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难在哪里
浅析影响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障碍因素
解 . 者 是 只知 其 一 。 知 其 二 。 是对 科 学 发展 观 能 知但 不 能 或 不 二 行 。 旦 涉 及 到 自身 实 际 或 本 地 、 部 门 利 益 , 们 就 会有 另 一 一 本 他 套标 准 , 至 背 离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要 求 。 是 能 知 能 行 , 不 能 长 甚 三 但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的重 要 创 新 成 果 .是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 重 要 指 导 思
想 . 指 导 发 展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而 , 些 干 部 群 众 尤 其 是 是 然 一 领 导 干 部 对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重 大 意 义 、 学 内 涵 和 本 质 要 求 缺 乏 科
但 由于没有 一套科学 的决策体制及其长效运 行机制 。 导致决策 的 主观性 和随意性现 象发 生。此外 , 由于科学决策体制 机制的
缺 乏 以及 科 学 发 展 观 在 决 策 中 的 指 导 地 位 的 缺 失 。 致 决 策 中 导 的 部 门 利 益 化倾 向严 重 。 部 门 利 益 主 导 下 的公 共 政 策 的 制 定 , 必 然 使 部 门利 益 凌 驾 于 公 共 利 益 至 上 , 而使 以人 为 本 这 一 科 从
深 刻 的认 知 。 存 在 认 知 上 的 偏 差 ; 当 前 发 展 中 的 问题 认 识 或 对
不 足 。 乏 理 性 的 思考 。 缺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中 心 环 节 就 是 把 科 学 发 展 观 其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
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不断拿新的观念和旧观念的反复交锋才能得到最后的升华。
发展观念的转变。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
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只重GDP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观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
这些情况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并非易事。
我们必须对以往的GDP至上与发展失衡的观念加以矫正,积极促成各个地区走上健康、文明、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消费观念的转变。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必须实现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而且全体公民都要践行,甚至要从娃娃抓起。
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我国资源的有限性。
譬如,在资源总量、人均耕地状况、森林和淡水的拥有量方面,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弱势状况非常明显。
其次要有责任意识,要珍爱资源,为建立节约型政府作贡献。
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20%,节能工作大有可为。
确立新的共享价值观。
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
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风险将会因积累而放大。
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破解的难题及促进发展措施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找出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一、查找出的问题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
(二)作风不够扎实,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意识不够强。
(三)精神状态不佳、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效率不够高。
二、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深化学习活动,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
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三个着力”和“四个一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整改措施,强化整改力度,抓好工作落实,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方面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问题。
(二)继续深化人大代表“四带头、一联系”活动。
近期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强调度,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把“四带头一联系”活动推向深入。
(三)加强代表小组规范化建设,为“四带头、一联系”活动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广泛联系选民,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在人大机关继续开展“心系群众,岗位惠民”行动。
(五)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议,加强对人大代表建议的督办
工作。
对事关全局的建议实行重点督办,并组织代表对办理情况专题视察,务求办理实效。
(六)围绕全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为建设文化示范区提供科学依据。
(七)围绕民生问题,听取审议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进行视察,促进全区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区人大办公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自检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自检报告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的思想觉悟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通过反复调研、分析、提炼,我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虽然能坚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主观世界,但是在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的领会、理解上还不够系统和深刻。
特别是在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自身岗位特点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普遍真理与与行业的特殊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与破解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等一些方面还有差距,有时思路还不十分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与县教育局和学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距离。
二、保障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体制还不够完善。
这些年来,我始终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对于保障课堂教学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作用,进行了改革和探讨,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但由于新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特别是教师的绩效评价还不科学,因而导致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效果还不显著。
三、这些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但是由于受财力制约、受财政分配固化利益格局的影响,一些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好。
比如,农业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还较落后,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但也为加大财政投入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
这些年来,工作着眼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主要是:有些工作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仍然靠惯性思维工作;有时全局观念不强,缺乏从教育全局发展谋划的意识;有时干事创业的精神不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
教育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出成效。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问题及原因自查报告_检查报告.doc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问题及原因自查报告_检查报告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但是,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经过反复调查、分析和提炼,我认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虽然我们可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有意识地武装我们的头脑,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刻。
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自身岗位特点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普遍真理与行业的特殊要求有机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与解决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有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有时思路不太清晰,措施不够有力,与县教育局、学校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保证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几年来,我一直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在保证课堂教学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作用。
我进行了改革和讨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然而,由于新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
