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指南解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复苏后临床过程与结局取决于其基础病变。 因为癌肿、肾能衰竭、急性中枢神经疾病 等在住院过程中心脏骤停, 复苏后存活率 低于10%。
因为暂时性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 药品 性心律失常、严重代谢异常, 预后良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4页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药品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6页
先兆
发作
心脏停跳
生物学死亡
新增或加重症状 胸痛 心慌 气短 乏力
天
月
临床状态突然改变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胸痛 气短 头晕
突然发作 心脏停跳 循环衰竭 意识丧失
复苏失败 电机械分离 中枢神经 功效不恢复
立刻 1小时 分 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7页
5.原发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进行性慢性右室超负荷 2)妊娠期肺动脉高压 3)肺动脉栓塞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8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9页
三、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衰与各种心肌疾病关系亲密 MERIT-HF试验猝死情况: II级—64%,III级--59%,IV级—33% 全部急性心衰(如广泛心梗、急性重症心 肌炎等)如未经处理,都可因为循环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概念
心脏性猝死: 系指因为心脏原因所致突然 死亡,即全部生物学功效不可逆性停顿。 死亡出乎意料,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发生。
自然病理生理过程非人为或外伤原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5页
心脏性猝死病因
心脏结构异常占80% 其他
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1、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绢,呼吸中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哆嗦: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矩,无法鉴别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2、: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哆嗦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开,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3、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绢,呼吸中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哆嗦: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矩,无法鉴别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哆嗦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开,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抢救流程
实用文档
如何进行有效的抢 救 • 1.患者突然发生心脏骤停 ,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实用文档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 年 龄、性 别、糖尿病、高血压、猝死家族史、负面情绪 刺激、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饮酒、严重 电解质紊乱等。
• 最新危险因素: 1. 肥胖 2. 癫痫 3. 气温 4. 身高 5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 io- verterdefibrillator,IC D)被 认 为 是 目 前 治 疗 和 降 低 SCD发生率最 好的预防方法,但是对于ICD的投入 使用方面,国内外 还存在一定差距。美国每年猝死30 万人,其ICD 的年 植入量高达20万台,我国心脏性猝 死总人数为55万人, 每年新植入的ICD 仅1000台, 是美国植入量的1/ 400,其应用远未到位。
实用文档
抢救黄金五四分钟
• 发现患者在病房突然意识丧失,应迅速做出准确诊断,第一发现患者不要离 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 的患者及家属通知医护人员,抢救中注意心、肺、脑、复苏,建立静脉通路,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他医护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心肺 复苏。抢救过程种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 另一名护士打开急求车取出简易呼吸气囊站于患者头部,清除口腔分泌物, 打开气道,取呼吸气囊站于病人头侧辅助呼吸,有条件下连接储氧袋,必要 时行气管插管术,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用{药时间,药物名称‘,用法,剂 量}等
心肺复苏指南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China Guidelin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eliminary draft)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编写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制定前言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
小儿发生SCA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
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
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事件处理指南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且致命的心脏事件,往往发生在否认风险的人群中。
由于其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合理的处理和紧急抢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处理指南,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一、准备应急设备和人员当接到心源性猝死的报警或发现患者时,首先需要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准备好应急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同时,确保在现场有足够的合格急救人员,他们应熟悉心脏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技能。
二、判断心源性猝死症状心源性猝死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昏迷、晕厥和心跳骤停等。
在现场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家属或目击者能够提供的详细信息对病情判断至关重要。
三、实施心脏复苏和生命支持1. 早期心肺复苏:在确认心源性猝死后,紧急开始心肺复苏(CPR)。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动脉搏动,如无呼吸和脉搏,则开始按照CPR的程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智能化设备,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并自动提供电击治疗。
紧急抢救人员应使用AED检测患者心律,并根据设备指示提供电击治疗。
3. 及时送往医院:在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治疗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并维持生命支持。
四、进行附加抢救措施在医院紧急科或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将继续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一些常见的附加抢救措施包括:1. 氧气吸入:通过给予氧气,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促进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恢复。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使用适当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恢复心脏功能。
3. 心脏导管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心脏导管治疗,以进一步检查和处理血管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五、强调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教育除了紧急处理心源性猝死事件外,预防措施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并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2016新版指南)
心肺复苏的根本程序
Defibrilation—电除颤 Compressions胸外按压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先电击还是先心肺复苏?
