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改革专题说课稿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说课将环绕改革开放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展开,旨在匡助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发展观。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 国内外形势:上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着经济困境、社会动荡和国际孤立等挑战。

2. 党的决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三、改革开放的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市场经济改革,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对外开放:积极参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3. 社会变革: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四、改革开放的内容1. 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城市改革:建立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3. 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4. 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材。

五、改革开放的影响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社会变革: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社会福利。

3. 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4. 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预者和贡献者。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改革开放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量和参预度。

3. 视频观看:选择一些改革开放的经典纪录片或者故事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引言概述: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迈向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一、经济1.1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经济活力,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1.2 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为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中国积极参预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1.3 经济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政治2.1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了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和权力制约。

这些改革为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2 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了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毅政治保证。

2.3 民主法治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逐渐觉醒,人民开始积极参预政治生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社会3.1 就业机会增加:改革开放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这些改革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3.2 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医疗体系得到了完善,人民的受教育和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3.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教案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教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基础知识梳理1、热身运动:小组讨论中外历史有哪些重大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按时间或者性质以及结果进行分类)2.回顾知识点合作探究进行运用根据改革的结果进行分类比较(时间,内容特点,影响)3.通过材料题提高运用知识点的解题能力【能力提升一】材料一: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

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历史事件的相同点?(6分)(从时期、背景、性质、影响等角度分析)(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内容,分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角度分析)(3)分析以上材料得到什么认识?(2分【能力提升二】材料: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围绕变革这一主题举办专题活动。

⑴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请指出下列三位领导人在20世纪所领导的重大变革。

⑵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3)讨论以上事件的共同影响?(4)讨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能力提升三】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机器房材料二: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大国崛起之—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讲稿)

大国崛起之—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讲稿)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
影响:
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例1:(2010陕西13题2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 大变革时代,各国诸侯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B)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例1、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 是 (C )
A
B
C
D
例2、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C、《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B
) B、公车上书 D、强学会成立
例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 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 , 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 B 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世界历史上的改革
内容
大化改新 能级要求 了解 识记 √ 理解
俄国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 新经济政策

√ √ √ √
罗斯福新政


博览中国典籍 重用留唐博士参与朝政
改革陈腐的政治
孝德天皇
大化改新
时间: 公元7世纪(646年) 国家:日本 学习的对象: 中国(中国处于隋唐时期) 作用: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灵龙中学
毛兆文
改革的类型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 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1、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例: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现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初中历史各国改革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各国改革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各国改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在历史上进行的改革,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各国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比较不同国家的改革,理解改革对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英国工业革命2. 法国大革命3. 俄国自由化改革4.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国改革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二、学习:1. 英国工业革命:教师向学生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2. 法国大革命: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大革命对法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

3. 俄国自由化改革:教师向学生介绍俄国自由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改革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4. 日本明治维新:教师向学生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重要性。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国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改革对国家的影响,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四、作业:要求学生对比各国改革的异同点,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PPT,展示改革对国家历史的影响。

五、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各国改革的意义。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国家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与本课内容进行对比,扩展对改革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还培养了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中外改革专题教案

初中中外改革专题教案

初中中外改革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南北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3)掌握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改革的原因和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外改革之间的异同。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2)理解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改革经验。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戊戌变法: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辛亥革命: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3)新文化运动: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英国的工业革命: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美国的南北战争: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3)日本的明治维新: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及其成果。

(2)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及其成果。

(3)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改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 比较法:分析中外改革之间的异同,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

4.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深入剖析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改革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本次说课将环绕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成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 经济崩溃: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遭遇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困境,经济增长乏力,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2. 外部压力:国际环境的变化,特殊是苏联模式的崩溃,促使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3. 内外因素交织:中国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相互交织,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三、改革开放的历程1. 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1978年-1992年):a. 经济领域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开放对外贸易,推行农村改革等。

b. 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c. 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扩大外贸。

2. 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a. 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产权保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b. 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

c. 对外开放的拓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预全球化进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四、改革开放的成就1. 经济领域的成就:a.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 扶贫攻坚: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几亿人口的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c.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

2. 社会领域的成就:a. 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育水平。

b.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改革开放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c. 文化产业的繁荣: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

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a. 中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的重要参预者和贡献者。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教学设计_5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教学设计_5

