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编版《出师表》
部编出师表译文
部编出师表译文《出师表/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著作。
译文如下: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3)掌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2)培养对文言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读和理解。
(2)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诸葛亮及其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的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师表》,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强调其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2)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出师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效果:(1)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概括其主要特点。
(2)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3.教学不足:(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
(2)课堂练习的设置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1)在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深入挖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最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
【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
〔崩殂〕指帝王之死。
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
〔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
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
诚:的确,确实。
秋:时候。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
【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
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
宜:应该。
“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
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
全文线索
整个作品贯穿着一条情线,即“报先帝, 忠陛下”。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 发自肺腑,辞情恳切,催人泪下。
整个作品,按照“分析形势——规劝进 言——陈情述志——临表惜别”的结构展开, 形势如何、什么建议、什么目标,人员安排 和使用,事实与道理都讲述得清楚明白,展 现出严谨的结构美。
外患
有利方面: (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忠志之士往身于外。
对内 对外
诸葛亮用“侍卫之臣”“忠志之士”舍身忘我, 报答先帝的事实来鼓励刘禅,希望他看到蜀国具有 忠臣竭力、志士效命的优势条件。
危急存亡Leabharlann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追殊遇报 不懈于内 陛下 忘身于外
不 利
诚宜…… 不宜…… 有 利 (正反)
建议: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针对当时的局势,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建议一:广开言路
应:多听进言,广泛纳谏。 不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目的:通忠谏之路。
建议二:严明赏罚
应:宫中府中,赏罚一致。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负责官员处理。
不应:内外有别,偏私不公。 目的:昭陛下平明之理。
建议三:亲贤远佞 最关键
文体知识
关于“表”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 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多种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 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主 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 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不慕富贵的高远志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学常识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PPT课文电子课件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 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 灵帝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 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疏通文句, 理解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在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 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到了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境上舍身作战,原来(他 们)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答它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 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 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先夺取荆州,之后吞掉益州,对外与孙权 为盟友,一起对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 旦天下有变,从两路出兵北上中原,直取天下。
背景介绍(一):蜀国外部
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 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 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 时机臻于成熟。
文意分析
1、分析当时形势 客观上的不利条件和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出师表》完整版
二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三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首先,危急 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 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 愿;最后,表达出师决心。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理解练习: 1. 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 分析是什么?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 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 两 件事:
三顾茅庐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白帝城托孤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不知所云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出师表》课件
夙( sù夜
酌(zhuó)
驽( nú)钝
崩殂( Cú ) 攸( yōu )
妄(wàng)自 咨( zī )
菲( fěi )薄 阙( quē ) 忠谏( jiàn ) 陟( zhì)罚 裨补( bì) 臧( zāng ) 遗( wèi )陛下 否( pǐ )
课堂考查:
古今词义
古义: 痛心遗憾。 痛恨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部编)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这里表示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 感到痛心、遗憾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 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 日,先帝称( 称赞 )之曰能,是以 ( 因此 ) 众议举( 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 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 军事,过去试用他时,先帝曾称赞他能干,因 此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 事情,都要征询他,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 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译文】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 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 名,显贵。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 短浅,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来拜访 我,拿当时天下大事来征询我,因此我感奋激 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 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选拔 )以遗 ( 给予 ) , 悉( 都 )以咨(询问 )之,然后施行,必 能裨补阙(缺失 )漏,有所广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 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 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可以 询问他们,这样以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 缺失,有启发和帮助。
【译文】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 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 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任未能奏效,以 致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师出征,强 渡泸水,深入贫瘠、未开垦的地方。如今南方 的叛乱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 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 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 王室,迁归原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 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 理,考虑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 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PPT教学电子课件
第二章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
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 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 表文,阐述了对后主刘禅治国 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 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 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 抒情。
背景介绍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和《后出师表》,通常 所说的《出师表》一般 指《前出师表》。出师 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 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 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 现兴旺景象。
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 《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 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 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 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
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紧要 关头。对当时这一形势的清醒的 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 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
