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合集下载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

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管理一、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标准:1. 场地:具备适宜的场地,如医院、诊所、卫生所等,场地面积和布局应当满足医疗业务需求。

2. 设施:具备相应的医疗设施,如诊疗室、治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3. 人员:具备合格的医护人员,如医生、护士、药师等,人员数量和专业应当与医疗机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4. 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制度,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等,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机构管理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遵循以下管理要求:1. 依法依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 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4.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5. 保障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三、医护人员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格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 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医疗工作。

2. 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称,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4. 熟悉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医疗设备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满足医疗业务需求。

2. 设备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3. 设备使用和维护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4. 设备更新及时,能够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

五、服务质量与安全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1. 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法的办学或办医资质,依法取得相关执业许可证。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运行。

3.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 医疗机构应当拥有一支合格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他们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能。

5.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患者的病历和医疗信息,保障患者隐私权。

6.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机构的服务要求。

1.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得拒绝患者就诊,不得擅自延迟或中断治疗。

2.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促进患者健康管理。

3. 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建议,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5.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院感管理,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6.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三、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经营,保证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3.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医院设置标准

医院设置标准

医院设置标准医院是人们生病时就医的地方,因此医院的设置标准对于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医院设置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运行效果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下面将从医院的位置选择、建筑规划、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来探讨医院设置标准。

首先,医院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医院应当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便于患者就医。

同时,医院周边环境应当清洁整洁,避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院的交通便利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出行便利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行效果。

其次,医院的建筑规划应当符合医疗卫生标准。

医院建筑应当符合防火、防震、防污染等相关标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院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当合理,各科室之间的联系便捷,便于医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医院的建筑装饰应当简洁大方,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

再次,医院的设施设备应当齐全先进。

医院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以便医护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医院的卫生设施也应当完善,如洁净手术室、无菌护理室等,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最后,医院的人员配置也是医院设置标准中的重要一环。

医院应当配备合格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他们应当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的设置标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包括位置选择、建筑规划、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

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标准,才能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重视医院设置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是指为人类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组织,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对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法的办学或者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是医疗机构合法开展医疗服务的凭证,没有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不得从事医疗活动。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医疗设备和药品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条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监管,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此外,医疗机构应当拥有专业的医疗人员队伍。

医疗人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人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障和信息保护。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患者信息的保护,防止患者信息泄露和滥用。

总之,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首先,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

医疗
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规模和结构,确保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各类医务人员和设备设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其次,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疗
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患者科学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再次,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和器材,保证医疗诊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最后,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评价和监督提出了更加严格的
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同时,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依法依规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出台,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提升具
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最新基本标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卫生健康部门将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最新基本标准的有效落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是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直接关
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和执业许可。

医疗机构的设立应当符
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依法纳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可及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医疗设备和器材,保证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设施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施的安全和卫生。

另外,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
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流程和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专业的医疗人才和服务团队。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合格
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保证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责任心。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医疗机
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卫生部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卫生部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是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以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符合国家的要求,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设施条件,包括建筑物、用电、供水、供气、供热、通风、照明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卫生和功能完好,符合卫生部门的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保证医疗技术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医疗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他们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疗纪律管理等,保证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患者的医疗信息得到妥善保存和保密,为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三、医疗机构的服务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包括诊疗、护理、康复等,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四、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医疗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

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每个医
疗机构都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

那么,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
标准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建筑和设施的要求。

医疗机构的建筑
应符合卫生、安全和环保的标准,设施设备应当齐全并且保持良好状态。

此外,医疗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紧急应对措施和设备,以确保在
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其次,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人员配备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
符合资质和证书要求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应具备专业
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应当
设立专门的医疗质控和卫生保洁部门,加强对医疗工作和环境的管理。

