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控制 培训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卫生工作者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培训课件
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识别与干预措施
不健康饮食
推广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 脂、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蔬
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消费。
缺乏身体活动
鼓励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 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
社会共治模式的探索
未来公共卫生工作将更加注重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 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新模式。
持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01
关注前沿动态
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关注国内外公 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时了 解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3
加强实践锻炼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开展现场调 研等方式,加强实践锻炼,提高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 职责分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评估等环节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
演练实施
定期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演练内容包括 事件报告、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救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信息发布 等。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
包括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社区等多方面的 监测点。
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
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疫情。
定期报告和分析疫情数据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者 的应对能力。
03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 制策略
常见非传染性疾病类型及危害
问题及其危险因素。
级疾病预防与控制(ppt)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 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 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 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实现网络 直报。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 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注意
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级疾病预防与控制 (ppt)
(优选)级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内容
1. 制定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2. 疾病监测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疾病的预防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 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 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丙类: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0+1)
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种类
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
中国虽然经历了1961年至1963年的饥荒和1966 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但其在1980年以前 就已将国人的期望寿命提高到远高于20世纪70年 代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 城市医疗保险对这一成绩的贡献是有据可查的。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 人均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其卫生可及性和 社会保障情况却日益恶化,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使得中国卫生发展的速度放缓。
息报告管理办法》
法定报告的传染病(37+1)
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42
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
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 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 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
43
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 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个别情况下,监测的 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 以确诊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 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 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3. 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
以群体水平分析为主 研究针对群体的宏观策略和措施
28
三、预防控制策略
1.全球卫生战略 “策略和目标”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战略。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HFA/2000)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HFA/2100)
19
认识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 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疾病不是随机发生的(有原因) 疾病不是随机分布的(有规律)
两大手段
疾病监测
策略与措施
2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第二节 疾病监测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策略 (strategy) 正确、合理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局的工作方针。
措施 (measure) 切实、有效、可行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 骤和计划.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围魏救赵 • 擒贼先擒王
22
一、为什么要修订疾病防制策略
1、社会发展、疾病谱改变和科学技术进步 的需要;
2、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广泛地影 响疾病传播和流行,疾病预防没有通用 模式;
《疾病预防》课件
02
疾病预防包括针对个体和群体的 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接 种疫苗、定期筛查等。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 个体和群体患病的可能性 ,减少医疗负担和家庭经 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可以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有助于促进整体 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整体 健康水平。
预防措施
针对全球性疾病的跨国预防,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全球统一的 防控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疾病预防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 用。
发展趋势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的结合,提高疾病防 控效果。
良好生活习惯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详细描述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正常的体重、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 力等,这些都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 段。
详细描述
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各种疫苗, 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保护自 己和他人的健康。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应 尽量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 全谷类食物,控制肉类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量。
控制饮酒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 每天不超过一杯。
疾病预防包括针对个体和群体的 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接 种疫苗、定期筛查等。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 个体和群体患病的可能性 ,减少医疗负担和家庭经 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可以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有助于促进整体 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整体 健康水平。
