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马说》教案(一)教学建议1.教学时长:两课时2.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写作结构,明确托物寓意的用法,端正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二)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明确“说”的体裁。
2.疏通文意,从提出问题、反面议论、事例论证三个角度梳理文章的写作结构,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准确识记文中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梳理文章结构,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文章在过去没有机械的时代,每个英雄的生命中也总有宝马良驹为伴,能够日行千里,辅助项羽所向无敌的骏马名骓;载着刘备越过檀溪,摆脱追兵的宝马“的卢”;还有那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赢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称的赤兔马。
“好马配英雄”,令人羡慕。
倘若这些好马没有配上英雄,或者没有赏识者的怜爱,是否还会让人羡慕,名垂后世?(学生小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去看看千里马如何才能配英雄的情况吧。
(二)技巧诵读,感知全文1.听读标注,技巧诵读师:语文课缺少不了“书声琅琅,笔间点点”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屏幕上的字音,要读得准确、流畅。
师:知不足而改之,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朗读这篇课文,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根据老师范读时的停顿和你的语感,划分好节奏停顿,标注好需要重读的字词。
节奏停顿如下: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再次齐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六、练习及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
23、《马说》
课题
23、《马说》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
分析
《马说》是第五单元的课文。本文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说说跟马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二、解题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马说”即谈马、论马。
投影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三、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需要在课后自主选择拓展内容,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拓展成果。
-学生在进行拓展学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板书设计
①《马说》主题:在板书中央用大字写出“马说”,以突出课文的主题。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是否能够运用修辞手法等。
4.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强调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马的文学作品,如《马说》的其他版本或者相关诗歌等,以加深对马的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观看视频:让学生观看与马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影片段,如《马语者》、《奔腾年代》等,以感受马在不同场景中的形象和意义。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与马相关的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等,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马说》的理解与赏析。重点包括:
-掌握生僻字词的准确读音和含义。
-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马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能够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是:
-对文中修辞手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学生需要能够识别这些修辞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说”就是“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1、读准字音:
祗( ) 槽( )枥( 邪( ) 外见( )
2、解释词语: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三、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A食之: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2、翻译课文:
(1)结合书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
学生边读边译,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
学生归纳课内一词多义现象,互相修正,互相补充。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堂检测:翻译重点句子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部分。
教学札记
二、预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某某河阳(今某某某某孟州市)人,祖籍某某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马说》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在学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文章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展开议论的,明确是围绕伯乐识千里马、食马者不知千里马来展开议论的。
结合韩愈的经历,探究文章言简意赅表达观点的写法,了解作者怀才不遇不平则鸣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马说》以良马喻英才,托物寓意,表达对明主的渴望和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谈的其实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之感,言近旨远,意味深长.学习这一课,要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与记叙。
结合韩愈的经历,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目标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2。
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难点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课前准备熟读课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总课80—章节(课题)名称马说学时2-1时28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联合说明初步认识课知识文内容。
技术2、正确翻译课文,累积要点词语。
过程频频朗读,联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
三维目标方法感情态度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马的认识与对马的谈论。
与价值观学生特色解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到教课要点频频朗读,认真领会。
作者对马的谈论与认识。
理解《马说》所表达的深刻内教课难点理解句意,联合背景,深入领会。
涵与意义。
教课过程设计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教课札记一、导入:(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听闻,认真听老师为学习马说做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深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讲故事。
好伏笔与铺肠小路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垫。
着,皮肤也受了伤;全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困难费劲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到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开端来长鸣,嘶喊声直抵云霄。
这是它感谢伯乐认识而且体谅它啊。
这是为什那?今日我们来学习《马说》,必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二、文学知识简介与解题:1.韩愈(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倡议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他的散文,气概雄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学生回忆韩黎先生集》。
愈的相关知2.《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谈论文体。
识与唐宋八“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代加的。
“说”就是“谈大家知识。
谈”的意思,比“论”随意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谈千里马”或“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1.学生怀疑(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禁止的词、句?)2.给以下红字注音:骈死槽枥或尽粟一石大声认读字食马者不外见无马邪词三、指导朗读1、指名读课文,正音。
《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马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马说》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 能掌握《马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能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段落的组织方式。
4.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 《马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段落的组织方式。
3. 比喻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深层意义。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对比赛马背景进行介绍,并同学们一起讨论比赛马的特点,并联想到人群中的精英们。
2. 内容介绍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马一直是人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交通工具,还是作为军事装备,或是作为文化符号,马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文学作品中,马也是经常被使用的元素之一。
《马说》就是以马为主题的一篇寓言小说。
3. 了解作者钟理和《马说》的产生背景。
钟理,原名张邦鹏,1908年出生于川省重庆市,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钟理以他的锐利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而闻名,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马说》都是他所创作的。
《马说》出生于1942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压迫和危机的时刻,钟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关于真相和权力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马的视角来讲述,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权力和利益的暴力占有、以及人类的本性问题。
4.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马说》的主人公是一头名叫“荷尔”(Horse)的选手。
他是一头非常优秀的赛马,是主人公。
但是,由于他年纪渐大,体力逐渐退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表现出色。
于是他就被淘汰了,丢失了选手的身份,成为了替补的马。
同时,小说中讲述了人物开展的种种竞选活动。
他们不断的扮演各种角色,模仿各种表演,以达到获得选票的目的。
荷尔看到这些,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和人类之间的巨大差别。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人教
23 马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把握短文中的要紧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训练学生分析明白得文章,归纳中心的能力。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式。
