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俗2
中国民俗文化
2、生产节日
牛王节--牛是民间的保护神 。
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农历十月十二,广西瑶族凌云沙里“牛王节”
“牛王”争霸赛
选出来的“牛后”与“牛王”
3、纪念节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
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 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举例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百越民族图腾祭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依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划分:
东北风俗文化圈: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
内蒙古东部,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
游牧风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
陕西三省的北部及新疆,特点是强悍勇武的民俗。
信仰民俗
(一)
种类:
农事节日 祭祀节日 纪念节日 庆贺节日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的由来
社交、游乐节日
春节
端午 清明
冬至
元宵 中秋
重阳
七夕
传统节日的寓意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1、新年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22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以
红包贺礼,主人留亲友吃“洗三面”。
-
4
3、满月礼
▪ 满月酒: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 丰盛宴席款待,称为 满月酒。
▪ 剃胎发:满月时,为 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 称为剃胎发。
-
5
4、百日礼
▪ 穿“百家衣”:父母 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从各家取一块布 片,将布片拼合起来 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 衣。
饮交杯酒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要 举行合卺(jin)礼, 就是吃合婚酒。到了 宋代,合卺礼发展为 饮交杯酒。
-
31
结发之礼
▪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
32
闹洞房
▪ 闹洞房是为了趋逐邪 灵的阴气,增强人势 的阳气,所以民间俗 语说“人不闹鬼闹”、 “不闹不发,越闹越 发”。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人生仪礼民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的始 终,主要包括出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
-
1
一、出生礼
▪ 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 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 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
2
1、诞生礼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地慰问.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地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地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地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地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地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地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地土地地热爱之情.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地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地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地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地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地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地“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地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地石林、千姿百态地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地“三江”并流,江狭水凶地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地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地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地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地神奇之地.美丽、富饶地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地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地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个国家级风景区,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米终年积雪地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地原始森林,险峻深邃地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地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绕三灵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地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地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地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地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地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地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地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地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地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地.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地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大理地区地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地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地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地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大理地区地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地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地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地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地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地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地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地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地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地幽远地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地孩子,长到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地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地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地祭祀方式.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地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地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地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地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地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地普遍地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地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地信仰具有悠久地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地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地宗教活动之一.。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
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1、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民间社火、游锣鼓、上灯酒、迎财神、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民俗,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传统民俗。
春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春节,如羌年、苗年、土家年、彝族年、侗年、藏历年等,为国家级非遗,羌年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庙会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
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庙会"外,还有东岳庙会、白云观庙会、万岁山春节大庙会等国内有名的庙会。
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九华山庙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灯会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
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
中国著名的灯会有自贡灯会、秦淮灯会、成都熊猫灯会、昆山中秋灯会、上海豫园灯会、德阳灯会、开封大宋上元灯会、武汉东湖灯会、西安新春灯会,其中,秦淮灯会、自贡灯会、豫园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会更是素有"天下第一灯会""秦淮灯彩甲天下"美誉,自贡灯会有“天下第一灯”美誉。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 堂微课!