预防措施
针对全球性疾病的跨国预防,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全球统一的 防控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疾病预防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 用。
发展趋势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的结合,提高疾病防 控效果。
良好生活习惯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详细描述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正常的体重、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 力等,这些都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 段。
详细描述
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各种疫苗, 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保护自 己和他人的健康。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应 尽量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 全谷类食物,控制肉类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量。
控制饮酒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 每天不超过一杯。
流行病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国内疫区检疫 当国内发生检疫传染病时,由卫生部 批准进行疫区检疫。
10
2、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用具有抗原性的预防制剂或具有抗体活性的
免疫球蛋白给人接种,使之产生自动或被动的特异免疫,以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 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 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第二级预防 “三早” 对患有胸痛者要积极检查,及 早
诊断、积极治疗以防止病情发展。 ▪第三级预防 积极治疗患者,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
发生,做好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根据采取措施的时间防制措施分为两类: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防疫措施)
8
(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3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防疫措施 )
指传染病或疫情出现后,为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强度与范围,使发
病率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o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 病人 “五早”; 实行分级管理。
关于早隔离: •甲类及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须强制隔离治疗; •乙类病人根据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对其 中病人作为传染源作用不大的如钩体则可不必隔离; •丙类中的瘤型麻风病人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 才可恢复工作、学习,其它丙类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即可工 作、学习; •对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
*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病因明确的或有特殊保护措施的 一级预防为主
▪病因不明的应以二级或三级预防为主。 6
举例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10
2、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用具有抗原性的预防制剂或具有抗体活性的
免疫球蛋白给人接种,使之产生自动或被动的特异免疫,以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 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 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第二级预防 “三早” 对患有胸痛者要积极检查,及 早
诊断、积极治疗以防止病情发展。 ▪第三级预防 积极治疗患者,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
发生,做好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根据采取措施的时间防制措施分为两类: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防疫措施)
8
(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3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防疫措施 )
指传染病或疫情出现后,为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强度与范围,使发
病率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o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 病人 “五早”; 实行分级管理。
关于早隔离: •甲类及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须强制隔离治疗; •乙类病人根据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对其 中病人作为传染源作用不大的如钩体则可不必隔离; •丙类中的瘤型麻风病人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 才可恢复工作、学习,其它丙类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即可工 作、学习; •对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
*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病因明确的或有特殊保护措施的 一级预防为主
▪病因不明的应以二级或三级预防为主。 6
举例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全球治理
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02
经验分享与学习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03
防疫物资储备与支援
加强防疫物资的储备和国际支援,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意识
建立媒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媒介生物的分布、密度和传播疾病疫情
情况。
02
制定防控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媒介生物的消杀、环境整
治等,有效控制媒介传播疾病的传播。
03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传染病威胁。
04
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策略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传染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 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策略 • 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建议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传染病的危害
1 2
威胁生命安全
传染病传播快、易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 安全和健康。
破坏社会稳定
传染病爆发可能导致社会恐慌、物资短缺、交 通混乱等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症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及时掌握疫情变化。
强化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
做到疫情信息实时共享,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医疗救援
储备足够的医疗资源
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等,以应对疫情变化。
加强医疗救援组织协调
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疾病与预防PPT课件
.
45
中考考点透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 艾滋病 【例3】 下列有关艾滋病病原体类型和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衣原体:血液传播 B.病毒:空气飞沫传播 C.真菌:性接触传播 D.细菌:母婴传播 解析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艾滋病的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 品传播等;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 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 会传播HIV。 答案 B
禽流感 肺结核 麻疹 水痘 近视
高血压 白血病 贫血 蛔虫病 艾滋病
.
1
1957年和2008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1957年
顺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的
位
%
2008年
死亡原因
占死亡总人数 的%
1 呼吸系病
16.86
恶性肿瘤
23.89
2 急性传染 病
3 肺结核
4 消化系病
7.93 7.51 7.31
.
吸烟 酗酒 高血压 高胆固醇 1、多运动 2、合理饮食、 3、不抽烟不酗酒 4、经常检查并在必 要时调节血压等13
.
14
预防禽流感
.
15
原称人感猪流感,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 人们的误导,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30日将此 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 “A/H1N1型流感”,中国按中文惯例将其改 称为“甲型H1N1流感”。
特点:
传染病 4种类
流行3环节
预防3措施
.
