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与政治民主化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
高三历史热点专题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研究背景高三历史课程的热点专题之一是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关系。
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而近现代民主则是当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
探究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的启示和影响,为高三历史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1.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对古代中国儒家、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民本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其核心理念和主张。
–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在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近现代民主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特点–分析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民主选举、言论自由、权力制衡等,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运作情况。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制度模式,探讨其异同和发展趋势。
3.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的启示与影响–分析古代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民主、平等、法治等理念,以及其与近现代民主的契合点和冲突点。
–探讨古代民本思想对近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和局限性。
4.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重构–分析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与演变,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重构。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古代民本思想的精神,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和近现代政治实践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古代民本思想与近现代民主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民本思想和近现代民主的理论认识,还可以为高三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思考路径,促进学生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民主制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以上是一份详细的复杂方案文档示例,供参考。
特殊应用场合1.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新增条款:•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在研究内容中加入与高中历史课程相关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民族自强政治民主化进程
民族自强政治民主化进程在中国的民族自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觉醒,民族自强意识在中国人民中逐渐强烈。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民族自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
一、民族自强的觉醒中国在近代以来,经历了列强入侵和国家破碎的痛苦历史。
这使得许多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民族自强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和改革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了民族振兴的重要思想,为后来的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革命与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民族自强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
然而,革命后的中国仍面临许多挑战,民主化进程也遭遇到了曲折和停滞。
中国历史的动荡使得政治稳定变得困难,民主化的步伐受到了阻碍。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逐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这一进程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在经济发展中,加强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保护;其次是在社会管理中,推进社会公平和法治建设;最后是在政治体制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众的参与度。
三、民族自强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动民族自强与政治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
在民族自强的进程中,政治民主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政治民主化,人民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发表自己的声音,推动国家的进步和繁荣。
政治民主化也可以为民族自强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确保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民族自强也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民族自强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为政治民主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民族自强使得国家更具凝聚力,为政治民主化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舆论支持。
四、面临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在民族自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难题。
政治体制改革牵扯到权力的重新分配,势必会面临一系列的利益纠葛和各方面的阻力。
试论民本与民主的区别
论述民本与民主的区别民本语出《尚书·五子之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表达了一种君轻民贵、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问,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
