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
学前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二)集体训练
1.凳上运动 (1)手部训练
目的:灵活手指并协调手部的小肌肉群,促进 幼儿左右脑平衡发展 (2)上肢训练
目的:协调手臂的灵活性,达到手脑一致
(3)全身及腿部训练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的力量,促进幼儿头、 手、脚发展,提高幼儿本体觉和触觉的敏感性; 培养幼儿控制力、平衡力及毅力。
2.起床运动
组员:张欣欣 李亚琪 王燕燕 张卫卫 张亚莉
(三)感统失调的发生率
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有 较大的差异,且随时代不同而不同。 艾尔丝博士曾报道美国儿童感觉失调比例 为5%-10%。 我国区域性研究状况表明3-13岁儿童的感 统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男童的发 生率显著高于女童。
二、感统失调的表现 1.视觉统合失调 2.听觉统合失调
3.触觉统合失调
4.平衡统合失调
5.本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失调
三、感统失调的原因
感统失调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孕 产因素、抚养因素、教育因素等。除此 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综合作用, 才最终造成儿童感统失调。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统训练策略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感统训练可改善儿童的运动技能及运 动的协调组织能力,对儿童的粗大动作、精 细动作及双侧协调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它通 过调整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协调能力, 达到手、眼、脑的协调运动,从而改善了儿 童的统合能力。
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要保证练习的强度和动作的准确性 3.快乐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
二、感统失调的测量与评估
对感统失调儿童的测量与评估,可以采取用父母 报告、日常行为观察和临床工作者对儿童的各种生 活、心理的测量和评定等形式综合考察。 感觉统合检核表分为五项:
特殊儿童感统优秀教案集
特殊儿童感统优秀教案集1. 引言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知、研究、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障碍风险的儿童。
感统训练是帮助特殊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本教案集汇集了一些优秀的感统训练教案,旨在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2. 教案1:视听觉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听觉追踪游戏- 目标: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追踪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内容:通过播放音频并引导特殊儿童跟随音频中的指令进行相应动作,训练儿童的听觉追踪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 教材/工具:音频播放器、音频文件、指令卡片等- 教学步骤:1. 播放音频,并示范指令所示的动作;2. 要求特殊儿童跟随音频中的指令进行相应动作;3.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和尝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4. 反馈和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儿童分享感受和体验。
3. 教案2:触觉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触觉感知游戏- 目标:培养特殊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内容: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特殊儿童进行触觉感知,并进行相应的手部活动,以培养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能力。
- 教材/工具: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绒布、木块、沙袋等)- 教学步骤:1. 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并放置在课堂上;2. 引导特殊儿童触摸这些物品,并通过询问引导儿童描述触感;3. 鼓励儿童进行相应的手部活动,如用绒布擦拭、用木块搭建等;4. 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触感体验和互动交流。
4. 教案3:运动统合训练- 教案名称:平衡训练- 目标:提升特殊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内容:通过一系列平衡训练活动,帮助特殊儿童提升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 教材/工具:平衡板、教具球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儿童站在平衡板上,练保持平衡;2. 引导儿童进行平衡板上的各种动作,如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3. 组织儿童进行平衡球的传递、接球等活动;4. 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新的平衡训练活动。
5. 总结本教案集提供了几个优秀的特殊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分别从视听觉统合、触觉统合和运动统合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策略PPT课件
训练方法:
1.摇篮游戏
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 地左右摇晃。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儿童 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 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 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 动或旋转。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20厘米为 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
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找到儿童可以自 己尽力玩的活动。
2、训练中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 择,用耐心培养儿童的兴趣。
3、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4、训练过程中,给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
5、训练内容因人而异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策略
主要内容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和原则 二、感觉统合训练策略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和原则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参加, 以丰富儿童的感觉刺激。
2、感觉统合训练者要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较 好地诊断儿童的感觉系统在的问题,并选择和设计 特定环境项目,刺激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同 时,训练者还必须鼓励、诱导、甚至操纵儿童,来 选择能促进脑发展的活动。
2.站立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 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 前后、左右摇晃及360度以上的大旋转。 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 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 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 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 难度较高的运动企划能力。
7.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 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 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 任何动作。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听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同伴交往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通过语言沟通来建立和维持与同伴的关系。