尤其是教师的绩效评价不科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不明显。
3.过去几年,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增加了在教育领域的投资。
然而,由于财政约束和财政分配固定收益模式的影响,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例如,农业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城乡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仍不高,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来解决,但也对增加财政投入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实现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
近年来,工作重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要点如下:有些工作没有强烈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仍然依赖惯性思维。
有时大局观念不强,缺乏从教育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的意识。
有时,官员没有很强的创业精神,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
观念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干部作风建设教育任务依然艰巨,要继续取得成效,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障碍因素
题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试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官僚主义目录一、绪言二、发展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三、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要求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障碍是官僚主义五、可采取的措施六、结论和思考摘要本文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官僚主义。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如:社会文化中的落后观念和利益驱动等,但官僚主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障碍。
本文首先论述发展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其次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要求;再分析说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再论证官僚主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主要障碍;最后本文提出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障碍因素官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试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官僚主义没有发展中国就没有出路。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必须寻求发展,但新环境下的客观条件,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就是实现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定会遇到各种障碍,但总有一种障碍超过其他障碍所起的作用,而成为最大障碍,这就是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
一、发展是中国唯一出路当前,发展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不发展就意味着落后挨打。
这点从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得到印证,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每一步都受到外国阻挠、干涉包括企图分裂中国的血的事实中得到证实,从近来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等美国包围堵截的现实得到证明,从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小国被分裂搞垮的事实中获得认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前国际环境已成为发达国家掠夺资源寻求自身持续发展的残酷现实。
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上个世纪通过战争掠夺巨额财富和资源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20世纪末达到巅峰。
它们对地球造成的浩劫也是前所未有,给别国带去的是战争,留下的是资源匮乏和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如果中国不发展起来,就只能让这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一句空话,到那时中国只能是死路一条。
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大作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决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我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人主要就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我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不够解放,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
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具体到我们农发行而言,在业务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对发展业务缩手缩脚,谨小慎微怕担风险,另一种是“规模偏好”和“速度情结”比较严重,开拓业务不顾地方实际情况盲目发展、泡沫式发展,结果是业务既没有作大也没有作强,反而为农发行健康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两种思想均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如何正视发展问题,坚持“好字优先”,快速发展成为我行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2、统筹兼顾的能力不强。
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中,多方关系需要我们去考虑,如:加快发展与执行制度的关系、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等,多方利益需要我们去兼顾,如: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客户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等,经营管理者如何统筹兼顾多方关系、多方利益是考验经营管理者水平、践行科学发展观保证业务又好有快发展的更本保证。
3、经营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我行经营目标存在冲突,农发行属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其经营带有明现的政策指导性。
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但在当前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农发行市场化经营目标越来越强,经营目标的政策取向与市场化取向冲突也日趋激烈。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在城市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困难1,在城市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困难?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结合起来,采取新途径。
依法治国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思想。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是整体规划。
”这份敏锐的总结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指出了城市管理的最高标准。
了解管理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科学内涵,解决管理难题,突破工作瓶颈,是城市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
2,如何克服困难:1.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核心和本质,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群众的党建,人民的执法,人民的情感,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力量,思想人民的思想和人民的迫切需求。
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利益。
他们不应该忽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不应该忽视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随意收取费用和罚款。
城市管理部门面对所有社会阶层,尤其是大量失业者。
为了谋生,有些人占据了城市的道路,而另一些人则以移动方式运营,这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
面对这把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理性而感性,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招标运作。
对于极少数特别困难的家庭,我们应帮助他们解决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要采用疏blocking与堵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市场,让经营者以最低的市场价格进入市场。
这不仅活跃了经济,也减轻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
2.这是一个系统,复杂和长期的人文项目。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它必须遵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本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是走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之路。
