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2、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能与水 反应
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 开发学生的大脑。培养
[实验]1、向干燥的紫色石蕊 试纸滴稀醋酸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
[实验]2、向干燥的紫色石蕊
试纸滴蒸馏水
学生分组实验
情。
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
[实验]3、向干燥的紫色石蕊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分析记录实验 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
湿。这是为什么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的能力。
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 能说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排 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正在逐 学生归纳
年上升会带来那些负面影响
呢?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以 及归纳总结能力
小结
学生回答
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全面介绍二氧 化碳
四、巩固练习(见课件)
承前启后联系以前所学 知识,从实验中得到二 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 应,练习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
CO2 + Ca(OH)2=CaCO3+H2O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并展示实验成 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 果
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炭
火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总结
刚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
碳,请同学们描述二氧化碳的 质
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设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碳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动画播放:向纸筒中倾倒二氧 化碳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 水?
演示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 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 自我。
软塑料瓶中倒入约 1/3 体积的 水,将瓶盖拧紧后振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

2023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9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试验多、须要探讨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支配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化学试验的讲解并描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留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干脆和直观,有助于老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

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留意和爱好。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

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试验合作的乐趣。

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探讨,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试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亲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学问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洁且易操作的试验探究来教学。

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问内容,我采纳了让学生设计试验,学生动手试验和老师演示试验的形式进行教学。

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试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试验。

通过这个试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化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篇1一氧化碳作为碳循环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气体,但学生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却不及二氧化碳,这节课就是依据实验探究,从化学角度全方位认识一氧化碳。

本节课先从河南省每年冬天取暖因燃烧产生CO导致百多人中毒身亡这一事实引入,激起学生的关注,也了解生活中一些场合能产生CO。

再以自学阅读并配合做练习,让学生掌握CO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进行CO的实验探究时需要一气呵成不间断。

再通过讨论、PPT演示、课堂练习等形式,全面掌握有关CO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把握学生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勇于猜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验事物的两面性。

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注意家庭中用到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一氧化碳,学会家庭煤气泄漏的防止和救助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我通过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

新课的导入是通过展示两瓶气体:空气和二氧化碳,让学生分辨,借此一方面突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一方面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以疑问导入新课,就给学生一个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自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课堂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探究氛围。

随后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刚才的观察,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于其密度的探究随之展开,从现在的教材课程设计来看,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构建认识,这已成为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 (1)第2课时一氧化碳 (6)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从而体会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专家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因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打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探究CO2的密度CO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能溶于水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湛江市第二十中学林美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

(2)了解CO2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CO2与石灰水的反应;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四、实验用品集气瓶、试管、烧杯、毛玻璃片、塑料瓶、酒精灯、紫色石蕊试液、阶梯状蜡烛、水、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滤纸条、稀醋酸、可乐、澄清石灰水等。

五、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展示意大利“死狗洞”图片,并通过讲解故事引入二氧化碳的学习。

【过渡】大家想一想:同样是二氧化碳为什么狗死掉了,人却没事呢?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二氧化碳世界吧!【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展示】一瓶CO2气体,仔细观察CO2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过渡】那它的密度呢?(学生回答:密度比空气大)。

真的吗?那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实验来验证。

【探究实验一】 CO2的倾倒实验(如右图)师:教师演示实验。

生:学生观察并讨论整理。

现象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分析①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过渡】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请同学们按照导学案探究实验二的步骤,利用桌上的物品进行探究,记录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二】CO2溶解性实验(如右图)生: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并整理结果。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分析CO2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提出问题】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为了更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玩一个魔术,取少量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1滴入少量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一、实验教学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课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了解一些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设计一些简单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他们有动手参与实验和探究的欲望。

该课题知识难度不大,内容较多,而且二氧化碳的性质几乎都由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更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绝好素材。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把二氧化碳性质和本单元活动课内容进行整合。

强化“实验验证性质,用途反映性质”的学习思路。

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是本课题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质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所以我把该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参与猜想、实验方案设计和动手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

上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学生后续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课题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及验证方法和原理。

因为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或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所以我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和倾倒二氧化碳这三个实验设计成了验证实验。

本课题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有一些同学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

