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的教学
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
.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3、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文言句式;
.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 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四:省略介词(主要“于”“以”两
词)。 .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 可。”
.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 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阅读中省略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省略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主语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⑴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⑵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⑶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⑷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省略谓语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左传.肴之战》)③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蒲松龄《促织》)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例如: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教案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教案一、导入:文言文具有简洁、精炼的特点,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经常省略某词或某成分。
今天来学习一下省略句中的主语省略和谓语省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如何掌握这个方法。
二、过程:A、主语省略:(一)、承前省略:上下句都用同一主语,上句已经出现主语,下句的主语可省略。
上句的宾语,如果紧接下一句的主语,这时,后一句的主语可省略。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解析:第一句话里提到“异蛇”,下一句就将“异蛇”这一主语省略了,并且和后一句是同一主语,所以“触草木”的主语也给省略了。
但是“尽死”的主语就不是“异蛇”了,它紧跟上一句的宾语“草木”,所以紧接下一句的主语就是“草木”尽死。
即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练习:将省略的部分补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答案:(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
……录毕,(余)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二)、蒙后省略:主语在下句中也有出现,或主语所指的事物在下句中也有交待,这时上句中的主语可以省略。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解析:这句话的主语是同一个人,是谁度我至军中的呢?在下一句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是“公”。
这一主语在下句中已经出现,所以,上一句省略的也是“公”,即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练习:将省略的部分补出。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答案:(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三)、对话、自述省略:对话中,对话人往往省略,这时要留心上下文,辨别是谁说的话。
还有,一个人自述或向别人陈述自己的事情时,因为主语是说话人自己,也常省略。
例: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析:曹刿在问谁“何以战”?,也就是和谁在对话呢?下文是“公曰”,所以是鲁庄公,因此“何以战”之前省略了主语“公”。
“弗敢专也”,说的是谁呢?这句话是鲁庄公说的,也就是自述,因此省略的就是鲁庄公自己。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特殊句式之省略句一、基本概念。
省略句就是指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存在这种语法现象。
不过文言文讲究语言精练,省略句更多一些。
而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这方面也有明确要求,即“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在被考查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几种特殊句式中,相比较而言,省略句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因为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特别多,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不能明确省略的成分,在理解时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应该准确补出,否则,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人物影响得分。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省略句,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抓住特点,识别类型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兼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量词的省略等。
下面结合每一类型的特点具体来谈。
(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
主语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罗嗦,可将后一个主语省略,翻译时后一个句子的主语只要根据前一个主语即可推测出来。
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后省略主语“秦”,可根据前面一句“秦伐赵,拔石城”推测出来。
2.蒙后省。
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啰唆,可将前一个主语省略,翻译时前一个句子的主语只要根据后一个主语就可推测出来。
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对话省。
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当交代清楚对话双方之后或对话者人名已在前文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可以将作主语的对话双方省略,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
”(《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根据上文“今日之事如何”推测出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
•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 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组合在一起, 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组合在一起,固 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较为固定的语法 意义。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 意义。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对快速、 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 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整理如下: 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整理如下:
Hale Waihona Puke 1.“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 . 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 ”“无从 的办 ”“无法 无法” 法”“无法”。
• • • • • • • •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成江海。 成江海。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②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2.“……,抑……” 译为“是……,还是 . , ” 译为“ ,还是……” ” 或“……,或者 ,或者……”。 ”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 有所”译为“ 的 人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辟也。 辟也。 4.“无所” 译为“没有 . 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的 人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 死。
• 21.“(而)况……乎”译为“何况 . 而况 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 呢 况……呢?” 呢 •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22.“安能”“何能”“何得”一般译为“怎么能”。 ”“何能”“何得 . 安能”“何能”“何得”一般译为“怎么能” •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23 . “何(奚)……为?”“ 奚以 奚以……为?”(“为” 为 为 是表反问的语气词)。 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 是表反问的语气词)。 译为“哪儿用得着 呢 干什么呢” “要……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 • 例: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九万里而南为? • 24.“岂(顾)……哉(乎)?”、“独…… “ 哉 )?” ”“宁 哉?”“宁……乎”可翻译为“难道 乎 可翻译为“难道……吗? 吗 • ①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省略句的用法
