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合集下载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顾梦琛,李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文章运用质性数据分析法,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21篇军民融合案例文本为样本,提炼高频词并总结了具体领域推进军民融合的典型模式及其内涵特征。

同时,基于范畴编码分析,比较了四川省和西安市两大典型区域军民融合的推进现状,梳理了不同类型主体推进军民融合的路径。

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在科技、制度领域的成效较为显著,而金融、人才等领域的要素支撑和市场培育不充分。

建议未来充分依托当地军工资源和发展基础,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互动的氛围,分类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并加强短板领域的政策指引。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军工资源;质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5-0023-05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based on CasesGU Meng-chen,LI Zheng(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CAST,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This paper well grasped the theoretic mechanism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nd conducted the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This paper took as samples21textual cases abou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sue in"Top100 Cases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Experiment",extracted high frequency words and summarized the typical paths a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propel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Meanwhile,based on category coding analysis,this paper compared the progres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representative region,and sorted out the ways how different subjectspropelle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the area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while inequacy of supporting elements like capital and talents,as well as insufficiency of market cultivation,came down to potential fields for grab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s suggestions,we need to propel deepen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relied on fully inte­gration of local militar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the formation of a good multi subjects participating and interacting atmos­phere,summing up replication and promotion experiences by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elines in short fields.Key words: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Development model;Military resources;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军民融合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深刻分析,制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

简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相互融合、互补、相互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战略。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军民融合的基本思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军民资源优势,实现军民资源的有机结合,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统一,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

军民融合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军民融合的政策保障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防动员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法》等,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府还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军民融合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三、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包括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装备制造、海洋开发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军民融合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军民融合的核心目标军民融合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军工企业在科技研发、产业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作用,实现国防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五、军民融合的前景和挑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促进国防和经济的双向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市场竞争、人才培养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军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应对挑战。

总结回顾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思想、政策保障、重点领域、核心目标等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军民融合将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国防和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的目标。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军民融合评估指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军民融合评估指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军民融合评估指标分析作者:卢雪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1期摘要:军民融合水平评估关系到军民融合效果的检视与相关策略制定,依据指标构建原则和实际政策,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再根据指标特点选取层次分析法,对决策问题分层并分解为若干个三级指标,运用模糊量化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量化决策,为评估融合水平和优化融合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评估指标;融合水平一、引言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战略依托。

从经济学角度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际上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军队和地方的优势,实现整个国家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了解军民融合的内涵,合理构建和分析评估指标,测度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摸清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融合方式、融合领域、融合效果等问题,利于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规律,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提升军民融合水平。

二、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构建根据科学全面性、可操作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引导性等原则,结合国家军民融合相关政策和已有成果,初步确立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详见表1。

融合广度,主要指区域在多大范围内实现军民融合及融合的规模、参与度、共享度及通用度等。

融合深度,主要指区域内国防建设利用经济社会资源的能力。

融合效果,通过地方的经济效益、军工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主要评估军民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军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与贡献。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军民融合广度/深度/效果水平:A/B/C=∑Wik·Pik。

广度、深度、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彼此联系紧密,在计算综合水平Z的时候,本文将三个指标视为同等重要即权重相同,则综合水平Z=(A+B+C)/3(式1)。

(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融合深度B、融合效果C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表1同理构建。

(二)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数据收集方式为专家打分法。

根据已经构建的模型,在yaahp软件中导出指标体系调查问卷表分发给军民融合领域专家,然后将各位专家的评分输入,将采集到的第一手数据统计整理后,做T检验显著,每一项取平均值,验证假设均值有效后,输入每个备选方案层的指标分数,构造判断矩阵。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作者:杨威马子健谭茂鑫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18期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军民融合产业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有利于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物质技术支撑,对于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军民融合产业是将军民两用技术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军事各相关领域,为其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

它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核心和依托,通过军、民领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产业。

简而言之,军民融合产业这样一种类型的产业,既承担国防军事等涉“军”任务,又参与“民用”市场经济活动。

从军民融合本质内涵来看,军民融合产业不是独立于“军”和“民”的产业,而是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同时服务“军”和“民”双方市场需求的产业。

二、军民融合产业的主要特征(一)军民技术通用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彼此融合、相互转化,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高技术两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军用融合产业技术既满足国防军工需要,又能使技术商业化,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通用技术涉及军民市场,存在巨大市场商业价值潜力,能够为军民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信息化时代,安全与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与民、平与战、前线与后方、军用与民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

