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标准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统训练教材》第四章,主题为“触觉与协调”,详细内容包括:触觉辨识、协调能力训练两大方面。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感统训练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触觉辨识的基本方法,提高触觉敏感度。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触觉辨识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触觉辨识方法的掌握和协调能力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球、平衡木、触觉板、眼罩等。
2. 学具:学生自备毛巾、衣物等日常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触觉来辨识同伴,激发学生对触觉辨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触觉球、触觉板等教具,讲解触觉辨识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触觉辨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触觉敏感度。
4. 协调能力训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平衡木、毛巾接力等游戏,训练协调能力。
5. 团队协作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衣物传递”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触觉辨识方法:触觉球触觉板2. 协调能力训练:平衡木毛巾接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感统训练计划。
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自己设计一个家庭感统训练计划,包括触觉辨识和协调能力训练。
答案示例:触觉辨识训练:每天用毛巾擦拭不同物品,提高触觉敏感度。
协调能力训练:每天进行5分钟平衡木练习,提高身体灵活性。
2. 课后实践:与家人一起进行感统游戏,分享训练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触觉辨识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统训练,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触觉辨识练习,参加户外活动,提高协调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课程设计

儿童感觉统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五种感觉系统。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感觉系统对个体学习、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3. 学生了解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潜在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感觉统合活动,提高自身感官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性。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感觉统合游戏,以促进其感官发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儿童在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责任感,关注感觉统合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关爱的品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儿童身心发展。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对儿童教育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知识,关注儿童发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基本理论:- 感觉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感觉统合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感觉统合失调的类型及表现2.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策略- 感觉统合训练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案例分析- 感觉统合游戏设计与实施- 实操演练: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组织与指导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感觉统合基本理论及感觉系统功能介绍- 第二周:感觉统合失调类型及表现、训练方法- 第三周:感觉统合训练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第四周:实操演练与总结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儿童感觉统合的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涉及教材中感觉统合基本概念、训练方法、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部分包含五个章节,主要针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和本体感觉进行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儿童对视觉刺激的敏感度,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2. 提高儿童对听觉刺激的辨识能力,增强音乐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儿童对触觉的适应能力,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加强儿童前庭功能的锻炼,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通过寻找隐藏图形、拼图、颜色分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视觉分辨力和注意力。
2.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分辨、音乐游戏、语言表达等活动,增强儿童的听觉辨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触觉训练:通过触觉分辨、泥塑、沙盘等活动,改善儿童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前庭训练:通过平衡游戏、旋转运动、跳跃等活动,锻炼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本体感觉训练:通过攀爬、跳跃、舞蹈等活动,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将训练内容融入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形式,让儿童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家庭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将训练内容延伸至家庭,提高训练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儿童在各项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如视觉分辨、听觉辨识等。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训练情况和进步。
4. 定期进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续):通过视觉追踪、记忆游戏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儿童的视觉协调能力和记忆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计划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计划一、训练背景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感觉统合失调,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帮助儿童改善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制定本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计划。
二、训练目标1、提高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2、增强儿童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
3、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训练对象具体年龄段的儿童。
四、训练时间和地点1、时间:每周具体天数,每次训练具体时长。
2、地点:详细训练地点五、训练内容(一)触觉训练1、玩沙游戏准备一个大沙箱,让儿童光脚在沙箱中玩耍,可以用手挖沙、堆沙堡等。
沙子的质地能够刺激儿童的触觉感知。
2、触觉球按摩让儿童躺在地垫上,用触觉球轻轻在其身上滚动,重点按摩背部、手臂和腿部,增强身体的触觉感受。
(二)视觉训练1、走迷宫提供各种简单到复杂的迷宫图纸,让儿童用铅笔沿着路径走出迷宫,锻炼其视觉追踪和空间认知能力。
2、拼图游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拼图,从简单的几块到复杂的几十块,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听觉训练1、听指令做动作发出各种简单的指令,如“举手”“跺脚”“转身”等,让儿童迅速做出相应动作,训练其听觉反应能力。
2、音乐感知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儿歌等,让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提高其听觉敏感度。
