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闻一多说和做事例
闻一多说和做事例闻一多说和做的一两个事例事例:1、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
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2、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
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诗人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决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恒心。
3、据吴宗济的《补听集》记载,闻先生有一手篆刻的功夫,于是就在公路旁摆起了“地摊”,为别人刻图章。
当时在昆明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任职的吴宗济回忆说,他亲眼见到闻一多在路旁的草地上铺了一块旧布,上面放上十几方图章石和刻章。
盘膝半蹲半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等待生意上门。
彼时的闻先生面容清瘦,长发短须,虽然生活落魄至斯,却仍显露出一身傲骨,让人感慨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的气派。
吴宗济当时未敢惊动闻一多先生,便低头而过。
闻一多的眼睛是高度近视,自然也就没看到吴宗济的身影。
闻一多先生身为一代文豪,真可谓“上得课堂,守得街旁”,他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和能屈能伸的豁达精神,永远值得后世学习和称颂。
4、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5、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6、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贬义。 心不在焉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不要误解为“形容数量很多”。
群蚁排衙 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赫然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迥乎不同
也作“迥然不同”。
慷慨淋漓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气冲斗牛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斗、牛均为星宿名,借指天空。
对材料。
作名词时,读xiào; 作动词时,读jiào。
形近字
籍( jí )典籍 藉( jí )狼藉
还有一个读音为 jiè,慰藉。
宵(xiāo)深宵 霄(xiāo)云霄
明亮的样子。
炯(jiǒnɡ)炯炯有神 迥(jiǒnɡ)迥乎不同
【口诀记忆法】整日忙碌,无 暇( xiá )读书;思绪远游, 遐( xiá )想联翩;玉无杂质, 则无瑕( xiá )疵。
作为革命家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时的“说”又包含什么内容?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 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 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 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 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 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说”是指对革命的宣传、动员和对 反动派的揭露、斥责,这部分的“说”主 要是赞扬闻一多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 言行一致的品德。
下面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 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读闻一多,品风骨)课件(共28张PPT)
[例](七上·第12课)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 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 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 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 精神。
规范言行
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韩非子》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贞观政要》
——《礼记》
赞颂闻一多的诗文 1.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引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原始人有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 烧毁你自己!/遗烬里爆出新中国!
——汪曾祺《修髯飘飘》
课后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头发凌乱”“睡得很少” 等细节,就表现了他刻苦的治学精神。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
课文在线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
写作策略
(1)选取独特而典型的角度:①写肖像细节,如“凌乱的头发”“浓浓的
——读闻一多,品风骨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文本, 品读第二部分,认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上节回顾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他是做了再 说,做了不 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 实干精神、 严谨的治学 态度;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 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作者所选的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 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 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作者从哪些方面详细叙写闻一多先生编写《唐诗杂论》 时的情况?突出表现了什么?
写作鉴赏
1.结构严谨,巧用过渡。 2.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2月19日作业 第一课和第二课读读写写 带拼音抄写两遍。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 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 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 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 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 《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 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 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 挚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2. 读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理解重点词语的
意思。 3.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闻一多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起草政治传单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革命家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例如: 1、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2、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 的精神。 3、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 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为 国 为 民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疏通文字障碍---字音
: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lì
qián
kāngkăilínlí kăi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qì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
穷年
检查字音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生 的 伟 大 , 死 的 光 荣
生口 当的 做巨 人人 杰, ,行 死的 亦高 为标 鬼; 雄
秀卓 诗越 人的 ,学 大者 勇, 的热 革情 命澎 烈湃 士的
优
例 如 :
后
已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 两个事例
闻一多事例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 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
速读课文,思考作答: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画出你认为值得赏析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示例: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批注: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 们 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 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接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
目,触手可及。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 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 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 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 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 明就要出现了。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研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重点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多先生作为学者与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人学习其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等句。
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他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只用约一千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闻一多,生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赴英留学并取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回国后,他在教育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任教。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的教诲与实践,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闻一多先生坚信言行要一致。
他曾经说过:“人的一言一行,会使人心动,更会给人心碎。
要做到言行一致,就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承诺。
”闻一多的这番话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言行不一致的人往往会失去人们的信任。
因为他们往往在承诺的事情上言不由衷,行动中缺乏坚持和积极性,这样就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所以,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坚守承诺、言行一致,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实际例子让人深感敬佩。
有一次,闻一多在一所小学担任临时教师,当时正是夏日酷暑,闻一多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将师德师风融入课堂教学。
他设法亲自到课堂卫生实行人帮孩子们打扫卫生,并鼓励孩子们把教室保持整洁,不随便乱丢废纸。
同时,闻一多坚持每天洗浴,勤洗手,保持整洁。
他将这种卫生习惯和实践带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深受触动。
孩子们在闻一多的教育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再随便乱扔垃圾,课堂也保持着整洁、清洁的环境。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也体现在他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中。
抗战时期,闻一多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他利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倡导民族救亡,为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文化知识,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呼吁学生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他鼓励学生们自觉地保护校园安全,不与敌人合作,保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
闻一多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了抗战工作,表现出了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的责任感和勇气。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2.写《楚辞校补》 3.写《古典新义》
人物形象
潜心学术 刻苦研究 不畏艰辛
革
说了就做,言
命 家
论与行动完全 一致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言行一致 英勇无畏 大义凛然
开头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