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

军民融合产业通用技术研发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加速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

如美国GPS最早是由开发用于情报搜集、全球监测等军事目的,而随着技术外溢效应,GPS不再是单纯用于军事目的,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军民双方的互利共赢,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而军民融合可以将军事科技与民用领域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动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延伸,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军事科技的发展往往处于技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与民用领域的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创新应用,推动民用科技的升级换代。

同时,军事科技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安全观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安全需求。

军民融合可以将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加强国家的军事科研力量,提升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的研发能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同时,民用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也可以为国家提供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手段,提升国家的整体安全水平。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安全实力的提升,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通过军民融合,国家可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同时,军民融合也可以促进国际军事合作和交流,拓展国家的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安全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军民融合的个人理解

军民融合的个人理解

建设兵团!军民融合从字面理解,非常的简单:代表国防力量的军
队体系和代表地方群众的融合,军队和地方由于各自承担不同的目
标任务,不同的管理体系,尽管在某些地方也有交际,但都是浅层
次的交际,由此导致的最现实也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资源的重叠和
浪费!比如机场有军用和民用,军用机场民营飞机不得靠近的,民
用机场也不会给军机提供起降、加油等服务。

在军民未融合的背景下,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这种
重复建设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资源浪费。

当然我只是举一个让你好理
解的例子,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军民融合,那可就没有高度了!XZSJ 亲自兼任主任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背后自然有它深层次的
内涵,引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郭瑞鹏研究员的观点:从国
家宏观层面来说,“军”指的是国防建设,而“民”指的是经济建设;从中观层面来说,“军”指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某些重要领域,比如说武器装备的研发,军队的人才教育,军队的后勤保障,
这个“民”指的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相关的那些民用领域,比
如说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就是国家的科技和工业
体系的建设,和军队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就是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从微观的层面来说,对企业而言,“军”指的就是军品或者军用市
场还有军用资源,“民”指的就是民品、民用资源还有民用市场。

这三个层次你听着别嫌啰嗦,理解透彻,政治理论水平立马可以飙
升到地方部级、军队正军级领导干部的水平。

军民融合 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 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融合发展,旨在实现军事技术和军事资源在民用领域的有效应用,同时通过民用技术和民用资源的引进和应用提升军事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军民融合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意义。

以下是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军民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军民融合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分析军民融合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2. 军民融合的实施路径和机制:探讨军民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机制,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军民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创新机制的建立等。

3. 军民融合的领域和应用:分析军民融合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例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医疗卫生等,重点介绍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4. 军民融合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理念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 军民融合的发展前景和建议:展望军民融合的发展前景,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对外合作,为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该研究报告旨在为军民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取得更大成果和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

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

现状和问题
军民融合发展一般经过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两
62 Ⅰ2017/08
GUOSHILUNCONG| 国是论丛 |
军工企业给当地财政的贡献较少,因此部分军工企 业集团难以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2.民企参军的各种壁垒依旧存在 相对其他一些领域而言,军工领域由于自身的 特点属性,显得相对封闭,军工企业的竞争性采购 比例较低,其上下游的一些相关性采购往往不是选 择最物美价廉的,而是选择相关关系人的。另外, 由于多数军工企业缺少必要的需求信息通报、发布 机制(一些军工产业往往会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 产业链,一般不对外发布需求信息),大多数民营 企业对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和能力了解较少,对配套 需求知之更少,导致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虽然具有某 些领先技术优势,但是由于渠道不畅、信息不通, 往往“参军无门”,影响了军民产业融合的效率。 因此,军工产业对于民企参军的各种壁垒依旧存 在,相关需求通报机制和服务平台仍不完善。 3.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多地同质化现象 伴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许多地区都把发 展军民融合相关产业作为推进重点,甚至许多原本 就没有军民融合基础的地方也将军民融合产业列为 未来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设 立了鼓励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但是从各 地军民融合产业的选择和定位来看,产业布局不科 学、定位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盲目引入 高端制造、重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各地区产业结构 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了为融合而融合、 为建设而建设的问题,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阶段。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 开始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正处于由发展初期向 发展中期迈进的阶段,即军民融合深化发展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军民 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 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工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军民融合跨越发展的龙 头。在一些传统军工大省,如四川、陕西和湖南等 省份,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军工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如何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对当 地产业的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实现形 式。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军工企业难以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军工和地方工业的协调发展处 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 导致“军口”和“民口”两张皮。军队的装备基本 由军工企业生产,地方工业较少参与。在过去机械 化军队的时代,这种军工和地方工业不够协调的状 态还能勉强应对,但在信息化、高科技的今天,这 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受现有体制因 素影响,分散于全国范围的军工企业大多隶属各个 国有大型军工集团。受军品免税和优惠政策影响,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作者:王树年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01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作者: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4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是适应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市场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一、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遵循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点规律,顺应世界新科技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一)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战略高度提出“军民两用”战略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为实现两大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之路,促进了两大建设的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统筹两大建设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号召全党全国全军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格局,不仅赋予了军民融合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军民融合的战略意义