而感觉统合是一个涵盖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系统的综合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同伴交往能力。
目前,关于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并不多见。
本研究旨在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感觉统合在帮助听障儿童改善同伴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有望为提高听障儿童社交技能和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良好互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社交技能的改善效果,并为提升听障儿童社交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式;2.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改善情况;3. 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听障儿童同伴交往中的作用机制,深入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对听障儿童社交技能的具体影响因素;4.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提升听障儿童同伴交往行为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性。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关键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搜集: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感觉统合理论在听障儿童同伴交往中的作用机制,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案例选择:在听障儿童群体中,选择具有一定交往问题的个案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具体影响情况。
三、实地观察和记录:研究人员对个案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听障儿童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
通过观察个案参与感觉统合训练前后的变化,评估感觉统合训练对同伴交往的影响。
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含5篇)
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含5篇)第一篇: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摘要】本文通过个案实例,从实践操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来探讨沟通与交流在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提出了与感统训练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感统训练有序进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沟通交流退缩、逃避行为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成为感觉信息。
这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整理、组织,继而指示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未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恰当调节、区分、整理及组织,继而未能指示身体做出适当反应。
其实质就是针对相应的神经生理过程缺陷,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使大脑的相应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促进脑神经成熟。
从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合过程。
因此感觉统合的实质是脑功能训练。
特殊儿童由于受其身心障碍差异的影响,较普通儿童而言在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方面存在一些更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
所以,及早针对特殊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训练,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以在实习期间所带的一个个案为研究对象,谈一谈本人如何进行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个案基本情况(一)、姓名:磊磊(化名)年龄:七岁残疾类别:智障所属程度:中度(二)、现有发展水平:1、语言:(1)基本无语言,只能说“爸爸”、“妈妈”,且发音不准,含糊不清;(2)无书面语言能力;(3)语言理解能力差;2、社会适应:(1)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或其他感觉;常以哭泣等消极态度来表达情绪:(2)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指令等;3、感知觉:(1)前庭平衡觉失调、本体觉发展水平低、触觉防御差;(2)注意力差;(3),触觉敏感(足部);4、肢体运动:(1)能独立行走;(2)精细动作能力差;二、对个案中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笔者带着磊磊做感统训练期间,从最初的陌生,不配合训练到现在的基本能够控制其训练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接触期此阶段约为时一周。
感觉统合训练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简称SIT)是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简称SID)的干预方法。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在接收、处理和利用感觉信息时存在困难,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观察和评估训练前后儿童在感觉统合能力上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2. 评估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儿童行为和学习表现方面的效果。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30名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15名,女童15名。
所有儿童均经专业医生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30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2)实验程序:a. 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的感觉统合训练,每周3次,每次60分钟。
b.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特殊训练,仅进行常规的日常活动。
(3)实验内容:a. 视觉训练:通过观察、辨别、追踪等方式,提高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
b. 听觉训练:通过听辨、记忆、模仿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
c.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挤压、摩擦等方式,提高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
d. 前庭觉训练:通过旋转、摇晃、平衡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前庭觉感知能力。
e. 本体觉训练:通过拉伸、扭转、弯曲等方式,提高儿童的本体觉感知能力。
(4)实验评估:a. 采用感觉统合评估量表(Sensory Integration Assessment Scale,简称SIAS)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估。
b. 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1. 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实验前后,两组儿童在SIAS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在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五个方面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变化。
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实践
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实践【摘要】感觉统合训练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措施,针对特殊儿童教育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在感觉统合训练实践教育中,要对感觉统合训练进行系统的认识,充分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有效发挥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特殊儿童教育;实践一、感觉统合训练简介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前庭觉等的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具有感觉统合不良或失调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各种感觉进入大脑之后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缺陷。