再次,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还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
当遵循最新的医疗诊疗标准和指南,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医
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最后,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还包括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
建立健全的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和安全共享。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综上所述,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建筑和设施、人员配备、医疗服务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医疗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这些标准和规定,确保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2024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2024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引言概述:2024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二)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规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024年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医疗机构的分类、规模、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和服务范围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正文内容:一、医疗机构分类1.综合医院概述综合医院的设立目的和职责综合医院的分类及其特点综合医院的床位数和科室要求2.专科医院专科医院的定位和功能专科医院的分类和特点专科医院的科室设置和专科医疗人员配备要求3.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义和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类及特点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要求二、医疗机构规模1.大型医疗机构大型医疗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大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科室设置要求大型医疗机构的扩建和改造规划2.中型医疗机构中型医疗机构的定位和职能中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床位数要求中型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和设备要求3.小型医疗机构小型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小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科室设置要求小型医疗机构的升级和改进方案三、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1.医疗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医疗设备的分类和性能要求医疗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流程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计划2.医疗机构的办公设施和支持设备医疗机构的办公区域设计和布局要求医疗机构的支持设备和信息化建设要求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安全设施要求四、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1.医生和护士的人数和职称要求医生和护士的职称等级和设置标准医生和护士的人员配备比例和业务范围要求医生和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要求2.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配置医疗技术人员的分类和数量要求医疗管理人员的职责和配置标准医疗辅助人员的需求和培训计划五、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1.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和专业特色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和临床科目要求医疗机构的专科能力和学科建设要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色和品质管理要求2.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模式要求医疗机构的特殊患者服务和特色专科服务要求医疗机构的社区和家庭医疗服务要求总结:2024年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满意度,医疗机构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疗机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以达到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标。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满意度;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 患者为中心:医疗机构应以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 综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需要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包括医疗服务、药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

3. 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

4. 团队合作: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等。

2.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规范。

3. 医疗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

4. 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等,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6. 不良事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包括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等,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7. 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设置的审批基本标准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施、人员、设备、服务范围等。

首先,设施方面,医疗机构需要符合建筑规范,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卫生条件良好,并且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

其次,人员方面,医疗机构需要拥有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能。

再者,设备方面,医疗机构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以确保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诊疗服务。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明确其服务范围,包括提供的医疗专业领域、服务对象等,以便审批机构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批。

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

管理体系需要健全,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以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质量控制体系需要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包括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应急预案则需要确保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审批医疗机构设置还需要考虑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供需平衡。

审批基本标准还需要考虑医疗机构的经济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医疗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者倒闭,影响患者的就医需求。

总的来说,医疗机构设置的审批基本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设施、人员、设备、服务范围、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应急预案、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经济合理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安全、有效、可及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机构校验现场审查基本标准(医院及设置床位的其它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校验现场审查基本标准(医院及设置床位的其它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校验现场审查基本标准(二)(医院及设置床位的其它医疗机构)审查项目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分值(200分)扣分标准得分一、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1.床位配置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内容核查实际开放床位数10床位配置低于基本标准低限,每下降2%扣1分2.科室设置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符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内容核查医疗机构科室设置15必设诊疗科目每缺1个扣5分3.人员配备达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核查医生、护士、卫技人员花名册和资格、执业、职称证,人员与科目相符。

25每床位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每下降2%扣1分;床护比每下降2%扣1分;人员职称不达标每人扣5分;每个必设诊疗科目无注册医师扣5分,每个非必设诊疗科目无注册医师扣5分;其它人员配备不达标扣5分/人4.业务用房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诊疗功能分区合理核查建筑面积、业务用房、诊疗室、输液室、处置室等。

业务用房能满足诊疗要求,诊疗功能分区、流程合理。

10建筑面积不合要求扣5分,诊疗功能分区、流程不合理扣5分。

5.设备配备达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甲、乙类大型医用配置符合规定核查基本设备配备和专科设备。

核对医院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10设备配备不合要求,每缺1件扣5分。

设备无配置许可证,每缺1件扣3分。

6.医疗机构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齐全、实用。

核查医疗机构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5医疗机构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每少1项扣2分;不实用扣1分二、依法执业情况1.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1、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项目与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核准项目变动应先办理申请变更登记手续);2、医疗机构的名称及各专科名称命名符合规范要求,未经批准,不得以“中心”等冠名;25实际开放床位数增加未及时变更,床位数每超10%扣5分;超范围(超核准诊疗科目、超技术准入项目)执业扣20分/项;无人员配备的诊疗科目未及时注销扣5分;其它项目变动未办理申请手续扣5分/项;名称使用不规范扣5分2.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对照值班表或处方、医嘱,核查《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护士执业证》及其他岗位证书,审查依法执业情况。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试行)医疗机构是指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医疗单位,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场所之一。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规范医疗机构的基本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试行)的角度出发,探讨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的相关内容。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中,必备的场所设备、技术设施、服务管理等基本条件的规定。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立、编制、布局、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普通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卫生院、诊所、街道卫生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其中,普通医院包括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医院。

