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画长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名称: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工具的认识:熟悉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了解计算工具发生发展的历史(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验算、探索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基于“大数的认识”上,对大数的读写、组成、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后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和数学技巧的点拨。
本节课运用大量的直观图,比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课包含了认识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老师要使学生认识从古至今的几种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最普遍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项内容一个重在分享、听说、一个重在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课前需要老师和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这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两节放在一课时时间稍显紧张,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应适当把握。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接触数及计算相关的内容,比如乘车、买东西等,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对与计算器,由于它本身快速、准确、便携等特点,这已经是各家各户常见的计算工具,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如加减乘除,对本节课对此认识和操作并不陌生,有浓厚的生活支撑。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 画长方形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3课时画长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板书课题:画长方形)二、自主探究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1)(2)(3)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3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3 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材第7 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 的数的写法。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课件。
1.课件出示:(1)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千米。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
(3)世界上现有哺乳动物约有四千零一十种。
(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2.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亿以内数的写法)1.探究亿以内数的写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7 页例4。
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
(230184)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占位。
生2: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 写在万级,而把184 写在个级?(学生汇报总结。
)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
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那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
“二十三万”说明23 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 就写在个级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程度,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展示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
(2)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3)每组展示自己的条形统计图,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3)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 学生分析、判断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3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1 页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口算。
15×8=25×4=170×5=26×100=30×50=32×300=36×20=9×800=42×400=8×600=20×300=240×5=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课题导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 元,买2 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 元)买4 个文具盒呢?(48 元)买6 个文具盒呢?(72 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
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51 页例3。
(1)6×2=12 (2)20×4=80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师: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师: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师: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2.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教材第51 页“做一做”。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022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画长方形示范教学方案》教案(公开课)人教版
画长方形教学目标:1. 经历自主尝试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
2. 会用直尺按要求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3. 在尝试画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怎么画垂线呢?预设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先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把三角板沿着直线平行移动,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点,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预设2: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移动,让三角板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画垂线的方法,为下面画长方形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BD E出示信息: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提出问题: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知道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提出问题:可以怎么画呢?预设: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提出要求:那请你根据画垂线的方法来画一画吧!(画完后展示)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画出这个长方形的呢?预设:先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8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画垂线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画长方形,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画长方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判断题。
(1)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画长方形。
()(2)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 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3. 在下图中,请你找出能与线段AB组成长方形的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会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或正方形:先画出一条边,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同侧分别画两条鱼它垂直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第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名称: 第几教学年级: 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页, 理解序数的含义。
此课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 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本课教学内容较少,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 增加学生身边事情例子, 如学生的学号、操场跑道、楼房号等,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 同时区分“几个”的含义。
二、学生分析此课是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且学生在排队游玩中有一些感受事物次序的经验。
只是在这节课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活动, 或者观察、比较、推理、交流中让学生更清晰的感受到自然数的两个含义, 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
用来表示实物的次序时, 称为序数。
三、学习目标1.在购票的情境图中, 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会用“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多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自然数的两种含义, 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能清晰准确的用第几和几个相互交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 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读出1—5各数。
2.、“4”能表示什么?3.按顺序排列1—5各数。
4.复习1—5各数的书写。
5.比较大小。
5>3 3<5(二)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今天, 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 想知道是哪里吗?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 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小朋友,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上有什么?(三)探究新知。
1.感知序数:(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买到票?你是怎么知道的(2)背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你是怎么知道的?(3)解放区叔叔排第几?你是怎么知道的?(4)你还能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吗?(5)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图中排队的情况。
(6)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 遵守公共秩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2.培养学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长方形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难点: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熟练地画出长方形。
三、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教具、直尺、三角板、铅笔。
2.学具:练习本、直尺、三角板、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2.学生回答:长方形。
3.老师追问: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二)探究长方形的性质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学习画长方形的方法1.老师讲解画长方形的方法: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
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一条长边。
用三角板画出长方形的直角。
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另一条长边。
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一条宽边。
用三角板画出长方形的直角。
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另一条宽边。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画一个长方形。
(四)实践操作1.老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学生画长方形,老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在画长方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后要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及实践操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
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6.45?+4.29师:第二个问题,谁来?生:6.45?-4.29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生:小数点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 画长方形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画长方形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长方形的方法,并能正确、美观地画出长方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长方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美观地画出长方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电脑屏幕、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从而引出课题——画长方形。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教师示范画长方形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强调注意事项,如使用直尺、保持线条流畅等。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长方形,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学生独立画长方形,教师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过程和作品质量。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画长方形比赛”,每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2)学生尝试用不同大小的纸张和工具画长方形,体验不同条件下画长方形的乐趣。