对他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对他们的感觉进行刺激,从而促进特殊儿童感觉综合能力更好的发展。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数据表明,在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格局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来进行,而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正常儿童的心理状态相比,其健康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面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对他们的健康程度进行提高。
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感觉综合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三、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原则1.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特殊儿童实际教学中,以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进可以促进特殊儿童之间的交流,还能提升儿童集体活动的良好氛围,使能力较好的儿童带动能力较差的儿童,从而促进整体儿童能力的提升。
2.针对性教学原则在特殊儿童教育开展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不同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让儿童能够在自身学习能力范围内开展学习,从而提升特殊儿童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了解不同儿童的学习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根底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展屡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根底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
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缺乏都会导致行为开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1. 美国艾尔丝博士〔 Dr.JeanAryes 〕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 Sensorylnte —gration 〕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缺乏,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展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 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
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 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正确的心理状态。
4. 多年研究说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根底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开展的根基。
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开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开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省 5000 多名 5 —12 岁儿童中进展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根底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展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 据有关资料说明,随着社会的开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
据调查,**失调概率为 36.6% ,为 48% ,**为 52.7% 。
在一些兴旺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感统训练教案(特殊教育适用)
引言
研究困难儿童或特殊儿童的研究过程受到感统不良的影响。
因此,他们需要感统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的
本教案旨在提供特殊儿童感统训练的有效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方法
以下是几项感统训练活动,可应用于特殊儿童:
1. 使用球类训练平衡和协调性:让特殊儿童在两个手之间传递或接住球。
这能够练他们的平衡和协调性。
2. 运用塑料瓶进行手部协调性训练:让特殊儿童抓住瓶子,转动和翻转它们,这有助于训练他们的手部协调性。
3. 跳绳训练:让特殊儿童不断跳跃绳子,可以提高他们的平衡
和心肺耐力。
4. 运动感觉训练:比如让特殊儿童去试着找到不同部位的感觉,如拿住手指等,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感觉。
5. 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认知训练:这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辨认识
别色彩和形状。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特殊儿童可以增强运动协调性、平衡能力、手部协调性和感觉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这个方法也会有利于特殊
儿童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内容分析
依据特殊儿童感知觉能力评估的范围可以确定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前庭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及时间知觉。
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的方法主要有游戏法、感觉统舍训练法、动作教育法及行为改变技术四大类方法。
视觉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视觉注意、视觉追踪、视觉辨别、视觉记忆及视觉再现五个方面;听觉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理解及复述五个方面;触觉能力的训练包括触觉敏锐性、触觉辨别和触觉记忆三个方面的能力;嗅觉能力的训练包括嗅觉敏锐性、嗅觉辨别和嗅觉记忆及与味觉的关系三个方面;味觉能力的训练包括味觉敏锐性、味觉辨别和味觉记忆三个方面;本体觉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各部分位置、身体平衡与协调性训练两个方面;前庭觉的训练主要包含前庭觉与视觉协调、前庭觉与本体觉协调两方面;空间知觉的训练包括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深度(距离)知觉以及视觉与空间知觉的协调、听觉与空间知觉的协调六个方面;运动知觉的训练主要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两方面;时间知觉的训练主要包括一般时间观念和时钟概念两方面。
运用游戏法进行感知觉训练主要有个别训练和团体训练两种形式,以及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四类。
感觉统合训练法主要是借助一些器材,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进行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本体觉的训练和触觉系统的训练。
动作教育法是以身体运动为核心促进儿童动作技能的掌握。
mepa方案是动作教育中的一种模式,强调根据儿童发展的测评结果来确立动作教育的目标,检测动作教育的效果,以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
mepa方案以儿童的动作发展为主要线索,将儿童出生后的72个月(0~6岁)划分为7个阶段,反映每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感觉一运动、语言和社会性三大领域内的发展水平。
其活动设计强调先评估,后制订身心发展指导计划。
行为改变技术既可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率,也可以减少、消除不良行为,还可以帮助建立新行为。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
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
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 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
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
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
爱尔丝博士 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