(二)民族的人口
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56个民族。据统计,汉族 人口占91.60%,少数民族占8.4%。我国实行民族自治 政策。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十八个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壮
珞
族
巴
族
(三)中国民族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 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 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 的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 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族民俗概述
一、民族与民俗
民族:
狭义: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 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如:汉族。 广义: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 如古代民族、 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 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 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 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 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 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 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 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 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四)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1、 中国民族的语言
中国传统民俗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 筷子 酒文化:“文人以酒明性情,武人以酒壮豪气” 茶文化:陆羽《茶经》,接待贵宾、修身养性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 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 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像 回族: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 苗族:跳花节 彝 族:插花节 瑶族:盘王节 白族:绕三灵 锡伯族:西迁节 等等
像少数民族美丽多样的传统服饰,食物等等。
这些的传承对于丰富民族文化多样性,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有 着深刻意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科学性:选材广泛,以食补身,精工细作。科学性直接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
艺术性:精巧美观,赏心悦目
人文性:设宴请客,开始于周代,是‘礼’的重要组成 部分,邀客用请柬,客人来后敬茶、敬酒。入席时要以 长幼、尊卑排座次,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然,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汉民族的文化,
唐装:“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
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 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服饰文化是人创造的,服饰文化是动态的,随 着人类的进步,以及不同群体间文化交流的不断进 行,必将导致新的服饰文化模式的诞生,中国传统 服饰文化的传承有其必然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对联,年画,守岁,除尘,拜年,爆竹,祭灶 元宵:食俗,赏灯 清明:扫墓,祭祖 端午:粽子,赛龙舟,佩香囊 中秋:团圆饭,月饼 重阳:登高,赏菊
形式或许简单化或稍有变化,但是精神实质应该才是永相传 的部分。
第七章 中国民族民俗1-2
朝鲜冷面 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朝鲜族
传统食品。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 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 丝、梨条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 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其面条细 质韧,汤汁凉爽,酸辣适口。
广义上的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 各种人的共同体,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体。
• 2.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
• 民族的名称,简称为族称.我国汉族是人数最多的民族, 其他55个民族为壮族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蒙 古族、 藏族、布依族、土家族……
• 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 仗”,爆竹之后, 碎红满地, 称为 “满堂红”。
• 拜年 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新春佳节
• 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
日。初五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2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 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朝鲜是李氏王朝的国号,后来作为族名,“朝鲜” 原意“光明的东方”。
朝鲜地形
• 朝鲜族早期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后来形成檀 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
• 朝鲜的民居一般为瓦房和草房
朝鲜服饰
•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 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 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民俗:居住
院内影壁墙东南角竖一索伦杆(谓之神杆),顶端安放一个锡斗(木板做成的 方斗型),内装切碎的猪肠、心、肝、肺和五谷杂粮;地面四周,不能堆放杂物和拴 牲畜,必须保持洁净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第二讲:服饰
三、服饰习俗的构成因素
4.实用因素 4.实用因素 • 不同的生活实用需要,形成便服、常服、工作服、 不同的生活实用需要,形成便服、常服、工作服、 礼服、吉服、凶服等众多不同类别的服装。 礼服、吉服、凶服等众多不同类别的服装。 • 新郎官(新官人)的民俗称谓 新郎官(新官人) 5.生产方式因素 5.生产方式因素 • 狩猎民族(如鄂伦春族) 狩猎民族(如鄂伦春族) • ——兽皮服装 兽皮服装
二、服饰的起源
1.实用需要说 1.实用需要说 • 服饰起源于人类保暖御寒,使皮肤身体免遭外部 服饰起源于人类保暖御寒, 环境侵害损伤的实用需要。 环境侵害损伤的实用需要。 尔雅·释衣》 依也, 《尔雅·释衣》:“衣,依也,人所依之以蔽寒 暑也。” 暑也。 墨子·辞过》 《墨子·辞过》:“衣者,适身体,和肌肤也。” 衣者,适身体,和肌肤也。 • 服饰产生的实用事例: 服饰产生的实用事例: 领带与高跟鞋
四、中国古代对民间服饰的强权干 预
• 君子 君子——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 • 商人 商人——重利轻义 重利轻义 • 传统观念对商人的八字定评: 传统观念对商人的八字定评 为富不仁,无商不奸。 为富不仁,无商不奸 算缗与告缗 • 抑商政策实例: 抑商政策实例: • 缗:古代穿钱的绳子,亦指成串的钱,一 古代穿钱的绳子, 古代穿钱的绳子 亦指成串的钱, 千钱为一缗。 千钱为一缗。 • 算:120文钱为一算。 文钱为一算。 文钱为一算
四、中国古代对民间服饰的强权干预
• 小结 中国古代的种种服禁限制,否定了社 小结: 中国古代的种种服禁限制,
会民众对自身衣着服饰的自由选择, 会民众对自身衣着服饰的自由选择, 扼杀了社会成员服饰生活个性化、 扼杀了社会成员服饰生活个性化、多 元化的审美追求。其结果, 元化的审美追求。其结果,传统中国 服饰文化丧失生机与活力, 服饰文化丧失生机与活力,长期停滞 在单一僵化模式中,不能丰富发展。 在单一僵化模式中,不能丰富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传统民俗风土人情
