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_1(同名4)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与重点】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5、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超前复习,知识回顾〗重点课文我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仲永》是本单元讲读课文,浏览课文,回顾老师讲过的内容,梳理出每课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所抒发的感情、所运用的写法、名句。
〖课中实施,深化理解〗一、预习检查三、延伸练习,能力迁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的一项。
()..完全正确..及词语字形A、脑髓.(suǐ) 花圃.(pǔ) 骊.( lí)歌倜.傥( tì)B、沮.(jǔ)丧讪.(sàn)笑菜畦.(qí)木屐.( jī)C、嫉.(jì)妒丑陋.(lòu)蝉蜕.(tuì)弥.慢(mí)D、书塾.(shú)环遏.(yè)瞬.(shùn)息收敛.(lián)2.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B.外面正下着大雨,他没有带雨具,只得冒雨疾行,样子显得很狼狈..。
C.从没见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D.这次没有能够当选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www.5ykj.com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所在第一单元二、授课学时3课时三、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重难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点、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掌握难解的词语。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讲读法五、教学准备:.解决生字词2.掌握写作手法,理解文意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识深广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攒cuán斑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窦dòu厥士jué拗ǎo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ó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掌握本单元生字词。
2、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预习噢!)﹙一﹚文学常识(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便于巩固)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鲁迅原名____字___,______人,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中篇小说_____,小说集,___,__散文集_____、散文诗集_____等。
2、《丑小鸭》,童话,作者____,___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等。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_____。
_____是_____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_____4、《伤仲永》选自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晚号_____,是北宋____,______,_____5、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和宋代的()、()、()(称为三苏)、()、()、()(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也有这种分为唐二家,宋六家)(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确凿()菜畦()斑蝥()敛()脑髓()蝉蜕()执拗()攒()宿儒()肿胀()叮嘱()骊()歌玉簪()花鸡毛掸()子气咻咻()木屐()讪()笑嫉()妒()脖颈()冰雹()篱()笆()瞬()息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词语人迹罕至:宿儒:瞬息:讪笑:骊歌:骇人听闻:荒草萋萋:伫立:(3)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求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受之于天()贤于材人远矣()得为众人而已耶()如此其贤也()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以钱币求之()余闻之也久()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宾客其父()父利其然()父异焉()(4)重点句子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推荐K12学习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二、基础感知(一)调动积累,激趣导入。
列举自己知道的关于“劝学”的名句或典故。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准读顺。
反馈指导: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听范读,注意正音断句。
岂(qǐ)邪(yé)遂(suì)更(gēng)即(jí)卿(qīn g)孰(shú)涉(shè)猎当(dāng)涂(2)同桌互读,互相订正。
(3)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4)齐读课文2.读通读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K12学习】XX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
XX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背景说明。
关于“两弹一星”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导学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杰出人物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名人为主题,四篇文章各有侧重地写名人的精神、品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学习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磨练一种坚强的性格,唤醒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2.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3.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抓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资料助学⑴《邓稼先》知识链接: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
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
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
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
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
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就是"龙头"。
邓稼先,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主备人李金波课时三课时课题第一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5、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同学,一定要认真预习噢!1、作者简介及语文知识。
(先读课文再做下面的题)⑴、鲁迅生平简历: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 )。
⑵、《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散文集,共收集10篇文章,大部分是( )和( )回忆。
写这些文章时作者已经四十多岁。
“朝花”比喻( ),“拾”是对往事的回忆,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原籍台湾,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又举家迁居北京,一直到1948年返回台湾。
从20世纪50年代起,林海音已经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文学作品共四十三部。
最著名的小说《城南旧事》于1983年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拍成电影,从而家喻户晓。
(4)、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 )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合集(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合集(人教版)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助读目标:.能读会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并能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的结构,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助读过程:一、教材助读:、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对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2、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
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掌握生字词。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注音、解释。
