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2)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1、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主要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四个类群,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生物的特征有生物体有严整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生物体能产生自己的后代、生物体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后者则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4、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例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蒸腾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
所以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且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
显微镜成像是倒像。
如果在视野里看到的细胞在右上方,则要把装片向右上方移才能使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在实验中,当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如果想获得较亮的视野,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前者应使用大光圈,后者应使用凹面镜6、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稳定。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细胞中的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有机物,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量都是一定的。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有关。
高等动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但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跟细胞分化有关。
7、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与环境复习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2、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阳光、空气、水、土壤、温生物赖于生存的环境度等构成。
生物因素构成的环境:由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构成。
3、生物的生存环境可归类为水中、陆地和空中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存的生存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2、设计探究实验时必须控制实验变量(探究实验中只允许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和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同种生物或其它种类生物,这种影响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互利共生:如珊瑚虫与海藻;蚂蚁与蚜虫寄生:如蛔虫与人种间关系竞争:如兔子与羊捕食:如狼与山羊种内互助:如图1-3右下图种内关系种内斗争:如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有影响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才能生存下来(适应的普遍性)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①以保护色适应环境②以拟态方式适应环境③以警戒色适应环境④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行为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原因:环境条件的改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认识实验常用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复习期末考试大纲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一、生物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特征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需要营养(3)需要呼吸和排泄(4)可以生长、发育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6)能适应环境二、现代生物技术成就: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第一章第2节中的知识点: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测量等。
二、显微镜:1.它是一种精密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生物或微结构。
显微镜有很多种,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计划(制定、沟通、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
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在试验组,对照组未接受治疗。
第二章知识点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一个有机体生存的其他有机体。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淮南出的橘子是橘子,淮北出的橘子是橘子”和“人间四月香,山庙桃花盛开”表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苏科版[秋]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第七章复习1、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利用分解,生成和水,同时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释放出来,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的过程。
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做的物质中。
2、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 + 。
3、在水果、粮食等储存时,要尽量降低作用,减少消耗;在种子发芽、生长期要增强生物体的作用,提供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
45、呼吸系统包括和,其中包括鼻、、、、,为气体进出的通道,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是。
6、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和二个过程,人体内气体的交换包括和交换以及和交换,它们是通过气体的作用来完成的,7、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当血液流经时,血液中的进入,中的进入血液,交换后由含氧的血变成含氧的血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浓度最高的场所是,最低的场所是,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场所是,最低的场所是,81、各种生物之间的的关系叫食物链,它的起始端由开始,第2个环节通是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动物。
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营养关系的网状结构叫做。
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叫做。
2、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浮游植物→小鱼→大鱼→鹰这条食物链。
如果有DDT流入池水中,DDT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DDT积累最多的是,这种现象称为。
3、食物链和不仅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通过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映了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情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一般是:→→。
第五章复习1、食物中含有六种类营养物质,其中有机物有无机物有能提供能量的有,能直接被吸收的是,必须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主要存在于中2、营养物质的作用:,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70%):主要的储能物质,: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缺少含的无机盐,易患贫血缺少含的无机盐,易患味觉异常。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苏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肯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由于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养分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
(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
(如海带紫菜)(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特别简洁,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养分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特地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养分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养分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养分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爱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一)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氧循环:1、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水循环: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2、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用于球场) 2.绿色植物参与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3.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
4.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人类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人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4.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小麦、玉米、水稻 5.水循环的动力是光能6.森林对环境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7.森林与人类生存的关系:(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2)森林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3)森林美化环境有利健康8.森林与动物生存的关系: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 9.植树节——3月12日(1979)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总结(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 2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识图——课本33页,图3-2)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完成概念图主要研究途径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2)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
(3)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4)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1)正确使用方法:取镜安放 对光 放置标本 观察 收镜 (2)显微镜中观察的像:倒像,例如“上” “” (3)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4)排除污点:先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跟着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再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皆不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5)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偏在哪,朝哪移。
) (6)显微镜镜头要用擦镜纸擦。
(7)高倍镜使用:先用低倍镜对光,并调出清晰的物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楚。
低倍镜转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视野中的物象体积变大,细胞数量变少。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
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一起去探究。
1、提出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甲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培养,则把乙放在 地方培养。
实验及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
5、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
6、表达、交流★探究技能: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应状态。
优质第2章 生物与环境 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章生物与环境(复习)一、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环境因素可以分成两类,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⑴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生存的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它们都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⑵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生物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探究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⑴提出问题:水对植物的生存能够产生影响吗?⑵作出假设:水对植物的生存能够产生影响。
⑶实验步骤:A.选择同种且生长情况相仿的多株植物幼苗分成两组,分别栽种在同样大小、材质的花盆里。
B.将花盆编上组号,第1组浇适量水,第2组不浇水。
C.将两组花盆放在阳光充足、温暖、通风的环境条件下。
⑷实验现象:第1组幼苗长势良好;第2组幼苗长势不好。
⑸实验结论:水对植物的生存能够产生影响。
想一想:①本实验中,第1组是对照组,第2组是实验组。
本实验要研究的单一变量是水。
②两个小组都选择多株幼苗,是为了避免误差,保证实验的数据的准确性。
③探究实验常设置对照组。
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对照试验。
实验组的单一变量(准备研究的变量)要进行处理,而对照组不作处理。