1、场所设施:医疗机构的场所设施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设计规划要求,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其中包括医疗机构场所的选址、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2、卫生防疫: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卫生防疫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医疗废物、临床实验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达到国家卫生要求。

3、医疗技术设施:医疗机构要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医疗技术设施和器材,包括影像设备、实验室设备、手术设备、监护设备等方面的设备。

4、医护人员: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并配备相应数量的医疗人员,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5、医疗设备: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医疗设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6、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基本设置标准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相关组织和管理体制,明确医疗机构的职责和管理范围。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实施以来,在推进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为了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1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于2012年7月开始试行。

这些基本标准主要是通过风险管理、信息化、劳动保护、医院管理和关键设备等方面的考核来判断医疗机构是否达标。

这种评估方式理论框架完善,操作简单、规范、科学、兼顾量化和评估的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实施以来,重点针对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考评和监督,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管理,医生护士在手术和治疗方面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避免了患者的损失。

同时,医院极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在医疗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现代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医疗机构、总医师、总护士、总卫生技师用人及经费实行绩效考核,并常规进行抽检,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本标准对于规范医疗机构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达到的标准,包括对医疗设备、药品、人员等多方面的要求。

通过实施标准,医疗机构能够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提高工作质量,从而为后期的运营管理奠定了基础。

其次,基本标准也非常重要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医疗机构通过实施基本标准,提高了机构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最后,基本标准试行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素质和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本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首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正规的法人执照,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注册和备案。

医疗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有完整的各级职务和岗位设置,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合适的场所和设施。

医疗机构必须有足够的面积来容纳患者和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消防安全设施和必要的卫生设备,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再次,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合格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医疗机构必须有适用于各种医疗服务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和器械的正常运转。

此外,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和员工。

医疗机构必须有具备相关资格和执业证书的医师和护士,并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以保证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另外,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必须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并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医疗纪律,不得从事医疗执业违法行为。

总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医疗机构必须具备正规的法人执照、适宜的场所和设施、合格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合格的医务人员和员工、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必须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只有达到这些基本标准,才能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及标准综合医院中医设置标准

医疗质量及标准综合医院中医设置标准
第三章人员要求 第八条煎药室应当由具备壹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
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关联知识和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 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关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壹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 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壹条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 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且保持工作服清洁。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壹、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
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和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 品种应于 400 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 (壹)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壹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 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 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 设置中药制剂室。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9〕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 定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于执行 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药汁仍应当和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 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于其它药煎至预定量且去渣后,将其置于 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和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 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且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 15-25 分钟后,去渣、过滤、 取汁,再和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 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于煎煮前均应 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壹般不少于 30 分钟。 第十六条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第十七条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第十八条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且符合盛放食品要 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第十九条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 关联要求。应当于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壹般不超过 100℃。 煎出的药液量应当和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第二十条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详解

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详解

附件八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医院设置基本标准一、综合医院(一)一级综合医院(二)二级综合医院二、中医医院(一)一级中医医院(二)二级中医医院三、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四、专科医院(一)口腔医院(二)康复医院(三)医疗美容医院(四)耳鼻咽喉科医院(五)骨科医院(六)心血管病医院(七)皮肤病医院(八)肿瘤医院(九)精神病医院(十)中医专科医院第二部分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一、综合门诊部二、中医门诊部三、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四、专科门诊部(一)普通专科门诊部(二)口腔门诊部(三)医疗美容门诊部(四)耳鼻咽喉专科门诊部(五)中医专科门诊部第三部分诊所、医务室设置基本标准一、普通诊所二、口腔诊所三、中医诊所四、中西医结合诊所五、医务室第一部分医院设置基本标准一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在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放射、B超、心电图)、手术室、储血室或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

(三)其他:医务科、质量控制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

三、人员(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一级以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护师占护理人数30%以上。

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各专业科室负责人均为相应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临床科室至少有5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

麻醉科至少有1名从事麻醉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五)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5%,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60%。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相关指导方针。

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对于保障公众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必要性,核心要素以及实施方法等内容。

必要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能够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同时,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还能够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保障医疗机构的法律合规性。

核心要素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规划: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功能分区,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包括诊疗区、手术室、病房等,以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和服务条件。

3. 人力资源:确保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专业标准进行配置和招聘,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 医疗服务范围:根据医疗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和专业领域,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5. 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监测与评估等手段,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实施方法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法规依据: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2. 行业协会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指导方针,并加强行业自律。

