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 已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长度单位》课标解读
二上:《长度单位》课标解读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还原长度单位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厘米和米是两个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是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尝试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课程实施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一、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一)让学生经历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呈现古人用庹、拃、脚长等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测量长度必须有长度单位。
2.让学生经历用拃量课桌长的测量活动,亲眼见证同样用拃量,而且量的都是同样课桌的长,量得的结果确实有可能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分享,感受测量单位不统一,测得的结果自然不一致,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介绍有关长度单位的数学史,使学生感受数学有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文化。
(二)让学生经历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并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后,引入测量工具刻度尺,引导学生结合刻度尺,通过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1.借助实际大小的尺子和实物,通过观察、比画、比较等活动,感知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例如,教学1厘米时,借助手指、田字格、图钉等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演示,让学生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
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不足之处:1、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求还没有讲清,学生就开始行动,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
2、讲解: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在表达时,数学语言不够标准。
3、表达的学生说的时候,其它学生倾听不认真,个个都想说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楚。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核心提示: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
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
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度单位的换算1
1时4分= 分
80秒=1分 秒
71分=1时 分
89秒=1分 秒
65秒=1分 秒
90分=1时 分
1时3分= 分
1分6秒= 秒
1时29分= 分
68分=1时 分
69秒=1分 秒
73分=1时 分
1分22秒= 秒
1分40秒= 秒
83秒=1分 秒
1分13秒= 秒
99秒=1分 秒
64秒=1分 秒
100分=1时 分
1分13秒= 秒
100分=1时 分
80秒=1分 秒
86秒=1分 秒
1分36秒= 秒
78分=1时 分
1时22分= 分
1时36分= 分
1时33分= 分
1时20分= 分
1分32秒= 秒
77分=1时 分
85分=1时 分
95秒=1分 秒
98秒=1分 秒
88秒=1分 秒
1分1秒= 秒
1分39秒= 秒
1分25秒= 秒
85秒=1分 秒
73分=1时 分
1时17分= 分
1时24分= 分
1分33秒= 秒
81秒=1分 秒
70秒=1分 秒
1时39分= 分
1时21分= 分
89秒=1分 秒
1时38分= 分
77秒=1分 秒
1时32分= 分
84分=1时 分
1时2分= 分
1时26分= 分
1时14分= 分
1分30秒= 秒
1时34分= 分
67秒=1分 秒
100秒=1分 秒
1时16分= 分
70分=1时 分
78分=1时 分
1时8分= 分
76分=1时 分
1分20秒= 秒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1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
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
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
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搞小动作,需要及时提醒和引导。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为什么?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大家要多参加。
2.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跳绳和拔河要用到什么?这两根绳子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3.出示图片,你能给图上的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4.你能把弯弯的线变直吗?活动2【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把弯线变直。
师指出,拉直的这段线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观察线段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线段,举例,学生找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次修改教案及板书反思(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次修改教案一、自主预习单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过关检测:一、自主学习单1、自学课本第4页,认识1米。
1米=()厘米2、亲身感知1米。
用1米长的绳子与自己身高、双臂展开等相比较。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3、看我的,我会量。
(先估计再测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过关检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点明课题:认识米。
(板书:认识米)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作业布置内容:教学后记:通过对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一、自主学习单:1、自学课本第5页,认识线段。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长度的。
*(2)线段都是()的,两边都有()。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厘米()厘米()厘米2、自学课本第5页,画线段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一)游戏名称: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放出绳子的形状,特点。
(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7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7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必需要保证教学内容趣味性十足,而且在上课前肯定要预备好教案。
教案的好处在于可以关心老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现在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二班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盼望大家喜爱并情愿共享!二班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1新学期刚开学,二班级数学就遇到了难题——长度单位。
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
这对于他们是新学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阅历了。
