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文言文语段训练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docx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docx

2019-2020 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题。

( 19 分)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①池非不深也()② 委而去之()...③寡助之至.()④ 攻亲戚之所畔.()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2 分)① 环而攻之而不胜②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请用原文填空( 4 分)① 文章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时,指出小城易攻的句子是。

( 2 分),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②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的结论。

( 2 分)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3 分)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5 题。

( 19 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①必先苦其心志(.③困于心衡于虑(.()2、翻译下面的句子。

( 6 分))②人恒过()).④入则无法家拂士.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题6、《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2)、孰视之(3)、皆以美于徐公(4)、期年之后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谓其妻曰/亦不详其姓字B、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欲有求于我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之地方/千里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6、“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7、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8、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用语委婉,还要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10、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

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 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公输【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答:(2)虽杀臣,不能绝也。

答: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①,莫敢违。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李佑、李忠义钁②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

遂开门纳众。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④外宅。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

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注释】①愬: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

②钁(jué):钁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

③击柝者:打更的人。

④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使……惊惧)B. 使击柝如故(原来)C. 民争负薪刍助之(背)D. 进诚梯而下之(梯子)(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相”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古汉语词典》“相”〈副〉的义项有:①互相;交互。

②表示行为动作偏向一方。

③递相;相继。

(5)李愬偷袭蔡州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选文,分点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案】(1)D(2)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3)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相”,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5)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8、不可谓知类..()9、胡不已.乎()10、胡不见.我于王()11、解带为.城()12、九设攻城之机变..()13、子墨子九距.之()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盘诎.()16、吾知所以..距子矣()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见我于王?(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8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三、课文赏析。

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 )1、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反驳的。

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3分)(2007青海)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本文详略上如何安排?(2分)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岳阳楼记训练一:一词多义(文言词汇选择题) 备⎩⎨⎧ 前人之述备.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薄⎩⎨⎧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号⎩⎨⎧阴风怒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极⎩⎨⎧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夫大国.,难测也惊⎩⎨⎧ 波澜不惊.与蒙论议,大惊.曰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阴⎩⎨⎧朝晖夕阴.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乃⎩⎨⎧乃.重修岳阳楼 去后乃.至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则.有去国怀乡而⎩⎨⎧感极而.悲者矣 而.或长烟一空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训练二: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文言断句题)1.嗟 夫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 何 哉2.不 以 物 喜 不 以 己 悲 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训练三:意思理解(1)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表达作者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对自己是自我勉励,自我鼓舞,对滕子京有慰勉和规箴之意。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第1篇鱼我所欲也一、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做出的无悔选择。

2.《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0河南备用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共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_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带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带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 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译文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二、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诚邦士也(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3.今天下尽桀也(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 ___,我们还学过___ __,百战不殆.三,翻译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 _ __,语意深长.参考答案及译文三、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知己知彼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四,对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8题(14分)吕蒙深明大义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陈涉世家》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

《陈涉世家》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

九下《陈涉世家》——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训练(九) 【考点解析】:《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陈涉世家》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

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

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

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

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

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

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详略得当,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用一句话带过。

司马迁的语言艺术特色是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

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

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

《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

专题08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文言文课后百分练

专题08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文言文课后百分练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百分练(八)【考点解析】: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

邹忌以事设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本文情节完整,叙事简洁,人物生动。

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却相当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

巧设比喻,以小喻大。

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人情人理。

【百分试题】一、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17分)1.《战国策》是________体史书,又称《国策》。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______代的______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编订。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训练 九年级下册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训练  九年级下册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诺。 ”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 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 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 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 . “说”通“悦”,高兴 ②子墨子九距 之 “距”通“拒”,阻挡 . ③子墨子之守圉 有余 “圉”通“御”,抵挡 . ④公输盘诎 . “诎”通“屈”,理屈 2.古今异义 ①舍其文 轩 (古义:彩饰 今义:字,文章) . ②吾知所以 距子矣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
三、问题探究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或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文中交代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 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见义勇为的精神。 3.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①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②使楚王理屈词穷; ③模拟攻守, 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 打宋国。 4.文中墨子的论辩有什么特点? 在逻辑上, 墨子善于运用“比较法”“归类法”, 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语言上, 善用比喻、 夸饰的方法, 语言形象, 在说理中善用排比句, 增强了说服力。
名词做动词,限制 形容词做动词,威慑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

