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九年级《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课文分析: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
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
《出师表》课本原文
《出师表》课本原文《出师表》课本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白话译文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九年级《出师表》全文及翻译
九年级《出师表》全文及翻译《出师表》全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
2020初中语文必备文言文《出师表》
2020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原文全篇(1)
出师表原文全篇1. 前言《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
这篇文献记录了诸葛亮向刘备上表辞职的内容,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刘备的忠诚和愿望。
下文将为您呈现《出师表》的原文全篇。
2. 《出师表》原文全篇(摘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何患无贤臣之助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遗表十余道,都督受之。
亮言曰:“曩昔之事,皆非一日,今日之计,当以缓急务虑之。
如有旧疾,盖取新药,临深履薄,夙夜兢惕,恐其有变,视民如子,奉犬如伤。
况兹事之非小,愿陛下熟虑之,毋蒙骛厄,以导殄灭之道也。
”3. 结语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展现了他对国家和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发展的野心。
这篇名篇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对君主的忠告,表达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最新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解词】然:表转折,然而。懈:懈怠。内:宫 内。……者,……也:表判断。忘身:奋不顾身。盖: 发语词,表推测原因。殊遇:特殊厚待。之:代词, 代“殊遇”。 【翻译】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 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 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扬、褒奖,否pi:批评;即是奖惩功过、好坏之意。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 官员;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 而异。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若:如果。为:做。忠:尽忠国家的事。 善:好事。者:……的人。以:连词,来,表目的。昭: 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异法:法异, 法令不同。也:语气词,停顿。 【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 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第二段分析:执法要一视同仁不 要偏袒
严明赏罚
陟zhi罚臧 zang否pi, 以昭陛下 不宜异同 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
【原文】(第三段)侍 shi 中侍郎郭攸 you 之、费
祎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wei陛下。 【解词】此:这些。皆:都。良实:形容词作名词 用,善良诚实的人。是以 : 以是,因此,不能解释为
第一段分析
( 危急 开 广 存亡
张开 益州疲弊 诚宜…… 圣言 不宜…… 听路 追殊遇 不懈于内 ) (正反) 有利 报陛下
忘身于外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不利
《出师表》古诗全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出师表》课本原文_《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课本原文_《出师表》原文《出师表》课本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白话译文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出师表》原文+全文翻译
之袁州冬雪创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明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倒闭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议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陲奋掉臂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酬报啊.陛下应该扩展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该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分歧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该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分歧.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效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标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该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分歧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偿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晓军事,从前颠末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虎帐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分歧错误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从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可以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末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原本是一介平平易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浊世中苟且偷生,不追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探望我,向我征询对当明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波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承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严,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承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克不及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带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干,革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酬报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天职.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存的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穿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思索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法子,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可以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临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先帝②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③,今天下三分④,益州⑤疲敝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⑦。
然侍卫之臣⑧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⑨,欲报之于陛下⑩也。
诚宜开张圣听(11),以光先帝遗德(12),恢宏(13)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4),引喻失义(15),以塞忠谏(16)之路也。
宫中(17)府中(18),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3),不宜偏私,使内外(24)异法也。
侍中、侍郎(25)郭攸之(26)、费祎(27)、董允(28)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29)以遗陛下(30)。
愚以为(31)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2),然后(33)施行,必能裨补缺漏(34),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35),性行淑均(36),晓畅(37)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8)。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40)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42)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43),此悉贞良死节(44)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45),躬耕于南阳(46),苟全(47)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48)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49),猥自枉屈(50),三顾(51)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2),遂许先帝以驱驰(53)。
后值倾覆(5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5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56)也。
受命以来,夙夜(57)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8),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
今南方已定(61),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62),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
《出师表》原文及课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课文翻译《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所以读yòu】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修订版)
写作背景
•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 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 重任。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 16 岁)。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 大事。227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 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感到 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 上书,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 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 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 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出师表》。
关于刘备托孤:
刘备临终前谓亮曰:“君才十倍 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 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 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关于刘禅:
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 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 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 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 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 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 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
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1 赏罚分明 2 3、4、5 亲贤远侫 6 7 8、9 要点 广开言路 表达方式
一
二 三
寓情于议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不论
实行 行:① “然后施行”: 品德 ② “性行淑均”: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 益:① “有所广益”: 益处 ② “至于斟酌损益”: 举办、增加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原文】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所:该去的地方。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 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 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原文】(第五段)亲贤臣,远小人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词】布衣:古义,借代用法,指平民;今
义,布做的衣服。躬耕:亲自耕种。于:在。苟全:
苟且保全。于乱世:在乱世里。闻达:闻名显贵。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 官扬名。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解词】诚:实在。以:连词,来,表目的。遗德: 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以:连词,以 致,表结果。 【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 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 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 道路啊!
