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批判传播学年会开幕 “批判传播学”丛书会上首发

合集下载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其思想来源,主要在欧洲,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主要在美国。

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

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

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相对于美国传播学的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这两个学派都没有特别的衡量标准,只是依据研究方法、内容、指导思想的差异,大致的划分。

将这两种学派对立起来的说法,一般被认为开始于1977年英国一位批判学派学者J.柯瑞(Curran)的著作《大众传播与社会》(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年会,以“典范对话”为主题,首次形成两大学派共同探讨的局面。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

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

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与大众文化P 传播与大众文化P325 (05简答/08/09论述 批判学派的观点(05简答/08/09论述): 批判学派的观点(05简答/08/09论述):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 ①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 ②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推波 助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助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 ③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 在文化上也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在文化上也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他们的理论多少带有不合时宜的浪漫主义情调甚至 乌托邦色彩, 乌托邦色彩,他们的思想都不时流露着清高自负的 贵族气质,表现出举世混浊我独清, 贵族气质,表现出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的孤傲色彩。 独醒的孤傲色彩。
法兰克福学派: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 法兰克福学派: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 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 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霍 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 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 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 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 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 志》,一批对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 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 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入木 三分的文字, 三分的文字,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 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判。“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法兰克福 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 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 60年代中期之后 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 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 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 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 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第二代领袖是德国哲学 家哈贝马斯。 家哈贝马斯。 P304 P307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笔记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笔记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书籍概述 (3)三、章节内容分析 (4)3.1 第一章 (5)3.2 第二章 (7)3.3 第三章 (9)3.4 第四章 (10)3.5 第五章 (11)四、主题思想阐述 (12)4.1 关于灰色地带的理解 (14)4.2 传播研究史的重要性 (15)4.3 书写与记忆的交互作用 (16)五、个人心得体会 (17)5.1 对灰色地带的新认识 (19)5.2 对传播研究史的重新思考 (19)5.3 对书写与记忆关系的感悟 (20)六、本书的价值与影响 (22)6.1 学术价值 (23)6.2 对实际研究的指导意义 (25)七、结论与展望 (26)7.1 总结概括 (27)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综述《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对传播研究史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讨。

本书以传播研究的起源为起点,详细回顾了从20世纪初至今,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学者和流派在传播研究中的贡献和影响。

书中特别关注了传播学研究史中的灰色地带,即那些被忽视、被遗忘或被误解的研究成果。

这些灰色地带往往承载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通过重访这些灰色地带,挖掘出许多被埋没的宝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传播研究史画卷。

本书还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传播学研究史的发展背景,揭示了传播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传播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方式和社会实践。

在探讨传播学研究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理解传播学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还引导我们反思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激发我们对未来传播学发展的思考和期待。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

分析传播批判学派·什么是传播学批判学派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传播学两大流派之一,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学术思潮。

批判学派追求精神、价值、意义等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对传播现象坚持批判的方法进行研究,80年代批判学派已经成为传播学界的主流学派之一。

批判学派坚持对社会文化的批评,将传播现象置于整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下,以批判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其思想影响和启发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播学的研究者,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批判学派的学者偏爱思辨的方法,常常运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与人们意识形态之间的本质关系。

所以,费斯克将之又成为“符号学派”。

批判学派看待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一般有两种路线:一是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理解,去研究大众传播中的问题;另外一种则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待社会现象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1923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学派由此诞生,这也标志着批判学派的开端。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孕育了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赛、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三代学术明星。

法克兰福学派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契物化理论引入大众传媒批判理论之中,坚持一种“强烈价值介入”的定性研究,在法克兰福学派看来,大众传媒并没有带来人的自由与解放,而是导致了文化的异化和物化。

批判学派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兴起的倡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学派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是有原因的: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统与美国的不同。

欧洲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欧洲古代哲学家就早已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过传播学,并且欧洲有批判主义哲学思潮渊源。

这是欧洲学者处于批判的、思辨的思潮中,因此他们更强调哲学、社会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方法。

欧洲的传媒业与美国相比实际情况有很多的不同。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以英国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 表,主要是从考察媒介所有权的 集中和垄断程度入手,揭示资本 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
“意识形态霸权”研究

以普兰扎斯等人为代表,主要通 过内容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媒介 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所起 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学 派反对美国主流学派的经验主义 和行为科学的方法,重视哲学、 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语义学的 分析方法。
近年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作


