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网页自学法教学设计(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
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自读课文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
组词语造句
生了解
组词语造句
生了解
组词语造句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
学生自主练习
认读多音字。
拓宽视野,增加知识。
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自读感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个环节字词揭秘,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及留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
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悟
(一)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标注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2.体会长征的艰辛。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读检查
1.指名读课文,同学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分小组讨论:《七律·长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主要写了腾越南五岭、急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几个细节,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作者:刘永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7-02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体会毛主席和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运用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来表现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毛主席作为诗人的豪迈情怀。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本课借吟颂《七律·长征》,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以生为本,关注学情;抓住关键,研读感悟。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出示毛泽东的图片。

2.你了解这位伟人吗?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洁的汇报,老师进行相应补充。

4.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要一起走近这位大家感兴趣的伟人,去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设计意图:走近诗人毛泽东,了解其生平、小故事、丰功伟绩等,让孩子对这位伟人产生兴趣。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的影像。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展开学习。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回顾走过的路程,满怀激情写下的,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全诗共四联,56个字。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

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学习目标】1.自主认读“礡、丸、岷”3个生字。

通过自主识记、组内听写的方式会写“丸、崖、岷”3个字。

2、通过推想或查词典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用词的生动准确;体会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及作者使用这种手法准确表达情感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本诗了解“七律”这种诗歌体裁。

4.借助资料理解诗意,体会长征的艰难,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难点】1.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毛泽东与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抓住关键词语,借助背景资料,重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预习课文,了解长征的背景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解读诗题,了解长征1.结合本首诗了解“七律”这种诗歌体裁: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格律比较严格。

2.间隔号后面“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学生汇报对长征的整体了解。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教案优秀版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微课、电影片段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了解背景1、展示微课,了解长征2、你从微课中了解到了什么?3、板书:七律长征,了解“七律”。

4、初读要求:大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步理解,感悟诗意1学生展示读,读出节奏。

2、找出统领全文的诗句,是哪一句呢?(生找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小组合作:想象下红军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呢?请同学们自学下面的三句诗用横线画出你觉得红军艰难的词语或诗句。

三、小组合作,深入品读1、出示图片,感受逶迤的样子。

2、师生配合读。

3、简介乌蒙山,体会磅礴的意思。

4、师生问答读。

5、简介巧渡金沙江故事)6、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读出你心中的欢喜。

7、播放电影《大渡河》片段,感受飞夺泸定桥的惨烈。

8、男女生配合读9、想象翻过雪山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啊,过雪山真难啊。

10、师生理解读。

11、师生滚雪球读四、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清平乐·会昌》《忆秦娥点娄山关》2、师:同学们,我相信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红军说,谁愿意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3、教师总结.4、作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七律·长征》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的影像。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七 律 长 征》备课一课时

《七 律  长 征》备课一课时

尾 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 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 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 往和自信。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加令人喜悦的 是踏上千里积雪 的岷山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 个个笑逐颜开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学情展示
· 展示方案一:诵读大比拼
大组建议:1、先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 的同学们正字、正音。 2、小组代表展示本组对问题的探讨结 ·· · 果。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带动起全班同学 诵读的氛围,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流畅, 最有感情。(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试着带 领组、班、男生或女生齐读该段。)
齐读品味
(再读诗歌 品味妙处 )
自研共探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八 人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把五岭的“逶 迤”,乌蒙的“磅礴”和” 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 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 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 桥横铁索寒”“暖”和“寒” 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颈联和颔联的表现有手法 有什么不同? (3分钟后,小组展示朗读 并分析)
A、4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 深入探讨问题。 B、8人共同体: 大组长组织组内 成员讨论问题,达成 共识, 大组长抽签后, 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 · 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 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 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 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 上进行板书规划.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三: 方案建议: ①声情并茂,带着 自己的理解,进行 形式多样化的诵读; ② 结合文本内容, 做适当的分析; ③ 注意语言的准 确、简洁。 (预时5分钟)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四.推荐读物《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五.教学过程: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

(描红:难)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1学习目标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

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

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2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1、欣赏《七律长征》的歌曲。

一首雄壮豪迈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70多年前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下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解题: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七律就是七律词,一首诗一共八句,每句诗7个字,全诗共56字。