当立即可以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 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假设成人 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 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 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场心肺复苏,直到AED 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应能看到胸廓起伏
D---电除颤
院外目击SCD且现场有AED可用时,应尽 早使用AED除颤;
对于院内SCD患者,应立即进展CPR,一 旦AED 或除颤仪准备就绪,宜立即除颤;
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且持续时间>4~ 5min或无目击者的SCD患者,应立即给予 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 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 颤。
界处〔男性两乳 头连线中点的胸 骨上〕 按压手法:
掌根着力,双手 紧扣,重叠上翘
按压姿势:
双臂垂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 垂直向下
按压深度:成人>5cm,<6cm。按压频率: >100次/分,<120次/分。
按压与放松比1:1,按压间隙防止依靠在患 者胸上,使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与通气比:成人:单人、双人30:2,儿 童、婴儿:单人 30:2,双人15:2〔无需因 为人工呼吸而中断胸部按压〕。
心肺脑复苏〔CPCR〕
袁宽道
前言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 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 然停顿,患者对刺激无反响,无脉搏,无 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 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 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心脏骤停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min内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达32%。
CPR
✓1.CPR:适用于院外未被目击或院内外不能立即获得除颤器伯动体外除颤 器(AED)的心脏骤停。
✓正确方法:将患者平放至硬平面上(如硬床或地面上,视其所在地点),施救 者位于患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唤,若没有意识,先行呼救,请 周围人(无人时自己)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进行CPR。上述一系列动作越 快越好,争取1-2 min完成。
CPR
✓CPR包括胸部按压和救生呼吸两部分。 (2)救生呼吸方法: ✓建议按照2017年美国AHA的CPR指南更新的推荐,以30:2的比例进行心外按压与
救生呼吸,即迅速进行30次按压后紧接着2次救生呼吸。救生呼吸时需先开放气道, 多采用仰头抬颌法,即左手手掌放在患者前额部向下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 者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2 cm的下颌骨处,提起下颌,使患者头后仰30°,下颌角与 地面垂直,保持气道开通,可实施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使用 面罩时,以EC手法按紧面罩,连续挤压球体气囊2次送气,每次1 S,送气量占气囊 容积1/3左右,间隔1-2 S放气,然后再次送气,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起伏,注意避免 过度通气。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5个30:2,约持续2 min)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有无 反应。建议每2分钟应更换按压者,以免疲劳导致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够。
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 有效血液循环停止,机体各器官供血供氧缺失,出现严重酸中毒及乳酸堆积。
✓主要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 散大、呼吸停止或断续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若不及时纠正,恢复心脏有效收 缩,患者将很快死亡。
预防心脏性猝死ICD与CRT-D应用适应证 2008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
预防心脏性猝死:ICD与CRT-D应用适应证2008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首次于1984年发布,并分别在1991年、1998年和2002年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入、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逐年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
本文主要探讨新指南关于心脏性猝死(SCD)预防中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适应证的共识。
ICD适应证进展本指南的修订和更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2002年的指南相比,本指南最大的进展为更加强调ICD对SCD的一级预防作用,特别是ICD对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
已接受理想药物治疗,且在生活质量良好的情况下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适宜接受ICD治疗。
2. 强调置入ICD前应进行独立的危险因素评估和危险分层,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
3. ICD一级预防中的LVEF标准以制定指南所依据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为基础。
目前LVEF测定方法缺少“金标准”,因此,本指南建议,临床医师将LVEF作为ICD置入标准时,应尽量采用其所在机构中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来评估LVEF。
4. 本指南中ICD一级预防指征主要是通过参考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而制定。