所以这样的课我盼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学问阅历基础上构建新学问的框架,发觉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和我们非常接近。
2、订正老阅历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学问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能用老阅历检验和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
于是依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同学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同学先观看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觉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同学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然后放手让同学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关心同学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同学熟悉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
再让同学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
比如1到2、2到3.最终查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
借助详细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同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
由于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同学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只好实行了自己正确示范、同学仿照和自己错误示范、同学订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13分米=〔1300〕毫米
1米+9分米=〔14〕分米
3米=〔300〕厘米
6米=〔6000〕毫米
1千米-300米=〔200〕米
15分米=〔150〕毫米
7厘米=〔70〕毫米
1300米+700米=〔202X〕千米
2米=〔200〕厘米
10分米=〔1〕米
1米-9分米=〔1〕分米
8000米=〔8〕千米
60分米=〔6〕米
5米=〔50〕分米
1米-2分米=〔8〕分米
7分米=〔70〕厘米
7分米=〔70〕厘米
46厘米-16厘米=〔3〕分米
200分米=〔20〕米
3米=〔30〕厘米
3米+12米=〔150〕分米
7分米=〔70〕厘米
5分米=〔50〕毫米
17厘米+23厘米=〔4〕分米
100毫米=〔10〕厘米
600分米=〔60〕米
80分米=〔8〕米
400厘米=〔40〕分米=〔4〕米
60厘米=〔6〕分米
2分米=〔20〕厘米
1米- 4分米=〔6〕分米
9米=〔90〕分米
10厘米=〔1〕分米
120米-28米〔82〕米
600厘米=〔60〕米
2分米=〔20〕厘米
1米- 4分米=〔6〕分米
9米=〔90〕分米
10厘米=〔1〕分米
120米- 28米=〔82〕米
20厘米=〔200〕毫米
700米+1300米=〔202X〕千米
90厘米=〔9〕分米
60毫米=〔6〕厘米
4200米-200米=〔4000〕千米
1千米=〔1000〕米
2000米=〔2〕千米
1米- 2分米=〔8〕分米
小学作业设计案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小学作业设计案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案例的作业设计是针对南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内容进行的。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和米并知道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学会测量线段,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以及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设计书面、操作和实践等形式的作业,根据学情分层进行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过程中,教材体现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性,使得教学过程自然合理。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明白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的应用,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测量、作图、实践等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获得“厘米”和“米”的概念,并且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用尺子测量线段,会画线段,通过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根据学情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同时,我们也遵循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我们通过设计书面、操作和实践等形式的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
大概念:长度单位是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计量单位。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长度单位概念。
接着,学生需要认识具体的概念“米”、“厘米”,通过具体的概念建立更加直观的长度单位概念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 用“米”作单位。今天咱们学习 如何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厘米还是13米?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 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
1 厘米这
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
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时,要注 意长度单位前面给出的数据的大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课后作业
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新知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长约5(厘米) 高约20(厘米) 高约4( 米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数学书长26米。 (2)灯管长50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在○里涂上颜色。
长约2
厘米 米
高约162
厘米 米
高约5
厘米 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 厘米 ) (√)
(3)房间高3厘米。
(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 解决问 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60厘米 – 29厘米 = ( 31
)厘米
45厘米 + 48厘米 = ( 93
77米 – 16米 = ( 61 )米
)厘米
50米 + 32米 = ( 82
)米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18厘米 还剩多少厘米?
91 – 18 =73 ( 厘米)
答:还剩73厘米。
一根绳子长91厘米,剪去一些后 还剩73厘米,剪去了多少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判断题:对打 √ , 错打×.
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
)
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
.
3.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
×
)
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
1 一张贺卡宽8( 厘米 ) 2 一棵圣诞树高1( 米 )35( 厘米 ) 3 一块蛋糕厚约10( 厘米 ) 4 同学们的手掌宽约5( 厘米 ) 5 操场跑道长100( 米 ) 6 一把米尺长100( 厘米 ) 7 小朋友身高1( 米 )28( 厘米 ) 8 一座楼房高30( 米 ) 9一辆汽车长8( 米 )
要用尺子来度量!