3. 经验借鉴: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4. 社会参与:通过广泛征求医疗机构、专家学者、患者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过程中加强社会参与。

结论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公众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是社会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规范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制定和执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管理制度的健全将有利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化的医疗设备和设施。

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医疗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购和使用医疗设备。

另外,医疗机构应当拥有合格的医疗人员。

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配备合格的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并且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此外,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病历管理、医疗数据管理等,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

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2017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2017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2017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正文】一.医疗机构的基本准则和原则1.1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卫生培训许可,并以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等卫生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单位。

医疗机构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准则和原则:1.1.1 公益导向: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以公益为导向,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

1.1.2 公平公正: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遵循社会公众的需求,均衡分布,公平开放,不偏不倚。

1.1.3 高质量服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1.1.4 科学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当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1.2 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层次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可将其分为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

1.2.1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为社区、乡镇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如门诊、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等。

1.2.2 二级医疗机构: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医疗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一般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1.2.3 三级医疗机构: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大,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同时具备研究和教学功能。

1.2.4 专科医疗机构:专门为某一特定领域的疾病诊治服务,如心血管专科医院、妇科专科医院等。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要求2.1 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2.1.1 卫生许可: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持有卫生许可证,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资质。

2.1.2 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标准的医疗设备,满足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2.1.3 医疗人员:医疗机构应当聘请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2 医疗机构设置的具体要求2.2.1 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设置:(a) 在社区和乡镇等人口集中的地区,设置相应数量的基层医疗机构,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综合门诊部一、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M2。

二、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选设电诊检查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病案资料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所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

㈢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M2 (包括投照室、洗片室、阅片室等)。

2、集中输液的每个单元不少于16M2。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M2,手术室(间)不少于20 M2。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M2。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M2。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M2。

㈣每治疗床、观察床、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M2。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注: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1、手术室⑴内部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区域间标志明确(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刷手间和医生更衣间要独立,手术室入口处设缓冲间。

⑵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2、消毒供应室⑴周围环境无污染源;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⑵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3、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卫生要求:⑴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清洁区、污染区);⑵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人员㈠执业医师配备不少于7名,其中各级医师比例为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不少于1:2:4。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㈢注册护士配备不少于8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㈣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X线机、紫外线消毒灯、B 超、高压灭菌设备、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六、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至少在10万元(RMB)以上。

专科门诊部一、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300 M2。

二、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1个一级科目或2个二级科目或4个以上二级科目以下的专业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选设相应的医技科室:电诊(B超、心电图等)检查室、抢救室、手术室、换药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

㈢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每床(椅)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三、人员㈠执业医师配备不少于5名,其中各级医师比例为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不少于1:1:3。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㈢注册护士配备不少于5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㈣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紫外线消毒灯、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心电图机、高压灭菌设备、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恒温箱、电冰箱、X线机。

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五、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至少在5万元(RMB)以上。

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一、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80 M2。

二、开展项目诊所只能开展1个临床一级科目。

卫生所(室)、医务室按核定项目开展医疗服务。

三、科室设置㈠必设科室及选设科室1、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消毒室。

2、可选设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药房(药局)。

3、开展简单手术项目的还需设手术室、换药室。

㈡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各室使用面积:1、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均不少于10 M2;2、观察区域不少于15M2。

3、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换药室均不少于10M2;4、手术区域不少于40 M2,手术室(间)不少于20M2。

5、消毒室不少于4M2。

㈢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M2;三、人员㈠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执业医师。

㈡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㈢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桌、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药品柜、血压器、出诊箱、紫外线消毒灯、体温计、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五、注册资金到位。

口腔门诊部一、牙椅设牙科综合治疗椅不少于4台,每牙科综合治疗椅设备费不得低于2万元(RBM)。

二、房屋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50M2;4台以上每增加一台治疗椅需增加建筑面积30 M2。

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M2。

三、科室设置至少设有候诊区、诊疗室(区)、牙科X光室、消毒供应室、技工室(采取外加工方式的可不设);可选设化验室、电诊室、处置室、观察室、办公室。

每室独立(或相对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各室使用面积:消毒供应室、化验室、电诊室、技工室、处置室、观察室不少于15M2牙科X光室不少于10 M2四、开展项目能开展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的大部分诊治工作,但不得开展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