这样解决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这样解决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姓名:吴小芳引言:解决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就要了解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友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中央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用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央提出的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对各项工作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从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检工作,实现质检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质检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五个层面入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学习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学懂弄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搞清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基本要求。
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难点问题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提出至今已近5年的时间,应当说,目前从认识层面上讲,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这些深刻内涵,都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也不能回避的是,由于体制机制、能力作风等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在具体的工作层面上,在实际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到县、区一级,我认为,需要引起上级重视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难点和问题,需要自身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引起上级重视的四个问题:
3、由于二元结构破解难导致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由于目前户籍、土地征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济等十几项制度,仍处于城乡两元运行状态,破解起来比较困难,致使很多地方县级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市和农村各搞各的,结果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设施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高达1:3,大大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1:1.5的比率,也超过了国际上沿用的1:2的红色警戒线(泰山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2.5)。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四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一方面农村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几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提请上级党委政府、高层领导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就我们自身而言,也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能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样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在县区负主要责任的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职责所系,责任重大。我感到,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抓好"三个转化":一是应当注意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发展的正确思路。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领导干部应当尽快适应新形势,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思维定势转变到科学、务实、创新的思维方式上来,使以人为本、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观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和思路的根本转变。尤其要专注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即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要以工业化为动力。千方百计,立足实际,突出优势和特色,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或服务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入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可以为城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有力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要以城镇化为支撑。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可以说,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要以产业化为手段。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唯一有效途径。中国传统农业与国外现代农业最大的差距,在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而在保持现有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解决这两个差距的唯一途径只能靠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联系农民的方式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真正走上现代化之路。二是应当注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从增加二、三产业比例入手,按照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一产的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品牌;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捷径,大力实施定向招商、定位招商、定点招商,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用市场化手段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区域的吸引力。三是应当注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领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以学习掌握科学理论为基础,搞好调查研究,着眼发展大局,寻找工作差距,总结自己,借鉴他人,创造性地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同时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善于解决各类矛盾,不断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
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地落实,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整改措施,下面将详细探讨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员工参与度不高在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分员工对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因为活动内容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导致员工对活动缺乏热情,缺乏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也是因为员工工作繁忙,无暇参与活动。
2.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公司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使得员工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学以致用。
3.活动践行效果不明显部分员工学了理论知识后没有及时付诸实践,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公司制定的学以致用、转化为实际实践的目标。
4.活动过于零散公司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闭环,使员工难以持续参与和深化学习。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提升员工参与度(1)丰富活动形式:公司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如集体讨论、团队建设、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提升参与度。
(2)激励机制:公司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示范榜样,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分阶段推进:根据员工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将学习活动分阶段推进,逐步提高难度和深度,增加员工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2.优化活动设计(1)针对性: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员工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实践操作:活动中应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员工亲自动手,体验实践的乐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校科学发展观问题分析检查报告
学校科学发展观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一、问题现状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学校在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校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忽视科学研究,导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有所欠缺。
2. 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部分学科的实验室设备较为陈旧,教学条件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宣传不够到位。
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发展目标的制定中,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思考和运用,导致学校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弱势。