以色列学者李伯斯(Liebes , T) 和凯茨 的《意义的外销》(The Export of Meaming ,1993) , 研究了人的文化积 淀如何影响接受信息意义的构成问题; 美国女学者格雷厄姆(Graham , L. ) 的 《在Subaru2Isuzu 线上》(On the Line at Sub2aru2Isuzu , 1995) , 研究 了组织传播中的“团队”, 如何通过 协调控制实现组织霸权, 等等。
批判学派理论角度

3、主流意识形态分析的观点这 方面的研究主要想说明:大众传 播如何以间接的、无意识的方式 透过传播结构、专业理念或例行 业务,不断复制着主流意识,从 而成为统治者统治的一个环节。
批判学派理论角度

4、唯名论和多义性研究的观点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反映意识 形态的流通符号,进行内在涵义 的分析。研究者认为,也存在于 日常流通的生活符号中。权力的 存在是多面向的,各种符号的涵 义也是多样化的,需要探讨日常 生活情境、媒介使用和意义建构 之间的联系。

不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传播学批判 学派, 他们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差别, 除了方法上侧重面不同外, 在研究视 角上也存在较多的差异。批判学派一 般是从宏观、中观角度分析问题; 经 验主义传播学较多地是从具体问题出 发, 较为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 成某种结果。但是双方不论在方法还 是角度上, 仍然是互通的。英国不少 传播学者, 观点上属于批判学派, 研究 方法上则采用了相当多的经验主义的 作法; 美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 也越来 越多地渗入了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批判学派理论脉络

传播学批判学派理论脉络

浅析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脉络摘要:传播学批判学派自英国起源,后传至欧洲,在美国得到极大发展,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兴起一股批判思潮。

;理论;梳理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产生1923年,《时代周刊》创刊号划分“报界”栏,可以将其视为媒介批判的起源。

批判学派的产生可略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兴起有很大关系,此时的批判主要集中哲学批判。

第二阶段自30年代至50年代,是批判学派的发展阶段,批判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报章批判,对电视媒介的形态和内容展开研究,此时的批判多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因此未能取得大范围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批判学派立足研究媒介的文化产品价值和意义,从各种学理角度诠释报纸、电视内容、传播介质的特性,分析传播价值意义。

这个阶段被视为批判学派的成熟阶段,“它不仅成为当时欧洲激进运动的思想旗帜,而且其锋芒触角几乎深入所有的学科领域,在思想界、学术界掀起一阵阵批判的浪潮。

批判学派的几个主要研究视角1985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传播协会上,一场以“典范对话”为主题的年度讨论会拉开了批判学派同经验学派同批判学派的激烈交锋,得出的结论是将二者互为补充,将媒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纳入其研究视野。

批判学派兼容并蓄的学科框架使得各种学术流派都成为了批判学派的学术资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批判学派形成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三个相辅相成的研究视角。

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研究媒介传播的所有制结构,解释媒介利益的生成获得方式、认为客观公正的媒介是不存在的,媒介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控制和权利支配,从而揭示其中垄断与控制的实质。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g?默多克,p?戈尔丁和j?哈洛伦。

他的《示威游行与传播——一个个案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批判学派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的研究取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因而成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术规范。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摘要: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背景和起源二、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特点1.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2.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集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3.以思辩为主的方法论,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三、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1.法兰克福学派2.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4.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代表性人物的观点四、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贡献和不足正文: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传播学批判学派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西欧国家,它是一个不同于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立场的学派,主要以批判的现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批判学派不是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一个包含多种不同现点和方法的集合体。

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美国传播研究的缺点,并从另一个角度对复杂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批判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批判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这与美国经验学派的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和社会观有所不同。

批判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大众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其次,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集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这与经验学派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相区别,批判学派更注重思辨和理论探讨。

再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辩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无法真正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而只有通过思辨才能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逻辑和关系。

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包括:1.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主张通过批判的、思辨的精神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问题。

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文化工业、虚假意识形态等。

2.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伯明翰学派是英国的一个批判学派,主要研究文化、媒体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其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霍尔、托尼·班尼特等。

浅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

浅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

浅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马澌濯辽宁师范大学摘要:传播学是传播业发展的产物,故也作用于传播业,所以传播学中很多知识理论都被应用到了中国传播业发展中,传播学批判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知识派别,对中国传播体制优化及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此,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探讨了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

关键词:传播学;批判学派;传播体制传播体制作为国家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大众传播活动产生影响,还对国家社会制度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传播体制还对大众传播活动起到制约作用,属于政治宣传型体制,在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能够反映中国传播问题,从而促进传播体制不断得到完善。

所以下文先简单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然后分析了中国传播体制的特点,接着分析了目前中国传播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完善措施。

一、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简单概述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批判学派就出现于西欧国家,在当时是为了完善西欧国家资本主义传播制度而形成的批判性学派。