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 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
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 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殊教育感统训练教案
听觉游戏
听音乐、讲故事、玩声音模仿 等,让孩子通过听觉刺激来发 展语言能力。
触觉游戏
玩沙子、玩水、玩泡泡等,让 孩子通过触摸不同物质来刺激 触觉发展。
本体觉游戏
跳舞、做瑜伽、玩球类等,让 孩子通过身体协调运动来刺激 本体觉发展。
视觉游戏
看图画书、玩拼图、做手工等 ,让孩子通过视觉刺激来发展 观察力和想象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未来感统训练将更加注重家校社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通过家庭、学 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发展
感统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 环境,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进而促进其身心 全面发展。
03 为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通过感统训练,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 社会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教案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感觉统合失调的特殊儿童
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等类型的特殊儿 童。
02 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儿童
根据特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相应 的感统训练教案。
03 适用于不同训练需求的特殊儿童
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训练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感 统训练方案。
02
感统训练基本概念与理论
感觉统合定义及作用
感觉统合定义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如视觉、听 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输入的信息进行组织、解释 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个体感知外界环境、进行 学习和行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
观察记录与效果评估
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 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 记录。
第7章各类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2)
杨年煜
主要内容
了解智障儿童等5类特殊儿童的特点; 重点掌握各类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内容、
组织实施及训练人员技术要求; 掌握5类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案设计的基本技
术及组织训练活动的基本技能。
第3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基础知识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 获得上存在显著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明显落后、 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学习策略运用不佳等。(1994 年,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
二、训练基本对策
(四)训练人员的技术要求 1.言语表达 2.操作示范 3.支持与纠偏 4.评价与反馈
三、训练项目举例
(一)触觉训练项目举例 (二)前庭觉训练项目举例 (三)本体觉训练项目举例 (四)综合训练项目举例 (五)日常生活项目举例
四、相关辅助训练
(一)运动康复训练 (二)言语语言训练 (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四)其他训练
多领域统合训练
轻度:根据运动发展水平和感觉统整能力,控制分领域
训练时间,增加综合训练项目,加强感觉间统合
水平,逐步增加言语、认知等内容,进行高位统
合训练。
中重度:坚持长时间分领域训练后,可适当尝试感觉统
合综合训练项目。
二、训练基本对策
(三)训练组织实施 1.训练活动的准备 2.训练组织形式 3.训练方式 4.训练难点及应对 5.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
二、训练基本对策
(二)训练内容 训练重点为本体感觉训训练。
轻度:高位统合训练,充分发展其优势能力。 重度:分领域训练或低位统合训练。
二、训练基本对策
(三)训练组织实施 1.训练活动的准备 2.训练组织形式 3.训练方式 4.训练难点及应对 5.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是指生理、心理或情绪状况偏离正常范围的儿童。
这些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比一般儿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针对特殊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感觉统合训练、情绪与行为管理、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习困难与学习心理辅导、挫折教育与逆境应对、家庭教育与父母角色认知、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七个方面,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1.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各种专业设备和方法,改善特殊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外部环境的信息。
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包括:●感觉整合疗法●感觉神经发育疗法●感觉运动统合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1.情绪与行为管理特殊儿童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识别和理解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支持的环境,帮助儿童处理和调节情绪。
●教授儿童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通过正向强化,鼓励儿童积极的行为表现,削弱或消除消极的行为表现。
情绪与行为管理是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儿童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1.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特殊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往往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规则和交往技巧。
●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如轮流、分享、合作等。
●鼓励儿童在社交场合中主动参与,感受社交互动的快乐。
●为儿童创造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交友能力。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期的最初六七年间,儿童的大脑是一部以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为主的机器。
他们都是直接由感觉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以外的客体世界,特别是周边环境。
他们通过温、痛觉获得关于冷暖、危险的信息,通过听觉学习分辨不同声音代表的意义及如何讲话,通过视觉学习辨别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和明暗等,通过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学会运动方式和姿势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感觉统合的理论在世界各国儿童教育及康复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概述个体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各种感觉功能发展,出生后的新生儿具有相当的感觉能力,但他们还无法很好地组织这些感觉形成对个体自身和客体的有意义认识。
在儿童早期发育中,一方面是各种感觉功能不能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各种感觉系统之间在功能协调和整合,以便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各种刺激。
认识人感觉系统间的协调和整合是构建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
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 组织功能个体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个体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特殊儿童游戏感觉统合教案