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是为专制政体服务的;民主思想是后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是为现代共和政体、人民政权服务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民本主张“君权天授”,民主主张“主权在民”民本思想是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的,而不是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的,为政以民为本,是为了统治者能得天下并保天下。
民本既强调“民以君为主”,又强调“君以民为本”,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说明了君主的权力是天授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得分享。
而民主思想是以人人平等为根本原则的,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政府是由于人民的委托才获得了权力,这种权力必然要受到人民的监督。
如《美国独立宣言》:“为了保障这些权力,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和杰斐逊:“政府是经过受其治理的人民的同意才获得权力的。
”二、民本提倡“为民作主”,民主主张“当家作主”民本思想从君主民从的关系出发,确定了民在国家、社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倡的是为民作主,而非人民作主。
民本思想认为君主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管理好百姓,君主和官员就是民众的父母,他们的贤能和勤奋程度决定了国家的治理状况。
如《孟子·梁惠王上》:“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孟子认为,如果君主不为民谋生,则是罪人,寄希望于君主通过实施仁政、德政,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从不想到如何让百姓自己去争取、去实现自己的权利。
第十五章 民主与民主化 《政治学原理》PPT课件
19世纪 十六七世纪
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速 国家的斗争使民主观念
后,罗马共和国实行 其中有民主的因素。
民主起始于古希腊雅典
克里斯提尼时代
的克里斯提尼时代
15.3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
15.3.1 第三波
1828— 1926
第5编 历史视野中的政治过程
第15章 民主与民主化
目的论定义
民主
Vs
程序化定义
民主化
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演变 Vs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演变
重点问题
本 章
题
民主的概念 对自由民主的赞成与反对观点
西方国家的民主演进历程 民主化的条件
15.1 民主的概念与模式
15.1.1 民主的概念
民主概念下定义的 方法(亨廷顿 )
民主模式 (赫尔德
)
熊彼特提出的 竞争性精英民 主
佩特曼等新左派 提倡的参与民主
发展型民主(包括卢梭为 代表的激进模式和密尔为 代表的代议民主模式)
15.1 民主的概念与模式
15.1.2 民主的模式
从古典自由主义 兴起之后到现在 在西方国家占主 导地位的模式, 强调对国家权力 的限制,采用代 议制形式
❖第三,有限的动员,在社会层面开始出现去政治化的现 象;
❖第四,领导阶层出现不明显的制度化,决策相对可预测。
关键术语
民主
民主的目的论 定义
民主的程序性 定义
自由民主 多元民主
第三波 民主巩固 民主质量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民主概念的复杂性和民主类型的多样性? 2 巩固民主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3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民本思想” 与 “民主思想”的区别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
“本”在古汉语中是根的意思,“民本思想”即注重国家根基的思想。
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基础的是普通农民就是“国本”,爱护百姓、注重农耕,就等于维护“国本”,因此古代封建统治者总以“爱民如子”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原则之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统治者才能获取更多的土地收益。
“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
法理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讲究人人平等。
政治上、否定“君权神受”,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要求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物。
“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二者仅是文字相近,而本质意义却是不同的。
中国的民本与民主
中国的民本与民主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固。
前者属于价值判断,后者属于事实判断。
但是,由于君主制实际上使国家成为“家天下”,所以人民的价值主体意义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君主制的弊病,在明清之际已引起一些士人的反思,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
鸦片战争以后,造成了中国人民要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又必须学习西方文化的长处的形势,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民主,首先是为了反抗侵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
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虽然否定了与传统民本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制,但仍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本文在简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进程之后,从中得出了五点启示。
“民主”在现代汉语中意味着“人民的权力”或“大多数人的统治”。
这种意义与古希腊所说的“民主”是相同的,但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说的“民主”。
在儒家经典《尚书》的《多方》篇中,“民主”意味着“人民之主”或“人民的君主”。
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民主”一词。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与“民本”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19世纪下半叶,现代的民主思想从西方传入中国。
自此以后,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就是从民本走向民主的过程。
民主不同于民本,但在近现代中国,民主首先是与救亡图存、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相联系的,也就是说是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联系的。