(四)平衡与协调训练1、平衡木行走设置一个高度适中的平衡木,让儿童在上面缓慢行走,双手可以张开保持平衡,锻炼其平衡感。
2、跳绳教儿童跳绳的基本动作,从简单的单个跳跃开始,逐渐增加连续跳跃的次数,提高手脚协调能力。
(五)综合训练1、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让儿童进行传球、接球、射门等动作,综合锻炼其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2、户外活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探险、爬山等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各种刺激,增强综合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感统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感统训练课程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程目标1. 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
2.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基础学习能力。
3. 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四、课程内容1.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追踪、视觉辨别、视觉记忆等游戏,提高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
2.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反应等游戏,提高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
3. 触觉训练:通过触觉辨别、触觉记忆、触觉反应等游戏,提高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
4. 前庭觉训练:通过旋转、跳跃、平衡等游戏,提高儿童的前庭平衡能力。
5. 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爬行、跳跃、平衡等游戏,提高儿童的本体感觉能力。
五、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2. 课程地点:室内感统训练教室。
3. 课程人数:每班10-15人。
4.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六、课程评估1. 评估方式:观察、测试、家长反馈。
2. 评估内容:感觉统合能力、基础学习能力、自信心、自我调节能力。
3. 评估周期: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七、课程资源1. 教学场地:感统训练教室,配备各类感统训练器材。
2. 教学教具:感统训练教材、游戏卡片、教具等。
3. 教师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特色1. 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2. 科学性:遵循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3. 互动性:家长参与课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儿童成长。
九、课程实施步骤1. 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
2. 准备教学场地、教具等资源。
3.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儿童感统康复课程设计

儿童感统康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儿童感统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感统康复方法,设计适合儿童的感统训练游戏。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儿童的感统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感觉统合理论,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感统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的兴趣,激发关爱特殊需要儿童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耐心、细心和关爱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成长中作用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本课程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知识,提高设计与实施感统康复训练的能力,同时培养关爱特殊需要儿童的情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基本理论:包括感觉统合的定义、发展历程、感觉系统介绍等,参考教材第二章。
- 感觉系统功能及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2. 儿童感统康复方法与技巧:包括感统训练原则、常用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技巧等,参考教材第三章。
- 感统训练游戏设计- 感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3. 儿童感统评估与家庭训练指导:包括感统评估方法、家庭训练方案设计等,参考教材第四章。
- 儿童感统状况观察与分析- 家庭感统训练指导策略4. 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儿童感统康复的效果,并进行实操演练,参考教材第五章。
- 案例分享与讨论- 实操演练与反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感觉统合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感觉处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感觉统合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感觉统合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感觉统合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感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感觉统合训练介绍视频。
2.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材料。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章:视觉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视觉训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的定义:通过各种视觉刺激,提高儿童的视觉处理能力。
2. 视觉训练的目的:帮助儿童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3. 视觉训练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活动1. 观看视觉训练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视觉训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视觉训练的理解和看法。
3. 设计视觉训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视觉训练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视觉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视觉训练介绍视频。
2. 视觉训练游戏材料。
感统训练幼儿课程设计

感统训练幼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技巧,设计和实施针对幼儿的感觉统合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幼儿的关爱和耐心。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方法。
3.感觉统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感觉统合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活动设计。
2.讨论法:分组讨论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策略。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幼儿感觉统合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4.实验法:学生设计和实施感觉统合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感觉统合训练幼儿教程》。
2.参考书:关于感觉统合理论和实践的学术论文、专著。
3.多媒体资料:感觉统合训练的视频、音频资料。
4.实验设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所需的各种教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感觉统合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报告等。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感觉统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实践。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发展。
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七、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包括: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感觉统合活动。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计划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计划1. 课程简介幼儿期是孩子感知自己和环境的重要阶段,感统训练是帮助幼儿发展感知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方法。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感觉统合活动,促进幼儿感知、动作和认知的综合发展,培养幼儿的身体控制和学习能力。
