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1)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网上呼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交流总结主要内容。
2.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效果。
二、新授(一)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2)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6、7段,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3.读第6节因为苏珊忽然……,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
此时,将近18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二)研读课文,感受互联网快捷的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3.学生交流出:示媒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板书:快及时(三)重点感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1.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2.集体交流:从这些内容你又读懂些什么?板书:热心3.桑恩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4.你从中看出桑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三、练习按要求填空。
例如:(灼)痛(苦)()肋()()援()()系()()询()四、总结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学校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学校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详细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奇妙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3、培育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进展的作用[教学预备]多媒体软件、照片。
[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2、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3、揭示课题:有人在危险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板书:网上呼救)4、理解“呼救”的意思5、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6、“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给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叉,相互交织。
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
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索,整体感知:1、出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馈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3、默读课文,思索: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终得救了吗?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分段朗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沟通总结主要内容。
二、深化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缘由1、联系生活阅历,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2)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索: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电话无法拿到3、引读第3节由于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然而……,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由于……,她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期望,她……。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网上呼救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网上呼救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累积网和救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能依据提示把美国紧抢营救中心和芬兰相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认识网络传达信息速度快,涉及面广,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课重点、难点:读文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营救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获救。
教课过程:一、猜字激趣,揭露课题:1学习网字。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原由●先人的象形字往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划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短,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织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打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2联系生活累积网字构成的恩赐。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3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4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谈谈看吗?5揭露课题●有人在紧急的时辰,还可以在网上呼救板书:网上呼救6理解呼救的意思●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说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给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织,互相交叉。
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
互联网,搜罗的是什么?我感觉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解说,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虑,整体感知:1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营救?呼救的人最后获救了吗?板书:营救获救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应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回答 1:板书苏珊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由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求救●往常我们经过什么门路呼救?●苏珊为何要在网上呼救呢?迅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好在网上呼救的原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虑:你能从中找到几个原由?原由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原由电话没法拿到3、引读第 3 节由于苏珊忽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忙,但是,她想拨打抢救电话,但是由于,她独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能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
三年级语文上册网上呼救教学设计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1
网上呼救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HY认识本课生字;积累“网〞和“救〞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提示把HY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3了解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涉及面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过程: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1 学习“网〞字。
●出示象形字:网猜猜象形字,说出理由●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画来表达事物,演变到小篆字的笔画更漂亮,而新宋体更简洁,这里的撇点撇点就像网里纵横交错的网格,古时候,人们用网来捕鱼,这就是渔网。
出示:渔网注意渔网的渔是有三点水的2 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赐予。
●线织成的网?你还看到过什么?●出示:网兜球网蜘蛛网3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5揭示课题●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板书:网上呼救6理解“呼救〞的意思●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解释一下呼救吗?板书:求救“网〞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图画的形式赋予了“网〞的含义,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生活中有实体的网,还有无形的网。
互联网,网罗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诠释,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维系了起来。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1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板书:救援得救2开火车轮读课文,反响预习,读准生字读音。
指名答复1:板书苏珊三、深入学习,理解苏珊要在网上呼救的原因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2精读课文的第三节●指名读思考: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理由〔1〕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理由〔2〕无法拿到3引读第3节因为苏珊突然之间……,她想求人帮助,然而……,她想拨打急救,可是因为……,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网上呼救》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注重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讲解网络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避免网络风险。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故事中,小主人公是如何在网络上遇到危险的?
b.小主人公是如何求助并最终脱险的?
c.从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网络防范知识和技巧?
2.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引入课题《网上呼救》,告诉学生将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学习。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呼救”、“网友”、“机智”等,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词义。
3.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网络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安全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阅读理解、逻辑思维等能力。
c.家长协助,了解学生在家的网络使用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计划。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网上呼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桑恩在苏珊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加标点符号
可是苏珊回答我感到眩晕挺住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厉害了
2.苏珊“网上求救”的成功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请把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写下来。
3.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从地理空间来讲,他们隔得很远。
苏珊怎么了?她能自己帮助自己吗?为什么?
4.桑恩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如何救助苏珊的?
5.苏珊求救时为什么要用黑色粗体的大字?6.如果没有互联网,会怎样呢?。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网上呼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写出反义词
容易()浪费()
紧张()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一边……一边……
(1)他()听电话,()把内容记录在纸上。
(2)林方是个好孩子,()学习认真,()乐于助人。
(3)()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仍然坚持着。
3.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
4.什么网?
5.谁呼救?