【原文】(第二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词】俱:都。为:是。一体: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
否:批评;即是奖惩功过、好坏之意。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 官员;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 而异。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若:如果。为:做。忠:尽忠国家的事。 善:好事。者:„„的人。以:连词,来,表目的。昭: 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异法:法异, 法令不同。也:语气词,停顿。 【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 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出师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由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为了安抚众将士、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向后人表述自己的忠诚所写成的。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张、李、赵、魏之徒,不顾军国大事,滋扰禁中,妄议妄行,皆当弃疾赐之,以明忠诚方正之志。
昔曹操称孤,周公吕尚拨乱世,此皆仲达之徒也。
今兵革未息,而内忧外患,迫胁万状,奉先沈浮,此诚难事,非同小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故情不忘,即膺此恩,追思起见,一以贯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务,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荀彧、仲达之类,本当西奔以依刘备,及至后来,先帝不容,彧、达等便来投降,其为人也,半是功劳。
杨济、高览、刘璋等,此皆庸才,无异流俗,惟以有险不识时耳。
愚亦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奏章,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了一种政治记载的典范。
这篇文献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更因为它展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爱国情怀、才华横溢、治国能力和先见之明。
本篇文章将介绍《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误国家大事。
今天下者,以夷狄之卒无以专国内之兵,而故敌之国内应,不可不察也。
若据寇准、王雒之辈,则虽有十倍之势,犹恐不敌,危之也。
今若不图大事,尽陈功臣之力,则倾覆自为笑柄者也。
内外之忧,困于应付之难,而蜀之储德,不一而足。
然后兵精将勇,未与相应,而强寇环堵,内外难困,众寡势殊,同欲战者,则以勇一分,以智十倍,故不战而举国皆惧;战而不胜,则流血而虚名;虚名而无实则不可复得也。
侍东平青州,北操巩留,此两处,兵家之要地也。
当便图之。
胜则据制于中原,割据寰宇;败则越白水,退治自可,何必致死乎!总结国之形势,应以请命。
今当以老成持重,处士之道,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翻译】我的国君在创业未几年就不幸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也日益衰败。
这是正处在市井上的存亡之秋。
然而内守之臣仍然负责守卫国宅,外交之士一心为国奔走,皆是来源于对我国君的感恩之情,欲向陛下递交君父的保障,恢复爱国诚意,请圣上设置正式的听取机会,来表扬和传承国君逸志,展现高贵的士气,千万不可不谨慎实行,避免妄谈,愚弄国家重事。
如今天下惟夷狄侵略外围,而我们不能专门关注内领土防卫。
再加上被我们打败的国家内部有应战之势,这个结果更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按照寇准,王雒等人进行安排,则就算我们能将兵力增加十倍,还是难以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出师表出师表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论述了北伐的需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世界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 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气,好坏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 ǎng)史.从军,此悉贞良逝世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先帝首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半途逝世.如今世界决裂成三个国度,蜀汉平易近力困倦,这其实是形势危机.决议存亡的症结时刻啊.然而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沙场上忠实有志的将士,舍身忘逝世的作战,精确是回想先帝对大家的特别恩遇,想要酬报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切应当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看法,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毫不该随意看轻本身,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管辖的仕宦,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利害,不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合.如有作坏事违犯纲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当一律交给主管部分剖断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正的治理,切不该私心偏袒,使宫廷表里施法不合.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格良善说谎.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提拔来赐与陛下.我认为宫内的工作,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看法,然后再去施行.填补缺陷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将军向宠,性格德行温和公平,通晓军事,曩昔任用的时刻,先帝赞扬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讨推荐他为中部督.我认为虎帐里的工作,工作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看法,就必定可以或许使部队联结和气,好的坏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可以或许隆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活着的时刻,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圆满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从军蒋琬,这些都是坚毅.靠得住,能以逝世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赖他们,如许汉王室的隆盛,就时光不远了.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shù)竭驽(n 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我本是个平平易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生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权贵.先帝不介怀我身份低微,地处偏远,委屈地自我下降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是以我深为感谢,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率.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掉败的时刻我接收了录用,在危机患难时代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严,所以临逝世时把国度大事嘱托给我了.接收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拜托给我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伤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蒲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刻荒凉之境.如今南边已经平定,武库设备充足,应当鼓励全军,北伐平定华夏地区,我愿望竭尽本身低下的才干,铲除奸邪凶狠的敌人,中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都城.这是我用来酬报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职责的事.至于推敲工作是否可行采纳恰当措施,毫无保存地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义务了.愿望陛下把伐罪曹魏的义务交给我,假如不克不及成功,那就惩治我掉职的罪恶,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怪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掉.陛下也应当自行策划,讯问治国的好道理,辨认采取准确的谈吐,回想先帝遗言,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如今合法离朝远征,面临着奏章眼泪滴落,不知道本身说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出师表》冲刺复习卷(内部资料)
1、下列句中黑体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不宜偏私(偏袒、私心)
B.益州疲弊(因劳累而感到疲倦)
C.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点) .