特殊儿童游戏感觉统合教案一、教案背景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或缺陷的儿童。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怀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游戏感觉统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游戏训练来帮助特殊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因此,设计一套特殊儿童游戏感觉统合教案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案目标1. 帮助特殊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
2. 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三、教案内容1. 游戏感觉统合活动a. 触觉游戏: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让特殊儿童进行触觉训练,如棉花、沙子、绒布等。
b. 视觉游戏:利用颜色和形状等元素进行视觉刺激,如搭积木、拼图等。
c. 听觉游戏:通过声音刺激特殊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如音乐游戏、声音辨别游戏等。
d. 运动游戏:设计一些体能训练游戏,如跑步、跳跃、爬行等,帮助特殊儿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2. 社交能力训练a. 合作游戏: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培养特殊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 沟通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训练特殊儿童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c. 情绪管理游戏:设计一些情绪管理游戏,帮助特殊儿童学会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
3. 自我意识训练a. 自我认知游戏:设计一些需要特殊儿童进行自我认知的游戏,如自我介绍游戏、自我评价游戏等。
b. 自我表达游戏:通过绘画、手工等游戏训练特殊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
c. 自我控制游戏:设计一些需要特殊儿童进行自我控制的游戏,如停止游戏、等待游戏等。
四、教案实施1.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感觉统合活动。
2. 在实施教案时,要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游戏内容和难度,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功体验。
3. 在游戏感觉统合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给予特殊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综合训练顼目举例及技术要领
综合训练顼目举例及技术要领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训练人员应该对感觉统合训练技术的要领有了全面的认知——训练的设计及组织实施的基础是对各种训练要素的有效组合,综合训练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也是如此。
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综合训练活动项目将不再详细介绍,仅举例说明综合训练活动的设计技术。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器械训练还是徒手训练均可设计为综合训练,训练人员需根据儿童训练技能的发展水平实时开启整合程度不等的综合训练活动。
(一)单一器械上的综合训练活动任何一种训练器械除了可以进行分领域训练外,也可以在训练人员的参与下或参训儿童的合作中进行多感觉系统间的低位统合训练和高位统合训练。
1.球类系列训练(1)海洋球池训练活动(2)羊角球训练活动羊角球是儿童喜欢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之一。
借助羊角球可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如拍、坐、骑、跳羊角球和羊角球上旋转等,还可将跳跃活动与口令、音乐节奏相结合,以提高儿童的肌体协调性、灵活性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2.浪桥系列训练浪桥系列综合活动要求儿童在完成摆动、晃荡或旋转的同时完成训练人员的各项指令,如抛球、接球、拨球、移动目标物等。
训练后期还可以采取两儿童互动的方式开展训练,增强儿童的合作、交流能力。
浪桥系列训练对儿童的统合能力要求较髙,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训练人员须谨慎对待。
3、平衡台系列训练借助平衡台对儿童实施综合训练,是儿童实现多感觉整合的基本方式之一。
随着平衡台构型的改变,训练内容会产生多种“变式”。
例如,走平衡台,平衡台上跳跃活动,平衡台跳转等。
训练人员需结合儿童需要,综合考虑训练内容、组织形式、基本方法和强度控制等问题,组织实施合适的训练活动。
4.平衡木系列训练平衡木系列综合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前庭觉、本体感觉为基础,触觉、视觉、听觉等其他感觉刺激整合其中,有时还可以负载认知、言语及音乐等内容开展高位统合训练。
如,儿童在平衡木上完成传接球、躲避球击、拍球等活动,头顶物品在平衡木上行走,儿童在行走中完成其他肢体活动或认知活动等。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特殊儿童和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知识,现就“特殊儿童”、“残疾儿童”等有关概念加以介绍。
(一)特殊儿童与残疾儿童“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沟通等能力的一个方面或多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儿童,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两大类。
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称为残疾儿童、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本课程提及的“特殊儿童”均为狭义的特殊儿童。
我国的残疾人分类中,没有“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类别,但是在临床上发现多类特殊儿童均有感觉统合失调。
(二)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为提高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而开展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也称为感觉统合治疗。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问题感觉统合训练的组织、实施涉及的基本问题有训练对象、训练服务提供者、训练的适用范围、主要训练领域、训练周期与频次、训练效果等六个方面。
(一)训练对象1.发育阶段不同的训练对象从生长发眘阶段来看,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用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他们外周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强,易于组织实施,训练效果较好。
2.健康状况不同的训练对象从儿童健康状况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可用于单纯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也广泛用于各类残疾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以及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等大多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须长期接受感觉统合训练。
3.参与目的不同的训练对象从儿童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来讲,训练对象可分为四种类型:问题干预型、辅助干预型、预防型和发展型。
问题干预型的训练对象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参与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感觉统合发展中的问题。
辅助干预型的训练对象本身是残疾儿童,他们在接受某种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主要康复训练的补充,比如脑瘫儿童的训练以物理康复为主,也可以适度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作为物理康复的补充。
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专业性报告在当今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问题备受关注。
感统训练,作为针对特殊儿童的一种重要干预方法,其专业性和流量化需求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如何确保其专业性并扩大影响力。
一、专业引领:以科学为基础的感统训练感统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是一种针对特殊儿童,尤其是孤独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法。