2. 课程目标•培养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前庭觉等感觉的发展。
•增强幼儿的平衡、协调和动作控制能力。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感觉统合活动•触觉训练: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软、硬、粗糙、光滑等)进行触觉刺激,培养幼儿对不同触感的辨别能力。
•听觉训练:使用不同音乐、声音和语音进行听觉刺激,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视觉训练:通过观察图片、绘画和造型等视觉刺激,培养幼儿的视觉辨别和表达能力。
•嗅觉训练:利用各种气味(花香、水果香等)进行嗅觉刺激,促进幼儿嗅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前庭觉训练:通过平衡、跳跃、旋转等运动刺激,增强幼儿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3.2 运动协调活动•平衡训练:让幼儿进行单脚站立、行走平衡练习,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手眼协调:进行投掷、接球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和空间认知能力。
•双足协调:进行跳绳、踢球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双足协调和动作控制能力。
•跨越动作:进行跳远、过障碍等活动,锻炼幼儿的灵活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3.3 专注力训练•注意力游戏:进行观察、集中力练习,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任务导向:通过给予任务目标,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速反应: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
4. 课程计划4.1 课程时间安排•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持续进行12周。
4.2 课程进度安排课程内容时间第1周感觉统合活动45分钟第2周感觉统合活动45分钟第3周运动协调活动45分钟第4周运动协调活动45分钟第5周专注力训练45分钟第6周专注力训练45分钟第7周感觉统合活动45分钟第8周感觉统合活动45分钟第9周运动协调活动45分钟第10周运动协调活动45分钟第11周专注力训练45分钟第12周专注力训练45分钟5. 评估与反馈•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单评估,记录幼儿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设计方案及实施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设计方案及实施】感统训练,即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儿童感觉、运动、平衡等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整合,提高儿童对身体感觉的认识和整合能力,以达到提高学习能力、行为控制和社交能力的目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系统的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方案至关重要。
1. 课程目标1.1 培养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提高身体感觉认知水平;1.2 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提高学习专注力;1.3 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增强身体平衡感。
2. 课程内容2.1 触觉感统训练:通过让幼儿接触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沙子、棉花、绒毛等,刺激幼儿的触觉感受,提高感知能力。
2.2 运动感统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游戏和运动,如爬行、跳跃、倒立等,锻炼幼儿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2.3 平衡感统训练:通过站立、行走和跑跳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感和空间定位能力。
3. 课程实施3.1 时间安排:每周进行2-3次感统训练课程,每次30-40分钟。
3.2 教师培训:幼儿园老师需要接受相关的感统训练培训,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了解感统训练的重要性,配合在家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感统训练活动。
4. 实施效果评估4.1 定期考核: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幼儿感统训练课程的效果评估,对幼儿的感统训练能力进行定期测试。
4.2 教师反馈:教师需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感统训练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设计方案及实施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系统的感统训练课程方案对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设计和实施,我认为需要着重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感统训练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感统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员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等。
2. 增强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提升学员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学习能力。
4. 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适用对象1.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及青少年。
2. 正常儿童,用于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3. 运动能力较弱,需要提高运动协调能力的儿童。
四、课程内容1. 身体感觉训练- 目标:增强身体感知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 项目:大滑板、蹦床、平衡台、按摩大龙球等。
2. 平衡训练- 目标:提升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前庭觉。
- 项目:踩踏车、平衡木、四分之一圆等。
3. 协调训练- 目标:改善动作协调性,提高运动能力。
- 项目:抛接球、双人推球、定点推球、脚踏车拍球等。
4. 手指训练- 目标:锻炼手指灵活性,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 项目:串珠、捏塑、使用精细工具等。
5. 视觉动作游戏- 目标:增强视觉追踪能力和动作反应速度。
- 项目:拼图、手眼协调游戏、快速反应游戏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 每周安排3次课程,每次课程60分钟。
-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调整训练方案。
2. 师资配置- 每班配备1名专业感统训练师。
- 每位学员配备1名助教,协助训练。
3. 训练环境- 确保训练场地安全、宽敞,配备必要的训练器材。
- 营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
六、课程评估1. 定期评估- 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估学员的训练效果。
-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
2. 家长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员在家庭中的表现。
- 收集家长反馈,不断优化训练方案。
七、课程总结1. 训练成果- 学员在感觉统合能力、身体协调性、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 学员在团队协作、自信心等方面得到锻炼。
2. 课程反馈- 收集学员、家长及教师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八、课程延伸1. 家庭训练- 提供家庭训练方案,帮助家长在家中继续对学员进行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一)第一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1.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解释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以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阐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包括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1.3 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介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如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嗅觉训练和味觉训练等。