其中,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建议主要依据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试验(SCD-HeFT)和除颤器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评估试验(DEFINITE);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建议依据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多中心研究(MUSTT)、多中心自动除颤仪置入试验(MADIT)、SCD-HeFT和MADIT Ⅱ研究。
2022年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介绍
心动过缓 1.阿托品: 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伴低血压、缺血和室性逸搏心律) 心室停搏 房室结水平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型AVB或三度AVB伴窄QRS逸搏心律) 房室阻滞在结下水平(前壁梗塞伴宽QRS形室性逸搏)阿托品通常无效
2.氨茶碱:静脉滴注,注意室性心律失常 3.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4.起搏器: 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伴低血压(SBP<80 mm Hg)且对药物无反应。 二度II型AVB及三度AVB。 双束支阻滞(交替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伴交 替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阻滞,不论发生时间) 新发生的或时间不定的LBBB,LBBB+左前分支阻 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 RBBB或LBBB伴一度AVB。
体征
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2-5天内,10天后); 发生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出现有关的体征和血压变化。
心电图
有定性、定时、定位、估计预后的价值 特征性改变: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1) 病理性Q波 2)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 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ST抬高的AMI的治疗
再灌注治疗:溶栓(静脉、冠脉), PCI,CABG 抗栓:抗血小板、抗凝 硝酸甘油 β阻滞剂、ACEI、降脂
AMI的溶栓治疗
适应症: 持续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抬高(0.1mV以上),或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发病<6小时,6~12小时亦可 年龄75岁,更老者慎重选择 原则:早期、大量、迅速。
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抢救流程
12.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间断3-5分钟间断给药
13.给予患者抽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全项、心肺五项、PCT)
1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
抢救黄金五四分钟
• 发现患者在病房突然意识丧失,应迅速做出准确诊断,第一发现患者不要离 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 的患者及家属通知医护人员,抢救中注意心、肺、脑、复苏,建立静脉通路,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他医护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心肺 复苏。抢救过程种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 另一名护士打开急求车取出简易呼吸气囊站于患者头部,清除口腔分泌物, 打开气道,取呼吸气囊站于病人头侧辅助呼吸,有条件下连接储氧袋,必要 时行气管插管术,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用{药时间,药物名称‘,用法,剂量} 等
患 者前额, 手掌用力向后压, 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食指, 中指抬下颌, 畅通气道, 下颌角与水平面成 90° 8.人工呼吸:吹气(送气时间 1s ,呼气 2s ,潮气量 400-600ml ),吹气的 同时用眼 观看胸廓起伏 , 吹气 2次,继续胸外按压
心源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与联系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 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 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 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 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5.胸外按压:双手叠加, 手指翘起, 双臂垂直于胸壁, 肘关节伸直, 用掌根按压 30次,频率至少 100次 /分,深度最少 5厘米
cpr-指南
2、按压深度、频率要按标准进行, 最理想效果可触及颈或股动脉的搏动。 • 3、每次按压后,放松时使胸骨恢复 到按压前的位置,在按压时保持双手 位置固定不变,不要离开胸壁。 • 4、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 5、五个按压周期后要再次评估病人 的循环体征。
注意事项
• • • • 部位正确。 上肢不能弯曲。 用力快速按压。 按压后完全放松,放松时手掌不离 开胸壁。 • 不得冲击性按压。
胺碘酮
对电转复或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室 颤或室速可应用胺碘酮。院前静脉使 用胺碘酮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较利 多卡因或对照组能改善存活率,并能 预防心律失常复发。
• 一项随机、前瞻性、双盲、设对照的 ARREST试验 入选了504例院前心搏骤 停患者,两组室颤/室速患者均为3次电 转复无效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 • 胺碘酮或安慰剂组入院存活率分别为44 % 和 34 % (p = 0.03) 。胺碘酮治疗被 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独立指标(相对比 1.6; 95 % 可信区间 1.1 – 2.4; p = 0.02).