并把该实验设计成三个环节: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并对原实验做了一些改动,探究过程和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教学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采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倒空一瓶可乐,通过探究瓶内的气体引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第3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一氧化碳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教学过程【引言】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

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新课讲授】一、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阅读课本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与CO2进行比较。

【思考】有人说,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他说的有道理吗?2化学性质[讲解]在二氧化碳中,碳是+4价,达到了最高价,而在一氧化碳中,碳是+2价,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

因此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碳和氢气有相似处。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看动画]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观察现象。

[讨论]上面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根据实验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一氧化碳气体与氢气相似,它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也会发生爆炸,希望大家注意点燃一氧化碳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思考】燃着的煤炉中可能发生哪些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动画]往玻璃管内放入少量氧化铜粉末,通入一氧化碳,加热,注意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讨论]上面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看动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解释。

【思考】1、实验开始时,是先点燃酒精灯,还是先通入CO气体?为什么?2、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3)一氧化碳的毒性[阅读]课文:一氧化碳的毒性。

[观看动画]CO中毒的原因【思考与讨论】1煤气中毒是怎样的生理过程?2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3如何防治CO中毒?[讲解]1、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
学情 分析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选择 课前 准备 教学 时数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 元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法,为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起到了铺垫作用;同 时,本节课又为后面的内容《燃烧与灭火》等有关知识的学 习打下了基础,而且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又为学习酸、碱 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但是本单元内容的 核心和纽带,更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 此,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 设计实验
CO2 + H2O === H2CO3 6.碳酸的不稳定性

方案,并
指导学生完成 进行实
(1)学生完成碳酸的不稳定性实验。
碳酸的不稳定性 验。
(2)学生得出碳酸的不稳定性。
实验。
H2CO3==== CO2 ↑+ H2O 三、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观察。
观察实
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验,得出
(1)让学生拧一瓶碳酸饮料。
指导实验,引导 结论。
(2)小组活动:将水倒入二氧化碳中,振 学生观察分析实
荡,观察现象。
验现象。
(3)交流结果: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观察实
(4)教师展示自己的实验现象,并打开弹 演示实验,并引 验,并合
簧夹,让学生观察水倒吸现象。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的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篇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为重点和难点进行。

由于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思路。

首先精心设计适合本节课的导学案。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度地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时时刻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分组实验,而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很重要。

为了使学生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课前就"实验操作问题"作了特别强调。

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了导学案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增强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分小组讨论、回答,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篇2二氧化碳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多联系实际,突出趣味性,增强吸引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设问、引导探究、讨论归纳等多种教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等多种学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厦门双十中学吴佳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实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价值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碳的氧化物性质知识的重要组成,对学生习得物质性质学习方法,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学科知识价值,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进一步提高“碳和碳的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的完整度;二是学科方法价值,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教材前后衔接分析、教材编写特点分析和教材呈现特点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的性质”部分。

先指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接着借助高低蜡烛实验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和是否支持燃烧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接着继续深入,以二氧化碳、醋酸、水和石蕊试纸的对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最后,将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介绍二氧化碳的用途。

将裸露的知识点利用实验组合包装起来,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验装置和文字表述、化学方程式结合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一定了解,知道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使石灰水变混浊;通过化学课学习积累了部分学习物质性质的技能,并且知道通过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性质。

同时,学生已具备实验操作技能,为本节课学习提供充分条件。

(2)已有认知能力:初三学生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筛选信息、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些认知能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必备的能力基础。

(3)存在认知盲点:学生在本实验的学习前可能存在某些认知盲点:例如对气体溶解在水中现象如何并不清楚,对其中蕴含的原理也尚不清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教学难点】CO2与水的反应。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诗歌引入【猜一猜】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习物质的一般思路,引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形成思想体系观察让学生观察一瓶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提问二氧化碳的密度跟空气比较呢?让学生自己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得出结论,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方法一: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烧杯,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其中一段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引导设计实验CO2能不能溶于水呢?请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提示:参照实验室测空气组成的原理)学生上台做方法一的实验方法一:方法二:把盛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水中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单纯的演示实验转变成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结论,并上台做实验,加深对实验的了解总结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 1 : 1 )。

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固体的二氧化碳又叫做“干冰”,易升华。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并介绍了干冰的用途。