6.为什么呼救?结果如何?。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1)
《网上呼救》习题一、基础过关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突然,她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焕()瑕()稍( ) 暖( )换()假()悄( ) 援( )二、综合训练1.积累词语(1)描写天气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花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苏珊是芬兰一所学院的学生,当时她正在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找寻资料。
突然,她旧病复发,双腿(猛烈剧烈强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此时,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距离最近的电话也无法拿到。
于是,她强忍着疼痛,上网发出了(请教求助救援)信息。
麦克在网上问道:“你在什么地方?”“芬兰。
”苏珊回答。
六点十分,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响了。
麦克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中心。
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芬兰的有关方面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在()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例:(拨通)电话()资料()疼痛()信息()地址(3)“麦克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中心”句中“这一紧急情况”具体指什么?在文中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4)用文中的带点字造句。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应用拓展题补全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与麦克的对话:救援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麦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略2.焕然一星换掉洁白无瑕真假稍后悄悄暖洋洋援助二、综合训练1.(1)阳光明媚万里无云(2)五颜六色芳香扑鼻2.(1)略(2)查找忍受传递寻找(3)略(4)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网上呼救》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网络交往的图片,包括微信聊天、网络游戏等,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上网吗?在网络世界里,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交往中的安全问题。
2.选做作业:
a.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网络交往的安全问题,了解家长在网络使用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形成家庭网络安全共识。
b.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网络安全的书籍或文章,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网络素养。
c.小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网络安全宣传海报,通过创意设计,提高同学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2.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往,抵制不良信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4.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进行网络求救的?
b.你认为网络求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c.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网络陷阱吗?是如何应对的?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网络求救情境模拟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网上呼救》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网上呼救》习题一、基础题1.比一比,再组词肋()廊()援()凌()胁()廓()授()陵()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两肋.(lâi lâ)瘸.腿(quã qiã)眩.晕(xuán xuàn)屏.幕(pín pínɡ)二、综合题1.造句求助——2.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我国的省名或城市名,使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各是一个成语。
◇至高无____ ____枯石烂◇低三下____ ____流不息◇人云亦____ ____腔北调◇气壮山____ ____辕北辙◇声东击____ ____居乐业◇一技之____ ____里淘金◇万古长____ ____底捞月◇见多识____ ____山再起三、提高题“一滴智慧”改变人生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
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
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能够节省成本?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剂”焊接机,经试后并不实用。
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万美元的新利润。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写反义词。
特别( ) 节省(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两肋威胁走廊轮廓援助教授凌宇2.lâi quã xuàn pínɡ二、综合题1.我不懂的东西,经常向别人求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网上呼救沪教版
网上呼救教课目:1、本生字6个。
2、累10个(聊天室、遨游、互网、两肋、求援、、用尽、大洋此岸、获救)。
句子2句(“忽然,旧病复,双腿烈灼痛,不可以行走,两肋像被住似的,呼吸困。
”“那边的工作人一系芬相关方面,一向麦克珊的地点。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文。
4、学默文的方法,做到不作声、不唇。
默本文能划出表示的。
5、理解“一⋯⋯一⋯⋯”的意思,并用“一⋯⋯一⋯⋯写句。
6、知道大网使得之能够互通讯息,共享信息源。
感觉子算机令人社会各个域的相貌生了巨大的化,从很大程度上改了人的生活,它是人最大的明之一。
教课要点:1、学默文的方法,做到不作声、不唇,并能划出表示的。
2、理解两句句子:“忽然,旧病复,双腿烈灼痛,不可以行走,两肋像被住似的,呼吸困。
”“那边的工作人一系芬相关方面,一向麦克珊的地点。
”并学用“一⋯⋯ 一⋯⋯”写句。
教课点:理解“聊天室、遨游、互网”等的含,网有初步的认识。
教课程:一、引入新。
1、你认识“ 网” ?集体沟通。
(知道“ 网”使得之能够互通讯息,共享信息源。
)2、理解相关网的:聊天室、网、遨游,网有初步的了解。
3、你知道?有人在碰到困,能通互网行呼救呢!4、揭露:网上呼救()5、默文(要求:不作声,不唇,思虑。
)思虑:了文,你认识了什么?(沟通)二、教课生字,学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读生字和词语。
读准字音,比较:灼( zhuo zhu)肋( lei le )认清字形,组词:助()详()肋()祥()(2)理解词义,谈谈“两肋”、“灼痛”、“详尽”的意思。
(可用指出部位、查要点词、比较等方法。
)比一比,看谁组词多:助()()()救()()()网()()()(3)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2、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出示练习,读读课文说一说:一天下午,。
快要六点,。
六点十分,。
十分钟后,。
六点三十分,。
板书:网上遨游网上呼救麦克求援——速度快美芬联系苏珊获救(出示:苏珊的病情特别严重,。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网上呼救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网上呼救第一节: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流利朗读。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拼音音节的发音规则。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使表达更为准确明确。
第二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情感传达。
•教学针对拼音音节的学习和巩固。
第三节: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朗诵兴趣,准确表达诗意。
•对于有些学生存在的拼音音节困难进行帮助和巩固。
第四节: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诗歌《小房子》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联想房子的特点,出示小房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通过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房子的结构和特点,教师板书。
•听读:先让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律,并指导朗读技巧。
然后逐句阅读,学生跟读。
•理解:对每个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表达能力。
•朗诵:分角色朗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饰演,增强表现力。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分组,讨论喜欢的句子,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学生总结要诀和心得体会。
2. 教学内容:拼音音节的学习和巩固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回顾。
•学习:教师讲解拼音音节的发音规则,并示范正确的发音。