)2、读文题,你从中得出什么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听朗读录音,然后朗读全文,、理清思路(分别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并划上记号:写百草园:起于“”句,止于“”;写三味书屋部分:从“”到“”中间“”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作业反馈:
1. 及时批改学生的短文,对学生的观点和表达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学生提到的环保行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 对学生设计的手抄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环保知识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提高环保宣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单元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积极性。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们将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节,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进行实验活动,如对比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设计游戏,如文学知识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的知识。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课文六个部分的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默读法、讨论交流法、圈点勾划法【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导学1.通过上网及其他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2.读课文,完成《测评》“知识梳理”题。
课堂互动一、检测预习,了解内容3.(1)小组内矫正《测评》“知识梳理”题。
(2)全班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3)互相交流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4.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将课文中表现邓稼先伟大精神的内容用笔进行勾划,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边读边勾划,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1)(2)(3)(4)(5)(6)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5.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6.说说课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7.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8.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9.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10.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11.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2.揣摩语言,体会下面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某某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一、单元分析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品、赏、析、议”的能力。
读,多种方式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品味语言;赏,欣赏文本;析,分析疑惑;议,讨论交流。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从整体着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多向对话。
例如:读一篇文章,可以问自己:我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也就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示,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把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品质和价值取向。
三、单元教学设想对本单元的几篇重点课文作一点具体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人教材还是第一次。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来的,节选的是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1 邓稼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利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把握文章关键句段,揣摩其含义,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学习其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1.资料搜集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
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搜集好相关资料,准备好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
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生1: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2: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3:我补充一下,中央军委曾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师:何谓“两弹一星”?生4:“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认识他们很荣幸。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去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
(板书课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运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透过细节掌握人物性格特征;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ABC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ABC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虽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政论文”,全篇也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但对于远离了那个年月的初一“小朋友”而言,读来着实有些生涩。
按常规,会让学生先学懂此文,再延伸到对人生的思索。
这里,我们不妨反弹琵琶,从学生较容易明白的人生哲理入手,先创设一个类似的意境,再让学生理解课文,并能让学生自然将文中的“国运”与“人生之旅”糅合贯通,渗透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出迷雾,直至豁然开朗。
教学步骤:一、创设意境导入(屏幕展示配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带你们到大海中航行,开心吗?(画面1:平静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船)好,请同学们上船让我们划动船儿,起航!(画面2:晴空万里,海鸥翻飞,风平浪静,船扬帆前行。
《水兵圆舞曲》奏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感想如何?(画面3: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波浪汹涌)面对这艰难的逆境,你的感想如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再犹豫不决,畏惧彷徨,船就要颠覆了,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船员们,你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好,勇敢的水手请随老师一同来搏风击浪。
(《命运交响曲》抗争高潮部分音乐响起)。
(画面4:一切恢复平静,乌云散尽,清风徐徐,船儿轻快地驶向了彩虹灿烂的远方。
轻快的《水兵圆舞曲》再次响起。
)二、生交流旅行感受(可能会有学生谈及人生的话题)的确,人生旅途亦复如是,民族的历史进程亦复如是。
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三、听朗读,讨论答题。
(屏幕显示)a.重读“艰难的国运”b.重读“雄健的国民”c.重读“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要求说明理由)2.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你能将下列本体、喻体准确对应吗?长江大河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的光明前途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民族生命进程浊流滚滚,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3.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四、语言积累背诵最喜欢的比喻句。
【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教案合集(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教案合集(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学案第一课《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学案自主学习后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_》。