流行性、传染性(初期最强)
《健康教育课程》第11讲-疾病防控2
《健康教育课程》第11讲-疾病防控2健康教育课程第11讲-疾病防控2一、预防传染病1. 个人卫生惯的培养-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变质或不洁食物,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 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用纸巾、手肘或袖口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减少接触患病人员、动物和污染物。
- 普及健康知识: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意识。
2. 居住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 定期清洁卫生:清扫、擦拭、消毒家居用品和表面,保持干净整洁。
- 垃圾分类处理:正确分类垃圾,定期清理垃圾桶。
- 饮用水卫生:保持饮用水源清洁,避免污染。
3. 公共场所卫生- 避免人群聚集:尽量避免拥挤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 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直接接触口鼻、眼睛等。
- 健康检测和筛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 公共场所清洁: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传染源。
二、应对突发传染病1. 掌握疫情信息- 关注官方通报:及时获取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
- 注意媒体报道:了解疫情最新进展,避免传播谣言和不实信息。
2. 防控知识普及-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 研究正确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3. 遵守防控措施- 配合政府部门的防控措施:如居家隔离、封控措施等。
- 戴口罩和勤洗手:遵循卫生要求,减少传播风险。
- 健康监测和报告:如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以上是关于疾病防控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增加对健康教育的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
四、疾病监测
概念: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人群中疾病 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将信息 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基本要素: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将信息及时反馈
疾病监测的基本类型
被动监测: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的监测方式或
监测系统
主动监测: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
美国科学家协会1996年旨在发现新传染病的全球症状监 测项目中作如下定义:
1.5-65岁年龄段原因不明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伴发热≧38.3℃的病例
2.5岁以上具有脑炎或脑膜炎,体温≧38.3℃的病例
3.临床上表现与霍乱、鼠疫、黄热病、疟疾、结核等症 状类似的症侯群,以及任何由抗生素耐药细菌或原虫所 致严重疾病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SARS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 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及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⑵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发 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 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人员)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疾病预防策略 慢性病预防措施 疾病监测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基本概念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两因素
传染源:病人、感染谱、隐性感染、病原携带 者
传播途经:传播机制、传播方式、传播媒介 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 疫源地及其消灭条件 ⑴⑵⑶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病因:生物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 变异 物理性— 化学性—
宿主:遗传、免疫 环境:生物环境、理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病因、宿主、环境相互关系: 流行病学
三角、 轮状模型、病因网
二、疾病预防策略
从宏观水平制定疾病预防策略:预防为主方针、 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大卫生观念、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
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式 或监测系统
病例为基础的监测和事件为基础的监测
社区(或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实验室监测
哨点监测:选取一定的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
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的监测系统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该系统采用被动监 测为主的方式。自2004年起实现了医疗机构网 络直报,2004.12.1起执行的《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报告甲、乙、丙三类37种法定管理 的传染病
残以及康复医疗
从疾病自然史看三级预防
健康状态 生物学发病 临床发病
治愈 残疾 死亡
残障
危险因素 无症状体征 有症状体征
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心理咨询 消除病因 营养指导 减少危险 体育锻炼 因素 生存环境改造 保护高危人群
筛检 病例搜索 周期性体检
提高诊断效益 提高治疗效益
一级
二级
限制残障 康复支持 预防新危害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of 2000, HFA/2000
“2000年人人健康”——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
Primary Health Care, PHC
“初级卫生保健”——1978年9月WHO&UNILEF阿拉木图宣言
《屋太华宪章》——1986年报11月加拿大第一届全球健康促
除收集临床症侯群数据的监测系统外,一般也 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如缺勤缺课资料、药店药物 销售记录、动物疾病资料的监测系统归入症状 监测范畴
症侯群(综合征)定义
美国CDC利用ICD-9将生物恐怖相关疾病症状归类,为14 个症侯群(综合征)定义,如肉毒中毒样症状、出血热 症状、淋巴腺炎症状、局部皮损、胃肠道症状、呼吸道 症侯群、神经系统症侯群、皮疹、特殊感染、病因不明 发热、可能由感染所致的严重疾病或死亡等
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全国 在2003.1正式启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灾区疫情报告系统”
专病监测系统:这是根据特殊需要建立的特定 传染病监测系统,如AIDS/HIV、鼠疫、肺结核、 脊髓灰质炎、麻疹、肾综合症出血热等十几种
症状监测
症状监测:又称症侯群(综合征)监测,是指 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侯群发生频 率的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在三间分布上的异常 聚集,以期对疾病(生物恐怖袭击、不良公共 健康事件)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 应的监测方法
4.动物中发生的聚集性死亡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 胞分类记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人员、兽医以及扑 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发生的不明原 因肺炎病例