进程与方式目标:朗诵法、合作、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短文《马说》所说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讨论对人材的观点,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学情分析:文章可读性强,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教师要认真而认真地指导学生朗诵,而内容不易过深,考虑学生在现时期的生活阅历和同意能力,以粗知大意为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文体,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通译全文,把握重点字文句翻译;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方式: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资源:搜集的“伯乐相马”的故事。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以伯乐相马导入。
同窗们明白“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期人,姓孙名阳。
听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繁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使劲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满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巨费力地爬行仍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平民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闻名。
韩愈:字退之,南阳 (此刻河南南阳县)人,唐朝闻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伙儿之一。
身世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此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
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表现了这种精神。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能够发表议论,也能够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 (新版)
23《马说》【教学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比一比: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
走马上任,走马看花,蛛丝马迹,指鹿为马,招兵买马,五马分尸,万马奔腾,天马行空,驷马难追,人仰马翻,兵强马壮,青梅竹马,千军万马,汗马功劳,伯乐相马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倡导者、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
“唐宋八大家”之首。
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
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
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3)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奇巧而言辨,跟杂文相近。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一)挑战第一关1.读通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看谁一马当先。
2. 听读课文听节奏,悟语速。
(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
3. 正音正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A 音准通畅、声音洪亮,B 语速、停顿恰当,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
(二)挑战第二关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作者韩愈。
课文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爱护之情。
本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含哲理,对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悟人生道理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针对《马说》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意,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难点: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和爱护人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查找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意识;3.情感引导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课文译文;3.相关背景资料;4.字词解释;5.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课文原文。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生字词,查找并理解其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师学生进行课文翻译,对照译文,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和举例。
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然后,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形象简练,意蕴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3、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评价任务1.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通过目标二,能够说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能熟读成诵。
3、会记笔记积累词汇,了解文体把握托物寓意写法。
4、感受千里马的遭遇,深刻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寓意写法,理解伯乐千里马所象征的含义。
学情分析: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虽然接触了文言文,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习惯,很难顺利的翻译一篇文言文。
所以,继续加强文言字词的基础教学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文言字词是读懂读通文言文的基础之基础。
鉴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1、文本赏读法: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问题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节是自主学习课,学生提前预习为主;第二节是合作探究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切入,问一个适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驱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都说21世纪,是竞争人才的世纪。
那么请问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自己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做准备。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打开课本向韩愈索解吧!接下来,我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预习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诉学生文明接下来要干什么怎么干?这节省了时间,更是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马说》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 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教法: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教学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学生根据自习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学生明确,教师补充: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
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795-800年间。
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教师简介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教室、多媒体、笔记本、练习册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学生活动设计一:预习检查组内交流预习内容:交流自己课前预习积累的有关作者韩愈的相关情况,文章写作背景及“说"的文体知识。
选好代表做展示准备.代表展示,组间互补,师板书重点并补充。
学生识记,师点名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写作背景,3、文体简介应放在教材处理栏,为了保证格式内容美观,故放在此处)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导入: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学生活动设计二:朗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2. 学生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师生点评。
3. 学生分组读,相互点评。
4。
学生分组展示,要求读得抑扬舒缓,并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大意.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马说
作者韩愈
唐宋八大家
古今异义
重点实词
教学反思
重点词语:
祗:只是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或:有时
食马者:食通“饲”喂。喂养马的人
虽:即使不外见:见通“现”表现。表现不出来。
且:尚且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通其意: 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学生自由译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二、文学常识简介与解题:
1.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气势雄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2.《马说》是 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马的评价与认识。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马说》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导入: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 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 它淌眼泪,并脱下 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这是为什那?
马说
章节(课题)名称
马说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过程
方法
反复朗读,结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马的认识与对马的评价。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5.指生翻译全文。
五、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学生回忆韩愈的相关知识与唐宋八大家知识。
大声认读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结合工具书自主翻译。
明确作业与重点字词。
为学习马说做好伏笔与铺垫。
熟悉回忆唐宋八大家。
熟悉课文内容。
注意朗读节奏。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四、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翻译课文,将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教师适时板书重点词语。
师问:有没 有翻译不了的词、 句?
3.交流展示。
按照“读 文---释词---译句”的方式翻译课文,一人译一句。(翻译过程出错的地方,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学生质疑
(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不准的词、句?)
2.给下列红字注音:
骈死槽枥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外见无马邪
三、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正音。
(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2、再指生读课文 。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4、齐 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