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
外力地质作用讲解
2、高原和山区: 山前冲积扇、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多呈带状(实例)
例1
1、下列岩石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C
2、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冲积平原 B、三角洲、冲积扇
C、戈壁、三角洲
D、沙丘、冲积扇
D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10.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C
例6
08江苏卷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
已知图中仅山地岩浆岩中有原生金矿,但地质工 作者在A处沙层中就发现了金砂,用外力作用解 释该现象的成因。
思维训练 (09北京卷)
分析方法:内 外力共同作用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冲积平原: 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形成沿河 聚落带、沿海聚落带(实例)
冲积扇平原有哪些有利于 生产建设的条件?
河漫滩 平原
我国哪些大城市分布 在河漫滩平原上?
说明下列地貌名称及外力作用
A
B C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沙漠壑、长江
三峡
冰川地貌: 青藏高原
喀斯特地貌-流水侵 蚀:云贵高原
流水沉 积:冲积
扇、冲积 平原、河 口三角洲
C.大陆架
D.沙丘
4.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喷入海中的岩运动的一 种特殊形式。当地球运动变化所产生地应力 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使 地壳发生断裂或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累起 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 波形式的地震波向四周传播,从而引起地表 的震动成为地震。
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 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 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 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多 數政府目前都否認地震可以預報,包括200 8年汶川大地震。
➢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奇特美(奇妙之态) --是指那些经过地球外力作用和人类开发改造而 形成的,具有奇特风格的地文景观形态. 奇特美能给人特殊的愉快高兴 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 促进思维, 激励人们去追 求, 去探索,去创新. ( 图: 桂林象鼻山; 张家界 )
第三节 旅游吸引因素和旅游功能 ➢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安山岩中的斑晶
美国黃石国家公园中被风化的玄武 岩柱状结构
由于玄武岩融化后黏度小,凝 结后坚硬致密,所以可以做铸石 的原料。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 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 材料。
美国田纳西州的石灰石性质的页岩层理结构
香港东面一帶离岛的沉积岩
变质岩
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所以变质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过 程,中国鞍山的铁矿就是一种前寒武纪火成岩形成的一种变质岩
➢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 科学原理。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感受,又能认识一些科 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的启迪。因此,具有典型特 征的地区就成了科学考察的对象和大众的科普教育基地。
地球的地貌与地貌过程
地球的地貌与地貌过程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特征,它是由地质作用和地表空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地貌过程则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现象。
地球的地貌与地貌过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和地质变化的规律。
一、地球的地貌地球的地貌丰富多样,包括了山脉、平原、盆地、高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表过程所造成的。
1. 山脉:山脉是地表较高的地貌,它通常由构造抬升和抬升后的侵蚀形成。
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导致了山脉的形成,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形成的。
2. 平原:平原是地表相对平坦的地貌,通常位于或靠近大河流域,是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例如,黄河、长江的冲积平原就是因为长期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3. 盆地:盆地是由构造活动形成的地貌,是一种地质构造单元。
盆地的形成通常经历地壳的下沉、断裂以及沉积堆积等过程。
盆地内的沉积物丰富,往往埋藏着重要的矿产资源。
4. 高原:高原是相对较高而平缓的地貌,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牧业。
世界上有着许多著名的高原,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高原等。
5.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地势较为起伏,丘陵之间常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丘陵地区一般适宜发展农业和林业,地势多样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6.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水源,同时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便利。
河流的形成是由于地表的坡降、雨水的集水等自然因素。
二、地貌过程地貌过程是指地球地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现象。
这些地貌过程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1. 风蚀:风蚀是指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在风力的作用下,地表被刮动,沙尘被卷起并运输,从而形成了沙丘、沙漠等地貌形态。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质作用与地质地貌图片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
区别:静止沙丘为多层弧形层理构造, 流动沙丘是单向斜层理。 成因:静止沙丘,因为静止不动,所以 不存在沙粒的搬运,形成弧形层理 构造。 流动沙丘,沙粒 不断地从迎风坡向背风坡搬运,在 重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沙丘内部形 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
2、水蚀作用(最普遍、湿润区)使坡面破碎、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岩浆活动与火山地貌
一、内力作用
火山岛
火山岛
火山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口积水成湖-火山湖
(一)岩浆活动与火 山岩
一、内力作用
1、火山结构示意图
3、火山岩(岩浆岩)
2、火山按其活动性质,分为活 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种 类型
(1)喷出岩(玄武 岩):多气孔、疏松
(2)侵入岩(花 岗岩):坚硬
2、流水侵蚀与沉积 3、冰川侵蚀与沉积 4、海浪侵蚀与沉积
1、风蚀作用(干旱区)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 菇等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 有陡壁的小山包"。有些地貌外观 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1、风力沉积:沙丘或黄土
沙丘形状与风向
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构造图
a
1.观察并叙述河
道的弯曲变化趋
b
势?
