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试卷(B卷)问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A.②①③④⑤B.⑤②①④③C. ①④②⑤③D.⑤①④③②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考场、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材料分析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48题,48分)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规律,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大家都强制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道 B.甲—道,乙—儒,丙—法C.甲—儒,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2.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4.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I卷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封国是由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

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

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3.光武帝刘秀加重内朝官尚书台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台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机构之长——三公监督执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光武帝()A.废除了丞相制度B.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D.裁减官吏,节省开支4.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

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制卷人:刘金双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

他们竟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都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B.“制天命而用之”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4.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曹参)代何(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6.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河南省洛阳市2024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洛阳市2024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朝分封的诸侯则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多被分封到重要的地区。

这说明西周A.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B.起先出现家天下的局面C.形成了封建官僚等级制度D.强化了天子的专制权力2.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这表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A.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B.加强了社会基层治理力气C.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D.有效约束了专制君主权力3.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

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战胜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拉文那总督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这说明中古西欧A.教皇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B.封君封臣制度遭到破坏C.教会与王权并立且相互利用D.王权借助教会巩固统治4.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从前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从前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这表明国民党A.起先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B.谋求政党政治捍卫民主共和C.开展议会斗争取得重大成功D.主见改组国会提前进行大选5.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干脆参与选举。

参议员们都参与政府工作,参议会可依据须要随时召开,共同探讨并确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

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

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渐减少,对没有感情色彩、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化体现了( )A.周代政治的神权色彩浓厚B.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C.周人血缘亲情观念的淡化D.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2.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

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

这可用于说明( )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3.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有学者称:“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是集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B.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C.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D.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检举、举荐)以闻(向皇帝报告)”。

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是地方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C.独立掌握地方司法权和行政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5.《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类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秦朝《行书律》记载:“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

书有亡者,亟告官。

”这表明,秦朝文书( )A.建立了严格登记制度B.形成了完善传送系统C.注重传递人员的选用D.实施定期的检查制度2.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东汉复置司隶校尉。

此时的司隶校尉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

这可用于说明,东汉时期( ) A.监察制度的完善 B.专制皇权的加强C.地方权力的膨胀D.士族门阀的崛起3.东汉中期,“用人多以试取之,诸科之中孝廉、贤良,有道皆有试,迁官则如博士,如尚书皆先试”。

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更是明令:举孝廉的儒生要考经学,官吏出身的(被地方政府推举到中央的人才)则要考公文。

这些做法意在( )A.确立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B.克服察举制本身存在的不足C.扩大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权威D.培植抑制宦官专权的“清流”4.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

”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

孝文帝此举旨在( )A.践行儒家治国理念B.借鉴汉族政权经验C.促进民族文化认同D.彰显政权的合法性5.如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B、秦国通过和平手段,逐渐与六国建立联盟关系,实现了统一C、秦国通过战争与外交手段,先灭韩、赵、魏,再灭楚、燕、齐,实现了统一D、秦国先灭六国,然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2、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错误的是:A、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力B、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地方监察C、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D、设立郡国并行制,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3、题干: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确立了香港岛为英国的永久殖民地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C. 规定中国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D. 规定了中国向英国割让香港岛及其附属岛屿4、题干: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B. 提出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C. 建立了“保国会”,试图通过议会政治实现改革D.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和慈禧太后的政变而失败5、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 精耕细作B. 铁犁牛耕C. 隋唐开疆拓土D. 宋代农业税收改革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 手工业品种日益丰富C. 手工业生产技术停滞不前D. 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多样化7、题干:以下关于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C.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8、题干:下列关于“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C. 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D.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E. 兵家 10、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升道教地位C. 打击佛教势力D. 强化法律制度E. 推动经济发展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A. 独创性B. 继承性C. 滞后性D. 国际性12、题干: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发源于意大利B. 强调人文主义C. 对宗教改革产生重大影响D. 时间上与启蒙运动重叠13、在明末清初时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观点?A. 顾炎武B. 黄宗羲C. 王夫之D. 李贽14、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西藏设置了哪个机构来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A. 宣政院B. 西域都护府C. 驻藏大臣D. 伊犁将军15、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它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点?选项:A、国家统一,政治稳定B、实行自由贸易政策C、依赖殖民地资源D、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16、题干:20世纪初,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选项:A、推动了英国民主制度的完善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加速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D、提高了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促使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