省略句的用法省略句是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省略句的用法。
省略句的定义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省略在语言中,尤其在对话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省略句的用法古汉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主语省略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
1、承前省: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
如: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
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
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
如:(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省主。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如: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省略一般情况下,谓语省略较少,但古汉语时有所见。
译时一般要补出。
1、承前省。
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文言句式省略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现象,理解省略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省略句的能力。
3. 通过分析经典古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2. 文言省略句的识别方法。
3. 经典古文省略句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省略句的定义、分类和识别方法。
2. 难点:经典古文省略句的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省略句的定义、分类和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文省略句,提高学生对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省略句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省略句的定义: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
3. 讲解省略句的分类:完全省略、部分省略、重复省略。
4. 讲解省略句的识别方法:上下文推断、语法分析、语境分析。
5.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文省略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识别和理解。
6.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分析省略句案例,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7. 总结与拓展:总结省略句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拓展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即时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
3. 结合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篇古文,找出其中的省略句,并分析其省略的部分。
2. 结合所学,尝试自己创作一句文言省略句,并解释其含义。
八、教学资源:1. 古文文本:选取含有省略句的经典古文作为教学资源。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教案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现象,掌握省略句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省略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省略句的定义: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下文的暗示或语境的支撑,省去了一部分词语或句子成分的现象。
2. 省略句的类型:a) 省略主语b) 省略谓语c) 省略宾语d) 省略状语3. 省略句的特点:a) 上下文暗示:通过上下文关系,可以推断出省略的部分。
b) 语境支撑:省略的部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被理解。
c) 语言的经济性:省略句使文言文更加简洁明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省略句的类型及特点。
2. 难点:识别和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省略句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子,引导学生识别省略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省略句在实际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言文省略句的概念。
2. 讲解省略句的类型及特点:a) 省略主语:如“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中,省略了主语“我”。
b) 省略谓语:如“夫子哂之。
”中,省略了谓语“笑”。
c) 省略宾语:如“孟尝君怪其疾也。
”中,省略了宾语“之”。
d) 省略状语:如“陈涉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义。
”中,省略了状语“”。
3. 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省略句例子,练习识别省略句。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省略句在实际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省略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分析具体文言文例子,评估学生识别和分析省略句的能力。
3. 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主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省略句类型及特点。
文言句式省略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现象,掌握省略句的构成和用法。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2.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和识别。
三、教学难点:1. 省略句的判断和翻译。
2. 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省略句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省略句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包括经典文献和现代解读。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分析文言文案例。
六、教学内容:1. 介绍省略句的基本概念,解释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省略句的分类,包括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
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省略句。
2. 讲解省略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实际运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和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句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
2. 探讨省略句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省略句的理解和应用。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省略句的定义、分类和运用。
2. 强调省略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省略句的存在,正确理解和翻译。
十、课后作业:1. 翻译一段文言文,注意识别和处理其中的省略句。
2. 分析一篇文言文,找出其中的省略句,并解释其意义。
3. 写一篇短文,讨论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具有可衡量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标准。
省略句文言文句式初中教案
省略句文言文句式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省略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省略句式的能力;3. 通过对省略句式的学习,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1. 省略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省略句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省略句式的识别;2. 省略句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文言文材料;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省略句式;2. 学生分享找出的省略句式,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二、省略句式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省略句式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省略句式的特点,如省略成分、省略原因等;3. 教师举例说明省略句式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省略句式的实际意义。
三、省略句式的识别(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识别其中的省略句式;2. 学生分享识别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3. 教师总结省略句式的识别方法,如根据上下文推断、根据语法结构分析等。