五、人员配备㈠每牙科治疗椅至少配备1.5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口腔执业医师。

㈡设置4-7台牙科治疗椅的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口腔执业医师。

㈢设置8台以上(含8台)牙科治疗椅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1:1:2。

㈣医师:护理人员不少于1:1。

每2台牙科治疗椅至少配备1名口腔执业医师。

㈤有专人负责药剂、化验、放射线、消毒供应等工作。

六、设备㈠基本设备电动吸引器、显微镜、X光牙片机、银汞搅拌器、光敏固化灯、超声洁治器、铸造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消毒装置。

㈡每牙椅单元设备牙科综合治疗椅(包括手术灯、痰盂、器械盘、低.中.高速牙科切割装一套、观片灯)、医师坐椅一个、病历书写桌一张、口腔检查器械至少1套。

㈢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七、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至少在5万元(RMB)以上。

口腔诊所一、牙椅设牙科综合治疗椅1-3台,每牙科综合治疗椅设备费不得低于2万元(RMB)。

二、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设置2-3张牙科治疗椅的,每椅建筑面积不少于50M2;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 M2。

三、科室设置至少设有候诊区(缓冲区)、诊疗室(区)、牙科X光室、消毒室;可选设处置室、观察室、化验室、技工室(采取外加工方式的可不设)。

每室独立或相对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各室使用面积:牙科X光室、处置室、观察室、化验室、技工室均不少于10M2。

消毒室不少于4M2;四、开展项目能开展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修复科的部分诊治工作,但不得开展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

五、人员㈠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口腔科执业医师。

㈡设1台牙科治疗椅,人员配备不少于2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1。

设2台牙科治疗椅,人员配备不少于3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2。

设3台牙科治疗椅,人员配备不少于5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2:3。

六、设备㈠基本设备:电动吸引器、X线牙片机、银汞搅拌器、紫外线消毒灯、超声洁治器、光敏固化灯、铸造机(选)、高压灭菌设备、药品柜。

㈡每牙科单元设备综合治疗机一台包括(手术灯、痰盂、器械盘、低、中、高速牙科切割装置一套)、医师坐椅一个、病历书写桌一张、观片灯一个、口腔检查器械至少一套。

㈢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七、注册资金到位。

医疗美容门诊部一、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00 M2。

二、床位开设美容皮肤科(和/或美容中医科),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床4张;开设美容外科,至少设手术床2张及观察床2张;开设美容牙科,至少设牙科综合治疗椅2张。

三、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美容咨询室、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

可选设美容中医科、美容治疗室。

美容外科:至少设咨询诊室、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观察室。

美容牙科:至少设有咨询诊疗室。

(参照口腔诊所)美容皮肤科:至少设有咨询诊室、美容治疗室。

美容中医科:至少设有咨询诊室、中医美容治疗室。

㈡医技科室根据开设的科目,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

至少设有化验室、药剂科、手术室以及麻醉科、抢救室、心电图检查室、病案资料室、消毒供应室。

每增加一项辅助检查项目需增设相应独立检查室。

㈢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每床(椅)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四、人员㈠每台手术床至少配备3名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每张观察床、牙科综合治疗椅至少配备1.5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和1名护士。

㈡执业医师数不少于5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1:2:2。

㈢至少有1名具有相关专业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的主诊医师。

每科目至少有1名本专业的具有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主诊医师。

㈣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资格以上的注册护士。

㈤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五、设备㈠基本设备手术床和成套美容外科手术器械、无影灯、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气灭菌设备、电凝器、电动吸引器、离子喷雾器、多功能美容仪、皮肤磨削机、文眉机、激光治疗机、电冰箱、消毒柜、牙科必备的消毒设备、具有上网功能的计算机、与开展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急救、抢救设备。

㈡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注册资金到位,流动资金不少于20万元(RMB)。

医疗美容诊所一、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 M2。

二、床位开设美容皮肤科和/或美容中医科的,至少设有美容治疗床2张;开设美容外科的,至少设有手术床1张及观察床1张;开设美容牙科的,至少设有牙科综合治疗椅1张(原则上不单独设置)三、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开设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4科目中不超过2个科目。

美容外科:至少设抢救室、手术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美容牙科:至少设有诊疗室。

(参照口腔诊所)美容皮肤科:至少设有咨询诊室、美容治疗室。

美容中医科:至少设有咨询诊室、中医美容治疗室。

㈡医技科室根据开设的科目,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

至少设有化验室、药剂科、消毒室,可选设病案资料室、心电图检查室、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