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 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 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 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内容赏析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 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 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 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 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 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 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 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 正气歌》中所 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 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 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出师表》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知识点:《出师表》《出师表》一、课文理解1.《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主旨:本文作者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3.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4.诸葛亮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出师表》中的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不知所云亲贤远侫感激涕零作奸犯科苟全性命裨补阙漏计日而待斟酌损益察纳雅言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重点词语解释三、通假字四、一词多义1.道中道崩殂(路)咨诹善道(方法)2.遗以遗陛下(给予)以光先帝遗德(遗留)3.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4.为俱为一体(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每与臣论此事(议论)6.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7.行然后施行(实行)性行淑均(行为)行阵和睦(行列)8.益有所广益(益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五、虚词①“于”的用法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②“以”的用法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拿)遂许先帝以驱驰(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六、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3)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4)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5)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七、古今异义字(1)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 (共62张PPT)
关于刘禅
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 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 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 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 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 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 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 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 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 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 人的代称。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 损益,
权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衡 职责· 本分 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 损:除去; 益:兴办, 增加
译文:第七段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 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虑 叹息,恐怕托付的不能完成,以致损伤了先帝的圣 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 率领三军将士,北上平定中原,我期望竭尽我平庸 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归旧 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 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尽力向 陛下进谏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 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 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 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 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 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那么汉朝的兴盛,就为时不远了。
阅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身 陷囹圄的文天祥高唱:“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陆游也多次提到:“《出师》 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苏轼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总之,《出师表》因其深情厚谊寄翰墨,忠 肝义胆照简编,为人所乐道。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这篇千年之后仍在熠熠生辉的《出 师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课件PPT
通“缺”,缺点。
扩大益处
大意(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 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收 到更好的效果。
段3:推荐宮中贤臣
姓名 特长
好处
郭攸之、費祎、董允
忠谏( jiàn )
菲( fěi )薄
遗( wèi )陛下
咨( zī)
陟( zhì)罚
正
否( pǐ )
音
行(háng)阵
猥(wěi)自
驽( nú)钝 攘( rǎng)除
酌( zhuó)
翻译课文
懈:懈怠。内:宫廷内
诚:确实、实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 /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 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盖:发语词,指“因为是”“原来是”
过分看轻自己
大意(生):
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 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 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 厚待,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啊。//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 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 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PPT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内容赏析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 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激励他立 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 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 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 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 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 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 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 情充溢,感人至深。
感 谢 聆 听
第六单元 责任与担当
22 出师表
22 出师表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 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 他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
22 出师表
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 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 他被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234)死于军中, 终年54岁。有《诸葛亮集》。
3.【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2)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3)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答案]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二章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
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 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 表文,阐述了对后主刘禅治国 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 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 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 抒情。
部编版出师表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出师表知识点总结部编版《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曹操所撰写的一篇辞表,表达了其对魏国崇高的忠诚和对于天下百姓的深切关爱。
这篇文学名篇不仅体现了魏国王朝的政治态度和人文精神,更反映了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和深刻。
部编版的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文学风格《出师表》的文学风格简练明快,句式通顺,清晰明了,情感充分表达。
文章采用“敌人简大治”样式,利用短句和抒情方式,增加了诗意和文化内涵。
二、语言特点《出师表》的语言特点是紧凑、生动、感人、气盛、辞藻华丽。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似乎、修饰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感人。
三、形象描写《出师表》在描写曹操惨想天下无穷人民受苦的场面非常鲜明,令人深感同情。
文章中出现了一些生动的形象,如“河、浮桥、铁锁”等,重点描绘了曹操连年作战带来的生灵涂炭。
四、历史背景《出师表》的背景是三国时期,曹操是三国时期权利最大的王朝之一——魏国的第一代皇帝,曹操为了消除统治时存在的一些隐患,派出了大军进攻方圆数百里的巨兽,并威胁要杀了所有的百姓,这一举动令曹操的部下们十分震惊和痛心,故此,魏国将领曹爽为保护百姓而上书历数曹操的功过,抗议他行止不当,最终写就这一篇著名的《出师表》,表达了他的忠诚和对天下百姓的深深关怀。
五、价值意义《出师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于天下百姓深切的关爱,并且对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文学价值极高,随着时间推移,在教育和文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作为整个历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历史中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元素,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不断激励自己。
六、教育价值《出师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功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深刻认识和增强文化自信心。
同时,通过掌握《出师表》的文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的治国理政观念和三国历史背景,结合实际生活,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厚重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 ❖ 1段:❖ 2段:
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 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 ❖ ❖ ❖
而疲:弊却:❖(人;为力:)疲是劳;, (❖民体生:)整凋敝体;;
诚然::实 但❖在 ;及、:的和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 • 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信许:信答任应; •隆以:兴来盛;。 •值:遇到;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败军:战事失败;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际:时(候);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奉命:受到委任。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危难:危机患难; 矣。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出师表
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蜀国丞相。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关于“表”
❖ 表的主要作用: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 希望。
❖ 表的基本特征:动之以情 (陈情: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说出来。)
❖ 表的抒情方式:跟叙事、议论结合,为叙 事议论服务。
❖ ①跟吴国通好,便于全力对付魏国;
❖ ②加强内政建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 ③平定南方的叛乱。
❖ 至此,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1.浓厚的抒情色彩。 文章特色
❖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 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 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 1.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伐魏?