1.4 感觉统合训练的适用对象说明感觉统合训练适用于哪些儿童,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自闭症、学习困难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二)第二章:触觉训练2.1 触觉训练的重要性讲解触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培养空间感知、触觉敏感度等。
2.2 触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触觉训练活动,如沙浴、触觉板、按摩球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2.3 触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触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2.4 触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触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三)第三章:视觉训练3.1 视觉训练的重要性阐述视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提高注意力、阅读能力和空间概念等。
3.2 视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视觉训练活动,如拼图、找不同、颜色识别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3.3 视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视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3.4 视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视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四)第四章:听觉训练4.1 听觉训练的重要性讲解听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如培养音乐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4.2 听觉训练的活动提供一系列听觉训练活动,如听力游戏、音乐欣赏、声音辨识等,以及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这些活动。
4.3 听觉训练的注意事项提醒在进行听觉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确保儿童的安全、尊重个人隐私等。
4.4 听觉训练的评估与反馈介绍如何对儿童的听觉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感觉统合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2. 提高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准备:1. 颜色卡片、形状卡片、动物卡片等视觉刺激材料。
2. 音乐或声音录音、乐器等听觉刺激材料。
3. 不同材质的触觉刺激材料,如绒毛、纸张、塑料等。
4. 不同气味的物品,如香水、水果等嗅觉刺激材料。
5. 不同味道的食物,如苹果、葡萄等味觉刺激材料。
6. 游戏道具,如积木、拼图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觉,如看到彩虹、听到鸟叫等。
-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感觉统合训练,并解释其重要性。
2. 视觉训练(10分钟):- 使用颜色卡片和形状卡片,让幼儿辨认和配对相同颜色或形状的卡片。
- 使用动物卡片,让幼儿辨认不同的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听觉训练(10分钟):- 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或音乐,让幼儿辨认并配对相同的声音。
- 使用乐器,让幼儿听到声音后找到对应的乐器。
4. 触觉训练(10分钟):- 让幼儿闭上眼睛,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轻轻触摸他们的手、脸或脚,让他们猜测是什么材质。
- 让幼儿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感觉。
5. 嗅觉训练(10分钟):- 让幼儿闻不同的气味物品,并猜测是什么气味。
- 让幼儿辨认不同水果的气味,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6. 味觉训练(10分钟):- 给幼儿尝试不同味道的食物,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味道。
- 让幼儿辨认不同水果的味道,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7. 游戏活动(10分钟):- 使用游戏道具,如积木或拼图,让幼儿进行手眼协调训练。
- 设计一个游戏,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差异。
8.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教学扩展:1.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物来训练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教育》课程标准

《感统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感统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方式,旨在通过感觉和知觉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感觉统合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 学会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 提高认知能力、情感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感觉和知觉概述:介绍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感觉统合过程:分析感觉统合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感觉输入、信息处理和协调反应等。
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介绍各种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触觉训练、视觉训练、听觉训练等。
4. 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课程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2. 视频资料: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实践活动: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触觉训练、视觉训练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2. 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3.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4. 定期评估反馈: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婴幼儿感统训练》课程标准

《婴幼儿感统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婴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包括感觉器官的感知、分辨、反应、协调等能力,以及身体运动的控制、平衡、协调等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感统训练,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认知、情感、社交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觉器官训练教学内容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各种视觉游戏、听觉游戏、触觉刺激等,帮助婴幼儿发展感知能力,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 身体运动训练教学内容包括平衡、协调、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各种运动游戏、体操活动、游泳等,促进婴幼儿的肌肉发育,增强其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其对运动的乐趣和兴趣。
3. 社交与情感训练教学内容包括与他人互动、情感表达、情绪管理等能力的培养。
通过亲子游戏、同伴互动等,促进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将感统训练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婴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 个性化教学根据婴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婴幼儿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确保教学效果。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感统训练过程,与教师共同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及时反馈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婴幼儿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感统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2. 成果展示学期末,可组织婴幼儿的感统训练成果展示,邀请家长参观评价,共同关注婴幼儿的成长进步。
五、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时间感统训练应合理安排在婴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可安排每周2-3次,每次约30-60分钟。
2. 场地设施要求训练场地应宽敞、安全,设施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
可选择户外活动场地或室内活动室。