其理论基础源于感觉统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通过感觉系统接收并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觉,并对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在感统训练中,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的准确性:对特殊儿童的评估是感统训练的关键。
这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方法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儿童症状和需要,感统训练的方法和策略应有所不同。
专业人员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3.实施的持续性:感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持续跟踪和调整训练方案,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二、流量赋能:扩大感统训练的影响力尽管感统训练对于特殊儿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有很多儿童未能得到有效的干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人员的短缺和服务的有限性。
因此,扩大感统训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感统训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感统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拓展服务范围:通过建立更多的感统训练中心、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等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得到有效的干预。
3.创新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增加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三、总结:专业性与流量化的有机结合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是一个需要专业性和流量化相结合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特殊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
作者:赵宁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6期
摘要:以感觉统合为理论基础,对智障学生进行康复。
针对学生不同的缺陷选择相对应的器材来矫正康复,防止学生的感觉统合功能退化。
通过一年多的感统训练发现,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的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特殊儿童;训练;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加州一位职业治疗师爱尔丝博士(Dr.A.Jean)在一群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身上,发现一些普遍现象,例如:视觉认知问题、手眼协调能力困难、触觉反应异常及平衡偏差。
她对此深感兴趣,并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通过输入触觉、前庭平衡、本体感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刺激,使儿童能够重新组织、协调、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功能的发展,以对外界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
感觉统合可用于治疗临床上的学习障碍、多动症、注意力障碍、运动协调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智力障碍(弱智)等多种儿童心理发育障碍。
经过多年的发展,感觉统合理论已延伸至世界各地。
我校采用的感统训练是指运用滑板、蹦蹦床、独脚凳、球池、跷跷板等相应的感统器材,根据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针对人体的基本感觉缺陷进行补偿性训练,提高肌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矫正和补偿儿童在前庭平衡、本体觉反应和协调、触觉等方面能力上的缺陷,促进身心功能恢复和发展智能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活动课主要是以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为基础,激发智障学生潜能,引发智障学生的兴趣,寻到一条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启特殊孩子潜能的智慧之路。
二、确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对象
自2009年起开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以我校启迪班、启萌班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7至15岁之间,其中针对9个学生进行数据记录。
这些儿童身上都存在明显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等。
三、感统训练的实施
1.进行评估前测,了解智障学生情况
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观察,我们给学生家长一张感觉统合测试量表,让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描述来填写。
从专业眼光来观察。
初步用器材来评估学生的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相对应的缺陷。
通过前测,我发现智障学生有13%是属于中度感觉统合失调,有87%的学生出现重度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肢体—动觉智能也相对于正常学生低。
2.根据学生现状,制定训练目标
根据学生现状分析并确定教育康复训练的总目标:以感统康复训练为主要手段,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器材进行补偿性训练,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发育,并为以后的教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围绕这个总目标,又确立相应具体的分训练目标。
3.训练方法与方式
(1)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间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
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训练的效果。
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击掌、抚摸头等形体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鼓励。
(2)家校结合,不错过任何一个有利的康复训练机会
学生单单在学校训练是不够的,也需要在家庭中训练。
因此指导家长学习训练方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如放学回家了可以带学生去散步;上楼梯时不要坐电梯,而是步行上去;在家里可以走直线;在客厅里、在床上做翻滚爬行等。
四、初步成效分析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训练,我们看到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感觉统合总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感统T值都有明显的提高,改善并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整体观测:他们晕车的现象减少,很少出现碰撞桌椅、柱子、门、墙或他人的现象;行动、吃饭、开门、画画、打扫卫生时能自己动手了;穿脱衣服、扣纽扣、系拉链、鞋带等动作缓慢、笨拙现象减少;偏食、挑食也变得少了;爱和别人玩,喜欢参加集体生活,能够听从老师、家长的指令了;学习时阅读跳字、抄写漏字、漏行变得相对少了。
综上所述,对智障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通过感统训练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的反思
根据智障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使学生的康复训练更有意义。
在训练中,采用动静结合,让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再休息,再训练。
康复训练是长期的、复杂的,应该依靠更多的教育、医疗同时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教育康复的成功。
个体差异太大、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的孩子多,缺少师资,每周安排的训练时间太少,而一个教师一次面对六七个孩子,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同时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王和平.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6.
[2]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01:1.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