中国传统民俗风土人情一、绪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的民俗风土人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民俗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习惯和精神文化活动等。
中国传统民俗既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婚俗、节庆、饮食和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民俗风土人情。
二、婚俗中国传统婚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婚礼习俗。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婚俗分为订婚、婚礼和婚后的环节。
订婚通常以“过大礼”为主,新郎一家要准备一些贵重的礼物送给新娘一家,以示尊重和诚意。
婚礼中,新郎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婚纱和礼服,进行鞠躬、敬茶等仪式。
婚后,夫妻双方还会进行拜堂、宴请亲友等活动。
这些婚俗既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祝福和崇尚,也传承了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节庆节庆是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庆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会进行贴福字、守岁、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追思。
中秋节是为了庆祝农业丰收而设立的,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饮食中国传统饮食是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
中国菜系繁多,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味。
比如,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味道和多样性而闻名;粤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鲜美的口味而受到广泛喜爱;湘菜则以其辣味和浓郁的口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中国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和传统食品,如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小笼包、四川的火锅等等。
这些饮食文化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也彰显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五、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节日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传统节日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引言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族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映了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本文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日本等民族。
中国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是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庆祝的,通常在1月份或2月份举行。
春节的主要活动包括家庭团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以及观看烟花表演等。
在中国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参加舞狮、舞龙和灯笼等传统文化表演。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给长辈拜年、孩子们收压岁钱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整个春节期间,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印度色拉节色拉节是印度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3月份庆祝。
这是一个欢快的节日,人们会投掷彩色粉末和水,彼此喷洒彩色液体,尽情庆祝。
色拉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神话传说中,它象征着战胜邪恶和欢庆胜利。
在色拉节期间,人们穿上华丽的传统服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他们唱歌、跳舞,还有特色的甜食和美食。
色拉节迎来了春季的到来,传达了希望和繁荣的信息。
日本樱花节日本樱花节是日本的传统节日,也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庆祝樱花树的开花,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樱花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份举行,持续一到两周。
在樱花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宴会、野餐和茶会等活动。
他们还会在公园和庭院里赏樱花,这是一种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的方式。
日本人还会举行樱花花瓣雨的仪式,以庆祝樱花的美丽和短暂的生命。
藏族祈福节藏族祈福节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它庆祝着丰收和大地的重新生机。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7月份举行,持续数天。
在祈福节期间,藏族人会进行祈福和祭祀的仪式。
祈福节是藏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藏传佛教的仪式,包括念经、跳舞和唱歌等。
他们还会举行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比如射箭和赛马。
这些活动旨在祈求好运和祝福,以及展示藏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中国的传统民俗
中国的传统民俗中国的传统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节庆民俗、民间信仰、传统艺术还是民间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
每逢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展开热闹的庆祝活动,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春节时,人们贴对联、贴窗花、走亲访友、吃团圆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就是全国各地的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无数观众,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寓意着新春的祥和与繁荣。
而在端午节时,人们则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这些习俗均与屈原的爱国情怀有关,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除了节庆民俗,中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自然、命运等方面的敬畏与尊重。
在中国,有许多民间信仰,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佛教传统等,这些信仰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例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人们会去寺庙上香祈福,这是对神明的一种尊敬与信仰;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门口贴上门神画像,以驱邪避凶,保佑家庭平安。
传统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艺术文化,如京剧、评书、杂技等,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深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其歌唱、表演、舞蹈等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而评书则是以讲故事形式为主,既传承了古代文化,又寓意深远,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杂技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们经过长期训练,能够做出许多惊险刺激的动作,让观众频频赞叹。
此外,中国的传统民俗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和风俗。
