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第五课童趣(一)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第十课《论语》十则(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期中21 文言文二则-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期中21 文言文二则-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解释词语1.志: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____________________3.少选:_________________4.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5.处士:_________________6.拊掌:____________________7.谬: __________________ 8.然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心志,情志;2.高大的样子;3.形容极短的时间;4.水流大而急的样子;5.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6.拍手;7.错误;8.认为他说得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的理解和把握。

【解答】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古汉语词汇的词义,注意“汤汤”这个词的读音以及词义;在现在汉语中是汤水的意思,但在文言中是大而急的水流。

2.【答题】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___________。

方鼓琴而___________,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__,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_______________,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锤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

2.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

【解答】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理解并熟练背诵文言文原文。

3.【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文言文二则《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题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3)待君久不至( ) (4)相委而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B.友人惭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日月亏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 (4)何不言日食之余(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B.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C.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D.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以上两篇短文都选自《》,它是由南朝宋(人名)组织编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C.《咏雪》结尾句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地位,道出了她的显赫出身。

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的优美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4.阅读【甲】【乙】【丙】三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①初不②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语德行》【乙】谢奕作剡令③,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④曰:“阿兄,老翁可念⑤,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句子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下列诗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7)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诗的颔联写出了大风直流,风平浪静,视野开阔的景象。

D.颈联的“生”“入”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理趣。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5.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按原文填空。

(1)填出文中空白的句子。

(2)《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③反归取之( ) ④遂不得履 ( )⑤遽契其舟( ) ⑥不亦惑乎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 ) ②至之市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5、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6、《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7、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请你举一个例子。

语言简洁明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二)二、《幼时记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作者是清代作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乙】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③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④,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⑤。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
4.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甲】文从元方对父亲友人说的话中让我们懂得:我们要做A的人。(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乙】文“B”能够体现出郭淮的“方正”。(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人以其(1)语(2)语之
(1)语:(2)语:
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7.《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分析语段二所属的门类,并阐明理由。
德行:指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
言语:指人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俊才清称:才华出众和有好名声的人。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④小时了了(liǎoliǎo):小时聪明。了了:聪慧。⑤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5.请根据上下文,推断【乙】文中两加点词“语”字的意思。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 .. . ...(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公欣然曰其子曰B .兄子胡儿对子骂父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 D .与儿女讲论文义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 气氛。

B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 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 .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 道韫的才气。

.. ... . ... . ..参考答案定向训练1.C 【解析】 A .说;B.儿子;C.如/你;D.介词,和。

2.C 【解析】 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 .太丘舍去去:离开 C .相委而去委:委托 D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 .去后乃至乃吾前狼假寐 C .相委而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下车引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九:文言文阅读复习(一)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九:文言文阅读复习(一)

语文
③。”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 ,然形神不全。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④。”则再拜辞去也。斶知 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战国时齐国人,曾与齐宣王辩论。②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 全备。③丽都:雍容华贵。④自虞:自以为乐。
——《列子·说符》
语文
注:①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和:应和, 表示同意。③响:回响,回声。④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⑤类:种类,物类。⑥迭:更迭 ,交替地,轮流地。⑦蚊蚋(ruì)噆(zǎn)肤:蚊蚋叮咬人的皮肤。蚋,生活在水中,能吸食人畜的 血液,类似蚊子的一种昆虫。噆,叮咬。
语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 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 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 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

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阅读(2021·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符合)B.俟.他日来取(等到)C.因.托以寄去(因此)D.略不..动心(一点也不)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B.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C.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D.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②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

4.在何岳的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自己的想法。

(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请列举孔子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个观点,并谈谈你的体会。

4.请写出两个出自甲文的成语。

5.颜回在陋巷,别人忍受不了的“忧苦”是什么?颜回“不改其乐”的“乐”又是什么?这种情操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考查内容:《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18分)(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古文,遇古人。

请你解答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

【甲】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选自《何氏之庐》)【注释】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请用“/”断开下面的句子。

(标一处)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4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因.欲以为子: (2)人问其故.:(3)期.日中: (4)下车引.之: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2)待君久不至,已去。

4.(4分)何晏为什么要“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呢?5.(4分)面对困境,何晏和元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回击,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答案】1.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于是原因约定拉,牵拉3.(1)何晏七岁时,就聪明得仿佛神人,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

(2)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4.何晏既不乐意留在宫中,又不能直接拒绝魏武帝,就用“画地令方自处其中”的方式暗示自己想要回家,人在框中正是个“囚”字。

5.示例1:我更欣赏何晏,他机智聪慧。

面对位高权重的魏武帝的垂爱,他不能直接拒绝,用画方自处的方式委婉地拒绝了曹操。

示例2:我更欣赏元方,他懂礼识仪,聪明智慧。

面对父亲友人的侮辱,尊称对方为“君”,从“信”与“礼”两方面阐述观点,折服了父亲的友人,让他感到惭愧,体现了元方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B.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C.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图治D.意与日去/意暇甚(3)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十而立魏博节度使①韩简,性粗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士人讲《论语》。

至《为政篇》。

明日喜谓同官曰:“近方知古人禀质瘦弱,年至三十,方能行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练习一.《古诗五首》第一课时⒈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⒉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⒊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⒈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⑵停泊王湾⒉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⑵海日生残夜⑶潮平两岸阔⒊C第二课时⒈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⒉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B、稻花香里/说/丰年C、断肠人/在天涯D、海日/生/残夜⒊按原文内容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⒋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⒈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⑶小令马致远⑷赋诗词曲小说⒉A⒊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⑵夕阳西下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⒋略第三课时《童趣》和《〈论语〉十则》练习一、重点词语解释余.忆童稚..时余:我童稚:童年能张目对日....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见藐小之.物之:的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其:它的故.时有物外之情故;所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则或..千或百则:就或:有时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为:因为之:代词这(指观蚊)强:通“僵”,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白色的帐子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观:景象,景观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唳:鸟鸣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的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作凹者为壑.壑:山沟,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观之,兴.正浓兴:兴趣兴味盖.一癞蛤蟆盖:原来(是)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余年幼,方.出神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二、一词多义归纳①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们;代夏蚊项为之.强这,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件事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代词,代癞虾蟆心之.所向舒缓语气,不译②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当作)③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把)④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昂首观.之(看)⑤而: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童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

本文依次写了①观蚊戏蚊②神游“山林”③鞭逐虾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其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有细察之趣,比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有童稚之趣,比如:蟆……别院”。

2、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点明文章的主旨3、“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4、作者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物外之趣”指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5、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怎样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情趣的人。

①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②要善于观察事物③要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喻、夸张;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在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⑴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⑵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⑶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⑷夏蚊成雷:形容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

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然到来,自然就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了。

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及其门徒的,与合称“四书”.二、注音。

愠()论()诲()柏()殆()弘(罔()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2. ,思而不学则殆.3. , ,是知也.4.三人行, . , .6任重而道远, ,不亦乐乎? ,不亦远乎?7岁寒,8其恕乎! ,。

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

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 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 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答案: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 三人行必有我师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 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