军民融合的战略意义

军民融合的战略意义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

军民融合的战略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国防实力: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通过将民用技术与军事技术结合,提高军事装备的性能和效能。

这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提高军事作战能力,保障国家的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可以推动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开展军民融合,可以激发民用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3. 优化资源配置:军民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军队拥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与民用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4. 加强国家创新能力:军民融合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军事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军民融合还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和知识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5. 促进社会进步:军民融合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例如,通过军事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军民融合还可以推动教育、环保、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提升社会的整体进步水平。

综上所述,军民融合在提升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创新能力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深度融合与合作,可以实现多方共赢,推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1. 引言1.1 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发展。

军队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资源,与民用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军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将军队的科研成果、装备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可以有效提升地方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军队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也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通过与地方高校、企业合作,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军民融合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发挥军队的科研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推动军民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军民融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军民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1.2 地方经济发展的挑战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原因,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形成了发展的“先富后富”现象,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加剧。

其次,地方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依赖性较强,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和产业升级的困境。

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地方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但又因为缺乏创新能力、人才短缺等问题而难以有效实现。

再者,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走向强盛过程中,面对多方位的制约因素和阻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需要国防实力有大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供坚强保障,也需要切实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提高物质产品与社会服务的总体供给水平。

第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赢得国家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系越来越紧密,必须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全方位整合国家力量,加快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第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健全党领导下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制度管理体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四,军民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

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基础。

强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基础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

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在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上下功夫,在打造军民融合龙头工程和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军民融合产业是两个领域的融合,即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旨在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家经济和军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从政治、经济、产业、研究等角度来分析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政治角度政治角度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出台了,该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另外,国家还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来协调和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实现政府领导和企业市场的有机结合。

因此,政治角度上的支持和促进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二、经济角度经济角度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应用于民用领域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因此,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已经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为8%。

同时,军民融合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优势。

军产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民用企业有着市场导向和创新能力,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互补优势,实现赢利增长。

另外,军民融合产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航空、机械、电子、信息等。

三、产业角度在产业角度上,军民融合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军民融合产业的范围涉及到军事装备、工业制造、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产业群体。

具体地说,军产企业在航空、军事通信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而在民用领域,通信、网络、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也是热门领域。

总结军民融合要点

总结军民融合要点

总结军民融合要点1. 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力量与民用资源有效结合,实现军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现代化军事建设中,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

通过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的相互融合作用,可以提高国防实力、推动军事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总结军民融合的要点,探讨如何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效路径。

2. 军民融合的意义军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军民融合可以优化国防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国防实力。

其次,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创新和军事装备研发,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此外,军民融合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带动社会进步。

3. 军民融合的要点3.1 深入推进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点之一。

应该加大投入,加强科研力量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军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的深入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军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军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

3.2 拓展军民融合领域军民融合不仅限于军事科技领域,还应该拓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加强军民融合,通过军事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合作交流,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普通人员的军事意识。

此外,在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也应该加强军民融合,充分利用民用资源提升军事实力。

3.3 加强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军民融合需要有正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应该及时修订和制定军民融合相关法规,明确军民融合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军民融合的认知和支持。

3.4 建立军民融合的机制和平台军民融合需要有良好的机制和平台支持。

应该加强军民融合的机制创新,建立军民融合的协作机制和联络机制,促进军业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还应该建立军民融合的评估机制,评估军民融合的效果和成效,为进一步军民融合提供参考和指导。

4. 结论军民融合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言:军民融合是指将军队和军事资源与民用领域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军民融合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军民融合的背景和概念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军民融合的背景和概念。

军民融合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新型融合模式,强调军队和民用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互补。

