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II卷5至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本试题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成周”的修建意在A.维护分封制度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宗周的设立体现出加强对商朝贵族的统治,维护分封制度,加强对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的震慑,故A、C两项错误;成周并未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可知,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陕西,所以建“成周”主要是加强西周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故选D项。
2.“(刘邦)慢而辱人。
然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刘邦成功的原因是A.不拘小节,性格豪放B.兵多将广,有雄厚的实力C.让异姓将领据地为王D.封子弟为王,巩固刘家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期刘邦的统治策略。
材料中并未涉及刘邦的性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当时刘邦兵多将广,故B项错误;材料中“然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说明刘邦对将领一视同仁,异性将领也封王,所以得到大力支持,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根据军功封王,并不是大封同姓子弟,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3.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件案件。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B.朱元璋勤于政务C.封建社会走向没落D.丞相怠政无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的政治统治。
河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題)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
这说明分封制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2.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
据此可知,荀子A。
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 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C。
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3。
《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提出“变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这说明《诗经》A。
托物言志 B.借古讽今C。
客观真实 D.反映了时代特征4.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D。
私人作坊的生产销售5.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6。
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本籍任职,其到任需提交自身材料,然后由本州知州、通判进行审查,合格后再连同所回避之人,分别向转运司递交担保。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 英语试题含答案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时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15.B. £ 9.18.C. £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die woman want to do?A. Find a place.B. Buy a map.C. Get an address.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A. Repair her car.B. Give her a ride.C. Pick up her aunt.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A. A new professor.B. A department head.C. A company director.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A. Quite difficult.B. Very interesting.C. Too simple.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eather.B. Clothes.C. New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最新 2018高三历史上学期2018月第一次大考模拟试题及答案【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大考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018年 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北京奥运公园中心举办。
其中“雄奇宝器”展块中,有一件青铜器曾被郭沫若誉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它是2.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
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
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则大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田和 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在齐国A .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 .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D .废除了贵族特权4.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
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对比以 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A .社会生活的丰富和艺术的发展B .青铜器逐渐进人百姓日常生活 C.神秘威严的专制王权渐趋衰落 D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C .公元前3世纪早期D .公元前3世纪晚期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9月) 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
八市•学评2017〜2018 (上)高三第一次测评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三个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己知集合 A = {-2,0,2}, B = {x|x 2-2x <3},则A ∩B =(A){-2,O} (B) {0,2} (C) (-1,2) (D) (—2,-1) 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zi=2-2i ,则z = (A) -2-2i (B) 2+2i (C) 2-i (D) 2+i3.在等差数{a n }中,11=a ,206543=+++a a a a ,则a n= (A)7 (B)8 (C) 9 (D) 104.设m 在[0,5]上随机取值,则关于方程012=++mx x 有实根的概率为 (A)51 (B) 52 (C) 53 (D) 545.直线1-=x y 与圆222)2()3(r y x =++-0)>(r 相切,则r 的值为 (A) 23(B) 22 (C) 2 (D) 86.已知函数⎩⎨⎧≥+-=-,0,1)1(,0<,2)(x x f x x f x 则)6(f =(A)7 (B)8 (C) 9 (D) 10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6 (B) 16(C) 13210+ (D) 13216+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的值为 (A) 23- (B) 0 (C) 23 (D) 39.函数)2<<20,->0,>)(sin()(πϕπωϕωA x A x f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当 ]127,12[ππ∈x , )(x f 的取值范围是A. ]23,23[-B. ]1,23[-C. ]21,21[-D. ]1,21[-10.如图,己知抛物线C:抛物线x y 22=与圆M: 1)2(22=+-y x ,过抛物线C 上一点(2,2)作两条直线与圆M 相切于A 、B 两点,分别交抛物线于E 、F 两点,则直线EF 的斜率等于 (A) 21- (B) 41-(C) 81-(D) 161- 11.已知圆柱21O O 的两底圆周均在球O 的球面上,若圆柱21O O 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21O O 的侧面积与球O 的表面积的比值是 (A)35π (B)45π (C) 65π (D) 85π 12.己知方程02321||ln 2=+-mx x 有4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0,22e ) (B) (0,22e ] (C) (0,2e ] (D) (0,2e )二、填空题:本大理共4小题,每小题5分。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秘密★启用前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文科综合历史2018.04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9页,第Ⅱ卷10至1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A.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B.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C.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D.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25.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