作者鲁迅,本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
他的著作很多,都收在《》里。
2.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和课文下面的注解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臃肿___脑髓秕谷拗过去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鉴赏:相宜:4.通读课文,根据提示,理清脉络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写。
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我书塾里去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写。
边听课边思考完成第一课时独立完成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下面问题:.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在课文中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百草园的“乐”?3、本文作者选取了三味书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真实再现了三味书屋怎样的生活?4、在三味书屋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合作探究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独立完成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探究问题下列问题。
、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怎样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4、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4—8题。
5、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完成课堂练习9—13题合作探究6.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1)________。
作用:________。
(2)________。
作用:________。
(3)________。
作用:________。
课后练习与拓展1、选出加黑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宿儒锡箔秕谷收敛B.菜畦狗窦觅食珊瑚c.盔甲斑蝥渊博缠络D.竹筛鼎沸绣像蟋蟀2.选出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A.臃肿轻捷木莲珊瑚B.机关斑蝥消释戒尺c.和蔼绅士宿儒方正 D.油蛉蟋蟀莲房弹琴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4、选出对课文第二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充分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5、本文段的中心句是:文中的静态景物有:动态景物有:6、这段景物描写的顺序是()A.由园内到园外B.由整体到局部c.由概括到具体D.由略写到详写7.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8、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通过描写(),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9、请仿照文段中的一、二两句写一段话。
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0、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1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上文哪一相照应?2、“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
”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3、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我的中学时代冰心因为整理信件,忽然翻出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70年代末给我的一封信。
她写:“小谢,记忆力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你的声音笑貌和我们中学时代的一切,在我病榻上的回忆中,都是那样出奇地活跃而清晰……”这几句话又使我十分激动,思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的确,在我十年海内外的学校生活中,也就是中学时代的一切,给我的印象最深,对我的性格影响也最大。
我的中学生涯是在1914至1918年度过的(那时的中学是四年制)。
14岁的年纪,正是感情最丰富,思想最活泼,好奇心最强,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最强的时候。
我以一个山边海角独学无友的野孩子,一下子投入到大城市集体学习的生活中来,就如同穿上一件既好看又紧仄的新衣一样,觉得高兴也感到束缚。
我用好奇而谨慎的目光,盯着陌生环境中的一切:高大的校舍,新鲜的课程,如音乐、体操,和不同的男女教师……但是我最注意的还是和我同班的年龄相仿的女孩子。
她们都梳髻穿裙,很拘谨,守纪律,学习尤其刻苦。
一同上了几天课,她们就渐渐地和我熟悉起来。
因为我从小听的说的都是山东话,在课堂上听讲和答问都有困难。
她们就争着教我说北京话。
(那个头一个叫我“小谢”的同学,是满族人,语音尤其纯正)我们也开始互相谈着自己的家庭和过去的一切。
她们大多是天津、通县、保定等处的小学升上来的(她们都是寄宿生),数学基础比我好,在国文上我又比她们多读了一些,就这样我们开始互帮互学,我觉得我有了学习和竞赛的对象。
那时我是走读生,放学到家打开书包,就埋头做功课,一切“闲书”都顾不得看了。
就这样紧张而规律地过了四年中学时代。
我体会到了“切磋琢磨”的好处,也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
四年之末,我们毕业班的同学才有18个人。
毕业后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我们约定大家都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还尽量保持联系。
此后的年月里,我们风流云散,也都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我们惊喜地遇见,共同回忆起中学时代这一段生活时,我们总会互相询问: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完成了中学时代的志愿,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作者在开头引用了一位中学同学写的一封信,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2.文中回忆中学时代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3.结束一段的表达方式与上文有何不同,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她们“争着教我说北京话”一句中,“争着”一词用得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一、自学后完成、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懒duòdǎn子lí歌叮zhǔ徘huáizhà栏恐jù花pǔ玉zān花pú公英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解词叮嘱:徘徊:骊歌:知交:闯练:4、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英子,不要怕,__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__闯过去了。
”A.不管只有才能B.不论只要才会,c.无论只有就D.无论只要就5、填空:《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作家。
6、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______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______起鸡毛掸子_______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______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2)爸爸把我从______打到________,从________打到______,外面的雨声_______着我的哭声。
3)“英子,不要怕,______什么困难的事,______硬着头皮去做,______闯过去了。
”二、边听课边思考回答、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内容这篇采用了________手法,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
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________;爸爸嘱咐她不要迟到的一番话,引出________;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________;同学们唱起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________。
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2、本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哪两层含义?采用了怎么的叙述方式?的内容又包含哪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4、“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说一说结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理解“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我”上学后,爸爸那么生气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这体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感情?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课后练习与拓展、(1)“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是指________,一方面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