了解一下
❖ (1)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 因“益州疲弊”:当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 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 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隅,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联吴抗曹”是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 (2)伐魏前的准备工作:
❖卑鄙
bēi bǐ
❖猥自枉屈 wěi wǎnɡ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 二十有一
•yòu
❖ 夙夜忧叹
•sù
❖ 庶竭驽钝
•shù jié nú dùn
❖ 攘除
•rǎnɡ
❖ 斟酌
•zhēn zhuó
❖彰 ❖咎 ❖ 咨诹善道 ❖ 遗诏
•zhānɡ
•jiù •zī zōu •yí zhào
❖ 不胜
•shēnɡ
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问题探究
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 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 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 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 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 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 “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 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 远小人。
翻译(第五段)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 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 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 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痛心遗憾 的。侍中郭攸之、费祎,长史张裔、尚书 陈震,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 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可以计 算着日子来等待(为时不远)了。
•胜灵祎:。 、尽若 允。无 等之兴德慢之,言以,彰则 其咎责;攸陛之下、
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 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 • •
竭:竭尽; 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于:到;
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 • 以:用(来);
知所言。
• 忠:尽忠心;
• 职分:职责本分。
翻译(第七段)
❖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 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 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未能成功,以致损害了先帝 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贫瘠、 未开垦的地方。如今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 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将士), 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 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 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 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考虑得 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 以:来❖;以:来; ❖ 以:以❖致昭。:显示。
翻译(第一段)
❖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 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 敝,这确实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啊。 但是,在朝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 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地作战,这都 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 确实应该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 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展志士们的勇气, 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 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崩殂 cú ❖疲弊 bì ❖陛下 bì
❖遗
wèi
❖悉以咨之 zī
❖裨补阙漏 bì quē
❖恢弘 hóng
❖性行
xíng
❖妄自菲薄wànɡ fĕi bó ❖行阵和睦 hánɡ mù
❖忠谏 jiàn
❖倾颓
tuí
❖陟罚臧否zhì zānɡ pǐ ❖郭攸之 yōu ❖费祎 yī
❖长史 zhǎnɡ
翻译(第六段)
❖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身耕种,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 出名显贵。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 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就卑, 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时局大事来 询问我,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 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 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 间我受到委任,从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 了。
❖ 说明事理是“实”,感情的表现是“虚”。
你知道《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吗?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 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 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 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 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 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 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 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 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 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chù)斥佞人, 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 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明白通晓军 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 而众人评议推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 事情,都要拿来询问他,(这样就)一定能够使 部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6段: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5布段衣::平民;
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 •亲苟:亲苟近且;
❖ 无论是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 还是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 “受命已来”的工作等,无不贯穿着条明显的抒 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辞情恳切,催人泪下。
下边几句话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7段: 以:把
❖采•远•远临报斟祎不纳征离:先 酌 、 效; ;:面帝 损 允 ,愿离 对而 益 之 则陛朝 ;下任忠,治托也陛进臣臣。下尽之以之忠罪讨职 言 ,贼分 ,以兴也 则告复。 攸先之至 之帝效于、之;••••
明:英明; 兵甲:武器装备; 足:充足; 三军:全军;
翻译(第二段)
❖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 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 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 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心做善事的,应 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评定他们受罚或 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 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 不同。
❖ 3段:
翻译(第八段) ❖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
业的功效交给我;如果不取得功效,那就惩 治我的罪过,来祭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 发扬皇上盛德的话,那就责罚攸之、讳、允 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 当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 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 诏中的旨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 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奏表我流泪了,(激 动得)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话。
•8段:
❖•••••治以责以察以恐五定定兴:::纳:责大 托 月 , 中 复惩来来:付 渡 原 汉事兵罚先治 ; ; 明泸 , 室不甲也帝;; 察。,,效已庶知受深还,足竭臣命入以,驽于谨以伤不当钝旧慎来毛 都先奖,,,帝 。 率 攘。故夙今之 三 除此临夜南明 奸军臣崩忧方; , 凶所寄叹已, 以故 北臣,••••••
❖ 表达了作者希望刘禅亲贤的恳切感情。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 包含着创业艰难的思想,也表达了诸葛亮对 刘备忠贞不二的感情,愿和他患难与共。
❖ 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表达了一种极深的感恩图报的感情。
❖ 2.议论为主,辅以叙事。
❖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 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 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 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 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 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 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