四、省略句式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运用省略句式进行改写;2. 学生分享改写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3. 教师总结省略句式的运用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选择省略成分、保持句子平衡等。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省略句式;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3. 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运用省略句式进行改写;4.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省略句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省略句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省略句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
理解省略句对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
它的出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主语的省略较为常见。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主语不言自明或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及,那么在后续的表述中就可能会省略主语。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前面已经交代了“武陵人”,后面就省略了主语“武陵人”。
其次,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像《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不习乎?”这里就省略了宾语“之”,代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有介词的省略。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省略了介词“己”。
那么,为何文言文会有这么多省略现象呢?这与古代的书写材料和表达方式有关。
在古代,书写材料昂贵,书写工具不便,为了节省篇幅,能简则简。
而且,古人在表达上追求简洁含蓄,省略某些成分不仅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反而增添了一种韵味和节奏感。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通过对前后文的仔细分析,来补出被省略的成分,从而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翻译省略句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但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不能随意添加,要遵循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翻译时就要补充出“渔人”这个主语,变成“(渔人)见到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再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这里省略了“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以便意思表达清晰。
总之,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省略句教学文档
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承接前面的宾语“蛇”省略。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奇怪的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承接前面主语的定语“六国”省略。
译;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他们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六国)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文言句式省略句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句式(省略句)一、目标引领能在句子翻译中区别体现各种文言句式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规范翻译省略句廓清疑点:现代文语法回顾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高考回放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2009年江苏卷)翻译划线句子: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2007年江苏卷)翻译划线句: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学程之二:典例练习(学生自主演习,在原句上补全省略部分并翻译下面例句。
教师讲解省略句规律)(1)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之。
文言句式省略句教案
文言句式之省略句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省略句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文言省略句的基本用法;3. 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文言省略句。
教学重点:1. 文言省略句的概念和特点;2. 文言省略句的基本用法。
教学难点:1. 文言省略句的判断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文言文材料;2. 教案、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句式知识,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2. 提问:什么是省略句?省略句有哪些特点?二、讲解省略句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省略句的定义: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掉了一部分成分,但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省略的部分;2.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省略的成分通常是常见的、不必明的或可推出的;3. 举例说明省略句的常见类型,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
三、分析省略句的用法(10分钟)1. 讲解省略句的用法: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紧凑;2. 分析省略句的构成和用法,如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等;3. 举例分析省略句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四、判断和运用省略句(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判断其中是否有省略句,并指出省略的部分;2. 引导学生运用省略句的知识,对句子进行简化和改写;3. 讨论省略句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省略句的概念、特点和用法;2. 强调省略句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省略句的判断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省略句的概念、特点和用法,以及分析具体例句,使学生掌握了省略句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判断和运用省略句,提高了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省略句,避免混淆省略句与其他句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省略句的掌握程度。
省略句教案
《省略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会辨别省略句,学会在翻译中补充省略成分。
二、教学重点:在翻译中补充省略成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学文言文,句式的处理是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但是依照一定的原则去把握,也是比较容易找到这个重难点的突破口来的。
我们之前是梳理了倒装句,被动句。
我们顺着学习特殊文言句式的思路,来研究一下新的一种特殊句式。
在研究这种新句式之前,我们先来做下“热身运动”。
(学生回答“课前热身”的问题,并总结。
)省略句,无论在现代汉语里边还是在古代汉语里边,都是比较常见的。
只要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基本上都可以出现省略。
例如,淮河运输服务公司,我们省略成“淮运”,上海测绘研究所,我们省略成“上测所”。
当然,这样的省略不是很好,省略了之后就可能闹笑话了。
文言文里边的省略,如果我们不注意,闹笑话事小,丢分事大。
因此,我们需要从理性上对文言文存在的几种常见的基本类型做个总结。
我们通过做题来做个总结。
(二)推断省略句的几种基本类型。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奋:发扬,余烈:留下来的功业)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板书】特点:省略了主语,省略主语主要用三种模式:第一是承前省,第二是蒙后省,第三是对话省。
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板书】特点:省略了谓语动词。
练习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竖子不足与(之)谋。
【板书】特点:省略了宾语,省略宾语有两种模式:第一是省略了动词后面的宾语,一种是省略了介词后面的宾语,从我们所做的练习来看,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比较常见。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张元忭,号阳 和,谥文恭; 张汝霖的父亲, 张岱的曾祖父。
耕耘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 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 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 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 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 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1 解读高考 2 技法攻略 3 真题演练
CONTENTS
目
录
高考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之一——省略句 由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古代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是阅读、理 解古代文言文的关键。对于这些句式,需要着重掌握的 考点解读 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古今汉语在表 达过程中都有成分省略的现象,但在古代汉语中,省略 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一些不能省 略的成分在古代汉语中也都省略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之——省略句
