4题。

3.“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和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答案】 B4.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表达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C(2021·苏州5月)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如以下图),答复5~6题。

区域性贫困生态环境

区域性贫困生态环境

区域性贫困生态环境一、环京津贫困带:一个区域性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区域由于历史和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在京津周边的河北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24个县(其中21个贫困县)、涉及近千万人口(其中贫困线以下人口180万)的贫困带和8万多平方公里尚未有效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的地区。

该地区地处京津上风向和上水源,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供水水源地,最近处距北京市中心不足100公里。

在贫困程度上,与西部地区中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定西、陇西、西海固)相比,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同时,由于该地区敏感的区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超采退化的资源条件,加上历史上多次重大决策失误,决策管理体制和机制陈旧,导致该地区生态恶化趋势没能得到有效遏制。

首都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频繁出现供水危机和应急调水、官厅水库失去饮用水质功能、强沙尘暴天气的增多,都是环京津贫困带贫困性生态问题产生的直接结果。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生态安全保证程度最低、特大城市周边贫困程度最严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要求最迫切、生态性贫困问题最典型最具代表性、贫困和生态问题造成的政治影响最大最敏感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的生态与贫困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种彼此共生的恶性循环。

加之其紧邻京津,区位特殊,其贫困和生态问题的双重存在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敏感性,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任由这种状况存在和继续发展,局部的生态危机必将发展成为全局的生态危机,出现更为严重的水荒和风沙扬尘危害,直接影响京津冀区域的生态安全。

届时,作为中国北方经济核心地区的京津冀城市群,必将失去当地稳定的水源供应和安全的生态屏障,进而必将对首都乃至京津冀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威胁。

二、建立京津冀北生态经济特别示范区:实现消除贫困与改善生态环境“双赢”的理想模式由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条块分割的决策管理体制和陈旧僵化的协调机制下,扶贫与保护生态各自封闭管理和运行,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互脱节,导致众多决策失误,诸多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努力事倍功半,国家要生态、地方要财政、农民要致富的尖锐矛盾始终难以缓解;在割裂的中心城市与腹地区域发展关系构架下,中心城市与其腹地区域各自自我发展,区际发展关系受到人为阻隔,区际发展落差不断扩大,成为统筹扶贫与保护生态、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经济藩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14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0 No.142014年7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4 277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孙丕苓,许月卿※,王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地学图谱分析法,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角度,系统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1)1985-2010年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级性。

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草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中高、高地形梯度区,林地和未利用地优势分布区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

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图谱和反复变化型图谱为主,林地、耕地和草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向耕地转换再又转换为林地是反复变化型图谱的主要类别。

1985-2000年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耕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耕地”为主,耕地向较高地形梯度区扩展;2000年后社会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和“草地-林地”为主,耕地在原优势地形位的优势度增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区向更高级地形位集中,林地优势分布区向较低地形位扩张。

3)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及分异效应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重要推动力。

该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分级;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环京津贫困带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14.035中图分类号:S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4)-14-0277-12孙丕苓,许月卿,王数.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4):277-288.Sun Piling, Xu Yueqing, Wang Shu.Terrain gradient effect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poverty area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14): 277-28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1-5],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是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形因素作为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直接影响地表物质的迁移与能量转换[6-7],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选择,是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基础[8-12],对LUCC 具有重要影响[8,13-14]。

地形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成为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6-8,15-19]。

目收稿日期:2014-01-13 修订日期:2014-06-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88)作者简介:孙丕苓(1984-),女,山东泰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193。

Email:sapphire816@※通信作者:许月卿(1972-),女,河北定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利用与评价等方面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193。

Email:xmoonq@ 前,不少学者就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20-21]、高程条件约束下的区域LUCC及其生态效应[9],还有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等进行了相关研究[13-14,22-26],但利用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指数分析区域地形条件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高程、坡度虽能表现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但现实中高程、坡度等地形因素联系紧密,往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产生综合影响。