记录过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回忆阶梯蜡烛的现象得出化学性质: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联想与应用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同学们观察瓶壁有什么现象?并解释。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板书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演示 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并 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 得到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动手能力
板书 能溶于水
过渡
在微课中已经学习了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板书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演示氧气传感器测氧气 实验 浓度
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 得到的结论: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复燃。但是不能确定是 否含有氧气。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 求知态度。
演示 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演示 实验
设计实验检验该气体是不 是二氧化碳。
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 得到的结论。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 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反应 与探 究
设计实验方案,做两组对比 实验,并记录实验观察到的 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碳酸不稳定。
实验 二氧化碳的可燃性及助燃 与探 性 究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以上的 药品,并记录实验观察到的 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设计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解决
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小组合作能
力、动手操作能 力
板书 气体成分:二氧化碳
提出 谈谈你对二氧化碳的认 问题 识,畅所欲言
演示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让学生观察。
学生进行交流研讨
学生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 性质。颜色,气味,状态。
让学生自主讨论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
探究维 C 泡腾片溶于水后 产生的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媒体】本节课运用了 PowerPoint 课件和图片、flash 动画、实验等作为辅助教
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省去了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内容书写板
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教学使用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烧杯、导气管、试管、集气瓶(内装满二氧化碳)制
二氧化碳的装置、蜡烛、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流程】
既不能燃烧,
兴趣 → CO2 →
引入
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作用
→ CO2
温室
碳的
小结



的用途
效应
循环
练习
创设 情境
探究 活动
与石灰水作用

归纳
讨论
讨论
巩固 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 活动 内容 环节 时间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南丹县吾隘中学 廖顺宏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
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很多内容是学
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发挥学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5分 钟 2.课堂练习
3.布置作业:P147 图 5-18 及检查

演讲 完成练习
让学生学会梳理 知识的方法。
达到巩固的目 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分析,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2)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并了解它的用途。

(3)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过程: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以后学生学习许多化学反应的基础,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本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3%,假如从空气中除去这些二氧化碳,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表格中现象和结论。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实验装置图塑料瓶子会变形烧杯底下的蜡烛先熄灭现象原因或反应式CO 2能溶于水,压强减少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固态CO2叫做“干冰”)(2) 密度大于空气; (3)易溶于水(二)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发现问题】将C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的水溶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红 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本课题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比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均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二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很多,教材通过大量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学生回答:不是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做出猜想: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可能是水,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做出的猜想利用课本P118页[实验6—5]来实施探究得到结论,并作出分析:(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2.课外实验 : 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食醋,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板 书 设 计
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播放视频《死狗洞》
2.通过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的不同。
引出二氧化碳
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关系
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组装仪器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以供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二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瞿江月 2016.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简单用途。

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总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前对结论的猜想方案的设计,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科学知识生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合作交流、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 师生协作互动、演示实验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仪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套、导管、集气瓶(3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小烧杯2只、小喷雾器二只、镊子4把、软塑料瓶3只、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数朵、酒精灯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稀醋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蒸馏水、3个塑料瓶盛满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情景引入:说说你对二氧化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七嘴八舌说对二氧化碳的了解新课学习: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刚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2、演示实验6-3,观察现象。

总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就可以做什么?)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请小组讨论后汇报。

3、演示实验6-4,观察现象。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6-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控制变量法)(1)在紫色小花上喷稀醋酸(2)在紫色小花上喷水(3)将紫色小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4)将喷水后的紫色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学生体验: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加热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砖窑湾中学题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作者姓名:野煜所在单位:砖窑湾中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野煜一、中考地位分析1.中考考纲对本节的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很用途(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熟记可燃性及还原性等性质2.近年考题的考向:近年来本节内容的考向比较分散,可能会分布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不同的题型当中,整体所占分数在总分中的比值一直维持在15%-20%。

因此应该特别重视本节内容的讲授。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三、教学过程提要[新课引入] → [合作探究] →[得出结论] →[课堂检测] →[科学评价] 四、新课[新课引入]充分振荡并打开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合作探究]一、小组实验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思考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组讨论,总结教师演示实验2(倾倒二氧化碳):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将二氧化碳像倒水那样,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

(要求学生观察火焰是否会熄灭?为什么低位的火焰先熄灭,高位的火焰后熄灭?)小组实验3(二氧化碳溶解性):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瓶盛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组内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特别兴奋感觉能够大展手脚了。