这一理念源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独特挑战,例如军队资源过剩、经济发展不均衡等。

通过将军队和民用资源有机结合,军民融合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第二部分: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军队在科研、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将其与民用领域结合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其次,军民融合可以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再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效率,军民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部分: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尽管军民融合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军民融合需要解决军队和民用领域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确保资源共享不受影响。

其次,军队和民用领域有不同的组织文化和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有效融合和协同,以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

最后,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为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军民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军队具有独特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通过与民用领域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军民融合有助于打破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军民融合也需要充分考虑利益分配和管理机制,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军民融合的意思

军民融合的意思

军民融合的意思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众之间的融合,是指军队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

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军队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民众的福祉。

军民融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民众的福祉。

首先,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可以利用民众的技术和资源,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其次,军民融合可以提高民众的福祉。

军队可以利用民众的技术和资源,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提高民众的福祉。

军民融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军队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军队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

其次,军队应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更好地利用民众的技术和资源,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民众的福祉。

军民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民众的福祉,但实施军民融合需要政府和军队的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和军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军民融合,推动国家的发展。

军民融合的解释

军民融合的解释

军民融合的解释
军民融合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战略筹划,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军民双方在基础设施、力量布局、资源利用、系统管理、实践推动、安全监控等过程中,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标准、条件等方面的一体实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成果的优化配置、互惠互利。

军民融合的路径:既有军转民,也有民参军
军转民就是把军用技术转民用
民参军包括
一是民用技术转军用;
二是民营资本进军工;
三是民企技术和产品进入军工或者军队市场。

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其政策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其政策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其政策研究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军民融合,顾名思义,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一种发展模式。

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建设来说,军民融合至关重要。

一、军民融合的背景从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角度看,军民融合是必然走向。

在国家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军队的军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还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军民融合,将军队的技术、人才、资源向民用领域倾斜,促进技术创新,增强经济竞争力。

二、军民融合的路径1.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军民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开放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还可以为创新技术的互融互通提供更多的机会。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开放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创新协同等目标。

2.政策创新政策创新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民用技术向军事领域转化。

同时,也应该鼓励创新企业进入军工领域,推动企业间互相协作,共同发展。

3.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需要大量的研发人才,而这些人才应该统筹考虑军民两个领域的需求,并进行培养。

同时,也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军事领域的精英人才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经验。

三、政策研究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政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政策研究应该紧紧围绕着军民融合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设计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政策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加强与军方的合作,鼓励军队向民用领域转化和普及先进军事技术。

2.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应该优化军民融合的市场环境,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市场需求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同时,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军民融合市场的有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学解释作者:李晓华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7期【摘要】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军工产业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因此对价格不敏感,能够在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军工产品需求规模小、军工企业数量少的特点又会造成封闭的军工体系效率低、成本高。

民用产业规模大、需求多元、企业数量多、产业分工细化,因此技术创新活跃,生产效率高,具有成本优势。

通过军民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带动民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军工产业的效率,增强国防安全保障。

军民融合具有不同的层次,其深入推进需要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调整,也需要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军民融合分工技术规模经济经济学【中图分类号】 F40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7.17.003二战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纷纷推动军转民、以军带民和军民融合。

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军民融合”的概念,该报告将军民融合定义为:“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游光荣,2006),军民融合由此成为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四个阶段(徐辉,20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集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对军民融合的认识不断深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年7月印发),军民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后的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2017年6月20日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尽管军民融合在国家安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践层面已获得充分的认识并持续深入推进,但是在学术层面,既有的研究大多关注军民融合的内涵、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具体做法、军民融合推动策略等方面,而较少有研究对军民融合的内在机理给出深入的解释,本文是在这方面做出的一个初步尝试。

军工和民用产业的特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是两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具有紧密的联系,不应成为完全独立和割裂的两个部分。

军工产业的特点。

军工产业是指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为国防安全提供战略性物资的产业。

在我国,由于武器装备主要是由军工企业研发、制造的,因此军工产业主要是指军工企业构成的整体。

军工产业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技术领先,外溢效果明显。

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是其国防安全的根本保障,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军工领域,以使自己的武器装备处于领先地位,在军事对抗和战争中获得领先优势。