”这说明科举制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禁锏了人们的思想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26.唐肃宗宝应六年,盐业的生产和零售权都交给了商人,政府只控制批发这一环节。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商人的经营范围有所扩大B.盐业的生产经营完全放开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27.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28.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曰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29.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南皇帝朱笔圈定简放。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 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 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各题,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说法过于绝对。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4.西周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
这表明A.分封主体发生变化B.宗法关系扩展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礼乐制度瓦解25.据考古发现,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
这表明A.地主崇尚奢侈、消费B.自耕农经济的脆弱C.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D.汉代水利经济发达26.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
这一运动A.促使三教开始融合B.实现了儒学官方化C.奠定理学思想基础D.加速了佛道的衰落27.关于《西游记》中“女儿国”的记载,古代多种文献均有涉及,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裁:“在海中,纯女无男”;《后汉书·东夷传》、《山海经》也有“女子国”记载。
据此可推知A.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历史B.文献记载印证历史事实C.历史文献记载事实需考证D.小说记载均不足以为据28.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B.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D.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29.甲午战后,西方《纽约新闻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味、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这一评论A.客观分析取午战争B.在舆论上支持日本C.是日本伪造的舆论D.代表西方主流意识30.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有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
”这一思想A.体现以城市中心运动为主B.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吻合处C.反映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D.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胜利31.表格为1952~1957年《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含解析)1. 西周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
这表明A. 分封主体发生变化B. 宗法关系扩展C.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 礼乐制度瓦解【答案】B【解析】甥舅关系体现出的是宗法观念,“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说明是宗法观念的扩展,B正确;西周分封主体并没有变化,A错误;分封制度走向崩溃时春秋战国时期,C错误;D是东周时期。
2. 据考古发现,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
这表明A. 地主崇尚奢侈、消费B. 自耕农经济的脆弱C. 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D. 汉代水利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东汉豪强地主墓葬出土中有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体现出生产工具的自给自足性,说明田庄经济生存能力强,C正确;生产工具不足以说明地主崇尚奢侈、消费,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田庄经济,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 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
这一运动A. 促使三教开始融合B. 实现了儒学官方化C. 奠定理学思想基础D. 加速了佛道的衰落【答案】C【解析】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奠定了理学形成基础,C正确;A是魏晋时期;B是北宋时期;D中衰落错误。
4. 关于《西游记》中“女儿国”的记载,古代多种文献均有涉及,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裁:“在海中,纯女无男”;《后汉书·东夷传》、《山海经》也有“女子国”记载。
据此可推知A. 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历史B. 文献记载印证历史事实C. 历史文献记载事实需考证D. 小说记载均不足以为据【答案】C【解析】《西游记》属于文学作品,《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后汉书·东夷传》、《山海经》等史书记载均有待于考证,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考古信息,A错误;文献记载不属于第一手史料需要考证,B错误;小说属于史料可以印证历史,D错误。
河南省八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试题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试题第 I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毎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2、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数次由中央政府颂布并推行全国范围的田制,如秦汉的授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陏唐均田制。
据此可知,田制所有权属于A.国家土地所有制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佃农的土地所有制3、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其直接后果是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4、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5、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6、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一、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淸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7、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
这说明谶谣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8、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9月)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东北平原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原因是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形封闭,排水不畅C、地势低平,降水丰沛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属于图示地区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是A、赛马、射箭B、跳绳、荡秋千C、摔跤、赛牦牛D、包粽子、赛龙舟读“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4、据图可知,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相比,其气候特征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A、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低B、莱斯布里奇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C、莱斯布里奇所降水量较多D、莱斯布里奇雨季较长5、形成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莱斯布里奇A、纬度低B、距海洋远C、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D、受暖流影响6、温哥华被称为“加拿大雨都”,其原因是①受赤道低压控制②处于西风迎风坡③暖流增湿④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位置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是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B、月亮的周年视运动C、北极星的周年视运动D、地球的周年视运动8、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温度变化的有A、5个B、6个C、7个D、8个9、在下列各组节气中,郑州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立冬、立秋B、雨水、处暑C、清明、雨水D、小满、大暑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试题(含解析)
析)
第 I 卷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 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 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扩大周朝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 C 项正确;西周 时期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错误;当时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 B 项错误;分 封诸侯国不是西周政权建立的原因条件,故 D 项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注意区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河南农谚说:“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 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 没有科学可信性 C.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 源于农民的无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 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故 C 项正确; 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 A 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 B 项错误; 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 D 项错误。故选 C。 3. 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