批判学派主要是指宏观角度,对大众传播、社会环境进行全面性考察,然后将大众传媒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传播学批判学派,该学派不仅对大众传播制度给予了重视,还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制度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并将其与政治统治及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学派体系,解决大众传播制度存在的很多宏观问题,诸如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因此还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利益诉求作用[1]。

二、中国传播体制的特点(一)政府主导中国传播体制不同于其他社会性体制,传播体制的构建者及执行者都是国家,不是个人或者某单位,最近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对新闻传播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执行时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及党性原则。

(二)受法律保护传播体制属于我国社会体制,在构建时就配套了相应的法律体系来对其进行保护,以避免和减少谣言等不良传播行为发生,更在很大程度上了保证了新闻传播的规范性,从而促进我国传播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传播学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

本专题主要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相关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现点、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的兴起、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现点。

■要点梳理一、批判学派起源与发展的背景严格说来,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并不是一个学派,面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经验主义研究立场、坚持以批判的现点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是不同现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所谓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实际上囊括了西方各种涉及到传播问题的具有批判倾向的理论研究,它涉及到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科学研究。

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的代表性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女性主义的传播研究、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传播研究等。

(一)欧洲传统中的传播现念一般所谓的“传播学"是一个学科意义上的概念,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但传播作为一种现念则是起源于欧洲。

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是指人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起初流行于口语。

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个词语引入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汉语一般翻译为“交往”。

实际上,对传播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欧洲学本发展的整个历程的。

在古希腊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研究以及近代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中常常涉及到对传播问题的研究.人们一般把欧洲的现代传播理论总称为传播的批判理论,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研究取向。

一是德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研究,二是法家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研究,三是英家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派。

实际上,欧洲传播研究远远不同于这三个取向的研究。

在欧洲传统的视野中,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传播学的学科,面只存在问题导向的宽泛意义上的传播或传媒研究。

(二)批判学派兴起的背景批判学派的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面是有着一定的社会的和学本的背景。

首先,批判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深受欧洲传统的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批判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绵延数千年,铸就了欧洲大陆学本思想浓郁的批判品格,这与美国学本界鲜明的实用主义氛围完全不同。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第一,强调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播现象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需要把它们置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中来理解。

它强调传播过程是由社会阶级、文化生产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塑造了传播现象的结构和意义。

第二,关注权力和意识形态。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媒作为权力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信息的选择、塑造和呈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媒的运作被视为一种权力的行使,而且往往受到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

批判学派强调对传媒所代表的权力结构进行批判,揭示其中的操控和隐含的意识形态。

第三,关注文化生产和消费。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

它关注媒体对文化的创造、传播和消费的影响,以及这些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体反应。

批判学派主张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而且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种被动接受和媒体依赖的现象。

第四,强调反思与解放。

传播学批判学派强调传播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到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传媒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呼吁人们不仅要理解和分析传播现象,还要进行反思和批判,以便为人们提供解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五,关注受众和文化多样性。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的个体。

它关注不同受众的需求、态度和反应,以及传媒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批判学派强调人们应该以多元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传播过程,同时保护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传播学批判学派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文化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它关注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权力和意识形态、文化生产和消费、反思与解放以及受众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

通过对传播现象的批判性分析,传播学批判学派试图揭露被隐藏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和民主的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传播学概论--单选题--完整总结

传播学概论--单选题--完整总结

单项选择题1.1.传播学逐渐形成一门具有多科性、集纳型特征的边缘学科,并逐步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20世纪(C)A.20年代B.30年代C。

40年代D。

50年代1.2。

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C)A。

李普曼B.施拉姆C。

拉斯韦尔D.霍夫兰1.3。

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A)A。

施拉姆B.丹斯C.拉森D。

霍夫兰1。

4。

传播学诞生于(A)A.美国B。

中国C.日本D.英国1。

5.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传播学者是(C)A.罗杰斯B.拉斯韦尔C.霍夫兰D。

贝雷尔森1。

6.“传播”一词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是(B)A。

“与他人建立共同的关系"B.“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C。

“与他人建立共同的联系”D.“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渠道”1.7。

传播学对信息范围进行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B)A。

人际传播B。

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D。

大众传播1。

8。

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B)A。

组织传播B。

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

群体传播1.9。

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是(C)A.听觉通道B.感觉通道C。

视觉通道D.触觉通道1。

10.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A)A.施拉姆B.阿多诺C。

拉扎斯菲尔德D。

米德1。

11.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A)A.亲身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亲属传播1。