2.动手画出河谷 横剖面,叙述横剖 面形状变化特点? 3.河谷不同发育 阶段以哪种侵蚀 作用为主?
成熟期Βιβλιοθήκη c你认为下列河流的横断面图应与河 谷的哪些发育阶段相对应?
2、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上游 洪积—冲积扇、 中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B
凹岸侵蚀 凸岸沉积
河漫滩平原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彩,有高山峻岭、广袤平原、幽深峡谷、辽阔海洋等等。
这些千变万化的地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作用逐渐形成和演变的。
地貌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力量,它可以使地壳上升或下沉,形成高山、高原或者盆地、洼地。
比如,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而形成的。
这种地壳运动往往规模巨大,对地貌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岩浆活动也能改变地貌。
当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可能会堆积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形。
而在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则可能导致岩石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类型,从而影响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
与内力作用相比,外力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崩解,为后续的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侵蚀作用则通过水流、风、冰川等力量,将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带走。
例如,河流不断地冲刷河岸和河床,能够形成峡谷、河曲等地貌;风的吹拂会塑造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奇特景观;冰川的侵蚀则能形成 U 形谷、角峰等典型的冰川地貌。
搬运作用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转移到其他地方。
水流、风、冰川等搬运介质的能力各不相同,它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量大小,选择搬运不同大小和重量的颗粒。
沉积作用则发生在搬运能力减弱的地方,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地貌。
比如,在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往往会形成三角洲;在干旱地区,风力减弱时,沙尘会沉积形成沙丘。
固结成岩作用则是将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岩石。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岩石可能再次受到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参与到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除了上述的地质作用,气候、生物等因素也会对地貌产生影响。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形成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形,包括山脉、山谷、平原、丘陵等。
地貌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体作用、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
了解地貌形成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对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有很大的意义。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作用和地表形态作用。
构造作用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所造成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地形。
例如,地震会造成地层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和断裂带;火山喷发会将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体。
岩石圈作用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岩石结构和形态。
例如,风化和侵蚀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溶洞、天坑等;沉积会形成各种地质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风成沙丘、海岸沉积地貌等。
地表形态作用是地表过程的作用,如地表水体的侵蚀、堆积和地形的变化。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V字谷、河谷平原、冲击扇等;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沙丘、雅丹地貌、风蚀谷等。
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的作用。
气候对地表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面。
例如,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风蚀地貌,如沙漠、戈壁、沙丘等;水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水蚀地貌,如河流谷地、冰石等;冰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冰蚀地貌,如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等。
三、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的作用。
水体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冲积和沉积等方面。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平原、三角洲等;海洋水的侵蚀和沉积会形成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沿海平原等。
地质作用与地貌
课题:地质作用与地貌一、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相互关系 :1、同时进行2、一定时间某一作用占优3、就全球来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
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
1、褶皱与地貌①褶皱:当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时发生的弯曲变形叫做褶皱。
(如下图)②褶皱的基本形态与地貌2、断层与地貌(如右图)①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断层。
【注意】: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错动位移叫做节理而不能叫断层。
廊坊十五中地理一轮复习第20讲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张力挤压力新←老→新 老←新→老【补充材料】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的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
按照构造地貌的规模,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
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以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是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第三级为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
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构造地貌主要是指级别最小的第三级地貌,地质构造地貌。
②断层与地貌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或高地、陡崖。
【例】华山、庐山、泰山下沉的岩块:谷底或低地。
【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带:沟谷、河流③断层的组合形态:在两个断层面间,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构造叫做地垒。
易形成块状山、高地。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寻找油气在背斜处。