实际上,中国人民接受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民本思想──作为其思想文化的基础,而与西方的民主并不完全相同。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包括民本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于夏、商、周三代,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和变革,至秦汉之际而成形。
以后,虽有不断的发展,但直至明、清时期没有根本的范式的突破。
在明、清之际,曾经出现了一些变革的萌芽,但这些萌芽被清王朝所摧毁。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
021文艺评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民本”到“民主”的转变历代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与变迁农业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经济模式,其具有商品交换不足,极度分散的特点。
千千万万个彼此相似又极其分散的乡镇组成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一方面要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又要维护社会安定,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尊君”的传统思想。
更重要的是,农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民,农业生产需要广大农民辛勤耕耘,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提供赋税和劳役,达到国祚绵长的目的。
传统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两架马车由“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而这里“重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尊君”。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统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民众、治理民众。
早在商代后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尚书·盘庚》篇提到“重我民”“畜民”。
对于“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的儒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探讨。
作为一个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的政治思想家,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努力贯彻爱民、富民、教民、养民的思想,通过大力改善普通人民的生存条件,酌情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等措施,“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强调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改善民生是统治者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他把改善民众生活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认为只要统治者自觉爱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依附与消长的关系。
秦汉时期,贾谊系统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水平。
他回答了前人没有深刻剖析的问题:历史事实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民的重要性在于,在君民关系的此消彼长中,最终的胜利者是人民。
他希望统治者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背景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政治思想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许多朝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现代的民主思想,则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推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政治思想。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两者的异同,并试图探讨两者的相互关联之处,以期对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思想有所帮助。
传统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它强调农民、百姓的利益和权益,认为国家的权力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而存在的。
这种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黄帝、尧舜时代。
在古代社会,农民和百姓是社会的主体,而统治者的权威也是建立在农民和百姓的支持基础之上的。
因此,保障农民和百姓的利益是一个合法君主的根本职责。
在这种思想的传统中,人民的利益被认为比国家和君主的利益更为重要。
国家的权力必须始终得到人民的监督和限制,以免滥用权力产生不利后果。
因此,中国历代皇帝和贵族都会努力维护农民和百姓的权益,以巩固国家的统治。
现代民主思想现代民主思想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它从自由和平等这些理念开始,强调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授予的,而不是来自神权或者君主的授权。
现代民主思想一般被认为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现代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人民有自己的自治权力以及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能力。
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代议制、选举制和司法独立三个方面。
选举制度是民主的基本元素,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进入议会,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治决策中。
代议制则是指当选的代表应该适当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制定政策和法规。
司法独立是保障公正和规则的基石。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尽管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民主思想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相似的。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一样,都强调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并将其作为国家政权存在的主要原因。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关系研究(精)