12.群体传播有时也称作(D)A.亚群体传播B。

次属群体传播C.小规模组织传播D。

小群体传播1.13.新闻学的研究路线是(C)A。

历史一理论一实务B.理论一历史一实务C。

实务一历史一理论D.实务一理论一历史1。

14。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D)A。

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多学科理论探索B.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与指导——多学科理论探索C。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引言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对传媒和传播现象进行批判性研究,旨在揭示传媒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背后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以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特点为主线,深入探讨该学派的核心概念、方法论和学术成果。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核心概念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权力、文化产业和反媒介主义等。

1.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重要对象,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或机构所持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观念体系。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意识形态在传媒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传播媒介来塑造和维护特定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

2. 权力权力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社会中一些人或机构对其他人或机构的控制能力。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媒是权力的重要工具和表现形式,通过掌握传媒资源和话语权,权力机构能够塑造公众的认知和行为,进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3.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重要领域,它指的是以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产业。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权力机构实施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媒介的商业化运作和市场竞争,文化产业塑造了公众的审美、价值观和消费习惯。

4. 反媒介主义反媒介主义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它质疑了传媒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传媒对公众的控制和操纵。

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宣传和操控的角色,通过传播特定的信息和意识形态,传媒实际上限制了公众的思考和选择。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政治经济分析和受众研究等。

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传播学批判学派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传媒内容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研究者会对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广告等媒体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关注其中的隐含信息、潜在意图和话语权力。

2. 政治经济分析政治经济分析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关注传媒产业的所有权、控制和经济利益。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A。

施拉姆B。

勒温C。

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A、互动的B、主动的C、被动的D、能动的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A、非随机抽样B、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6。

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8。

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A普遍性B。

抽象性C。

有效性D。

指说性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A)A.有限效果论B。

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

信源的可信效果论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A。

支配的关系B.疏离的关系C。

圈层的关系D。

友善的关系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A。

可信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

适时性原则D。

适量性原则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A. 集体性B.复杂性C.自主性D.好奇性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A. 契约性责任B.使命性责任C.国际性责任D。

法规性责任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A。

还未来临B.已成事实C。

会导致战争爆发D。

让黑客受益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A. 艺术B.信息C。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传播学的批判学派!这批判学派啊,可不是一般的存在呢!它就像是在传播学这个大舞台上的独特舞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跳出不一样的舞步。

批判学派可不会随波逐流,它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各种传播现象。

比如说吧,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它就会琢磨:这背后是不是有啥猫腻呢?是不是在操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呀?这不就像你看到一件华丽的衣服,你会想这衣服真的适合我吗?还是只是为了让我掏钱呢?
批判学派里有好多厉害的人物呢!像霍克海默、阿多诺,他们的思想那叫一个深刻。

他们觉得大众传播可不只是传递信息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呢!比如说,让人们变得盲目跟从,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这就好比给你指了一条看似光明的路,但没准儿走下去就是个大坑啊!
还有马尔库塞,他指出社会可能通过传播来压抑人们的真实需求。

哎呀呀,这就好像你本来想吃苹果,结果大家都跟你说香蕉好,你就稀里糊涂跟着吃香蕉了,都忘了自己其实喜欢苹果!批判学派就是这么犀利,总是能看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咱再说说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那可真是够深入的。

它可不满足于
表面的观察,而是要深挖下去,探究背后的本质。

这就像挖宝藏一样,不挖到最后一刻决不罢休!
在我看来,批判学派就像是传播学领域的啄木鸟,专门挑出那些隐
藏的毛病和问题。

它让我们对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醒我们要
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轻易地左右。

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让传
播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怎么样,是不是对批判学派有了新的认识呀?。

回溯传播学发展史——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之争

回溯传播学发展史——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之争

声屏世界2023/4争鸣与探讨第三只眼回溯传播学发展史———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之争阴王家欢摘要:对于传播学的研究,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价值立场上存在巨大差异。

虽然学界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将经验学派的量化研究与批判学派的理论思辨相结合,但这种结合只是一种方法论的结合,并没有触及两个学派的价值内核。

如今元宇宙、媒介物质性、具身化等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对象,在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之时,回溯历史,在经典理论中挖掘思想资源对传播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合传播学的发展史来研究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争论与结合,发现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存在价值立场的融合尝试。

关键词:传播学发展史学派范式之争大众传播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以“十字路口”的形态吸引不同学科学者为其建构理论基础。

在早期,传播研究领域并未被社会学学者所认同,直到实证研究的范式在此领域广泛应用之后,传播研究领域才逐渐被承认。

[1]如美国20世纪的佩恩基金研究,对《世纪之战》广播剧造成的恐慌研究,人民的选择研究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性研究项目,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众传播实证主义研究的主要脉络。