(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②寻找地下水在向斜处(水的密度较油气大,向斜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断层处往往也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寻找煤铁等矿产层在向斜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矿产可能被侵蚀掉了);开采石方常在背斜处(施工容易,节省成本)④水库等大型工程应注意避开断层。
地质地貌形成顺序
地质地貌形成顺序一、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内部的应力导致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形的现象。
这种运动是地球地质历史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它不仅影响地壳的构造,还决定了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地壳运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的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升降;另一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板块移动。
板块构造理论是当前对地球构造和运动机制最广泛和最科学的模型之一。
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数块巨大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等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地壳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岩石的形成与演变岩石是构成地球的主要物质,它们的形成和演变与地壳运动和地球历史密切相关。
岩石的形成主要有三种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固化形成的,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而变质岩则是由其他类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
岩石的演变主要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实现。
这些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形态和成分,还为地表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岩石的演变还受到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三、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为了准确研究和描述地质年代,科学家们建立了地层系统,即将地球上所有年代的地层按照其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研究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并推断出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岩石形成与演变等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和规律。
四、构造地质与地貌形成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及其对地表地貌影响的学科。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中的应力、应变、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地貌形成的机制,还能帮助我们预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构造地质作用下,地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12-13题
3、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中,
构造稳定、地基稳定结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种地基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
(2)图中A、B、C、D四处,属于向斜的是
,
判断理由是
;属于背斜的
构造 受力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图解 名称 情况
褶皱 挤压力
波状弯曲 变形
高大的 褶皱山脉
岩层连续完 整
挤压力 破裂并沿 断层 或 破裂面有
岩层失去了 块状山地 连续完整性
拉张力 明显位移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 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C.地震 D.火山活动
6.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
点是
D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
7.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D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对地貌的影响 典型例子
地垒 地堑
岩体相对上升 山岭或 高地
岩体相对下降 谷地或 低地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判断断层的依据: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 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图 文 题)
常见内力作用(为主)地貌的形成过程①花岗岩(山体 ) 露出地表过程: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花岗岩露出地表。
如:花岗岩风化球的形成过程、黄山花岗岩体的形成等。
②火山(玄武岩山体) 的形成过程:(是否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地壳断裂,岩浆喷出,火山灰堆积形成山体。
如:日本的富士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
③断块山或断层高原:先是看是否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或高原,后是外力作用形成现有地貌,以内力为主。
如:华山、庐山、泰山、贺兰山、阴山、鄂尔多斯高原等。
④断层平原和谷地: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流水堆积形成平原。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⑤断层湖的形成过程: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如:贝加尔湖、非洲东非大裂谷附近的湖泊(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维多利亚湖)、云南洱海等⑥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地壳运动(挤压),岩层向上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山。
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山、海岸山脉等均处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受板块挤压形成。
典型例题:[例1](2012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1(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答案与解析]解析:据图可知,图中B处于断层陡坡范围内,A处于其外的点苍山山上。
不难看出,洱海在内的范围应该属于断裂下陷构造,即地堑。
A处的点苍山则属于地垒山(断块山)。
B处为耕地,周边河流较多,双处于断块山脚,可以推测为冲击平原。
再按照相关地貌类型成因作答即可。
答案: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板块相撞)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 。
如: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 板 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美洲 板块与 太平洋 板块相撞)
总之,地球不海陆的形成的分布,陆地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 地壳运动 的结果。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有时成为谷地 或盆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
(受强大压力 或张力,岩体 破裂并有明显 错动、位移)
常形成裂谷、陡崖、谷地、低地以及块状 山地或高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
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 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盆地构造,有利于储存 地下水 ,常形成自流盆地。
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索赔变形变位,常保留在 地壳岩层 中,
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 为 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有时成为山岭,但