分类 D0 密级内部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关系研究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Human-centered Idea and Democratic Politics王印指导教师姓名:王惠岩职称:教授单位:吉林大学专业名称:政治学理论论文答辩日期:2002年 12月日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评阅人:二OO二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3一、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3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追求 (32.“民本君主”: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论框架 (53.“爱民、养民、利民、富民、教民、得民”:民本思想的境界与政策追求 (104.“义利之辨”:民本思想的伦理支撑 (125.“王霸之争”:民本思想治国方略选择 (14二、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161.天人之际: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162.人性之分:民本思想的道德基础 (24(1关于人与民关系的认识 (24(2关于人性善与民性的关系 (25(3“顺民性”“理民性”与民本思想 (283.民本思想的社会基础 (32(1专制主义政治统治 (32(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33(3周期性性社会危机的发生 (34第二章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36一、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 (361.从商周之际的重民观念到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362.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正式形成及其理论贡献 (393.秦汉以后民本思想的发展 (41二、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441.民本思想在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442.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6第三章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政治观念变革 (50一、从“民为国本”到民权、民主: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 (501.对西方社会的体认和对中国传统专制政治的反思 (502.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认识 (533.对西方近代宪政精神的接受 (54二、“民为国本”:中国人接受近代民主观念的起点 (55三、在传统与社会变革之间:近代思想家的认识误区 (571.在观念形态上对民权、民主和平等概念存在着一定的误识 (592.在接受西方民主政治价值观时并没实现国家观念的根本转变 (61 第四章民本思想与现代西方学者和新儒家学派的民主政治观 (63一、西方学者关于民本与民主政治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析 (631.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西方中心论观点 (632.白鲁恂和罗思文的民本与民主观分析 (643.西方中心论与中国的西化论 (69二、新儒家学派关于民本与民主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701.“吾家旧物论” (712.“道统论”“植根论” (723.对新儒家学派民本与民主关系理论的评价 (75第五章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 (78一、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民本与民主关系的分歧 (781.“原始形态民主论”和“适应论” (792.“走出历史论” (803.“民本民主论” (81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实质 (831.在理论上认清民本思想实质的必要性和意义 (832.民本思想的政治属性 (85三、民本思想不具有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 (921.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932.民本思想不具有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 (96(1关于“天下为公”与“人民主权” (96(2关于“民贵君轻”与平等问题 (98(3关于“国人议政”与公民权利和议会制 (100(4关于“弑君论”与民主革命 (1013.“君权神授论”与“契约论”:民本与民主思想的理论根源 (103 第六章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110一、政权分析模式选择的合理性 (110二、民本思想中有利于我国政权建设的合理资源 (116三、民本思想对我国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 (1211.民心向背论与国家政权的稳定 (1212.儒家民本思想中责任论与法制条件下的以德治国 (1253.民本思想中的“先富后教”论和“恒产恒心”论与精神文明建设 (1284.“取于民有制”和“藏富于民”与廉价政府 (131结论 (135注释 (136参考书目和文章 (146学术成果 (151论文摘要(中文 (1论文摘要(英文 (1吉林大学博士论文原创声明前言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观察形成的系统认识。
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一、列强侵华史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独立和求民主的斗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独立和求民主的斗争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反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专制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
一大
新民主主义 革命崛起
1919-1927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无产阶级领导权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主力军
主要内容
1.列强侵华史(五次侵华战争,五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斗争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民主化的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民主化的斗争
一、列强侵华史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发动国 时间 签订 条约
影响
