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二》学案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练习十二编写意图(1)练习十二共编排了17道习题,重在巩固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
题目涉及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且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目的是落实“四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
第1~5题是配合例3的练习,第6~10题是配合例4的练习,第11~12题是综合练习。
(2)第1题和第2题都是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且数据都可以进行口算。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复习了乘法口算的知识。
(3)第3题是各类乘法笔算题目的综合练习,旨在巩固乘法笔算的计算方法。
(4)第4题也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个条件“每箱24瓶”隐藏在图中,需要学生自己找到。
目的是在帮助学生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的同时,锻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条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练习十二以丰富的素材呈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根据收集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解题步骤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
(2)注重问题表征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问题情境呈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有以情境图方式呈现的或文字呈现的,更多的是图文结合呈现的;有的信息全部明示,有的部分信息直接呈现、部分信息隐含在图中,如第4题。
学生需要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和从事理中抽出数学信息的能力。
为此,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选择、处理信息。
如可经常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从题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问题引导学生解读丰富的数学信息,排除干扰因素,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用语言叙述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编写意图(1)第5题,创设了小学生游泳锻炼的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巩固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来回”,理解题意。
(2)第6~8题都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 练习十二》教学设计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十二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巩固笔算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3.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渗透“乐学善学、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落实“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三)自主学习
3.独立完成56页第9题,
仔细读题,搜集信息和问题,独立列式解决,说清每一步求什么?
教师针对第二个综合算式追问: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寻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师生共学
4.完成第11题。
仔细读题,搜集信息和问题,独立列式解决,说清解题思路
5.完成第13题
仔细读题,搜集信息和问题
尝试独立解决
汇报思路
强调要以每支牙刷的价钱进行比较,才合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巩固练习
6.完成57页第15题
7.完成57页第16题
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2条4人船呢?
8.完成57页第17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两道脱式计算,请学生进行计算
32×21-29= 58÷2×16=
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确立目标
2.想想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独立完成笔算,集体订正。
1.计算熟练准确
2.能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5
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练习十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本单元所学习的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启发他们围绕不同的问题开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题。
第1题给出的是一位篮球运动员在某个赛季各场次的得分记录,引导学生先从不同角度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再联系数据的分析过程试着从整体上评价这位运动员的得分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经验,感受数据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
第2题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先在5个同样的乒乓球上分别标注1、2、3、4、5这五个数,并把它们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再通过小组合作,每次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两个球,一共摸20次,依次记录每次摸出的两个数的和。
在此基础上,试着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小组的交流,发现一些有趣的数据分布规律。
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又能引导他们初步体验数据自身的随机性,即“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同,但只要数据的个数足够多,就可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第3题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班的男生穿多少码鞋的人最多,女生穿多少码鞋的人最多”这两个问题开展实际调查,并在此过程中再次经历简单的数据分类、汇总和分析过程,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与此同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在三年级其他班级调查,估计会得到什么结论?在本校不同年级调查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帮助他们初步体会:从一个数据总体中得到的结论,可以应用到另一个相似的数据总体之中,但通常不宜应用于存在明显差异的另一个数据总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主要联系第3题的活动内容,简要介绍鞋的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为第3题中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第1题,可以先呈现题中给定的这组数据,要求学生试着说说这位篮球运动员在整个赛季的得分情况。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教材解析第1题,确定这位运动员在每场比赛中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时,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比较作出判断,答案是:这位运动员在这个赛季中的单场最高得分是38分,最低得分是0分。
也可让学生试着解释这位运动员之所以在某场比赛中得0分的原因,推测产生这一结果可能是他缺席了这场比赛,或因某种特殊情况而未能上场。
在全部比赛中,得20分以上(不含20分)的有20场,得30分以上(不含30分)的有8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这是一位得分能力非常强的运动员。
第2题,从5个乒乓球中每次任意摸出2个,可能得到的和一共有7种,分别是3、4、5、6、7、8、9。
其中最小的和是3,最大的和是9。
从球的组合情况来看,从5个乒乓球中,每次选出2个球,可能的组合一共有10种,分别是:1+2,1+3,1+4,1+5,2+3,2+4,2+5,3+4,3+5,4+5。
其中同一种和出现两次的分别是5、6、7。
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和出现5、6、7的次数会多一些,而和是3、4、8、9的次数要少一些。
当然,上述分析不必告诉学生,更不宜要求学生理解。
第3题,组织调查活动之前,可以结合本页的“你知道吗”适当介绍鞋的大小的不同表示方法,明确:商店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标出“鞋内长”,鞋内长可以用自己脚长的厘米数加上1来求出。
而鞋的码数则等于鞋内长的厘米数乘2,再减10。
如有必要,也可结合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换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了解小组里每个同学通常穿的鞋的码数;第二步,按码数大小分类整理收集到的数据。
这里的小组仍以10~15人为宜。
某种尺码的鞋穿的人数最多,意味着这个码数是相应数据总体中的“众数”,众数也是表示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统计量。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出现的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这组数据的众数就是2和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课(练习十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56~57“练习十二”第9~17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找出“中间问题”,综合解决乘除法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的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会列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巩固基本方法(一)巩固连乘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解答过程中,学生容易忽略问题中“一个星期”为隐含的已知条件,从而导致列式错误。
教师要关注难点,引导学生加强对题意的理解。
教师小结: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找出问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
(二)巩固连除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小结:解决有关倍数问题时,关键是找准谁是“1倍数”。