山东省德州市2024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24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德州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要求。

1.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谷禄制度兴,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

任之即官,去之即民。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A. 井田制度瓦解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官僚制度产生D. 贵族等级制起先解体2. 秦汉时期,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

魏晋之际,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须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心户部。

这一改变得益于()A. 技术变革的推动B. 国家统一的完成C. 人口流淌的加剧D. 士族势力的减弱3. 842年,唐武宗确定任命回鹘的降将没斯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归义军使,封为怀化郡王,并赐姓名为“李思忠”;任命回鹘宰相受耶勿为归义军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赐姓名为“李弘顺”。

这些措施旨在()A. 壮大李唐宗室力气B. 威慑藩镇割据势力C. 强化边疆民族统治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4. 明朝每年正月和十月,各村都要实行村民大宴,名曰“乡饮”。

与会者必需恭听年高德者的训辞和宣读朝廷法令,主持者在这一场合还要申饬行为不检的村民。

这反映出()A. 地方管理行之有效B. 基层治理重视教化C.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D. 中心集权不断加强5. 下图所示为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的内容摘录。

这反映出()A. 农村政治感应渠道缺失B. 晚清改革缺乏思想动员C. 戊戌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 清末新政成效更加显著6. 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很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

这一现象()A.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B. 描绘了女性参加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C.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D. 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须要的社会新风7. 下图所示是反映近代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诗歌。

这一时期是()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全面抗战时期D. 解放斗争时期8. 1964年2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救济八项原则”,坚持同等互利、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等级试题(含解析)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等级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等级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他是A. 伯里克利B. 希罗多德C. 柏拉图D. 罗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学家;C项柏拉图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D项罗马与希腊无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会对历史进行记载。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罗多德2. 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 公元前5世纪初B. 公元前5世纪末C. 公元前6世纪初D. 公元前6世纪末【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时期纪年方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此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纪年的不同方法,一世纪是100年,公元前1世纪就是公元前100年,所以公元前509年即是公元前6世纪末,正确的选项是D项。

3. 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A. 《希腊史》(格罗特著)B. 影片《特洛伊》C. 油画《帕里斯的裁判》D. 《荷马史诗》【答案】D【解析】格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他的《希腊史》是根据之前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献写作而成,属于第二手史料,B、D项属于影视、艺术作品,有主观加工的成分;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爆发。

到公元前8世纪,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荷马史诗》。

因此《荷马史诗》作为记录特洛伊战争的作品更为可靠。

4.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 农业革命B. 房屋建造C. 陶器制作D. 牲畜饲养【答案】A【解析】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物质文明、思想文明、政治文明等等。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2.11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时期,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举措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C.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D.瓦解了血缘宗法社会2.钱穆指出,“(某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该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干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这说明尚书省A.成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B.弱化了中书门下职能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4.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5.明太祖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这反映出明太祖A.推行海禁政策B.维护朝贡贸易C.反对对外征伐D.强调华夷之辨6.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

”这表明康有为A.否定西学的创新性B.强调西方文化源于中国C.认为中西文化相通D.找到了变法的理论基础7.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7.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起先于
A.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从今,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C正确;孔子提出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A错误;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儒学的打击,B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不占主流地位,D错误。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李贽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是明朝后期闻名思想家,其性格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D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学家,A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儒学家,B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错误。
21.汉字演化的脉络是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篆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小篆产生于秦朝,为李斯所创;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则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综上,故选A。BCD三项排序均有确定的错误,解除。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武威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计50分)1.据《左传》记载,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与之相关的制度是()①分封制②内外服制③宗法制④均田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