3.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⑴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⑵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捕食(吃与被吃)、竞争、共生、寄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⑴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牛粪污染环境、破坏草原植被,滋生蝇蛆,破坏了生态平衡;中国蜣螂能保护环境,改良土壤,恢复生态环境的平衡。
⑵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中国蜣螂,而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杀虫剂?答案:使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喷洒杀虫剂会导致环境污染;引进中国蜣螂,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既节约,又能避免污染环境。
苏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其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它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因此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个体多数体积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
2、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3、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水,苹果不能在南方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阳光。
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山清水秀、穷山恶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茎膨大可贮藏水分,是仙人掌对沙漠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温度引起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对鸭生活的影响。
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后者主要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7、(如书本p8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或水)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消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8、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9、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他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该优良品种的主要优点是产量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手段,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生物体的组成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过程:(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结旋松散成染色质,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
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4.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9.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1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12.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
(人体有八套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13.人体的各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1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16.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二)知识构建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目镜:接近眼睛的镜头。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2)
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2)、3)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
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4、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变量是水温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8、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复习生物知识有利于加深生物知识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一)探索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调查、实验、观察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判断。
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假设是对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假设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实验,其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4、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提出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作出假设: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制定(实施)方案:(略)。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活动结束后蚯蚓应放回大自然。
5、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提出问题:蛆是从哪里来的? 作出假设:蛆是由蝇产生的。
制定(实施)方案:(略)。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蝇是否与腐肉接触。
) 得出的结论是蛆是由蝇产生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苏科版(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①净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刀片在鳞片叶内表面切一个小方块,用镊子将其表皮撕下。
④浸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⑤盖盖盖玻片。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
(制作玻片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近似长方形;与其他植物细胞一样,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 b 、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
与排泄;
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
响环境
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3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
3)、成像规律:倒立的反像。
(上下左右都是相反方向的)
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
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4、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
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变量是水温
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卩― 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
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8、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10、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组成: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12非生物成分是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13生物成
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消费者: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没有生产者。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1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不是孤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15、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
1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1)步骤: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一遮光处理(目的: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一放光照处3-4小时一去黑纸片一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一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
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_ 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17、光合作用的公式: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
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
应用:①农作物的合理密植;②温室“气肥”(二氧化碳)的使用
18叶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____ 管运输到根、茎、果实等器官中。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19、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水和无机盐
20、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21、⑴、细胞吸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吸水如干海带浸泡在水中细胞液浓度V周围溶液浓度时:失水如糖拌西红柿
⑵、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吸水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V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失水
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
失水现象吸水现象
凉拌黄瓜干海带浸泡在水中
糖拌西红柿萎缩的蔬菜放入水中
23、
1)人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无机盐包括:铁、钙、锌、碘等。
2)、鉴定食物中含有淀粉,通常可以利用淀粉滴加碘液试剂会变成蓝色的特性进行检验。
利用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的特性,可以鉴定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而脂肪往往能在纸张、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 ”
3)营养物质的作用:
(一)建造我们的身体: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二)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
人体的供能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提供;脂肪是营养物质中产热量最高的一种,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24、合理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饥饱适当、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三餐合理。
25、
消化作用:使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
26、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27、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胃腺(胃液)、胰腺(胰液)、肠腺(肠液)、肝
脏(胆汁)【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28、胃的功能:1、暂时储存食物2、初步消化食物,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29、小肠适应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利于消化吸收)
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表面积大(利于消化吸收)
③、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④、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
30、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31、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2、各种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括号内为起始消化部位)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
淀粉 酶 麦芽糖 酶葡萄糖 ② 蛋白质的消化: (胃)
蛋白质酶氨基酸
③ 脂肪的消化: (小肠)
脂肪吉:淀粉、脂肪微粒旨肪分别是甘油+|脂肪酸、
植物开始,是生态系 动物,具它环节一般是 肉食性动物
(2 )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 复杂 (3 )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34、举例:两个成语中的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植物一蝉一螳螂一黄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生物) ---------- 浮游植物一虾一小鱼
—大鱼 35、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内,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 的过程。
公式:
36、 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 机物积
累。
37、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 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38呼吸状态 呼吸肌 肋骨 膈肌 胸廓容积 肺内气压 气体进出
吸气 收缩 上举 下降 扩大 低于大气压 进入肺
呼气 舒张 下移 上升 缩小 高于大气压 从肺排出
39. 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 扩散作用
40、 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处,氧气由 肺泡进入其周围毛细血管中的 血液,二氧化 碳则相反,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处,氧气由其周围毛细血管中的 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则相反,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统中生产者,第二环节通常是植食性 _Y_-
特占它们被消化的终产物分别 种油和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