进大会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 人技能、调整防,是针对致病因素
(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的
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是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 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营养指导、体育锻 炼、
环境保护和监测:改造生存环境、消除病因、 减少危险因素
特殊保护:饮水加氟预防龋齿、长期供养碘盐 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保护高危人群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是防止或减缓 疾病发展的重要措施。选用普查、筛检、定期 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设立专门 防治机构等措施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
四、疾病监测
概念: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人群中疾病 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将信息 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基本要素: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将信息及时反馈
疾病监测的基本类型
被动监测: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的监测方式或
监测系统
主动监测: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
美国科学家协会1996年旨在发现新传染病的全球症状监 测项目中作如下定义:
1.5-65岁年龄段原因不明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伴发热≧38.3℃的病例
2.5岁以上具有脑炎或脑膜炎,体温≧38.3℃的病例
3.临床上表现与霍乱、鼠疫、黄热病、疟疾、结核等症 状类似的症侯群,以及任何由抗生素耐药细菌或原虫所 致严重疾病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SARS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 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及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⑵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发 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 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人员)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疾病预防策略 慢性病预防措施 疾病监测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基本概念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两因素
传染源:病人、感染谱、隐性感染、病原携带 者
传播途经:传播机制、传播方式、传播媒介 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 疫源地及其消灭条件 ⑴⑵⑶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病因:生物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 变异 物理性— 化学性—
宿主:遗传、免疫 环境:生物环境、理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病因、宿主、环境相互关系: 流行病学
三角、 轮状模型、病因网
二、疾病预防策略
从宏观水平制定疾病预防策略:预防为主方针、 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大卫生观念、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
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式 或监测系统
病例为基础的监测和事件为基础的监测
社区(或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实验室监测
哨点监测:选取一定的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
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的监测系统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该系统采用被动监 测为主的方式。自2004年起实现了医疗机构网 络直报,2004.12.1起执行的《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报告甲、乙、丙三类37种法定管理 的传染病
残以及康复医疗
从疾病自然史看三级预防
健康状态 生物学发病 临床发病
治愈 残疾 死亡
残障
危险因素 无症状体征 有症状体征
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心理咨询 消除病因 营养指导 减少危险 体育锻炼 因素 生存环境改造 保护高危人群
筛检 病例搜索 周期性体检
提高诊断效益 提高治疗效益
一级
二级
限制残障 康复支持 预防新危害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of 2000, HFA/2000
“2000年人人健康”——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
Primary Health Care, PHC
“初级卫生保健”——1978年9月WHO&UNILEF阿拉木图宣言
《屋太华宪章》——1986年报11月加拿大第一届全球健康促
除收集临床症侯群数据的监测系统外,一般也 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如缺勤缺课资料、药店药物 销售记录、动物疾病资料的监测系统归入症状 监测范畴
症侯群(综合征)定义
美国CDC利用ICD-9将生物恐怖相关疾病症状归类,为14 个症侯群(综合征)定义,如肉毒中毒样症状、出血热 症状、淋巴腺炎症状、局部皮损、胃肠道症状、呼吸道 症侯群、神经系统症侯群、皮疹、特殊感染、病因不明 发热、可能由感染所致的严重疾病或死亡等
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全国 在2003.1正式启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灾区疫情报告系统”
专病监测系统:这是根据特殊需要建立的特定 传染病监测系统,如AIDS/HIV、鼠疫、肺结核、 脊髓灰质炎、麻疹、肾综合症出血热等十几种
症状监测
症状监测:又称症侯群(综合征)监测,是指 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侯群发生频 率的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在三间分布上的异常 聚集,以期对疾病(生物恐怖袭击、不良公共 健康事件)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 应的监测方法
4.动物中发生的聚集性死亡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 胞分类记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人员、兽医以及扑 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发生的不明原 因肺炎病例
进大会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 人技能、调整防,是针对致病因素
(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的
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是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 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营养指导、体育锻 炼、
环境保护和监测:改造生存环境、消除病因、 减少危险因素
特殊保护:饮水加氟预防龋齿、长期供养碘盐 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保护高危人群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是防止或减缓 疾病发展的重要措施。选用普查、筛检、定期 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设立专门 防治机构等措施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