《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

三日外无病故相欺罔,而欲侮者,市如法,违者答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答四十。

”该法律规定有利于()A.维护买方的合法权益B.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C.推动坊市制度的瓦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面对与会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是()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4.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设置河西四郡。

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朝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更有效管理。

这些举措()A.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体现平等的民族政策C.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D.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5.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

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

货币的变化体现出()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6.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同点是()A.都规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C.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7.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的赋税制度是()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两税法D.平准法8.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合格试题(含解析)

【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合格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合格试题(含解析)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正确;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排除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无法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排除B;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排除C。

所以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抵制2.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 通商战争B. 夷匪犯境C. 中英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C【解析】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是在对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中体现出来的。

故鸦片、通商、夷匪等词都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排除ABD;淡化价值判断的表述是中英战争,故选C。

3.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A. 领土主权B. 司法主权C. 关税自主权D. 内河航运权【答案】C【解析】“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C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南京条约》附件通过的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损害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排除D。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2.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3.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并据此可知,孔孟( ) A.希望实现统一,以安定社会秩序B.强调血缘关系,以强化分封体制C.为统治阶级服务,需要维护奴隶主利益D.直面地方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4.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

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

这表明当时(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朱元璋时,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变动说明( )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B.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摒弃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7.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图》。

精品解析: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试题(原卷版)

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B)练习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答题纸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

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纸上完成。

3.请严格按照答题纸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本练习共100分。

练习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了西汉后期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县邑侯国、乡里、亭邮数量),县乡三老等优抚对象和力田、孝、悌等受表彰人物的数量,官吏数量,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减,钱谷收入与支出等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政府重视吏治和发展农业生产②诸侯王势力强大把持地方行政③教化民众成为地方官考核内容④为研究汉代地方治理提供史料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北魏律》规定:对那些非犯“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徙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允许通过上请,暂不执行原判,“留养其亲”,直至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

这一规定A. 确立了儒学主流思想地位B. 是礼法结合的表现C. 有利于理学思想广泛传播D. 损害了法律的权威3. 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中央架构图,该朝代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4. 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

“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

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 重视基层治理B. 开始独尊儒术C. 注重政令传达D. 压制宗族自治5. 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

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北庭都护府④理藩院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①②④③D. ②④①③6. 近代报刊《中外日报》刊文指出:“前数年,论时务谋政策者,不曰转弱为强,即曰易危为安;今则无暇为此门面语,直当曰:救死而已矣,救亡而已矣。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试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好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 强调“德治”和“民贵君轻”B.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2.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 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

据此可知,当时( )A. 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B. 文化统一成了共识C. 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D. 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3. 钱穆在《中国历史探讨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汲取,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4. 隋文帝曾多次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

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这表明当时( ) A. 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 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 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 儒学的发展面临逆境5.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

”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B. 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C. 反对心学,主见回来宋代的理学D. 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6. 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

菏泽市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B)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

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

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2.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在一起甄别、评论当地人物,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察举制度的实施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D.社会环境的宽松3.南北朝时期,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

据此可知A.北方农作物产量高于南方B.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C.南方铸造技术领先于北方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高于北方4.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用庸调所收布帛,折变为白银等轻货。

据此可知A.变造制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以庸代役影响农民生产热情C.银两是唐朝流通的主要货币D.租庸调制下国家不征收实物5.有学者认为,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每一家农户。

宗族在此间发挥了共同体作用,弥补了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

该学者旨在强调A.政权实现绝对集权控制B.乡村社会存在地方自治C.尊卑有序的社会共同体D.基层治理官民合治模式6.有学者认为,1901 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腾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部分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色彩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紫服。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分封制日益崩坏B.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C.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D.服饰色彩的地域性特色2、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此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3、《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B、私法盛行致乱 D、国家治乱兴衰4、公元前544年,社会动荡,吴国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

途经徐国,知道徐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因故未能相赠。

后知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社会转型使然B、趋利的社会观念C、国家利益决定D、尚礼的社会风气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6、魏晋时期北方门阀是蛮族武士和华夏士族的天然结合点。