成
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如果仅需要人工呼吸,10-12次/分, 吹气量8ml/kg,500-700ml
吹气
问题:胃膨胀
评估:检查循环体征
有无呼吸
有无肢体活动
有无颈动脉搏动 检查脉搏(只适用于专业人员)
所有这些评估应当在5~10秒钟内完成
• 胸外按压的方法: 1、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 如为软床 ,身 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 2 、抢救者体位: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 侧,一般在其右侧,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 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体位。
• 心脏停搏的患者,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 显著高于肾上腺素组(29.0 % vs 20.3 %, P=0.02), • 出院存活率 (4.7 % vs1.5 %, P=0.04)。 • 在未恢复自主循环的732例患者中,加用 肾上腺素可使加压素组的入院存活率 (25.7 % vs 16.4 %; P=0.002)和出院存 活率(6.2 % vs 1.7 %; P=0.002)显著增 加, 而单用肾上腺素组存活率无增加。 • 两组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状态要大致相似。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8月26 H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全文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
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
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
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
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教授表示, 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月市复苏(CPR )和使用AED ,以挽救更多生命。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 ),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冠状动脉疾病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弓I起的。
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对于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可以开通阻塞冠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还有助于通过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来保持心脏功能。
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 )实现血运重建后,与心脏性猝死发生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左心室的剩余功能。
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
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心源性猝死是指在心脏突发性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在1小时内出现猝然死亡。
这一病症常常突如其来且具有高度危险性,因此护理与康复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源性猝死的护理与康复指南,以帮助相关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护理措施1. 紧急救治: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后很短时间内需要得到有效的紧急救治。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猝死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同时,通知急救团队,并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2. 心电监测与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抵达医疗机构后,应进行心电监测,以准确了解患者的心律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患者心律失常,可考虑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
3. 气道管理:在救治过程中,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CPR时,需注意正确实施人工呼吸,并定期检查气道是否有阻塞,如有则及时清除。
4. 药物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复苏后,可能需要用药维持心脏功能。
药物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等,以降低再发风险。
康复指导1. 心理支持:心源性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心理压力。
此时,医务人员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加心理咨询和康复小组活动,以帮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并调整心态。
2. 生活方式干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康复后,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促使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戒烟戒酒,增加体育锻炼,并遵医嘱规律用药等,以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3. 亲属教育: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早期发现症状等。
定期与患者家属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护理和康复。
4. 社会支持:心源性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在康复过程中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们联系相关社会组织并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以降低康复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和就业困难。
心脏性猝死指南解
• 3、镁制剂在AMI时的使用是否有益存在争 议。 • 4、强心药物: • 充血性心衰患者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 氨力农、米力农增加因SCD的死亡率; • DIG研究:地高辛虽然减少患者因心衰恶化 住院的次数,但是对总死亡率的影响为中 性结果。
• 5、钠通道拮抗剂(ⅠA、ⅠB、 ⅠC)对心梗后 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有害无益。 • 6、ß受体阻滞剂(包括卡维地洛)能改善心梗和 心衰患者的预后,比不用药者减少SCD43-51%。 建议AMI和心梗后、心衰患者预防性使用。 • 7、胺碘酮:具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可降低心梗和 心衰患者SCD的发生率,但对总死亡率无影响。 对于有症状的非持续性室速和房颤甚至伴有充血 性心衰患者应用胺碘酮是安全的,但对于改善预 后并非首选。