专题七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一、专题综述和复习建议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几乎每年中考都会涉及这一问题。

对于此专题在复习时首先要从大处眼,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的线索,构建立体知识结构。

同时,从小处入手,做好采“点”分析,详细的分析掌握一些与热点联系的重要知识。

二、复习目标1、专题整合,要点归纳。

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2、时政热点,以史为鉴。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纵向横向比较,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亮剑中考。

三、知识网络四、归类改革(一)时间划分:1、古代史: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等2、近代史: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3、现代史: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等(二)性质划分:1、地主阶级性质(封建化)的改革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等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百日维新(120周年)、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85周年)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有:中国的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40周年)、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改革(三)结果影响划分:1、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2、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国家改革等3、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和巩固。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引言概述: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1.1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2 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推动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2.1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

2.2 法治建设:改革开放加强了法治建设,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2.3 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

三、文化繁荣3.1 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2 文化交流与融合: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强了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学习。

3.3 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四、社会变革4.1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4.2 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质量。

4.3 社会福利改革: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和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改革,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初中历史中外改革教案

初中历史中外改革教案

初中历史中外改革教案
教学内容:中外改革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中外改革的发端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外改革的异同及其对世界影响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中外改革的内容。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2.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和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民主化改革等不同类型的改革。

3. 讲解中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中外改革的异同之处,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展示(10分钟)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对中外改革的看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外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中外改革的文章,总结中外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说课将围绕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和成就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困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农业生产低效、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加深,这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改革开放的历程1. 农村经济改革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农村经济改革。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引入,使农民能够自主经营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如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逐步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外开放。

我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改革开放的成就1.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2. 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改变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 国际地位的提升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初中历史各国改革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各国改革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科目:历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各国改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各国改革之间的异同。

2. 如何全面评价各国改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这些改革对国家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1. 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 以彼得一世改革为例,介绍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

- 以商鞅变法为例,介绍秦国改革的历史背景。

-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例,介绍我国历史中的改革事件。

2. 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彼得一世改革为例,介绍其改革措施。

- 以商鞅变法为例,介绍其改革措施。

-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例,介绍其改革过程。

3. 各国改革的影响- 以彼得一世改革为例,分析其对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 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其对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例,分析其对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改革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该国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该国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该国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该国改革?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强调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各国改革的短文,总结各国改革的异同。

2.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重要改革事件,拓宽历史视野。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

改革开放说课稿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本次说课将围绕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展开详细阐述。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 国内外形势:上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着经济困境、政治体制僵化等问题,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 领导层的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深刻反思过去的政策和实践,决定进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三、改革开放的内容1. 经济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推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2.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3.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法制,加强党的领导。

四、改革开放的影响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2. 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

3. 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2. 教学重点: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影响的理解。

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4.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拓展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对于如何教授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演示文稿中外改革专题课件

演示文稿中外改革专题课件
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影响有什么认识。
第十一页,共14页。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改革不当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导致不良后果。
第十二页,共14页。
1、(2008年山西省)简答题(本题共6分)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等
2、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政策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
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要学习他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第九页,共14页。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同一时期,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 会出现不同结果。
(1)请选择材料中任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基本史实。(提示:
从原因、主要措施、作用等方面叙述)(4分)
第十四页,共14页。
国___戊__戌__变__法_____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美国_罗__斯__福_新__政______
苏俄__新__经__济__政_策_____苏 联____赫__鲁_晓__夫__改__革_东欧
_____匈__牙__利_改__革__中国 ______改__革__开__放__苏联
_____戈_尔__巴__乔__夫__改革
改革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历史的进、
步;但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
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都进行了改革。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 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专题复习: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改革是指改革者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主复习】出示本课复习内容: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维新变法【系统复习】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改革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作用”作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请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史实。

结论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史实一: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答)又有何不同?(出示材料)材料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同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非常不平衡。

材料二: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结论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史实二:罗斯福新政(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材料: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人觉得满怀希望。

“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

——《纽约时报》1933年的评论“炉边谈话”是罗斯福与民众沟通的途径,它是“家常式”的广播谈话方式。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有何作用?结论三:改革也能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史实三: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

(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1、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实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于使用的设备、原料、定什么样的工资标准等问题一概没有自主权,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卖多少钱,也要听上级主管部门安排。