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另一个数”就是“1倍数”。
二、巩固练习(一)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十二”第9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知道每天演出三场,演出了昨天和今天两天,两天共售出954张票,要求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先求出每天售出多少张票,列式为954÷2=477(张),然后再算平均每场卖出多少张票,列式为477÷3=159(张),列综合算式为954÷2÷3=159(张);也可以先算两天一共有多少场,再算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方法一:954÷2÷3=159(张)方法二:954÷(2×3)=159(张)(二)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十二”第10题。
(三)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十二”第11题。
(四)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五)完成教科书P56~57“练习十二”第13~15题。
引导学生找准题目已知信息,弄清要求的问题,再解答这几道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十二详细答案课件PPT
7.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它们的周长 都相等,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周
7
长 16 16 16 16
12
长7 6 5 4
15
16
宽1 2 3 4
面 积
7
12 15 16
7.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它们的周长 都相等,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周长相等的
7
长方形,长与宽越
12
接近,面积越大,
15
16 一直到长与宽相等 成为正方形时,面
积最大。
8.下图中每个 代表1平方厘米,说出每个图 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5平方厘米
4平方厘米
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
8平方厘米 10平方厘米 9平方厘米 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最大,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4.测量身份证、课桌面、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 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较小
稍大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较大
平方米
5.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是4 米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小明的身高是128 厘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5
面
积
练习十二
1.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 它们的面积。
2.下面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出的三个省(直辖市) 的轮廓图,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四川省
北京市 河南省
这三个省的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3.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 图形的面积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不深,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板书。
2.学生准备:预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准备相关练习纸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提供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法则。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经验和心得。
同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和交流,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 练习十二-人教版
第10课时练习十二授课日期:审核人:教学内容:练习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德育目标:结合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地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运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交际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型: 练习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思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了解信息、数量;(2)分析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3)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运算的步骤;(4)列出算式,计算结果;(5)检验,写出答案。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二、互动生成。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2题。
投影出示第2题情境图。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中有哪些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2)教师巡视,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订正。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再列出综合算式。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意,思考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意,思考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1题。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题目中了解信息,并分析这家3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师提示:一年=12个月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并列综合算式计算。
全班交流,订正错题。
三、学以致用1、课件出示教材56页第10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2练习十二两位数乘两位数》详细答案解析版PPT课件
24×12×3= 864(瓶)
25×3×2= 150(米)
9600÷2÷3 = 1600(千克)
Hale Waihona Puke 756÷3÷6 = 42(本)
168÷6÷7 = 4(千克)
954÷2÷3 = 159(张)
= 11 = 643
= 464 = 22
= 42 = 63
32×3×12 = 1152(千克)
192÷2÷4 = 24(页)
32÷8 = 4(元) 4元< 4元5角 买第一种便宜
608÷8 = 76(只) 645-76=569(只)
36÷3÷4 = 3(元)
35×2÷7 = 10(元) 答:每人要花10元。
25×2+35 = 85(元) 答:还可以租两人船2条, 四人船1条,要花85元。
(1)22×2×15 = 660(个) (2)36×3×6 = 648(人)648 < 660,够
(3)(答案不唯一)学校买苹果花了多少钱? 660÷4×5=825(元)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本人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教学业务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上传的优课视频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课例
400×2×7 = 5600(米)
35×8×2= 560(个)
= 1053 = 966
= 828 =1512
= 956
= 1008
= 11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练习十二-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练习十二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练习十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练习十二,主要涉及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中给出了多道例题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中,分母不同的情况如何处理。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小明和小红分水果的故事为背景,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 讲解例题: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请举例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答案:1. 略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先通分,将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十二》教学设计
理念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采取生活需求策略、学生主体策略、典型练习策略,全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笔算。
2、学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
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本54页的3题
2、综合练习:
练习十二的8、9、12题
3、提高练习练习十二1来自题全班交流,订正指导。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点拨指导
学生认真完成
三、问题探究,总结升华。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么计算的?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哪些?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间,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发言有序,积极参与。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十二》教学设计
教材
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了多样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
行为
期望学
生行为
个案生成
一、复习引入,回顾再现
1、前面我们探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解决问题,关于这部分知识你掌握了那些?