[2]随着实证主义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众多的传播研究理论成果,如人民的选择研究中的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日间广播剧研究中的使用与满足,杂交玉米扩散研究中的创新与扩散等;与此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宏观的文化、阶层、意识形态的批判学派(广义上的批判学派)也介入其中,对实证主义进行激烈批判,但也促进了实证研究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如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政治经济学派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文化研究学派对表征与霸权的研究。

两种研究范式的分野实证研究与批判理论在研究方式上有明显不同,一个是以定量的、可实验验证的方式,一个是以辩证的、历史的定性方式。

除此之外,认识世界的角度也存在不同。

实证研究认为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存在规律,批判理论认为自然与社会不具有统一性。

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

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

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摘要: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的传播学是不成立的。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对于教育的多方面越来越重视。

传播学的教学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单纯地进行教育,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渐渐融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传播学是一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学科,若是没有一定的基础,是很难进行教育的,传播学的教育意义也会被削弱。

目前,传播学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正在逐渐向学生灌输这种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传播学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义批判性思维是在20世纪被明确定义,并渐渐开始流行于各个国家的教育中。

自从引进之后,我国就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具有批判性的教育进行了很多的探索。

现在,批判性教学已经成了很多课题的重要形式。

一、传播学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第一,现在的传播教学比较重视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批判性的研究并不是很重视模式。

在现在的传播教学中,主要的教育模式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重于形式主义。

虽然批判主义渐渐地被引入传播教学,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加之现在的传播教育比较重于形式,但是相应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并没有充分地掌握实际的传播技巧,不能很好地将传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二,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重视。

由于长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技巧掌握比较呆板,思维不够创新与灵活。

教师长时期地根据教材进行教授,进行教材式的知识传输,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

不光是在传播教育中,在很多的教育中,教师都只是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机械传输,根本不会想到创新,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也比较缺乏批判或是怀疑的态度,很多的批判性思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被掩盖。

第三,传播教学中对批判性的教学不够重视。

我们所学的传播性的学科实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政治、经济、金融、科学、法律等。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 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 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总之,通过异 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 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 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
一、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 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 品……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 人……这一事实无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 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这就是“物的异化”。
一、从工具理性批判到功能理性批判
在马克思那里,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固然存在着 严重矛盾和病态,但相对于以“人的依赖性”为特点的传统社会毕竟是巨大 进步;而在霍克海默等人那里,则看不到这种进步而只一味批判。这种批判 本身当然也超不过马克思,仅仅是一种“应该如何”的设想,既只能是如早 期马克思一般的道德的批判而不可能是科学的批判。
而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正是对形而上学的颠覆。按照黑格尔的哲学,绝对观念的 自我外化(异化),再从外化中实现自我回归,这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根本逻辑, 形而上学之思就是要实现这一最后的回归,并对这种回归达到一种理性的自觉。 由此,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虽然马克 思区别了对象化和异化,但并没有逃出黑格尔的逻辑。
第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现实的、历史的定位,意味着它是暂时性
的社会形态。
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总体性矛盾:一方面是经济生活中的 内在矛盾,主要是生产力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另一方面 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总体性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2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政治经济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缙云国情调研基地,与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5批判传播学年会召开,本年度会议主题为“乡村、文化与传播”。

在开幕上,特别举办了华东师范学出版社(六点分社)“批判传播学”丛书首发式。

首先,六点分社的社长倪为国对“批判传播学”书系做了简要介绍。

书系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道路,重新检讨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前提的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反思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在历史和当代语境下中国话的成就与问题,探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传播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挑战,分析当下的经济危机与全球媒体、信息与文化产业的状况和相关法规、政策,以及全球、区域与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

批判传播学丛书分成“译丛”、“文论”与“实践”三个系列。

紧接着,赵月枝和吕新雨教授分别对首批面世的三本书以及即将面世的两本书做了简单的介绍。

其中已经付梓出版的有:约翰皮尔格著《别对我说谎》收录23篇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抗鼎之作,涵盖过去50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和抗争;《学术、传媒与公共性》是吕新雨教授数十年新闻传播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论文汇编;冯建三著《传媒公共性与市场》立基于在地的国际主义关怀,彰显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

即将出版的有:赵月枝著、修订、吴畅畅翻译的《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该书从传播维度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同样也以社会转型和权力再分配为纲,系统地阐述中国传播体制在内容生产、产品型态与结构上的变迁;迈克斯韦尔著、张志华翻译的《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宣言:赫伯特席勒思想评传》,本书将席勒的重要文献与其生平相结合,细致梳理了席勒思想发展的脉络,呈现了席勒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历史的有机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