比如,中国人讲究拜年、过年、嫁娶等大事小情,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与习俗。
在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祈求一年的好运;而在婚礼上,新人要举行三拜九叩等传统仪式,以保证婚姻美满幸福。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许多传统仪式、习俗和节庆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
本文将以解释性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农耕文化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深深根植于农耕社会,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农耕文化主要体现在农历节气的庆祝活动、农田神像的祭拜和农耕仪式上。
例如,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将在这一天举行庙会,游行和燃放烟花爆竹来迎接新年。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至今。
孝道文化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被视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中国有许多以孝道为主题的节日和习俗,如重阳节、祭祖等。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会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幸福。
三、婚俗文化中国的婚俗文化丰富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传统。
婚礼通常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包括婚前婚后的一系列习俗和仪式。
例如,传统婚礼包括过门、喜酒和拜堂等环节,而且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此外,红色被认为是中国婚礼的主题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四、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包括许多不同的宗教和习俗,如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这些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仪式和节日,丰富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庙会是一种集合了宗教、娱乐和商业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庙会上祈福、祭拜和享受各种娱乐活动。
五、戏曲文化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方式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京剧、豫剧、粤剧等代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旅游中外民俗-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二)
白族木雕
白族木雕
白族碑刻
白族美术-碑刻 白族的碑刻: 白族的碑刻历史悠久,有
汉文碑与白文碑之别。白族碑刻清代尤以 墓碑为盛。这些丰富的碑刻是研究白族的 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白族碑刻
白族碑刻
白族的绘画
白族的绘画: 唐南诏时代,有《南诏图 传》,又名《南诏中兴国史画卷》,长约 5.73米,宽约0.3米,为南诏国忍爽张顺 和王奉宗于中兴二年(889年)组织绘制而 成。今藏日本京都友邻馆。
白族绘画
白族绘画
彝族
彝族,现有人口657.2万。主要分布在云 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形成于13世纪。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 先崇拜。云贵地区部分彝族受道教和佛教 影响。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古朴、独特。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 人民有不同的服饰习俗,大致可分为凉山型、 乌蒙山型、红河型等。凉山的彝族成年男子往 往在脑后留一绺长发,象征男性尊严不可侵犯, 俗称“天菩萨”。他们还喜欢用青布包头,在 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俗称“英雄结”,以 示英武气概。凉山彝族姑娘的三节裙是用三种 不同花色的布料拼成,跳舞时宽宽的裙摆随风 飘起,像一朵大大的喇叭花,而她们的花包头 则被看作自由、幸福的象征。
白族的服饰
白族尚白,素以白色衣服为贵。白族服饰 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 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
白族三道茶
白族喜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 上品。“三道茶”顾名思义,茶分三道: 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苦茶;第二道是加红 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 蜜、米花的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 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 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篇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简答题1、民俗及民俗文化含义: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1]2、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3、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第一是它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三,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点。
第四,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第五,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第六、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第七、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的民族民俗
中国的民族民俗一、填空题1. 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
正确答案:北京语音,北方方言2(江南博哥). 祭月赏月活动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始定为中秋节。
正确答案:周代,北宋3. ___________是土家族妇女独特的织锦工艺品,它跟___________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文化。
土家族的房屋依山临水而建,俗称___________。
土家族女子出嫁前要进行长时间的___________,有子时发轿、穿露水衣的习俗。
正确答案:土家锦,摆手舞,吊脚楼,哭嫁4. 外出时男女都穿披风,彝语称___________,形如斗篷。
正确答案:察尔瓦5. 拉萨地区已婚妇女系彩色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各地藏族普遍喜欢的饮料,也是喜庆节日必备的饮品。
正确答案:帮典,青稞酒6. 东巴教、东巴文及哥巴文书写的 ______、______;以及______歌舞;______、______、东巴文学艺术、形成了______ 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
正确答案:东巴经,创世纪,喂热热,东巴教,东巴经,纳西族二、判断题1. 汉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正确答案:B2. 中秋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节。
()正确答案:B3. 汉族始终没有一个为全民族每个成员都必须信仰的民族宗教。
()正确答案:A4. 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居住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正确答案:A5.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发展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
()正确答案:B6. 民族名称的确定,是遵循“名从主人”的民族自愿原则,以科学调研、充分协商,最后由党中央确认。
()正确答案:B7. 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互助、平等、团结。
()正确答案:A8. 道教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