•练习:让学生自由组词,在班级上进行发音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巩固:布置拼音音节的作业,包括读音、默写拼音音节等。
第五节: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朗诵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发音比赛,评估学生对于拼音音节的掌握程度。
第六节:教学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通过拓展拼音音节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字音转化的能力。
第七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流利朗读,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拼音音节的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得当,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网上呼救》说课稿及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网上呼救》说课稿及板书设计(一)内容说明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这是一篇讲述了利用互联网跨越国界救人的感人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芬兰女孩苏珊在与美国男孩桑恩网上聊天时突发疾病,危在旦夕,桑恩利用互联网在一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助了她。
学习本文,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正是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才能为人们的爱心救助、为苏珊战胜病魔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我们也会为互联网创造的奇迹而感叹。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网、苏”等10个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
2、通过读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感受当时紧急的情形。
教学难点: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
(三)教具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学中,我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以致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磁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主动发展的目的。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抓住时间这条主线,牢牢掣住“呼”与“救”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整个事件发展过程、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既感受了网络的快速与便捷,又领悟了网络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网上呼救》讲述了利用互联网跨越国界救人的感人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芬兰女孩苏珊在与美国男孩桑恩网上聊天时突发疾病,危在旦夕,桑恩利用互联网在一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助了她。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原文一天下午,美国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苏珊是芬兰一所学院的学生,当时她正在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找寻资料。
突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此时,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距离最近的电话也无法拿到。
于是,她强忍着疼痛,上网发出了求助信息。
麦克在网上问道:“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六点十分,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响了。
麦克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中心。
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芬兰的有关方面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快支持不住了,好久才回答:“痛!”麦克立刻用粗体大字打出:“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苏珊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
十分钟后,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大洋彼岸的苏珊得救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网上呼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照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现代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网,那是什么网?出示:互联网2、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3、揭示课题:有人在危急的时刻,还能在网上呼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网上呼救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网上呼救沪教版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读生字和词语。
读准字音,比较:灼(zhuo zhu)肋(lei le)认清字形,组词:助()详()肋()祥()(2)理解词义,说说“两肋”、“灼痛”、“详细”的意思。
(可用指出部位、查重点词、比较等方法。
)比一比,看谁组词多:助()()()救()()()网()()()(3)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
2、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出示练习,读读课文说一说:一天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近六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点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点三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网上漫游网上呼救麦克求助——速度快美芬联系苏珊得救(出示:苏珊的病情非常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说话。
齐读句子:“突然,旧病复发,双腿剧烈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 )思考交流:读读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从“网上呼救”到“苏珊得救”总共花了半小时,从时间之短可以让人体会到互联网速度之快。
)3、指名读课文(分别读五个不同时间的句子)。
(1)小组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感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出示句子:工作人员一边联系芬兰有关方面,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读一读,体会“一边……一边……”是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呼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积累词语(聊天室、漫游、互联网络、两肋、求助、询问、用尽、大洋彼岸、得救)。
二、重点难点
1.读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真情、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2.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四、参考资料
倒行逆施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
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
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自己。
后
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
楚平王听了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
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
伍奢去为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
”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员骗来。
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往宋国,最后到了吴国。
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帮助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
后来,伍员同吴王阖闾领兵进攻楚国,打进了楚国的国都。
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便把他的坟墓挖开,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体抽了三百下。
伍员的好友申包胥写信责备他太过分了,伍员对送信的人说:“你替我谢谢申包胥,并告诉他,我报仇心切,就像行人赶路一样,天快黑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所以只好不择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办事了。
(原文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成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
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