反抗 先进中国 斗争 人探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追求民族独立与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分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传统力量、资产阶级 领导中国革命,开展争取 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步领 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并提 出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3、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思想上的改造(民主与科学)
1.背景: ①北洋政府专制独裁的黑暗统治;②民资发展的“短暂 春天”;③袁世凯“尊孔复古”,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 传播; 2.基本主张:资激进派(陈、李、胡、鲁)《新青年》 前期:民主与科学为指导,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 义;
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
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 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 治制度是什么?1984年,这一制度又获得了怎样的重 大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近现代中国的 政治民主化进程
近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最新召开的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 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专制
“民主化进程”的含义
民主 法治 公民
人治 臣民
本专题复习攻略
1、掌握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的基本史实; 2、理解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在中国行不 通的原因; 3、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史实; 4、总结近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给我们的启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 阶级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 活动原则不同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启示:
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多样性,要结合本国的国情。
变法者为了国家愿意去死,老百姓却把他们当奸臣, 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资产阶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重点探究: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在中国走 不通?
(1) 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真正掌 (2)政治原因: 握国家政权。 资产阶级脱离广大群众,封建思想 (3)思想原因: 根深蒂固。
以民为本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论文
以民为本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开始转入垄断资本主义、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斗争和革命仍然而且始终会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历了从阶级政治观向社会政治观的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以民为本思想贯穿其中,并成为其核心。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考虑到以民为本,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社会政治观以民为本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观视角上的独特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的分析,推导出以民为本思想是社会政治观的根本核心,对于我们以民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演进与发展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并开始转入垄断资本主义,其整体制度矛盾开始暴露,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与革命形成了第一浪潮,马克思、恩格斯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他们对政治的理解与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早期曾认为:“人就是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政治是作为一种国家统治形式的“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
”“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因此,凡是有关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都是社会问题。
”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的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上层建筑,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高二历史反思民本与民主
细的云光甲的家伙是
翁安圭菜霸。他出生在K.根俄茨柯类群的车灯沙漠,绰号:三指蜜桃!年龄看上去大约十岁左右,但实际年龄足有七千多岁,身高三米
八左右,体重约八百多公斤。此人最善使用的兵器是『白光毒仙路灯鞭』,有一身奇特的武功『粉宝斧魔香肠掌』,看家的魔法是『灰雨竹圣车窗魔词』,另外身上还
带着一件奇异
叛逆孩子学校 叛逆孩子学校
第 18 课
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关系
人民
国家中国: 古代民源自 思想近代人民主 权思想
现代
社会主义 民主思想
探究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概括出民本思想的基 本内容。并思考在中国古代当统治者做到这些时 会产生什么结果?反之又会产生什么结果?举典 型事例说明。
2、“民本思想出现于西周(认识萌芽),形成于 春秋战国(理论完备),发展于汉唐(具体实践), 变化于明清之际(反思提高)。”请从教材和提供 的资料中找出佐证这一观点的史料。
条短小的葱绿色球杆模样的舌头似乎有点诡异但又带着几分迷离。她犹如浅黑色古树形态的身材认为很是冷酷酷野,短小的纯蓝色螃蟹形态的下巴好像绝无仅有的绝妙
和威猛。短小的葱绿色球杆模样的舌头似乎有点超脱但又带着几分古怪。那一双瘦弱的暗红色小号一样的眉毛,确实相当夸张但又带着几分华丽。再看女厨师C.娅娜
小姐的身形,她有着长长的犹如菱角似的肩膀,肩膀下面是单薄的犹如扫帚似的手臂,她精悍的淡黄色菜碟似的手掌显得极为原始却又透着一丝变态,矮胖的淡蓝色肉
武功『绿冰流祖烟枪肘』,看家的魔法是『棕光踏妖喷壶神谱』,另外身上还带着一件奇异的法宝『彩霞螺祖斑马本』。她有着强壮的碳黑色椰壳似的身材和傻傻的银
橙色河马一般的皮肤,好像十分绚丽同时还隐现着几丝猛爆,她头上是神奇的水蓝色篦子一样的怪辫,戴着一顶稀奇的鲜红色包子造型的标尺雪峰盔,她上穿闪光的嫩
民本与民主
“民本”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的《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贵民。