3. 师资要求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感统训练方法和器材。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
六、课程资源与开发1. 教材资源可选用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教材。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儿童感统训练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的感官感知能力,提高大脑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2.增强儿童的动作控制和平衡感,改善儿童的姿势和身体控制能力。
3.增强儿童的身体力量和灵敏性,提升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4.培养儿童的集中注意力和空间定向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适应性。
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刺激,增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2.身体渐进训练: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训练,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
3.运动技能训练:进行各类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包括跑、跳、投、抓、滚、爬等。
4.平衡能力训练:通过平衡器械的使用,提高儿童的平衡感和身体姿势控制。
5.忍耐力和注意力训练:进行一定的游戏和动作训练,培养儿童的集中注意力和耐性。
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0分钟)1.唤醒儿童的身体感知,进行简单的拉伸和慢跑热身。
2.进行简单的感觉统合游戏,如感觉盒子游戏或感觉迷宫游戏等。
二、感觉统合训练(15分钟)1.触觉训练:让儿童用手触摸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体。
2.视觉训练:让儿童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4.嗅觉和味觉训练:让儿童闻不同的气味和尝不同的味道,进行感觉刺激。
三、身体渐进训练(20分钟)1.进行简单的身体协调动作训练,如拍手、踏步、跳绳等。
2.进行基本的运动技能训练,如投掷球、接球等。
3.进行融合动作训练,如屈身、伸展、侧身等。
四、平衡能力训练(15分钟)1.使用平衡器械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蹲跳等。
2.进行一些团队合作平衡游戏,如传球平衡游戏等。
五、注意力和耐心训练(15分钟)1.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数数游戏、找相同物品游戏等。
2.进行一些需要耐心等待的游戏,如红绿灯游戏等。
六、冷却放松(10分钟)1.进行简单的伸展和呼吸放松活动。
2.进行轻松的按摩或放松音乐让儿童放松身心。
教学器材:1.感觉盒子、感觉迷宫、触摸物体等。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

2024年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统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视觉与听觉训练”,详细内容包括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觉追踪的基本技巧,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
2. 培养学生听觉辨识能力,提升信息接收和处理速度。
3. 增强学生视听协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视听协调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有效结合。
重点: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感统训练球、感统训练圈、视音频播放设备。
学具:学生用眼罩、耳塞、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视觉和听觉在游戏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感统训练球和圈,示范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的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5. 视听协调训练(15分钟)学生佩戴眼罩和耳塞,进行视听协调训练,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视觉与听觉训练2. 重点内容:视觉追踪、听觉辨识、视听协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个视觉与听觉协调的小游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视听协调能力较弱,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感统训练的其他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视听协调训练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在本教案中,视听协调训练是难点,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有效结合的能力,这是感统训练中的较高层次要求。
感统训练幼儿课程设计

感统训练幼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3种感统训练方法。
2. 学生能描述感统训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列举2个实际案例。
3. 学生掌握感统训练的分类及适应年龄段,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合适的活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感统训练方法,设计并组织一堂幼儿感统训练课程。
2. 学生具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感统训练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针对幼儿在感统训练中的问题,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感统训练,增强对幼儿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树立关爱幼儿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感统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实际教学中观察、分析、设计及组织感统训练活动的能力,同时强化关爱幼儿、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定义及重要性- 感觉统合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影响2. 感统训练方法- 触觉训练- 前庭觉训练- 本体觉训练- 视觉、听觉及嗅觉训练3. 感统训练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原则与步骤-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设计- 活动实施与指导技巧4. 感统训练实践- 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 观察与分析幼儿在感统训练中的表现- 案例分析与讨论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方法与标准- 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教学总结与分享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感统训练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课程设计

儿童感觉统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儿童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生理和心理机制。
2.技能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对感觉统合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对自身感觉统合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心。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
通过明确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感觉信息处理、感觉统合的定义与意义。
2.感觉统合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情绪与感觉统合的关系。
3.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4.感觉统合的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如饮食、运动、学习等。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生理和心理机制,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感觉统合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感觉统合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觉统合的意义和价值。