因此,从综合角度系统研究地形梯度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及其格局变化的影响,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环京津贫困带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干旱半干旱区。

区内地貌单元复杂,其西部、西北、北部被太行山北端、燕山山地西部环绕,地形起伏较大,地形梯度明显,自然生物分布呈垂直地带性,土地利用格局深受地形因素影响。

区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尖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也是全球环境响应比较农业工程学报 2014年278突出的区域。

因此,本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区,基于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 影像,运用地学图谱分析法,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和地形位角度,系统分析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分异效应,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土地管理决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环京津贫困带位于河北省北部与京津接壤地区(113°42′31″~119°26′02″E ,39°02′16″~42°30′51″N ),包括张家口市和承德市,保定市的易县、涞水县和涞源县,共24个县(区),面积为82 483 km 2(图1)。

该区域与京津两大城市存在较强的资源环境和发展关系且在空间上集中连片。

全区有6个县分布在坝上高寒区,15个县(区)分布在太行山、燕山、恒山深山区。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灾害频繁。

坝上高寒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海拔1 100~1 500 m ,年均气温仅为1.4℃,无霜期90~100 d ,年均降水量仅350 mm ,年均大风日多达 65 d ,草原沙化现象严重。

燕山和太行山区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全区年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从承德市的兴隆、宽城等县到西北张家口市的康保、尚义等县,年均降水量从600~800 mm 减少到不足400 mm 。

a .位置a. Locationb .高程 b. Altitudec .坡度c. Slope图1 研究区位置、高程及地形坡度示意图Fig.1 Location, altitude and slope map of study area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获取与处理本文的地形因子选取ASTER GDEM 高程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 。

土地利用数据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 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 Imagine 9.2进行预处理,根据研究区的行政边界裁剪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法进行信息提取。

借助GoogleEarth 对解译后的数据进行检查修正,得到4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矢量图。

经分类精度检验得到4期影像总解译精度分别为86.18%、86.82%、88.92%和89.46%,Kappa 系数分别为0.79、0.80、0.83和0.80,表明解译结果能满足研究需要。

参照国家基本资源与环境本底动态遥感调查数据库的分类体系,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大类。

为了保持数据的统一性,将解译所得的矢量数据转成栅格数据,Cell size 统一设定为30 m ,得到91 648 482个栅格单元。

2.2 研究方法基于地形梯度等级划分,选取表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过程的地学信息图谱,结合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借鉴地理学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

2.2.1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运用ArcGIS 9.3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得到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实现土地利用格局与演变过程的有效集 成[26-28]。

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图谱单元的变化特征,将其概括为6种类型的图谱变化模式[14]: 稳定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前期变化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只在1985-1995年 发生转变;后期变化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只在2000-2010年发生转变;中间过渡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只发生在1995-2000年;反复变化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在1995-2000年发生转变后出现回归;持续变化型图谱,土地利用类型持续发生变化。

2.2.2 地形梯度等级划分综合考虑地形因子的可定量性和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程度,选取地形起伏度(landform relief )、坡度变率(slope change rate )、坡向(aspect )和地形位(terrain niche )分析地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9]。

地形起伏度是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宏观指标,第14期 孙丕苓等: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279 能够直观反映地形起伏特征,是一定区域内海拔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可运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理在所提取的坡度值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一次坡度,即坡度的坡度,表征了地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2阶导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反映了地形剖面曲率信息。

坡向是影响局部地面接受阳光和重新分配太阳辐射量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土壤水分、作物生长适宜程度,对山地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地形位属复合地形因子,可反映高程和坡度的综合影响,公式为[13-14]: T =ln[(E /E 0+1)×(S /S 0+1)] (1) 式中:T 为地形位;E 和S 分别为某点的高程(m )和坡度(°);E 0和S 0分别为该点所在区域的平均高程(m )和坡度(°)。

高程越高、坡度越大的区域地形位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基于研究区实际情况,对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坡向因子进行分级(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