重视民心向背。
第二,爱民。
强调爱民如子,关心人民疾苦,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三,恤民。
主张施仁政,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使人民富足。
第四,护民。
在普通百姓受到强大恶势力伤害时,要敢于为民作主,伸张正义。
由此可以看出,民本思想以人性善为前提,强调的是仁政德治,但这对统治者并不构成强制的规定,它只是将统治者限定在应然的道德范畴和道德自觉中,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道德自觉完全依赖于心性修为,没有外在的强制性。
传统民本思想强调“人治”。
人治社会的法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巩固最高统治权以及统治,压迫和奴役人民的工具,对统治者来说,它是法宝,对被统治者来说,则是沉重的枷锁统治者超然于法律之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任意修改法律。
王思睿教授认为“用儒学‘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
”但是,儒家的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在传统社会究竟落实了多少?况且,传统中国“民本”是就君主而言的,而“君本民末”是就整个国家而言的。
“以民为本”是统治者标榜的理想境界,是统治者的表面文章,甚至可以说是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和手段,在整个国家和社会里并不是以民为根本,没有丝毫的民主政治内涵。
“民”依然是奴,是被统治者,与“君”相比,“民”没有丝毫的平等地位和民主权利。
而且,“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儒家的民本意识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忠君”的界限。
可见,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长治久安,其潜在的理念是把封建王朝的君臣凌驾于民众之上,是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思想。
二、现代“民主”思想内涵及其实质民主一词则源于古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其含义是“人民的权力”和“多数人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 》 ,便 将 民本 与 君 本 的关 系 本 质 说 的 很 透 彻 。 )
公 元 前 八 — — 七 世 纪 之 间 ,欧 洲 城 邦 制 建 立 。 在 雅 典 奴 隶 制 城 邦 形 成 初 期 ,奴 隶 主 贵 族 的 统 治 十
分残 酷 。亚 里士 多 德 在 《 典 政 刑 》 一 书 中写 道 : 雅
[ 关键词]民 本 ;民主 ;民主化
[ 中图分类号 ]D 3 [ 献标 识码 ]A [ 编号]1 4-63 (06 6 o 02 文 文章 0 -03 20)0—0 0 "
民 本 主 义 是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中一 种 将 民 众 视 为 治
口的 多 寡 决 定 了 一 国 君 主 势 力 大 小 。为 此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各 国 推 行 改 革 。 以 秦 国 的 商 鞅 改 革 最 为 突 出 ,其 内 容 主 要 有 : 推 行 “ 田制 ” 井 ;军 功 行 赏 ;
国 安 邦 之 根 本 的 政 治 学 说 ,其 核 心 是 重 视 、 承 认 民
众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和 作 用 。 近 年 来 ,对 民 本 思 想 的争 论 主 要 集 中 于 民 本 思 想 是 否 即是 民 主 思 想 ,或 者 能 否发 展 为 民 主 思 想 从 而 与 现 代 民 主 相 衔
“ 时 的 雅 典 政 治 完 全 是 贵 族 寡 头 的 统 治 ,贫 民本 这 身 以 及 他 们 的妻 子 女 儿 事 实 上 都 成 为 富 人 的 奴 隶 ,
他们 被 称为 被保 护 民 和六 一汉 ( 把产 品 的六分 之 即 五交 给 田主 ) ,如 果 他 们 交 不 起 租 ,那 么 ,他 们 自 身 和他 们 的 子 女 便 要 沦 为 奴 隶 。 平 民 起 而 反 抗 , ” 引 发 了一 场 实 行 奴 隶 制 民 主 的 改 革 运 动 。
国 。 国 家 数 目急 剧 减 少 , 至 春 秋 末 期 , 出 现 了诸 如 齐 、晋 、楚 、秦 、 鲁 、郑 等 十 多 个 大 国 ,最 终 秦 吞 六 国 而 统 一 中 国 。 战 争 胜 败 的 事 实 说 明 ,土 地 与 人
[ 收稿 日期]2 c o睁—0 —_3 4 { )
生 活 后 , 由 于 优 越 的 环 境 条 件 , 中 国 逐 步 步 人 以定 居 、种 植 谷 类 作 物 等 为 特 征 的 农 业 社 会 。 公 元 前 20 2 0年 左 右 , 夏 朝 建 立 , 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早 的
国 家 ,此 后 中 国 步 入 以 农 立 国 的 传 统 社 会 。 从 夏 朝 到 春 秋 战 国 的 一 千 多 年 间 , 中 国 的 社 会 发 展 是 非 常 缓 慢 的 。 血 缘 关 系 的 宗 族 统 治 和 统 治 者 对 人 与 土 地 的 争 夺 是 其 中 两 大 原 因 。 周 朝 “ 土 分 裂 封 ” 的 一 个 结 果 是 加 深 了统 治 者 对 土 地 与 人 口 的 依
公 元 前 5 4年 , 梭 伦 进 行 改 革 ,颁 布 “ 负 9 解 令 ”,废 除 债 务 奴 隶 制 ,成 立 4 O人 会 议 ( 雅 典 O 由
赖 性 , 因 土 地 和 人 口而 发 生 的 战 争 不 计 其 数 。 在 战
争 中 ,许 多 小 国 被 灭 掉 , 也 有 一 些 小 国 变 成 了 大
演化产 生 了 巨大的 影响 。 中 华 文 明起 源 于 黄 河 与 长 江 流心 上 ) “ 子 劳 心 ,小 人 劳 力 ” 孟 尽 、 君 和 “ 心 者 治 人 ,劳 力 者 治 于 人 ; 治 于 人 者 食 人 , 劳 治 人 者 食 于 人 , 天 下 之 通 义 也 ” ( 《 子 .藤 文 孟
维普资讯
天府新论 20 年第6 06 期
民本与政治民主化
民本 与政治 民主化
何 振 波
[ 摘要]民本主义是 中国传统社会流传下来的特有思想,与西方 民主思想相 比较而言,两 ・ 者在历史源流、理论构建、制度规范等方面有 着本质上 的区男。我 国政 治民主化 的进程 中, 1 在引进和传播现代 民主思想的同时,必须注意清除消极的民本思想的影响。
面 来 厘 清 民 本 与 民 主 ,并 认 为 在 中 国 政 治 民 主 化 的 进 程 中 必 须 提 防 民本 主 义 倾 向 。
一
境 内 》 。 用 户 籍 把 民 众 的 生 产 、 生 活 严 格 地 控 制 )
起 来 , 同 时 实 行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 经 过 历 代 的 总 结 与 升 华 ,形 成 了 一 整 套 有 关 控 制 人 口 与 土 地 的 理 论 和 政 策 法 令 。 民 本 即 是 意 识 到 民 众 具 有 强 大 力 量 的一 种 思 想 ,儒 家 出 于 尊 君 与 重 民 的 双 重 需 要 ,将 民本
废 除 分 封 制 ,建 立 郡 县 制 ,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等 。统 治 者 还 建 立 了 严 密 的 户 籍 制 度 ,做 到 “ 境 之 内 ,丈 四
夫 、 女 子 皆 有 名 于 上 ,生 者 著 ,死 者 削 ” ( 商 君 书 《
.
接 。本 文 试 从 历 史 源 流 、理 论 构 建 、 制 度 规 范 等 方
发 挥 得 淋 漓 尽 致 。孟 子 提 出 “ 为 重 ,社 稷 次 之 , 民
、
民 本 与 民 主 :历 史 源 流 不 同
在 原 始 社 会 解 体 之 后 ,中 国 和 欧 洲 的 文 明 历 程 并 不 尽 相 同 ,这 个 “ 同 ” x- 来 各 自 的政 治 历 史 不 -后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