因此,军工产业的竞争是世界各国最先进技术的竞争,许多最先进的技术率先由军工部门研发并获得应用,军工产业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许多军工技术具有通用性,在民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转移、溢出到军工领域之外,军工技术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原子能利用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曼哈顿计划,该计划一方面催生出核武器并成为世界大国的战略威慑力量,另一方面核技术在以电力为代表的民用部门和科研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卫星通信和GPS定位技术也源于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许多先进技术如激光、探测器等技术在工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基础的互联网则是美国国防部的产物,是1969年为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的分组交换系统推出的。

第二,品类有限,产业规模较小。

军工产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武器装备以及与国防安全紧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火箭发射、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

国防军工产品关系国家安全,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除少数单兵常规武器、装备外,许多武器装备或战略性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

同时为了降低后勤保障成本,一个国家军队列装武器的型号也不会过多。

与数以亿计的民用产品相比,军工产业的产品品类、产量均比较有限,整个军工产业的规模不会太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第三,客户固定,产品使用周期长。

军工产业的客户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军方,也有少量武器装备出口到国外。

武器装备是最前沿技术的应用,许多性能指标往往需要突破现有技术的极限才能达到。

而技术前沿的推进需要巨额的投入,并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也就造成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同时,武器装备的列装也要考虑装备之间的兼容性、操作人才的培养以及后勤保障成本。

因此,武器装备已经定型,就会使用相当长的时间。

例如,美军的B-52轰炸机1962年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量生产,直到今天仍在服役,而且美国空军希望B-52能够服役到2024年。

第四,军工技术受到严格的出口管制。

由于军工技术与国防安全休戚相关,因此许多国家对先进的军工技术与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

早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17个国家于1949年11月在巴黎成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俗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对包括30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实施战略物资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禁运,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

1994年4月1日巴统解散,但发达国家对其他一些国家的禁运并没有因此而终结。

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简称《瓦森纳协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瓦森纳协定》包括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

民用产业的特点。

民用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军工之外的产业都可归于民用产业。

民用产业具有不同于军工产业的显著特点。

第一,产品丰富,产业规模大。

经济发展在根本上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在大多数时期特别是和平时期,民用产业的规模都要比军用产业大得多。

与军用产品为降低后勤成本将产品规格控制在较小的数量上不同,民品企业为了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恰恰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的品种和规格,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就造成民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

以制造业为例,随着分工细化,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非常齐全的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划分为30个大类、169个种类和482个小类,制造业的产品品类更是数以万计。

如果再算上产品款式、规格、型号、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制造业的产品种类可以说不可计数。

第二,企业量大,产业分工细化。

2015年我国制造业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就达到358665家,如果算上规模以下企业,制造业企业数量将达到百万以上,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用企业。

民用产业巨大的企业规模、繁多的产品种类,使得每家企业主要聚焦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按照自己的优势实行产业分工,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

由于产品复杂、分工细化,民用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提前作为支撑,产业集群成为分工深化、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促进创新的空间形态。

第三,全球布局,市场竞争激烈。

与军用产品由于关涉国家安全受到政府严格的管制不同,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民用产品呈现全球布局、全球竞争的格局。

一家企业需要根据价值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禀赋的不同,在全球最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全球生产网络。

一般来说,产业链越长、模块化程度越高、产业链各环节要素需求差异越大,全球分工就越深化。

电子信息产业尤为典型。

以一台智能手机为例,基本上是美国进行设计、开发操作系统、提供CPU,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提供各种主要零部件,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

与国内市场相比,全球市场的企业数量更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也更多,因此市场竞争也就更为激烈。

军民融合的理论解释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不应是割裂的,而应该通过以军带民、以民促军,最终形成军民共进的格局。

军工企业与民品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促进相互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看,在实践层面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既能够促进军工产业发展、加强国防保障,又能够带动民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加快新兴产业的形成。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也有经济学理论作为坚实的基础。

以军带民。

以军带民的最主要作用是能够通过军工产业先进(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扩散,带动新技术在民用产业的利用,促进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

第一,支持前沿技术研发。

许多重大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资巨大,开发周期长,且存在巨大的失败风险。

对于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民营企业来说,它们缺乏足够的实力,也难以承担巨大的风险。

即使能够最终实现技术开发成功,由于后发优势,模仿者的投入可能比原创者小得多,原创者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反而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成本优势,这就造成商业化的企业对此类创新望而却步,造成前沿技术和重大技术投资不足。

但是一些重大技术创新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掌握该项技术,不仅在军事对抗中处于劣势,也无法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因此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进行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