2、揭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初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
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自由回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数学听课评课
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数学听课评课
练习十二共编排了17道习题,重在巩固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
题目涉及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且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目的是落实“四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
评价:
①引课较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②注意:不能利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③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分几组效果可能更佳)
④教学思路清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容量不大,可增加教学容量,以训练接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⑤语速有点快
⑥能以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烈。
⑦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用多媒体字幕代替板书
⑧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教学效果较好
⑨要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⑩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建议
1.语言节奏、语调要适当控制;
2.要培养让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3.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4.点评之前可先让同学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
5.应更“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6.应突出语言学科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教学;
7.注意控制语言的节奏、语调、“激情”教学(包括肢体语言和使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练习十二》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计算顺序的混乱、计算结果的误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学习单等,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2.新课讲解: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与讲解: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及时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总结与拓展: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下数学练习课练习十二公开课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 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自学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 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 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 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练习课
756÷3÷6 = 42(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42本书。
练习课
168÷6÷7 = 4(千克) 答:每只猩猩每天平均吃4千克水果。
练习课
954÷2÷3 = 159(张) 答:平均每场售出159张票。
练习课
= 11 = 643
= 464 = 22
= 42 = 63
练习课
11.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32千克垃圾。小明家有3口人, 一年(12个月)产生多少垃圾?
35×2÷7 = 10(元) 答:每人要花10元。 25×2+35 = 85(元) 答:还可以租两人船2条,四人船1条,要花85元。
练习课
22×2×15 = 660(个) 36×3×6 = 648(人) 648 < 660,够 (答案不唯一)学校买苹果花了多少钱?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材解析
《练习十二》教材解析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用卡片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答。
组织交流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1”和“0”的计算。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选择几道题说一说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3题第二行左边一题要先把14÷9转化为14×19,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右边一题要先算出67÷314的得数,再应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第4、5题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其中第4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5题可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第7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要告诉学生: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上底+下底)×高×12;再让学生用公式计算。
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再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结果。
第10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列综合算式解答。
解题时,要先算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两个小队的总人数,再算平均每人采集树种的千克数。
第11题的第(2)题,第一问可以先算4包奶糖一共有多少千克,也可以先算每包奶糖的钱数。
第二问要先算出每包酥糖的钱数,再联系第一问的答案列式解答。
思考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a +47)×3-(a +47×3)=3a +47×3-a -47×3=3a -a =2a 。
第九单元 《练习十二》【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九单元《练习十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读出口算题中的数字符号;2.能够正确完成口算题;3.能够自己写出小学二年级的加减法口算题;4.能够通过口算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读数字和完成口算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自己写出小学二年级的口算题。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2.教学策略:整体把握+单独辅导;3.学生练习本;4.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主题是《练习十二》。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口算题,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口算题?我们有没有学过这样的口算题?2. 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听录音,模仿读出单词和数字,巩固认读数字和数字符号的基础。
3. 学习新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拿出一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本,并在书本上做出以下口算题:1.36 - 18 =2.45 + 20 =3.29 - 12 =4.52 + 17 =教师在预备时间内带着每个小组讨论口算题的答案,活动结束后开始展示每个小组的口算题答案。
在展示中,教师指出同学们答题过程中的错误和正确之处,规范答题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口算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口算解决简单问题。
4. 练习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练习掌握口算技巧。
请同学们做出下列口算题,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1.37 - 25 =2.46 + 19 =3.32 - 16 =4.51 + 16 =5.63 - 25 =6.52 + 17 =5. 小结请同学归纳口算题的答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口算,口算的重要性。
6. 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2.写出5个生活例子,用口算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
教学点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读数字和完成口算题。
通过让学生分组、自己做出小学二年级的口算题活动,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口算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规范学生的口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口算技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2练习十二进位乘法(3)教案与反思
练习十二进位乘法(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2.填一填。
3.连一连。
参考答案:
1.竖式略3552 1305 1820 1475
2.1 120 4 124 10 24 240 96 336
3.