D.亲贤臣(亲近)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C.引喻失义.(恰当) D.临表涕.零(鼻涕)
3、选出下列句子黑体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C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回头看)
B.遂许先帝以驱驰(赞许)
C.深入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
D.以彰其咎(表扬)
4、选出下列句子黑体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
A.躬耕于南阳(弯腰)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C.夙夜忧叹(早上)
D.临表涕零(落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恢弘
..(身份低微,见识..志士之气(发扬扩大)B、先帝不以臣卑鄙
短浅)
C、由是感激
..(感谢)D、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6、下列句中的“于”与“试用于昔日”的“于”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
A.痛恨于桓、灵B.所欲有甚于生
C.皆朝于齐D.负者歌于途
7、选出下列句中酌“之”与“先帝称之曰能”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B.无丝竹之乱耳
C.辍耕之垄上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8、下列各句中的“以”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解释相同的一句:( B )
A.必以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悉以咨之 D.以伤先帝之明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俱为.一体不足为.外人道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C、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 )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引用的比喻失去了意义)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罚功过好坏,不应该一样)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选拔出给予陛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死于节骨眼上的臣子)
11、对“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翻译最确切的一项是:
(B )
A.人陛下诚实地广开言路,听取别人的意见,以致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气。
B.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来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气。
C.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表明自己的圣明,以致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气。
D.陛下诚实地广开言路,表明自己的圣明,用来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1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C)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在乱世间只求保存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原因。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翻译: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
1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D )
A.咨臣以当世之事(向我询问当前的大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责叹和怨恨的。
)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D.庶竭驽钝(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
14、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翻译,正确—项是
(D )
A.先帝不把我当作品行低劣的人。
我就降低身分,三次到草庐拜访先帝。
B.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我就降低身分,三次到草庐拜访先帝。
C.先帝不因为我品格低劣,行为不检,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D.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草庐来拜
访我。
1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翻译:先帝创业还没有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翻译: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扩大先帝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发达的原因。
D.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翻译: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16、下面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分析形势,暗示不奋发图强则难与魏吴久持,指出益州的有利条件。
)
B、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此事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表达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
)
17、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B.作者开头分析当时的形势,目的是警醒并鼓励刘禅,使他知道目前的蜀国既有危机,又看到希望。
C.作者在第五段中提到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是为要刘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亲贤远佞。
D.作者向后主提建议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完成先帝的遗愿。
18、下列是对选文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作者提建议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安排便于刘禅接受。
B.选文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特点: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C.选文在提出三个建议上都运用了对比的形式,观点鲜明,便于刘禅接纳。
D.选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进谏的目的。
19、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淡泊功名的是( A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
A.作者追述了“三顾草庐”和“临终托孤”两事,是为了表明出师是报先帝知遇之恩。
B.作者明确三方的责任,运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C.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出师北定中原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D.选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沦、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21、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
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22.对上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B.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是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23、诸葛亮以先汉的“先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选出
分析正确的一项:( A )
A.以此说明是否“亲贤臣,远小人”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B.为了表明“先帝”为什么痛恨东汉的桓帝灵帝。
C.为了说明“德和才”是使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因。
D.借以表明自己为汉室的兴隆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