二、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学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更加注重其教学水平,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科研条件和激励机制,缺乏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投入。
2. 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学校在经费分配和资源投入上存在偏向,对于一些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等,投入相对不足;而一些优势学科,如文科,外语等,受到更多关注。
3. 学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宣传不够到位。
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2. 调整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应加大对于与科学发展观相关学科的投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提升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举办科学活动,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结论学校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和科学发展观宣传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自查剖析材料
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自查剖析材料
根据个人经历和观察,我发现以下方面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 个人发展不平衡: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问题,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成长。
2. 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资源的超量消耗和浪费,对环境的过度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个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不足,对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接受能力不强,导致个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受限。
4. 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较少。
5.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个人在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方面的投入不足,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有以下几点改进的措施:
1. 做到全面发展:注重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遵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2. 提升创新意识: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未来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
3. 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传播正能量,通过自己
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 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自我教育意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定期进行自我
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总结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全面发展个人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要关注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领导班子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 2003 年 6 月成立以来,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职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职工队伍建设、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和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来,公司发展迅速。
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检查起来,公司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公司领导班子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现代企业理念和发展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领导班子对新形势下创建特色国有企业研究不够深入、不很具体;在创建理念和更新发展观念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勇气,解放思想的力度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未能根据形势变化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修订和完善,战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尚未在全体职工中形成高度的共识,落实规划的行动力度和督促检查工作不够。
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人员及岗位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二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调查研究不够深入,高水平研究成果不多,缺乏更多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改革创新成效不显著;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人才素质有待提高;四是职工队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五是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总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实践科学发展观,将其确立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活动组织存在不够严密、具体。
有些地方和单位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没有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没有明确活动的主题、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等。
导致活动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够强,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其次,活动内容存在重要环节缺失。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开展活动时,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但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工作,导致活动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不够。
另外,活动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开展活动时,过分注重表面的形式,强调数量、排名等指标,而忽略了质量、效果等实质性问题。
活动中一些干部和群众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实践和总结,导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我们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机制,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
同时,要加强对活动的督促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公平等方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活动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既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又要通过实际工作探索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路径。
另外,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强调质量和实质性效果。
要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和实践精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进行。
保持WORD修改记录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保持WORD修改记录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克服。
首先,城市治理中科学发展观的落地需要多部门合作。
城市治理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交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但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同、权责界定模糊等原因,协调难度较大。
如果无法形成高效的协同机制,就难以有效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
其次,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往往面临利益冲突。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城市扩张与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利益冲突使得科学发展观的落地变得困难,需要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协商解决。
第三,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城市管理的工作内容复杂多样,需要城市管理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城市管理者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这些要求对城市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和提升。
最后,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面临着机制创新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无法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创新旧的体制机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新机制。
这需要政府主导,吸纳各方意见,通过试点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城市管理体系。