六、春季初三小测课内文言文专题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2018年已考)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A.烨然若.神人猛浪若.奔B.穷.冬烈风复前行,欲穷.其林C.足肤皲裂而.不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解析】A.若:好像/若:好像;B.穷:极/穷:尽;C.而: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而:表承接或顺承关系,不译;D.日:每天/日:阳光。

专题0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真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专题0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真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内阅读(一)(2022·湖南常德·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C.王之蔽甚矣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D.期.年之后期:约定。

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暮寝而思之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D.门庭若市3.用“/”线把画横线的句子断开成四个分句。

(画三处)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5.妻、妾、客认为“美于徐公”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答。

【答案】1.D 2.A 3.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 4.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5.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④即开户出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九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试题

九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一、阅读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

⑤“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 ②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④子孙世禄.于齐。

( )3.翻译以下句子。

( 4 分)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钧二异事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HY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

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送东阳马生①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

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注】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表示已经成年。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⑰[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的意思。

⑳[俟]等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定日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冰非常坚硬,虽然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第20课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齐师.伐我()2.又何间.也()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对.曰()7.小惠未遍.()8.牺牲..玉帛()9.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小大之狱.()14.必以情.()15.忠.之属.也()()16.可以.一战()17.战则请从.()18.鼓.之()19.公将驰.之()20.既.克()21.一鼓作.气()22.再.而衰()23.三而竭.()24.彼竭我盈.()25.望其旗靡.()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简答。

1.请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8.王之蔽.甚矣()9.闻.寡人之耳者()10.时时..而间.进()()11.期年..之后()12.朝于.齐()13.战胜于.朝廷()14.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简答。

1.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他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第22课出师表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以光.先帝遗德()3.恢弘..志士之气()4.引喻失义....()()5.陟.罚臧否..()()()6.性行淑均..()()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9.躬.耕于南阳()10.不以臣卑鄙..()11.猥.自枉屈..()()12.遂许先帝以驱驰..()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当奖.率三军()15.庶.竭驽钝()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17.以彰.其咎()18.咨诹.善道()19.临表涕零..()20.后值倾覆..()21.由是感激..()22.斟酌损.益()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试题(共3页)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试题(共3页)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字词专项一、选择题1.以下(yǐxià)加线词意义一样的一组是()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得之那么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2.以下加线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使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此那么楼之大观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3.选出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汝之不惠4.以下句子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A.行道之人弗受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下面句子(jù zi)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B.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文言文语句专项一、选择题1.对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假如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但凡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B.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只是〕有道德的人可以不丧失罢了。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用脚踏着或者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承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对他来说叫作输掉了人的本心。

2.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指出(zhǐ chū)翻译有误的一项〔〕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谢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收〔施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文言文语段训练(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语段选自《》,该文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它就是著名的(请用6字以内概括)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偏()②小信未孚()③小大之狱()④公将鼓之()⑤公问其故()⑥望其旗靡()3、语段中找出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的一个成语:4、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

5、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鲁军反攻的时机:②鲁军追击的时机:③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④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②7、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

8、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评价:9、联系全文,简要评价鲁庄公这个人。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衡”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文中加点的“池”“兵”“至”“畔”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水池兵器到达叛徒B、护城河兵器极点背叛C、护城河士兵到达叛徒D、水池士兵极点背叛2、下列句子中的“故”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的“故”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既克,公问其故B、桓侯故使人问之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B、委而去之——弃城而逃离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风震天下,并不是因为武力的强大4、“得道者多助”中的“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胜向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

3、文中愚公移山面临许多困难,如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年老体弱、家里劳动力少等,请你再指出文中所表现的另外两项困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翻译为现代汉语。

5同意愚公的言行还是赞同智叟的话语?为什么?(限40字内)(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5.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6.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7.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六)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一.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2.九设攻城之机变__________________3.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内容考察。

1.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文填空: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______________”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但结果是墨子胜利了。

“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___________”则说明墨子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公输盘并不死心,反而想加害墨子。

两个“___________”说明此时两人心照不宜,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使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了。

3.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

这充分表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