蛮族通过经学教育转化为门阀,儒学再度发挥精英融合作用,将夷夏之别转化为阶级分野。

这反映()A、儒学思想影响力日渐突出B、夷夏之别在中国消失B、门阀制度有利于专制统治 D、魏晋政治价值体系确立7、唐朝中期以后,自安史之乱后至代宗朝,与中原地区民户大量出逃的同时,南方自襄荆至淮南一线以南各道出现大量浮寄客户。

此现象说明()A、加速经济重心南移B、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频繁C、赋税沉重导致民户大量出逃D、江南气候宜人吸引大量移民8、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

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一疏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B.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C.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9、宋代江南一带因财产纠纷而闹上公堂的诉讼很常见,催生了“诉学”和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讼师的机构及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

官府规定“书铺”须在政府注册,由官方发给牌记(执业证书)。

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社会风气恶化B、有古典司法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机遇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观念转化D、政府有效管理导致维权意识的觉醒10、有学者曾说,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的稳定C.易于形成地方割据局面D.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11、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并未进入消费领域,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长期低迷。

如15世纪初期米价为2~3钱/石,15世纪后半期勉强涨到5钱/石左右,直到17世纪的100多年里米价一直维持在这种超稳定状态。

由此可知,当时明朝()A、政府推行白银货币化失效B、传统政策阻碍经济发展C、物价稳定促使经济繁荣D、物产丰富导致家给民足12、据记载,“(顺治四年)户部议覆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岛货物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从之”。

这说明()A、明末对外贸易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3、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14、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每次他都前往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拜祭,并在朱元璋牌位前行三拜九叩之礼,当朝皇帝给前朝死去皇帝下跪磕头,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康熙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民族调和笼络民心B、宣示继承中原大统C、显示满汉一家亲D、尊重汉人习俗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非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细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这反映出魏源()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6、洋务运动期间,“塞防论”与“海防论”争论不止,到19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才建成了五只各自为政的舰队,后多年未添置新的舰船,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

这反映了()A.晚清集权政治开始受到冲击B.海权论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C.派系林立导致国防策略失败D.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开始转变17、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18、1892年,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重新解释“张三世”: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

康有为的新阐述()A.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发展B.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C.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D.培养了国民尊儒的意识19、1912年2月13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北京报道:“北京很安静。

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

除了贴在各个路口,宣布国体改变,命令保守秩序,警告扰乱和平将被处死刑的严厉告示外,一切如常。

”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英国政府的中立立场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社会发展方向转向民主共和20、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

这一认识反映了()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21、1933年12月,,关东军满铁经济调查会完成《设立对华经济调查机关计划案》,计划在天津、青岛和上海设立分会,在华北、华中、华南设立若干办事处。

这表明日本意图()A、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扶植更多的傀儡统治政权C、扰乱中国社会经济秩序D、实行“以战养战”的侵华政策22、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9-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会战、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重大伤亡的代价。

这说明()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23、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

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段报告的意义是()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D.是对中国特色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24、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大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政策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5、表一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据上表可知()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B、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26、学者研究发现,在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虽然充斥着城邦间的竞争与战争。

但只要雅典公民愿意,完全可以避免参加任何战斗而平静地度过一生。

这()A、与雅典民主制度关系密切B、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C、根源于雅典的小国寡民D、是为了弘扬真正的和平精神27、公元前449年,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

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这体现了该法()A、提高实际应用性B、注重调节社会关系C、立法形式灵活简便D、推崇公平公开原则28、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B、欧洲区域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29、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的相关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A、议会至上原则已经被打破B、分权制衡原则渐趋完善C、政府和议会利益日趋一致D、内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30、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吉尔伯特“去发现,探测、寻找未被任何其他基督教君主或人民占有的土地、国家和领地”。

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

这一现象()A、反映了英西两国矛盾尖锐B、表明了早期殖民扩张征服和掠夺并举C、论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起D、体现了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求31、有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提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因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