在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城市管理者、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政府需要加强对城市管理的引导和推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城市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城市管理的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
科学发展为何难践行
科学发展为何难践行科学发展,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
它意味着以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繁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发现科学发展的理念难以真正落地践行,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观念的束缚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长期以来,一些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阶段,认为只要经济数据好看,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暂时忽略。
这种短视的观念导致了对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重要问题的忽视。
比如,某些地方为了追求 GDP 的快速增长,盲目上马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虽然短期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利益的驱动也使得科学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排污水、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些开发商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违规占地、破坏生态,导致生态失衡。
这种利益至上的行为,使得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也是科学发展难以践行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一些领域,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漏洞,监管不到位,对违反科学发展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比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有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使得一些违法企业逍遥法外,继续破坏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学发展的践行。
虽然现代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清洁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这就使得我们在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面临着技术瓶颈,无法实现科学发展所要求的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此外,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参与度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很多人对科学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深刻的思想转变。但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把新观念和旧观念得到最终的升华。
发展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想,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沉重的GDP增长和环境保护,更大的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沉重的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重创造财富而忽视共享的财富概念仍在不同程度影响不同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地区领导仍然是“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解释为“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以速度为中心”。这些条件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是不容易的。必须纠正国内生产总值与发展的不平衡,积极促进各地区健康、文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4)行为自律的概念。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作为一个集体,应该严格,严格的和严重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有意识地通过教育和指导,约束自己的言行,注意维护整体形象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六坚持”的重点:一是在组织观念上,坚持政治坚定、秩序禁止;第二,在行政审批方面,必须坚持
1. 科学发展观呼唤现代城市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新时期城市管理的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社会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就会越突出。因此,要求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服务更加人性化是必然的。坚持以人为本,是要问我们的管理执行,所有的人的利益为标准,注重与人的沟通,关注人民的意见表达和尊重人民的权利,尊重人们的选择和个性,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挥人的潜力,实现人的发展,它是城管执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理念方面存在问
题
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重要的引
领力量,领导干部在带头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理念方面肩负重要责任。
在现实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 科技意识不够强:有些领导干部对科技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政策规划中忽视科技因素的重要性。
- 战略部署不够到位: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需要以前瞻性和全
局性出发,有些地方或部门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不够清晰,导致了
科技工作的迷乱。
- 投入不够充分:科技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但有些地方
或企业的科技投入相对较少,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 科技人才紧缺: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一些地方或企业缺乏
高端科技人才,造成科技成果的滞后甚至“断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
- 加强科技意识:领导干部要提高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坚定科技引领现代化发展的信念,科学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
- 完善战略体系: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各地和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对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影响,加强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 加大投入力度: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广度,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 加强人才培养: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总之,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关注和引领科技发展,在带头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理念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科技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科学发展观难在哪里?——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韩康教授林娜2012-10-22 10:08:50 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2日记者: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四代领袖集体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认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也很不少,经常可以看到老百姓对一些政府的发展行为评价不高,甚至常常有批评的声音。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韩康:我认为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一是发展体制问题,二是发展利益问题,三是发展评价问题。
一、发展体制问题。
我们现在的发展体制,各级政府干预和掌控资源配置的力量还相当强势,在很大程度上,发展活动的合理性取决于政府和个人行为的合理性,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记者:请您先详细谈一下发展体制问题。
韩康:好。
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发展体制为基础的,这种发展体制最基本的类型就是市场体制和非市场体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撬动因素就是发展体制的革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体制按照市场化原则重新塑造,才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令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发展成绩。
中国选择市场化体制是一个巨大发展进步,同时也是一个发展过程。
市场经济是多样化的,无论是自由主义甚或国家干预主义,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所谓最优市场模式。
实际上,每个市场经济国家,最终都还得按照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现在不是也不可能是发达国家那种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规则又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同时也不是我们希望将来能够达到的那种更高水准的市场经济,而是一个初期阶段和建立初步框架的市场经济体制。