4. <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二》学案分析
人教版
编写意图
(1)练习十二共编排了17道习题,重在巩固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
题目涉及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且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目的是落实“四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
第1~5题是配合例3的练习,第6~10题是配合例4的练习,第11~12题是综合练习。
(2)第1题和第2题都是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且数据都可以进行口算。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复习了乘法口算的知识。
(3)第3题是各类乘法笔算题目的综合练习,旨在巩固乘法笔算的计算方法。
(4)第4题也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个条件“每箱24瓶”隐藏在图中,需要学生自己找到。
目的是在帮助学生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的同时,锻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条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练习十二以丰富的素材呈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根据
收集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解题步骤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
(2)注重问题表征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问题情境呈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有以情境图方式呈现的或文字呈现的,更多的是图文结合呈现的;有的信息全部明示,有的部分信息直接呈现、部分信息隐含在图中,如第4题。
学生需要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和从事理中抽出数学信息的能力。
为此,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选择、处理信息。
如可经常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从题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问题引导学生解读丰富的数学信息,排除干扰因素,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用语言叙述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编写意图
(1)第5题,创设了小学生游泳锻炼的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巩固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来回”,理解题意。
(2)第6~8题都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这些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
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解题思路。
阅读与理解(或称“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只有在细致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教学时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已知?”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明确问题和条件,思考第一步先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明确解题思路。
(2)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题思路。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应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也要认真倾听、用心理解他人的想法,达到互相启发,互补完善的目的。
教师可适时评价并鼓励学生,促使学生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重视对回顾与反思习惯的培养。
在练习中应选择一些题目,在解题后组织学生反思,提出诸如“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用不用小括号?”逐步让学生形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编写意图
(1)第1题、第11~13题都是需要用除法两步计算或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有些题目的条件十分隐蔽,需
要学生自己从文字、对活或图中发现,锻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手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9题的两个条件都需要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一是要从学生的对话中发现“昨天和今天”即“两天”售出956张票:二是要从售票处上的演出时间中发现“每天演出三场”。
和第55页的第6、7、8三题一样仍然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2)第10题是巩固混合运算顺序的练习,选取了各利,类型的两步计算试题,通过计算,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每类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建议
(l)在回顾中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第10题及后一页的第14题时,可选取学生做题的典型样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整理分类并说出运算顺序。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更深刻的理解。
特别是结合分类可使学牛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中。
教学时,对于各类情境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不同,可能出现用不同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情况。
如第13题,可以从单价的角度来比较,也可以从总价的角度来比较,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应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思路的机会,请其他同学共同评议是否合理,从而促使学生往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活跃思维,发展能力。
编写意图
(1)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旨在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同时可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教育。
(2)第16题较为开放,学生可以设计出多种租船方案.通过比较,可发现最省钱的租船方案。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17题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但题目提供的数学信息十分丰富,且问题也比较复杂。
锻炼学生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时,弄清每一个数据表示的意义,认真审题,选择解决问题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第16题时,在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提出
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2条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
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
然后再解决第二个问题,在比较中发现“租2条四人船的方案最省钱”。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结合提出问题的活动,积累思维活动经验。
在完成第17题的第(3)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是明确现任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二是明确还有哪些信息在前面解决问题中没有用到;三是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条件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如“这些苹果,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分析思考中,厘清所有条件和问题.并由此积累思维活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