褶皱
不不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为谷 地
地 (受强大
质 构 造
挤压作用, 岩层弯曲 变形)
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分类
影响
水平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地 壳 运
和弯曲变形,常造成 巨大的褶皱山系、裂 谷或海洋。
动
垂直运动:使岩层抬升或下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大西洋扩张 东非裂谷的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上的 岩石圈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 断裂构造带 分 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某一片区域地物的整体形态,是地表地理元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的产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本教案将重点讲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分类地质作用是指在地壳中为一定的地质条件所引发的各种地理变动和地理过程,是地殊与形成的基础。
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运动、地表运动和地壳变动三大类。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的整体和基本部分—岩层隆升、隆降、横向移动所造成的地表现象。
它是地球表面地形地势上的突出变化,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和岩浆活动通过岩石断层传导到表面的现象。
2. 地表运动地表运动是地壳裂变所引发的地壳断臂,是一种地面隆升、下降及地面倾斜等现象。
地表运动分为抬升、下降和抬升-下降运动,是因地质构造发生运动而形成的地形变动。
3. 地壳变动地壳变动是地球地壳的塑性变形和物质迁移运动。
它包括地质运动和地壳拗断运动两种类型。
地质运动主要是地层摆动、弯曲变形、粘滑等引起的物质变动。
地壳拗断运动是地壳裂成块体,此种现象只见于地震、地裂、地沟和地裂缝等地区。
三、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地理变动是地理形态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
地质作用是地理变动的驱动力。
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摄浸作用地质作用中的侵蚀、风化等现象会改变岩石结构、渗透和根系的状态,导致岩石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2. 弓形作用构造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地层隆起或下降,形成了山脉、高原、深谷等地形。
3. 碎屑作用岩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挤压、撕裂等力量的作用,导致岩石破碎成碎屑,进而形成山区、平原等地貌。
4. 沉积作用地质作用中的沉积作用是由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运输沉积而形成的。
这些沉积物堆积在地表上,最终形成了平原、扇形地、河谷等地貌。
5. 溶解作用地质作用中的溶解作用是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被溶解后形成的。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地理教案: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外部表征之一。
了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对于我们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
二、概念解释1.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指的是在长时间内,由于构造力和物质循环等因素所引起的岩石变化和构造发展过程。
主要包括内力产生的构造运动以及外力产生的侵蚀、沉积等过程。
2. 地貌形成地貌形成是指由于内外力相互作用下,经过长时间演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或表面特征。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洼地等。
三、内力作用与构造运动1. 内力作用内力是指来自于深部岩石的构造力。
它是地壳板块运动的推动力,对地表形态和构造产生重要影响。
内力作用包括的主要类型有挤压、拉伸和扭曲等。
2.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互远离、靠近或是滑移而产生的大规模岩石的变化及形态调整过程。
常见的构造运动包括逆冲运动、剪切运动和断陷运动等。
四、外力作用与侵蚀作用1. 外力作用外力是指来自于大气、水体以及生物等外部环境对地质体的作用力。
外力作用可以通过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式,改变岩石体的结构和形态。
2. 侵蚀作用侵蚀是指由流水、冰雪和风等因素引起的地表物质搬运和消耗过程。
常见的侵蚀类型包括河流侵蚀、海浪侵蚀和风成侵蚀等。
这些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地表形态,例如河谷深切、峡谷形成以及海岸线退缩等。
五、实例分析1.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冲撞而形成的。
冲撞过程中产生的压强使地壳发生折叠和推覆,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这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 长江三峡的形成长江三峡是由长江侵蚀作用逐步形成的。
长时间的水流侵蚀使得河道不断深刻,形成了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峡谷。
同时,地质构造运动也对峡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我们了解到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之间密切关联。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地壳中的各种力量和过程,通过作用于地壳的构造、岩石和地表物质,对地貌产生的影响。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岩石的变质变质和风化、侵蚀、沉积等方面来介绍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一、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构造运动是地球地壳中的板块活动,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岩石的变形。
构造运动对地貌的产生和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壳发生隆起和下降,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使得地壳发生隆起。
此外,构造运动还可以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进一步改变地貌。
二、岩石的变质与风化对地貌的影响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主要对象,其变质和风化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变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或组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质作用会改变岩石的硬度、密度和抗风化能力,从而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石英岩可以变为云母片岩,花岗岩可以变为麻粒岩。
这些变质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地质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 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受空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侵蚀、溶解和破坏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的组成发生变化,使其变得松散和脆弱,直接影响地貌的形成。
例如,由于风化作用,岩石表面可能形成凹凸不平的坡地、漏斗状的喀斯特地貌、湖泊和河谷等。
三、侵蚀对地貌的影响侵蚀是水体和冰川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岩石的剥蚀和搬运的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侵蚀会改变地表的高程和形态,形成山谷、河流和峡谷等地貌特征。
其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最为明显,河流会将陆地表面的岩石剥蚀搬运,并在其下游沉积,形成平原。
四、沉积对地貌的影响沉积是指水体和冰川搬运的颗粒物质在地表沉积的过程。