记者: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采取历史的、发展的分析方法,比简单批评或过分追捧的观点,可能更令人信服,这种市场体制有什么特点?韩康: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有许多特点,比如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又遵循市场活动的一般规则,但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民间市场活动活跃的同时,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干预和掌控资源配置的力量也相当强势,政府经济活动同市场经济活动既相协调又相矛盾,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制,很难简单用“好”或“不好”来加以解释,无论怎么评价,它就是一种带有这个时期历史印迹的市场经济体制,或者说发展体制。
在我们这个市场体制中,政府的经济功能除了在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还有两个特别突出之点,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行政控制力量,二是有一个规模巨大、在许多领域占有垄断地位的国有资产及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群。
我们思考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不能离开这两个最基本的发展体制条件。
发展体制是第一位重要的东西。
记者:您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征的概括非常鲜明,提出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干预和掌控资源配置的力量还相当强势,请做更详细的说明。
韩康:好。
如上所说,由于各级政府干预市场和掌控资源配置的力量相当强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发展活动的合理性常常要取决于政府行为的合理性。
在30多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力争上游,积极谋划加快发展,在方针规划、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很强势的发展推动力量。
没有这个强势力量,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绩。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由政府带动起来的发展行为,也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有的还相当严重。
现在老百姓最为诟病的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政绩工程为优先准则的发展行为,二是主观意志违反发展规律的发展行为,三是严重损害大多数民众利益的发展行为。
这三种情况都可以举出许多典型案例,恕不赘述。
这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明显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呢?从最近的重庆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我称之为“行政强权体制”的东西在发生重要作用。
所谓“行政强权体制”,首先表现为政府行政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同时,在行政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行政权力又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特别是集中在行政机构(也包括党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甚或最高领导的一两个人手中。
这种情况,在行政权力影响发展活动时表现得特别明显。
人们随处可以看见,在诸如确定发展方针、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城乡规划、选择投资项目等重要发展决策时,少数人或最高长官的意志是最终决定一切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发展对领导者人格的路径依赖。
重庆案例最深刻的经验教训,就在于此。
记者:您提出了“行政强权体制”的概念,又提出发展对领导者人格的路径依赖,并用重庆案例加以印证,令人印象深刻,但这是否只是个别案例呢?韩康:绝对不是。
把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运寄托在个别领导者的人格因素上,重庆案例并不是个案,而是我们这个发展体制的一个典型现象。
在“行政强权体制”下,时常会出现由“强人”推动发展的情况,姑且称为“强人模式”吧。
这种“强人模式”首先是依赖行政权力的强势,同时也有人格因素原因,例如工作能力、性格强弱、实践经验、知识结构以及非常重要的权力背景等等。
“强人模式”确实可能推动发展,比如有人敢于突破制度框框争取新的发展空间,有人利用特殊资源条件扩大招商引资给地方带来发展实惠,等等,但绝不能成为发展的通行范例。
发展不是依靠科学、民主的法律法制为基础,而是靠人的因素决定一切,才是最有风险的事情,因为人格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谁能保证有人永远做对事而不做错事,永远办好事而不办坏事,永远是好人而不会变为坏人呢?如果发展脱离科学、民主的法律法制轨道,脱离依法决策的基本规则,而是依赖所谓强人模式,甚至可以容忍打着发展旗号任意使用个人专制手段,那就是回到最坏的体制上去了。
况且早有调研材料表明,领导者的决策失误是最可怕的发展损失,其总量可能要远比贪污腐败的资金数量多得多。
记者:看来媒体最为追捧的“强人模式”值得认真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回到科学的发展体制轨道上来。
韩康:非常正确。
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关注发展体制问题。
现在这种属于初期阶段和建立初步框架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向着更高水平和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迈进,不能总是甘于维持现状,特别是各级政府干预市场和掌控资源配置的强势力量的现状。
同时,在大的发展体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也要积极想办法逐步弱化和改变行政强权体制现象,把行政管理和发展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绝不能总是把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运寄托在少数人身上。
那种由少数人的宦海沉浮决定发展过程和发展成败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
二、发展利益问题。
政府是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利益差异,这就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许多重要战略举措,很难在一些地方真正落实。
记者:请您讲讲为什么要提出发展利益的问题呢?韩康:因为发展利益是发展的动力。
如前所讲,在我们现有的发展体制下,政府是发展的重要组织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在发展利益上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区别,有些方面甚至是矛盾的。
这种发展利益方面的矛盾,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种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解决办法,结果就出现了许多谁都难以解释清楚的弥补方案和发展现象。
正是这种发展利益方面的矛盾,使中央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指导原则制定的一些重要战略举措,例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等等,很难在一些地方真正落实。
下面我用案例分析方法来说明问题。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 GDP指标问题。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后一个较长时间里,GDP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高引领指标。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1300亿美元左右,这样可怜的经济规模只能是贫弱大国的象征,当时最迫切的发展要求,就是尽快把经济规模搞上去,把GDP做大,这个GDP指标和指标体系,也就成为一个最有感召力和最有共识的东西了。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9年GDP总量达到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时候再去一味追求扩大规模,继续把GDP作为最重要发展指标,就不对了。
中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逐步淡化GDP的引领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宏观指标体系已不再有GDP增长速度的内容。
但是,依我的观察,追求经济规模最大化从而把GDP增长继续作为最优先目标的状况,基本上没有改变。
这里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发展利益的驱动。
地方政府坚持把 GDP做大,规模经济优先发展,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地方经济发展利益。
一方面政府可以由此提高财政收入,有了厚实的财政收入,才可能进一步再扩大政府的投入,提高地方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从容地投资地方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还可以增加政府人员的收入和福利。
这样做,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种收入型发展模式。
相反,如果不在GDP上下功夫,转而注重产业技术创新、治理生态环境、提高结构水平等发展举措,从长期看无疑是好事,但短期看对地方政府是一种投入型发展模式,对于任期制的地方政府来说,是极不划算的事情。
记者:地方政府坚持把 GDP做大,难道都是出于公心吗?有没有个人利益方面的考虑呢?韩康:非常好的问题。
地方政府坚持把GDP做大,规模经济优先发展,还有一个属于潜规则的重要原因,就是同各级政府主官最大个人利益的仕途升迁紧密相关。
仕途升迁要有政绩,经济发展的政绩怎么衡量?虽然国内外也有各种创新性指标体系,但技术上都没有过关,无法从根本上替代GDP体系,因此,谁都不敢轻易丢掉 GDP。
在这里,做大 GDP有一个百试不爽的最好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搞大投资、上大项目、铺大摊子,哪个地方搞了这个东西,增长水平马上改观,发展政绩马上提升,否则政府的日子就难过了。
记者:这个分析很有意思,把为什么GDP在理论上并不吃香,但实际上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说得比较透彻,离开利益驱动问题来讲理性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还有别的案例吗?韩康: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建设是中央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实施的一项空前宏大的民生工程。
预计“十二五”规划将建成3000万套保障房,以一家四口计算,会惠及约 1亿 2千万城市中等和中低收入人群,解决20%左右的城市居民住房问题。
这个工程如能按期保质完成,将在社会资源结构调整、房地产业合理发展、社会保障获得重要突破,乃至大幅提高政府威信和民望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但现在的情况是,保障房建设难度极大,从土地获得、市场融资到企业选择都非常困难,建筑质量问题也屡屡曝光,整体工程进度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也在于发展利益差异带来的矛盾。
记者:从很多媒体反映的材料看,地方政府似乎对保障房建设很不积极,原因有各种说法,您怎么看呢?韩康:地方政府推动保障房建设,在理论上讲天经地义,但同其发展利益确实有很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