学生将水倒入后,塑料瓶在手中开始慢慢变瘪,塑料瓶变瘪时发出声音,学生觉得特别神奇,所有人都盯着塑料瓶看现象。

(要求学生思考,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实验4(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组内学生合作完成,每组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小花喷稀醋酸、第二朵花喷水、第三朵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第四朵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要求小组总结对比四朵花颜色有什么变化。

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稀醋酸是种酸,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提问:a.引导:喷水的花变红了吗?说明什么?b.放在二氧化碳中的花变红了吗?说明什么?c.那么为什么喷水后放在二氧化碳中的花变红了?也就是第四朵花也变红了?要求:各小组将以上四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将本组讨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写在纸上贴在黑板上进行评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第三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学校: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二中课名:一氧化碳教师:白秀峰学科:化学班级:九年级(10)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一氧化碳的毒性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视频材料实验探究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理解有关问题和现象。

(2)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并进行一些相关的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对实验尾气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 煤气中毒的预防及救治三、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四、教学方法:课件展示、合作学习、阅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资源: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我们前面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那么从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的角度分析CO 和CO2的性质是否相同?(CO 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它们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用途。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通过对比学过的CO2的物理性质来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 1. 物理性质〔课件展示〕回忆已有CO2的知识,师生对话、填表,对比二氧化碳认识一氧化碳。

〔总结板书〕物理性质的内容〔板书〕 2. 化学性质〔视频展示〕通过一氧化碳燃烧的视频材料,总结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板书〕①可燃性:2CO﹢O2====2CO2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附着的石灰水变浑浊)〔讲述〕一氧化碳、氢气等都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通过有趣的故 事吸引学生思考,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 空气,不支持呼吸
学生熟悉的事 物入手,激发学生 对探究实验的兴 趣。培养学生从身 边事物发现化学问 题,探究的意识。
二氧化碳溶于
结论:目前实验能证明二

水的过程中,有没 氧化碳呈现酸性。对么?
学生学会从现

有与水反应?取两
思考、讨论、回答、小
象中总结问题,发
2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大于空气 3.能溶于水 4.固体二氧化碳:制冷剂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可燃不助燃;不支持呼吸; 2.CO2+H2O=H2CO3 3.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 1. 2. 3. 4. 四、影响 “温室效应”
教学策略阐述
地位作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 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 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 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的认 识起着重要作用。
原因:瓶内压强变小
单孔塞,单孔塞上
进一步分析、讨论、交
有个玻璃管,玻璃 流:

管的下端绑有气
原因:瓶内气体变少了,

球。展示该塑料 去哪里了?进入水中了

瓶。
[归纳小结]总结出二氧化
添加少量的 碳能溶于水。
水,塞紧胶塞后,
振荡。
设计意图 利用有趣的谜 语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表达能 力,探究二氧化碳 的两条物理性质和 一条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南丹县吾隘中学廖顺宏
【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还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2)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3)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关注社会与环境责任感的培养。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媒体】本节课运用了PowerPoint课件和图片、flash动画、实验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省去了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内容书写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教学使用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烧杯、导气管、试管、集气瓶(内装满二氧化碳)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蜡烛、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flash动画和图片、实验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边实验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使用了PowerPoint课件,省去了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内容书写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对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教学,由于前面己经学习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尽量启发学生将用途和它的性质联系起来,得出“性质决定用途”的结论,并培养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温室效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等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所以我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利用图片吸引学生,设计问题层层深入,达到探究现象得出结论的目的。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flash动画,演示实验,图片这些可用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多,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特别是安排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要恰当,要收放自如,否则就不能很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
B.空气里二氧化碳的量过大,会使人中毒而死亡
C.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2.将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微热,则溶液颜色()
A.由无色变红色
B.由红变紫
C.红色加深
D.红色变浅
3.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A.把CO2从一个容器倾到倒另一个容器里
B.用CO2吹肥皂泡,肥皂泡迅速下沉
C.将CO2溶于水
D.将盛满空气和CO2的两个同样大小的集气瓶放在已平衡的天平两个盘中
4.与“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5.为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B 3.C 4.D 5.(1)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2)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3)合理开发新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