沉积物的种类和沉积地点直接决定了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河流的下游,携带的颗粒物质逐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河漫滩;而在冰川融化的地方,冰川搬运的石块和泥沙形成冰碛坡。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不过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流水作用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H2O + CO2==H2CO3;H2CO3==HCO3--+H+(第一步:形成碳酸和碳酸根离子)H++ CaCO3==HCO3-+ Ca2+(第二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为
直
隆起, 低起伏,台湾海峡 主。
运
凹陷 海陆变
动
迁
a
31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 生物化石,证明在地质史某段时期,现在的喜马拉 雅山地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5700m 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布的高 度是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以来不断 抬升,在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抬升形成 “世界屋脊”。
营 主要是旋转能 力 和放射性元素 作 蜕变产生的热 用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总的趋势是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外
风化,
总的趋势 作用为
营 来自地球外部, 侵蚀,是使地表 主力 主要是太阳辐 搬运,
作
射能
沉积,
起伏状况 趋于平坦
用
成岩
极其缓慢的内
a
迅速激烈的2 内
漠
积
a
29
(二)内营力作用
• 1、地壳运动 • 2、岩浆活动 • 3、变质作用 • 4、地震
a
30
表二:地壳运动的类型
类 型 运动方向
对岩层 产生 的影响 地貌
实例
关系
水 平 运 动
水平位 移,弯 曲变形
褶皱山 脉,裂 谷或海 洋
喜马拉 雅山、 东非大 裂谷、 大西洋
相伴发 生, 以水平
垂
地表高
作 用
貌;②沟谷加宽加深, ②流速降低, 扇 ②河流中下
例如峡谷,瀑布;
泥沙逐渐沉 游形成冲积平原
③喀斯特地貌
积
和河口三角洲
风
力 风蚀沟谷 ,风蚀
作 用
洼地,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①搬走地表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 沙尘、碎屑 ②沙漠外缘形成黄土 ②风速降低, 堆积,如黄土高原
形成戈壁,裸岩荒 泥沙逐渐沉
a
32
东 非 大 裂 谷
张裂形成断裂带
a
33
1、三大类岩石
喷出岩: 玄武岩、流纹岩 岩浆岩
侵入岩: 花岗岩
沉积岩: 层理构造、含化石
变质岩: 高温、高压
a
34
• 岩浆——各类岩石相互转换——岩浆 • ① 岩浆岩的形成: • 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
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
• ② 沉积岩的形成: • 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
• 种类:风蚀、水蚀、冰蚀、湖蚀、海蚀
• 其中,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最常见最 强烈的的一种
a
8
流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
a
9
瀑布
a
10
河流沟谷、峡谷
a
11
风蚀城堡
a
12
风蚀蘑菇
a
13
风蚀柱
a
14
风蚀洼地
a
15
冰川侵蚀地貌
刃脊
角峰
冰斗
a
16
冰蚀作用
a
17
海浪侵蚀作用
a
18
海蚀柱
海水侵蚀地貌
a
24
冲积扇
a
25
河流冲积平原
a
26
风力堆积的沙丘
a
27
5成岩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的松散物质,通过后期 的压实、胶结等作用,可以固结成坚硬的 新的沉积岩石,称为硬结成岩作用
a
28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堆积地貌
流 ①冲刷坡面,例如黄 ①搬运侵蚀
水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后的产物 ①山前形成冲积
第一节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
• 一、地质作用 • 定义: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
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称为地 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 起的)
• 分类:按能量来源 可分为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
a
1
分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
类
影响
系
内 来自地球内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同式时进
a
39
a
40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a
41
a
42
a
43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 1.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 • 2. 摇晃时立即关火; •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 5. 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内禁止行驶; •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 ③ 变质岩的形成: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形成的岩石
a
3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化石) 变质作用
a
36
外力
地壳上升
岩
浆
沉积岩
岩
变质岩
岩浆
重熔再生
a
37
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②
变质岩 ③
④
岩浆岩
④
④
岩浆
a
38
地震的形成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 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 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 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 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 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在水、冰川、空气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 等作用下,可从一地移到另一地方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a
4
a
5
a
6
花岗岩球状风化
a
7
2、侵蚀作用
• 定义:也叫剥蚀作用,是指流水、风、冰 川运动等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的破 坏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并使风化破碎 的岩石离开原地,从而形成 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水侵蚀掉的泥 沙哪里去了?
海蚀拱桥
a
19
3.搬运作用
• 风、流水、冰川等把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 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a
20
河流搬运
a
21
冰川搬运
a
22
4.沉积作用
在搬运的过程中,因环境变化(如动力减弱、 形成超载),便要发生沉积(即卸载), 称为沉积作用。
a
23
海水堆积地貌
a
44
a
45
a
46
a
47
a
48
a
49
二、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 1、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也称地形。
• 2、分类
• 按其成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干 旱风沙地貌、冰川冰缘地貌、湖成、熔岩;
• 按其基本形态:平原、台地、丘陵、山地;
• (山地按海拔高度分:低山(1000m)、中山 (3500m)、高山(5000m)、极高山)
(一)外营力作用
• 1.风化作用
• 定义: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生物
水分等的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 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 程。
• 种类: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
生物风化
a
3
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
动力 分类
风力 流水 冰川 生物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