省略句
《屈原列传》出现了很多省略句,如“遂绝齐”“绝”后省略了介词 “于”;“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复”前省略了主语“怀王”。
省略句一般指文言文中省略了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的句子, 其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包括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但省略形式有多种,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 略介词等。省略句给我们理解文言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 们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需要对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准确 填补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
我的祖父名为张汝霖,号雨若。他幼年 爱好古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不肯苦练书法, 字丑陋拙劣,参加科举考试,总是考不中。 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入太学读书,艰难窘迫 坎坷不顺长达二十年。曾祖父张文恭去世后, 家中灾难渐渐袭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抽 走梯子,让人用轴轳传送食物,不下楼的时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句式详解《省略句》
——《左传崤之战》
3.对话省
如: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独乐乐)不若与人。”
——《孟子》
省 略 谓 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 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特殊的 现象,尤其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 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曹刿论战》
省 略 宾 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 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 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 屠惧,投(之)以骨。
——《狼》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Fra bibliotek——《曹刿论战》
省 略 兼 语
“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 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 个词就称作兼语。
省略的谓语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 句子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承下文谓语而省略
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3.共喻省略
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之)。
省 略 主 语
句子中是否省略了主语成分,要根 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 主语或成分补回。
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 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的教学
【摘要】阅读文言文,往往会遇到许多各式各样的句子,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由于它们在句式上各具特色,句法上各有特点,因此被统称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而省略句则是其中之一,同时文言是十分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因而省略句非常丰富,并且省略的情况也不一而足。
【关键词】特殊句式省略句教学
何为省略句?一般说来,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省略句是指句子中应有的或不可缺少的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未出现,以求表达简洁的现象。
这是古今汉语共有的。
在现代汉语中,省略的现象并不多,一般仅仅是承前省略主语,而在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这固然是因为古代书写工具,尤其是竹简、帛之类的东西宝贵,需要处处加以节省,同时也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洗炼有力。
被省略成分的内容一般是上下文已经交代了的,后人一般不难看出,但也有一些古文,省略过多,造成我们阅读的困难。
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省略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一、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对话省略等。
(1)儿俱,( )啼告母。
母闻之,( )面色灰死。
(《促织》)(2)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3)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
分析:(1)是“儿俱,儿啼告母”“母闻之,母面色灰死”,这是主语承前省略。
(2)是“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3)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这是在对话中省略主语。
二、谓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谓语也经常省略。
这当然也是利用了语言环境。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
(《琵琶行》)
分析:根据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进来,(1)是“一时产生多少豪杰”,(2)是“初为《霓裳》后为《六幺》”,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谓语。
三、宾语的省略
省略的宾语往往是前面出现过的,所以补读省略的宾语,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词和动词。
如:(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 )也。
(《赤壁》)(2)于是王召见( ),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3)
具告( )以事。
(《鸿门宴》)
分析:(1)的前面有“船舰”,可见把宾语补出来是“可烧船舰而走船舰也”。
(2)是利用“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而省略,补读出来是“于是王召见蔺相如”。
(3)是“具告之以事”。
“之”代替的是上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件事。
四、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
在文言文中,可能只有介词的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
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
如:(1)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 )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廉颇》) (2)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 )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赤壁》)
分析:根据上下文来看,(1) 的“境上”是“与燕王会”的处所,补读出来应该是“与燕王会于境上”。
这里省略了介词“于”(2) 应该是“刘豫州收众于汉南”,因为“汉南”的“刘豫州收众”的处所,也是省略了介词“于”。
由此可见,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
当然,每种类型也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它们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成若干更细的类型,如省略主语,除承前省略、对话省略,还有蒙后省略、自述省略等;省略谓语,有承上文谓语而省,有蒙下文谓语而省,有共喻而省等;另外还有省略兼语的情况,所省多是“使、命、令”之类动词后的代词“之”;省略介词,有省介词“于”,有省介词“以”等。
其实,古文中的省略现象远远不止这些。
本文不再一一详述。
既然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这么普遍,又这么复杂,况且也是古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确切把握这种语言现象。
因为,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可以省略兼语,也可以省略介词等;另外,和判断句相比,省略句是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的。
不过,只要我们能够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楚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我们就会清楚句子缺少了什么了。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主谓语,谓语之后如果还有任何修饰词,那么想必就是缺少宾语了。
由此看来,要把握以上诸多现象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
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呢?笔者认为,文言文的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
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子里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可能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如果平时没好好学习,不能够主动积累,学了后面的便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练题,考试时也全凭猜测,那么,十个人中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