中外改革专题说课稿

中外改革专题说课稿

一、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是2008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关于改革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再加上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这个专题在今年的复习专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俄新经济政策、第4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10课11课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二、专题目标分析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确立复习目标。

1.能说出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改革进行分类2. 结合改革的内容、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

3.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对改革有更深的认识三、专题重点难点分析本专题的重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本专题的难点是: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如:对改革进行比较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等。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取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检查。

遵循学生由知识复习到能力锻炼再到情感抒发的认知规律。

对于初四的学生来讲,本专题不仅是旧知识的简单复习,更重要是指导学生专项训练知识综合拓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一、专题复习目标: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

2、知识梳理:紧扣中考考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相关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并学会运用。

3、理性认识:对改革本质的认识;对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对改革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基础知识梳理: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2)孝文帝改革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王安石变法(2)洋务运动(3)大化改新(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中国的改革开放(四)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2、美国罗斯福新政;3、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知识综合拓展(一)几次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作用,成败原因1、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满足争霸战争需要的典型。

商鞅变法“令民为伍”,实行连坐,加强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刺激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中外改革史教学设计

中外改革史教学设计

中外近现代改革史专题复习——《史海弄潮话改革》山海关四中李永春说课:1、中考趋向:本专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重点区域,本专题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有:中外历史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各国改革的成败得失与具体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得出一般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从而对现代社会改革起借鉴意义。

2、复习课设计过程:由于只有一堂课时间,对众多的中外近现代改革不能面面俱到,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能兼顾全面,确实有一定困难。

因此,注重对方法的指导,选取几个重要的改革具体分析是这一节课的思路。

同时采用归类和评价的方式,兼顾其他的改革。

让学生在本课中学到一种方法,深层次去感受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本课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第一,列举中外近现代改革,并依据改革的性质和是否改变社会性质分类,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改革。

第二,选取三个重要改革进行比较,运用“比较”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深层次去比较异同点,进而探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改革中伟大人物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

第三,对于改革的评价是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探究改革的评价标准是一种方法的引导。

结合以上评价的标准,说说中外近现代史这些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利用方法对学过的改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做到学以致用。

也能使学生对这些改革给予总体的把握。

第四,学会从众多的改革中探究反思或启示。

这是日常教学中经常涉及的,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大到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小到个人的学习与成长,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符合历史教学目的,也是符合中考的趋向和思路。

3、目标要求重点把握(1) 概括和归纳近现代三次重大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掌握史实,夯实基础,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

(2) 进行中外不同改革的比较,进一步深化理解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3)比较分析,提高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三次著名的改革,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共性和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题内容分析
本专题是2008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关于改革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再加上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这个专题在今年的复习专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俄新经济政策、第4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10课11课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二、专题目标分析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确立复习目标。

1.能说出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改革进行分类
2. 结合改革的内容、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

3.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对改革有更深的认识
三、专题重点难点分析
本专题的重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本专题的难点是: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如:对改革进行比较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等。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取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检查。

遵循学生由知识复习到能力锻炼再到情感抒发的认知规律。

对于初四的学生来讲,本专题不仅是旧知识的简单复习,更重要是指导学生专项训练知识综合拓展,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由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08年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共十七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导入,使学生能一下感受到本专题的重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
一、出示本专题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从课本上查找中外近现代史的重大改革。

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翻书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

出示自学提示二:尝试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改革进行归类。

学生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出示自学提示三:请你就其中任何一次重大改革进行知识归纳。

(从背景、时间、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学生自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据课标和教材,出示问题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按照改革的性质即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三个层面进行检测。

针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由于不是专题和课标的重点,特别设计了改错题,使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要点。

针对改革开放这一重点内容主要从原因、内容、影响和成就几方面入手。

注意细节问题,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改革开放关于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上海等地史实。

三、规律总结: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意图: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成败取决于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 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四、各抒己见:请你谈谈对改革的看法或感想。

意图: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课堂练习]
小组活动: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开展纪念活动,具体如下:
(1)确定活动主题(注意不能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类似的题目)
(2)搜集活动资料。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搜集资料?你们准备搜集哪些资料?并说明搜集这些资料的理由。

(3)小组活动展示。

请写出你的具体的展示方式和展示的内容。

(4)写出活动感悟。

要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