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工作中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对临床工作中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行输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临床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下,患者与医护人员均未出现感染情况。结论:血液传播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对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的发生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关键词】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医院患者治疗中的感染问题与医护人员职业病问题是近年来医院临床工作中预防控制的重点。然而大多诊疗工作的开展都需做血液检验化验,或开展输血治疗、血液透析等,一旦该过程中未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便可能有疾病病毒传播,威胁患者与医护人员健康安全[1]。这就要求临床实践中做好预防控制血液传播疾病工作,防止有感染情况发生。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输血治疗及血液透析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2.7±12.4)岁,入院检查,乙肝患者、丙肝患者分别为19例、17例,而另外14例均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携带者。
1.2 方法
临床工作中,为预防控制血液传播疾病,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①仪器的严格控制,如对于不同疾病,需分机使用不同检测仪器,且在使用后及时消毒,再如一次性注射器、灭菌采血针等,使用时需做到无菌操作,使用后及时销毁处理,注意以一针、一筒采血原则为指导,防止有病毒交叉感染情况发生。同时,对于相关器具如试管、玻璃器材等,都需经过消毒、洗涤、烘干处理。医护人员工作中,所穿戴的专用衣或隔离衣,都需按时消毒处理;②管理组织加强,如对于需检验的血液标本,要求分类放置,如对乙肝、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血液进行标识,妥当放置。管理组织加强中,还需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教育,如关于消毒液浓度设定、仪器消毒方法以及检验废弃物分类等。且注意在相关管理机制上完善,如
奖惩制度的落实,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奖惩,有助于预防控制水平的提高;③其他预防控制措施,对于患者,其相关的血液材料如血浆、血液标本等,都要求利用一次性器具承载,且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讲解关于如何预防感染等知识,如病房管理、自我护理等。而对于医护人员,若存在伤口未愈合或有伤口情况,应避免参与临床工作,如病毒检验等,防止职业感染问题发生。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与医护人员感染情况观察。
2 结果
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下,患者与医护人员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100%,预防控制效果明显。
3 讨论
3.1 血液疾病传播危险因素
血液疾病传播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包括:第一,生物因素。血液疾病感染中,病原体主要以HCV、HBV、HIV以及梅毒螺旋体等为主,一般感染程度与操作时间存在一定关联。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血液中带有传染类病原体,一旦血液或唾液不慎被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接触,便会产生污染情况,带来感染危险。第二,锐器伤害因素。所谓锐器伤害,
主要指器物刺入皮肤后出血意外伤害。通常针刺伤原因归结于消毒处理空针时,血液在被病原体污染下由针进入体内,这样便会引起感染类疾病,常见的经锐器伤传播的病原体主要以HCV、HBV以及HIV为主。有相关研究统计发现,乙型肝炎感染发生率较高,相比其他病原体感染,医护人员感染机会将提升35倍
[2]。
3.2 血液传播疾病防控策略
3.2.1 普通预防策略血液传播疾病预防中,需将普通预防策略落到??处,具体包括:第一,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与消毒隔离制度开展,如屏障防护用具在临床工作时都需佩戴齐全,如口罩、手套、帽子等。第二,医院可适时开展健康防护工作,如组织医护人员做定期检查,对于血液传播疾病高危科室,需在预防接种方面强化,确保医护人员在抗病能力、机体免疫力上得到提高。第三,体液因素问题处理。医护人员每天都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体液与血液等,此时防控措施主要表现在防护用品的配戴上,且注意及时消毒与清洗双手。假若临床工作中存在皮肤损伤情况,应配戴双层手套,并在工作后及时清洗消毒。而对于已经被体液感染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预防与控制。第四,锐器伤问
题处理,主要强调在锐器使用、回收与放置等各环节都做到规范管理,处理器具时保持轻巧动作,降低皮肤被刺伤的可能性。若出现意外刺伤,要求及时将血液挤出,对伤口以流水清洗,取3%碘酒做消毒浸泡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注射预防。除此之外,对于患者护理工作,医护人员也需做好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确保患者病房消毒管理强化的同时,提升患者感染预防意识,降低感染发生率。
3.2.2 意外暴漏危险问题处理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以乙肝、丙肝与该类疾病病毒携带患者为主,入院后行血液透析等治疗方式,这样医护人员与之接触中,需考虑到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传染问题。如对于乙肝病毒,假若出现意外接触患者体液或血液后,处理过程中需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ALT、抗
-HBs以及HBsAg等,并定期复查,同时采取主动免疫方式,如乙肝疫苗接种。而对于丙肝病毒,其主要以HCV-RNA、抗HCV为指标,以抗HCV为例,由于其潜伏期较长,且检测中可能以阴性结果呈现,这样难以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情况,所以需结合临床症状、ALT检测结果进行感染判断。而HCV-RNA方面,常用的检测方法以PCR方法为主,这样通过极早发现极早控制,可控制感染情况[3]。
综上所述,临床中血液传播疾病感染可能性极高,对于患者与医护人员都有较大威胁,需做好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感染可能性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李月霞,周俊霞,高闰.血液净化中心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44.
俞燕敏.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
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87-88.
高军.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因素及防
护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