认识尺子和了解尺子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量一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图钉
长约1厘米
画一画:
• 请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量一量:
•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 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这是一把直尺.长度为1米.
这把1米的尺子上有100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版二年级 数学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第二课 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长度单位换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长度
单位换算)
以下是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的长度单位换算题目:
1. 将下列各组长度由大到小排列:
a) 1米、100毫米、1千米
b) 10厘米、1000毫米、1米
2. 小明家离学校有800米,小明每分钟步行100米。
问他步行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3. 一段绳子长2米,小红想把这段绳子剪成8块,每块多长?
4. 一张纸的长是22厘米,宽是13厘米,那么这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 小明用尺子测量一块长方形的纸条,得到的长度是35厘米。
小明发现自己的尺子没有标上单位,但知道这个尺子每格是2毫米。
这块纸条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希望这些题目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单位换算练习题大全(一)长度单位换算(有答案)
二年级数学单位换算练习题大全(一)长度单位换算(有答案)Length Unit nGrade 2 Math Exercise n on Length Unit n (Part 1)A。
Length Unit nI。
Fill in the blanks.1 meter = () centimeters500 centimeters = () meters1 meter 60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100 decimeters = () meters20 centimeters = () decimeters120 centimeters = () meters () centimeters18 centimeters + 4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45 meters + 5 meters = () meters40 centimeters - 7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36 meters + 9 meters = () meters80 centimeters + 20 centimeters = () meters8 centimeters + 12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3 meters + 6 meters = () meters54 meters + 12 meters = () meters40 centimeters - 30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13 centimeters + 31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39 meters + 7 meters + 2 meters = () meters20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 = 1 meter1 meter + 4 meters + () meters = 15 meters26 centimeters + 8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70 centimeters - 7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82 meters - 5 meters = () meters30 meters + 46 meters = () meters95 centimeters + 5 centimeters = () meters1 meter - 10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38 centimeters + 12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78 meters - 67 meters = () meters84 centimeters + 16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 = () meters 17 meters + 25 meters + 43 meters = () meters76 centimeters - 18 centimeters + 14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89 centimeters - 63 centimeters - 19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52 meters - 37 meters - 14 meters = () meters = () centimeters38 meters + 25 meters - 27 meters = () meters1 meter - 10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96 centimeters - 47 centimeters + 4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100 meters - 55 meters = () meters81 centimeters + 19 centimeters = () meters45 meters - (28 meters + 13 meters) = () meters34 centimeters + (28 centimeters - 14 centimeters) = () centimeters72 centimeters + 8 centimeters + 24 centimeters = () meters () centimetersXXX “>”。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200题
10分米=( )米
1米-9分米=( )分米
8000米=( )千米
15分米=( )毫米
1米-2分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3米=( )厘米
2厘米+8毫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20米=( )分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5分米=( )厘米
2300米-300米=( )千米
60分米=(8千米+42千米=( )千米
600毫米=( )厘米
50分米=( )米
84厘米+16厘米=( )米
40米=( )分米
150毫米=( )厘米
58分米-8分米=( )分米
24米-4米=( )米
100厘米=( )米
2分米=( )厘米
2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 )毫米
8分米=( )厘米
15分米+85分米=( )米
5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6米=( )分米=( )厘米
60分米=( )米
5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7分米=( )厘米
3分米=( )厘米
10米=( )分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
12米=( )厘米
2400厘米=( )米
7米-2米=( )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
13厘米+17厘米=( )分米
40分米=( )厘米
3米=( )分米
6分米+44分米=( )米
80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9分米=( )毫米
1米- 3分米=( )分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反思
《长度单位复习》教学反思西阿超小学陈秀娟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
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
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学生经历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历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正确填写长度单位,但是不能适当估测物体长度,而个别学生还是无法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厘米和米的混淆。
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所以本节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4、在活动中,使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熟练运用1米=100厘米。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比如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
借助具体的实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5、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
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6、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
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7、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
我主要选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
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 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批 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线段第1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 执行时间:年月日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第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批 注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米第1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