2、4、6、8行押韵。

七律是这首诗的体裁,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咱们一起再读读课题。

从题目中知道:这是一首描写长征的七律诗。

4、了解长征。

对于长征,你了解些什么呢?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学生结合资料说一说(学生可以从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说)师概述(对照长征线路图,解说):中国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性的大转移,因为只有长征才能逃脱国民党的围剿。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越过气势磅礴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到达遵义,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越过乌江天险,四渡赤水,七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的大草地,最后翻越白雪皑皑的岷山,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历经一年的时间,途径11个省,跋涉千山万水,行军两万五千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5、了解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的呢?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二)读诗文、晓诗意1、朗诵汇报。

许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了。

指名读,指名点评。

(请同学们从声音、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一下点评)七律是一首诗,咱们还得注意它的节奏。

下面我们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感受节奏,还要融入感情。

生齐读全诗。

2、合作理解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理解诗意,小组派四个同学进行汇报,注意方法。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罗彩虹设计理念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诗韵、品出诗情,从而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品位的提升,让学生喜爱语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先板书:七律.长征贴中国地图,准备星星,抄写英雄的成语到白板上,课前读。

1.同学们,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习诗歌的方法:(:1了解背景。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情。

4感情朗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

谁来读课题?(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

示范读)(生齐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七律是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每行七字,两行为一句,全诗共四句,第一句是首联,第二句是颔联,第三句是颈联,第四句是尾联。

长征是诗名,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时的一首诗。

一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征,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

(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说,杨蕴妍介绍长征的路线,王鑫尧介绍长征的时间,叶佩妍介绍长征参加的红军、刘炜聪介绍长征的战役,雷彦杰介绍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同学们,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艰难、艰苦、恐怖……)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深深体会到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

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出示出示E_class课件课件)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指题目)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一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1、了解“单元导读”。

(1)师:(出示毛泽东图)认识他吗?没错,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这单元,我们将要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生读“单元导读”。

了解怎么学?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

关于“长征”,你们知道的内容有多少?(出示长征示意图和阅读“资料袋”帮助大致了解长征。

要点: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因此,可以说,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1、师:当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并感悟红军的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案学案一、学习提纲1、小组交流《长征》资料,了解长征中的动人故事。

2、自学生字、新词,注意正确书写难字:丸、崖、岷。

3、初读全诗,诗眼是__。

远征难的意思是__,只等闲的意思是__,一、二行诗句意思是__。

4、逶迤的意思是__,腾细浪的意思是__,磅礴的意思是__,走泥丸的意思是__,三、四行诗句意思是__。

5、五、六行诗句中,云崖暖的意思是__,暖的含义是__;铁索寒的意思是__,寒的含义是__,诗句意思是__。

6、七、八行诗中尽开颜的意思是__,诗句意思是__。

7、联系五岭、乌蒙、金沙、铁索、岷山及全诗诗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一想,表达了作者__。

二、练习提纲1、背诵、默写全诗。

2、把全诗改写成4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一、简介背景,初读全诗找出诗眼,初步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二、以自学提纲2、3、4、5、6为纲,导读导悟诗句意思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远征难金沙云崖暖(喜悦)只等闲大渡桥铁索寒(惊险悲壮)岷山千里雪三、紧扣诗眼,联系全诗体会作者毛泽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七律·长征》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本文是关于《七律·长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七律长征学习目标:1、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体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重点:1、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体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背诵默写这首诗。

难点:背诵默写这首诗。

课时安排:1课时过程:1、导入出示目标:(投影)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七律长征》就是记叙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毛泽东曾在排以上的干部会上,朗诵了这首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把长征进行到底,迎接抗日战争革命高潮到来的信心和决心。

2、了解常识: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作品简介“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3、写作背景巧渡金沙江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

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

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靠近。

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

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

飞夺泸定桥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机关枪、追击跑封锁着桥头。

红军选了二十二米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员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MTV《七律长征》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描放MTV《七律长征》。

2、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诗歌《七律长征》(师板书:一七律长征毛泽东)。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通过朗读、思考,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老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用心体会,—定能胜利达标。

二、初读,整体感知l、老师:下面请同学轮流朗读诗歌,比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老师板书读错的字。

学生可能读错字:岷逶迤磅礴学生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

3、老师:让我们一齐放声把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齐声朗读诗歌。

三、研读,理解内涵(一)自学指导反复朗读诗歌,比谁六分钟后能:1、流利地背诵诗歌;2、回答探究·练习第一、二题。

[附:探究练习一、二题探究—《七律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威武雄壮的画面。

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探究二朗读诗句,讨论问题。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鸟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翻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