秩序( zhì ) 深宵(xiāo) 伴侣( lǚ )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迭起(dié ) 澎湃(pénɡ pài) 锲而不舍( qiè )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 kuī ) 沥尽心血( lì )心不在焉( yān )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 dǒu ) 慷慨淋漓( kānɡ kǎi ) 兀兀穷年( wù )赫然( hè )群蚁排衙( yá ) 迥乎不同(jiǒnɡ)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废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2说和做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各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综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学者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写《古典新义》
能力拓展
1、“说”或“做”的相关成语或名言。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讨论
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 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 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 强盛而读书” 等等。
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它存活的长短,而 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 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 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基于 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 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词语解释
诗兴不作: 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
劳苦的样子。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
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 整的蝇头小楷。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 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课堂练习
1、成语填空。
潜心( 一反(
贯 )注
心会神( 凝 )
( 锲 )而不舍
( 沥 )尽心血
既 )往 群蚁排( 衙 )
迥 )乎不同 慷( 慨 )及此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主人公介绍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 骅,字友三,诗人、学者。生 于湖北黄冈浠水。家传渊源,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中 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 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 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 友。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 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 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 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七子之歌(澳门)
• • • • • • • • • • •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回来,回来。母亲!
• 精读第15~18 自然段,说说闻一多 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
读15-18段,——闻一多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 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 招待会,会后遇害。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 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 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 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 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 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 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 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 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导入二(问题导入):也可以故事导入或情境导入。
播放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熟悉的旋律响起,来自儿时,更是来自一个时代一个爱国学者的铿锵之笔。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
他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故而有了不朽之《七子之歌》。
这位伟大爱国学者便是闻一多。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感受他的伟大情怀!1.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诗人。
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
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等。
1942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活动,出版《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诗刊》顾问兼编委。
2.交流背景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
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
2020年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梳.头(sha ) 澎湃..( péng pài ) 锲.而不舍(qiè) 秩.序(zhì) 卓越..(zhuÓ yuè) 兀.兀穷年(wù)小楷.(k ǎi ) 硕.果(shuÒ) 炯.炯目光(ji Ǒng ) 无畏.(wèi ) 迭.起(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抱歉.(qiàn ) 伴侣.(l ǚ) 群蚁排衙.(yá) 衰.微(shu āi ) 赫.然(hè) 气冲斗.牛(d Ǒu ) 函.寄(hán ) 酗.酒(xù)目不窥.园(ku ī)无暇.(xiá) 疏懒.(l ǎn ) 沥.尽心血(lì) 校.补(jiào )诗兴.(xìng ) 仰之弥.高(mí) 地壳.(qiào ) 深宵.(xi āo )词语释义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作,起的意思。
一反既往: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迥乎不同(天壤之别):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运用对偶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四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 来的方法。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 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治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 小楷,如群蚁排衙”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字写的 多而工整的情状,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 谨态度。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 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 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引出下文 。
2.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 “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 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个事例
目的:要给我们衰 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 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 ),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 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 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 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 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 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 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克家
介绍 生字词 录音 感知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 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你知道听到 的是什么歌 曲吗?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 他被誉为“农民诗人” • 他以发表新诗《老马》而出名 • 他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 奖”。
• 他曾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 代诗魂金奖”。
• 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 的中国新诗史”。
——臧克家
读一读,写一写
——臧克家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 青岛大学学习期间, 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 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 办公室和家中,向老 师请教;闻一多也很 赏识臧克家,1932年 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 臧克家说:“得一知 己,可以无憾,在青 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 够了。”可见相知之 深。
学者
做了再说闻Βιβλιοθήκη 做了不说一多
民主战士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6自然 段,下补充这样一个句式: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的学者。
(你可以用文章当中的语句来评说,最好能用自己 的话语来概括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 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 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 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 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 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 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 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 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 绩。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
是什么?
探讨质疑:
有人说:“学会质疑就 是学会学习。” 学了本文段 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 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 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 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 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 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 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 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 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 绩。
• • • • • • 衰微 赫然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迭起 高标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 听录音,思考:
说和做,这两种行为在闻一多 先生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把你读书后的收获和你的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吧
•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先 生身上学习些什么呢?或者说课 文中的那些词句可以运用的学习 中来呢?
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 他被誉为“农民诗人” • 他以发表新诗《老马》而出名 • 他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 奖”。
• 他曾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 代诗魂金奖”。
• 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 的中国新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