时期
设立数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9月)历史试题第 I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毎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2、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数次由中央政府颂布并推行全国范围的田制,如秦汉的授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陏唐均田制。
据此可知,田制所有权属于A.国家土地所有制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佃农的土地所有制3、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其直接后果是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4、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5、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6、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一、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淸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7、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
这说明谶谣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8、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缢死于佛室:《文明译丛》中则说,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
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9、1845年,上海道台宮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
这表明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淸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淸朝宫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10、A.传统茶业竞争力减弱B.洋务运动的积极开展C.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D.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11、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申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并不惜代价对重大的社会新闻进行连续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
这表明《申报》A.适应社会市场需求B.适应政治斗争需要C.旨在引领社会潮流D.干预司法案例审判12、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学堂预备、速成两科学生毕业后,分别赏给举人、进士。
这表明A.学堂管理以传统体制为主B.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C.近代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13、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 “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
据此可知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14、1941年,毛泽东重申:“在土地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
这一规定旨在A.继续推行土地革命政策B.联合不同阶层抗日C.兼顾农民和地主的利益D.减轻农民赋税负担15、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
这表明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16、1978年,国有企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是973.65亿元,1979年为923.62亿元,至1980年下降为889.58 亿元。
上述现象反映了A.国家与企业利润分配的矛盾B.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减少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民营企业财政收入增多17、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一部分有远见的政治家深切地意识到,雅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兵源和财源问题,扩大雅典公民团体势在必行。
这从侧面印证了雅典A.贵族寡头左右政治B.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C.阶级矛盾趋向缓和D.开放公民权日益占主导18、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盾。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B.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D.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19、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
这一变化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B.利于改变松散邦联体制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D.推动了美国法治的建立20、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毎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这反映了A.童工问题引起人们关注B. 英国的社会矛盾激化C.雇佣童工的现象被禁绝D.自由主义思想被放弃21、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22、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
这一决议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23、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这一现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24、二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己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
其主要原因在于A.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国际组织B.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
第25、26、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一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一一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清政府认识到教育不兴与国力日衰的关系,开始注重国民教育的发展。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学务纲要》提出“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认为义务教育。
东西各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而不入小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
在学费方面“此项学堂,国家不收学费,以示国民教育,国家认为义务之本意”。
此后各地普遍设蒙小学堂,推行义务教育。
1906年学部咨行各省推行义务教育并颁行《强迫教育章程》,名为强迫但实施的弹性较大。
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决议《试办义务教育章程》,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4年,并提出国库补助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
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个章程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材料二日本政府将发展国民教育作为使国家兴盛的首要措施。
1871年明治政府组建学制调查研究委员会草拟《学制》,1886年明治政府以敕令的形式颁布《小学校令》,推行4年制义务教育,家长依据规定支付儿童的学费。
此后日本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有较大地提升,特别是女子教育。
1899年10月明治政府颁行《小学教育费国库补助法》,对小学教育费进行补助。
1900年《小学校令》将义务教育年限统一为4年并免去了小学学费,从法律上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
到1907年《小学校令》颁行的时候,义务教育的年限被延长至6年。
得力的政策使这一阶段义务教育的就学率有较大提升,到1911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就学率达到98.2%。
为适应义务教育规模扩大后的师资需求,明治政府从扩大师范教育规模;增加法制和实业教育的内容;对师范教育进行部分升级;确立新的师范教育体制四方面改革扩充师范教育,为义务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雯娟《淸末新政与明治维新时期普及义务教育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和二,比较中日两国义务教育的异同。
(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义务教育改革夭折的原因。
(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