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三军过后”?)(二)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激励、督促学生自学。

(三)检查、交流1、背诵诗歌老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

下面检查自学情况。

首先请同学背诵诗歌,比谁能正确背诵,而且声音响亮。

若学生不能熟练背诵,则先让全体学生齐声背诵一遍。

指名四到五名学生背诵;师分别作简要点评,并激励学生比赛。

老师:让我们一起把诗歌背诵一遍。

《七律.长征》一课时

《七律.长征》一课时
中学语文学科教案
年级
初一
课题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备课日期
2018.9.12
上课日期
序号
9
审核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和品评诗句,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点:
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教 学 过 程
出示课件:“巧渡金沙江”。
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为红军不受任何损失,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感到高兴。原来这个“暖”表达的是诗人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把这种喜悦表现出来。(师:理解有的诗句或文章,背景很重要。)
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却用一个“寒”字!(师:既然“暖”有故事,“寒”一定也有故事。这就是22位勇士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它就藏在《红军长征的故事》里,课下可以找来读读。)
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几个数据。(引读)(课件出示)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
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8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
师:二万五千里啊!伟大的诗人把它概括为“万水千山”。板书。(万水千山)
要想走过这“万水千山”,难不难?(板书:难)找出这句诗,读读。
师:面对这样的“难”,红军战士们是怎样的态度呢?还在这句中找。(相机板书:不怕或等闲)
指导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坚定、铿锵有力)理解“等闲”。
(二)“万水千山”说故事。
师:“万水千山”,作者都写了吗?我们先来看看山。指名读。1、(师:作者先写红军过“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板书:乐观)指导读。(4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网页自学法教学设计(一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万水千山、只等闲、磅礴、逶迤、尽开颜”等词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内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及毛泽东的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资料引领,激情导学网页自学,整体感知精读鉴赏,领略诗境音乐渲染,深情吟诵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料引领,激情导学。

导语: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都看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这段艰苦的历程。

1.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

2.出示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经过的省市,感受长征的路途遥远。

3.说说长征的原因。

4.揭示课题:《七律·长征》。

二、网页自学,整体感知。

1.诗中具体为我们描述了哪几次艰难历程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进入“我会学”页面进行自主学习,可与同学讨论交流。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红军走过哪些地方遇到什么困难?
(3)想: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艰难险阻?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检查读音:
(1)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正音。

师:谁能把这些词读准确?开火车读吧。

(2)男女生分别读诗。

师:同学们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些词送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诗。

(3)说感受。

三、精读鉴赏,领略诗境。

1.通过对比,理解第二句诗。

师:(点击“腾越南五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长600多公里啊,红军把它看作(图)“微波细浪”;高大陡峭的乌蒙山(出示图片)最高峰4200米,红军把它视为(图)“小小泥丸”。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他们真了不起!
2.影音结合,理解第三句诗。

师:(点击“巧渡金沙江”)
师:越过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来到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危机四伏的金沙江,战士们又是如何闯过去的?
师: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飞夺泸定桥”则是红军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播放影片)
师:看着这样的桥,这样的画面,你对诗句中的“寒”有何新的体会?
生:我感到心惊胆寒、毛骨悚然;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斗,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那场面太悲壮了!
师:是啊,这是红军面对险恶环境的铮铮铁骨的勇气,是红军战士面对强敌的勇猛顽强的精神。

3.图片辅助,理解第四句诗。

师: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
生:是“喜”。

翻越大雪山,红军更加感到高兴、喜悦。

师:(出示大雪山图片)面对这千里白雪,红军为何而喜?生:因为任何困难在红军眼里仅仅是平常之事;因为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在望,自然喜由心生,就连千里的白雪都变得美不胜收。

师:是啊,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江浊浪滔天、大渡河铁索高悬、岷山千里雪……这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仅仅是细浪、泥丸、温暖、寒意、喜悦。

而这一切都源于……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高歌……(播放《七律.长征》歌曲)
四、音乐渲染,深情诵读
1.采用不同形式有感情朗读诗歌。

2.背诵诗歌。

引读:在《七律•长征》中,山,不再那么凶险了。

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

那是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引读: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也只是一种“暖”意,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上高悬的铁索,给人的也只是有点“寒”意。

那是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引读:甚至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更加欢喜的美景那是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等毛泽东的诗词。

2.学生阅读,说感受。

3.总结.
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板书:
25.七律·长征
英勇顽强
万水千山————————只等闲坚强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