4. 总结与拓展(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方形的特征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练习画长方形,并思考如何用其他形状的纸张画出长方形。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作品美观、规范。
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长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强。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数学广角(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 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 同学们, 在学新知识之前, 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
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 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教师: 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吗?(板书: 同时进行)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 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 完成的效率高不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 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 沏茶问题)二、探索新知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 想一想, 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 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 8分钟洗水壶: 1分钟洗茶杯: 2分钟接水: 1分钟找茶叶: 1分钟沏茶: 1分钟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 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 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 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 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 小明在想什么?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 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 师生共同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洗茶杯找茶叶4.归纳小结: 我们刚才做的这些, 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再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教具准备
•板书、彩色粉笔
•学生练习册
•表格纸
四、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1.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条形统计图。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2. 导入新知识
1.利用板书,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表示数据的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3. 讲解并练习
1.带领学生一起绘制几道题目的条形统计图。
2.请学生回答与图表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
4. 后续练习
1.让学生在表格纸上绘制自己的数据,并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2.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图表回
答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并根据提示绘制新的条形统计图。
七、扩展阅读
学生可以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统计图表的知识。
这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公开课教案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80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数量关系之一,也是乘法的模型,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结合动物竞走的情境,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已知竞走的路程和所花的时间,比谁走得最快;第二个问题是进一步解决第一个问题中的难点——竞走路程与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谁走得快;第三个问题是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第四个问题是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互动:游戏互动《变蝴蝶》。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点到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路程”和“时间”。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上学歌》片段)听出什么歌了吗?同学们每天上学要想不迟到,就要把握好时间(板书:时间),你每天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有多有少,是不是用时少的就走得快呢?(预设:不一定,因为他们家离学校的路程不是同样多)看来要比较快慢只看时间不行,还得考虑路程的远近(板书:路程),说明比快慢跟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快慢比较的问题。
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学画长方形(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03课时学画长方形(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画长方形,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长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长方形的相关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长方形教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4. 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长方形,并讲解注意事项。
5.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长方形,体会作图方法。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作业,共同进步。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桌面、黑板的周长和面积。
2. 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长方形特征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讨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_画长方形【精品】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
(2)
(3
2.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
2.
3.
(1)画一条长2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
(1)(2)(3
4.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
2.教材“练习十”第11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3.教材“练习十”第12
以
(1
(2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
(1
(2
(3。
新版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时长方形的画法》课件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一条长;
(2)过画好的长的两个端点,分别以宽 为长度画两条垂线段;
(3)把两条垂线段另一个端点连接起来。
谢谢大家
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
新课讲解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相邻的两 条边互相垂直。
可以用画垂线 的方法来画。
新课讲解
2长方形的?
(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 (2)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画两条与
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它们分别长8厘米; (3)把这两条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
长方形的画法
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上
导入新课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平行且相等 长和宽互相垂直
新课讲解
21cnjy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新课讲解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小组探究
1、用什么工具来画?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尝试画出长10厘米, 宽8厘米的长方形。
21cnjy
你能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巩固提升
已知长方形的两条边,请把长方形画完整。
巩固提升
动手折一折
(1)把一张长方 形的纸折两次,使 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正方 形的纸折两次,使 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巩固提升
在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 21cnjy 习了哪些知识?
新课讲解
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5厘米
新课讲解
21cnjy
你是怎样画正方形的?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画两条与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画长方形示范教学方案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画长方形示范教学方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的画法3. 长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形的画法。
2.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粉笔等。
2. 学具:铅笔、直尺、三角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形的定义。
2. 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长方形的画法,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画长方形,体会画法要领。
3. 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4. 实践(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形的画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应用(10分钟)(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3)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7.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记录下来,并尝试用长方形知识解释。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2. 在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1 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材第38~39 页的内容。
1.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能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初步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重点:角和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三角板、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大桥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绘制大桥呢?(课件出示:大桥图片)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大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叫什么呢?生:线段。
师:那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1.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看出线段有哪些特点吗?(课件出示:线段)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通常用两个连续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2.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除了线段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位朋友,不过它们不愿意就这样直接出场,它们想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它们的奥秘,你们愿意吗?课件演示: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直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直线有哪些特点?生: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直线可以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师:认真观察,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演示:把一端延长)现在你看到的还是一条线段吗?组织交流讨论。
师: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师:“射”字怎么理解?生:射箭,灯光照射等。
师:射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课件演示:打开手电筒光线射向掌心。
师:如果老师把手移开,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移开手掌将光投至墙壁,感知光线可以不断延长。
)生:光会照射到墙上。
师:如果不受任何阻碍,想象一下,这束光线将会穿越天空,冲出云层,穿进宇宙……这束光线它长吗?手电筒的光源——灯泡我们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一个端点,它射出的光线向外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光线就可以看作是射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
(2)
(3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
2.
3.
(1)画一条长2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
(3)把
(1)(2)(3
4.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
2.教材“练习十”第11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3.教材“练习十”第12
(1
(2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