4.实验法: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感觉统合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与感觉统合相关的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感觉统合训练所需的设备,如色卡、听力测试仪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统合的过程。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标准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育婴员方向的一门专业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掌握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师所要达到职业标准,能使用量表进行简单的测量,能掌握感觉统合基本的训练技能与方法,并符合相应的评价要求。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总体的设计思路是,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改变与行业实际不相适应的课程,积极设置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项目的确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专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从感觉统合的概念入手,从四个方面(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学习能力)来掌握感觉统合能力训练,能采用量表对感觉统合发展进行评估,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原则,能对特殊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进行训练,基本达到感觉统合治疗师的要求。
每部分的学习都是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操作、分析、评定和讨论来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建议本课程课时数38课时。
2. 课程目标了解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障碍的表现及成因掌握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几种技能会使用感觉统合量表并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和游戏来进行理疗和康复工作3. 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工作任务号课程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参考课时 1 儿童感觉统合1、能力感觉统合活动一播放从出生到儿童期身4 (1)掌握感觉统合概念(2)了解人的大脑(3)了解环境刺激在关键期体发育的录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像 2、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活动二讨论统合失表现(1)了解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调的各种表见行为表现(2)了解感觉统合失调的障碍所在(3)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出现的学习问题3、感觉统合的发展现及成因(1)掌握感觉统合发展的基本原则(2)理解感觉统合的过程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系 4、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分析(1)了解生物学因素和家庭因素(2)了解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3)了解城市化因素 2 感觉统合能力1、训练前庭平衡功能及训练活动一前庭觉平衡4 (1)掌握平衡感和前庭觉(2)了解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训练(骑木(3)会应用前庭平衡能力训马、走平衡木练 2、触觉防御及训练等)活动二(1)了解触觉是神经系统的触觉训练---营养赤足游戏(2)理解触觉与情绪稳定的活动三关系(3)会应用触觉训练 3、本体感失调及训练协调能力训练---各种较复杂的游戏(1)了解本体感与学习能力和运动的关系(2)会应用本体感训练 4、学习能力障碍及训练(1)了解学习能力障碍的主要表现(2)理解感觉统合能力与学习能力障碍的关系(3)会应用学习能力训练 3 感觉统合的测1、量评估感觉统合测定活动一 6 (1)了解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使用量表对的来源及简介特定人群进(2)会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行测量力发展评定量表 2、智力测试活动二对测量的结了解并会使用几种主要的量果进行分析表 3、推理能力测试和诊断会应用瑞文推理能力测验 4、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测评(1)会应用感觉统合能力测验(2)会一个用特殊训练题分析(3)注意在学校和家里的观察 4 感觉统合训练1、的指导原则 2、 3、 4、 5 感觉统合能力1、训练技术现实原则儿童中心原则快乐原则培养自信的原则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表活动一大笼球游戏 9 3 的制定(1)了解训练计划表制定的活动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育婴员方向的一门专业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掌握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师所要达到职业标准,能使用量表进行简单的测量,能掌握感觉统合基本的训练技能与方法,并符合相应的评价要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总体的设计思路是,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改变与行业实际不相适应的课程,积极设置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项目的确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专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从感觉统合的概念入手,从四个方面(前庭平衡、触觉、本体感、学习能力)来掌握感觉统合能力训练,能采用量表对感觉统合发展进行评估,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原则,能对特殊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进行训练,基本达到感觉统合治疗师的要求。
每部分的学习都是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操作、分析、评定和讨论来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建议本课程课时数38课时。
2.课程目标
了解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掌握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几种技能
会使用感觉统合量表并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掌握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和游戏来进行理疗和康复工作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应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课程设计中与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有关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在活动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方法。
(3)教材的编写应以突出实用性,能充分与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并且要充分考虑职校生原有的基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同时教材的编写又要具有前瞻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2 教学建议
(1)作为一门专业化方向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服务是教学的主要原则,并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将原理与训练相结合,充分使用一些实物、图片、影音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注重实用训练的场景设置,尽可能真实,让同学们在实际的训练和游戏中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4)教师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新路子,为学生创设更适合于他们发展的职业化的教学环境,真正是学生掌握一门有用的、可操作性的技能。
4.3 教学评价
突出目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原来只注重静态的总结性评价过度到以动态的评价为主,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技能各个环节的掌握,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握。
强调要善于在动态的形成性评价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对教学进行反馈,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创新能力,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能为教学服务的幻灯片,影像资料等,通过生动的教学,为同学创设较为真实的训练情景,使学生能够体验职业技能的应用,并感受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充分利用社会福利事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的需要,在产学研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积极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使教学的手段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
5.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三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