• 心梗后的自主神经指标是不依赖于EF值、 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 心梗后的患者如同时出现迷走神经功能和 EF值均降低,提示患者SCD高危,使用胺 碘酮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 心率漂移是另一个提示迷走神经功能的指 标,是心脏性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7、复极参数: • QT离散度——与心梗后SCD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目前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公认的正常值, 预测价值受到限制。 •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危险的独立、有意义的指标。在预测室性心律失 常上和电生理检查有同等价值(敏感性93%,阴 性预测价值98%,阳性预测价值28%)。与心室 晚电位结合,可达到最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第二节、心梗和心衰患者SCD的 危险分层和防治
• 一、危险分层: • 1、人口统计学参数:[Ⅰ A] • 年龄、性别、吸烟史、心梗史、高血压病 史、心绞痛史、糖尿病史、收缩压、心率、 心功能分级等。溶栓前时代应用较多。 • 2828例心梗后伴EF<40%或频发室早者的 荟萃分析,这些参数仍是心律失常(包括 SCD)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心律失常处置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置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一、概述(一)目标人群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发作危险的患者(二)诊断/评估一、病史及体魄检查二、静息心电图(ECG)3、运动实验4、动态心电图五、心电图技术及测量[T波电交替、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灵敏性和心律震荡六、电生理实验7、左室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实验结合阻碍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运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影像学心脏运算机断层扫描放射性核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术(三)处置/医治一、心肺苏醒二、自动体外电除颤3、致使心脏骤停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电解质紊乱、机械因素、血容量不足)的处置4、直流电心脏复律五、经静脉置管六、药物医治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奎尼丁、美西律)异丙肾上腺素钙通道阻滞剂钾及镁盐抗地高辛抗体7、临时和永久起搏八、超速起搏九、脊髓调剂10、左心去交感神经1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1二、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3、ICD的辅助医治(导管消融、外科切除、药物医治)14、生活方式的改变1五、归并情形的处置1六、与特殊人群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运动员性别和怀孕老年患者儿科患者植入ICDs的患者药物致使的心律失常(四)需要考虑的要紧临床预后康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异位病灶的成功消融血液动力学功能生活质量医治的不良反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性)心脏骤停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成功苏醒死亡率二、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分类表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以临床表现分类血液动力学稳定无症状缺乏心律失常导致的症状症状轻微(如心悸)患者可诉在胸部、咽部、颈部有下面描述的悸动感觉:象敲打、奔跑的心跳感觉心跳引起的不舒服感觉感觉心跳有跳跃或停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晕厥前兆患者主诉有下列描写的晕厥前兆:眩晕头晕昏倒“灰色眩晕”VT与长QT或QTc有关,发作时心电图以QRS波群的波峰围绕等电位线扭转为特征“典型的”由“长-短-长”配对间期始动短的配对变异由正常-短配对间期始动注:bpm=每分钟心跳次数;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ms=毫秒;s=秒;VT=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指南解读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药物选择:
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 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原性,是目前最常 用的溶栓剂。但其半衰期短,为防止梗死相关动脉 再阻塞需联合应用肝素(24~48 h)。其他特异 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还有兰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 普酶等。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包括尿激酶和尿 激酶原,可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有 活性的纤溶酶,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表2)。
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绞痛、心梗、CABG或 PCI)、高血压、糖尿病、外科及拔牙史、出血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抗凝、抗栓等药物应用史。
查体:生命体征 重点:皮温、精神、血压、心率、 心脏杂音。Killip分级法评估心功能
实验室检查
凹面向上型
斜直型
墓碑型
凸面向上型 巨R波型
心电图 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MC)
实验室检查
非再灌注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改变
实验室检查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通常在STEMI症状发
生后2~4 h开始升高,10~24 h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 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STE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CK-MB峰 值前移(14 h以内)。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肌红蛋白测定有助于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 较差。
溶栓是否成功
尽早转至PCI医院 否
挽救性PCI
在公众中普及心肌再灌注治疗知识,以减少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的犹豫和延误
入院后一般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钠通道拮抗剂(ⅠA、ⅠB、 ⅠC)对心梗后伴有室性 心律失常有害无益。 6、ß受体阻滞剂(包括卡维地洛)能改善心梗和心衰患 者的预后,比不用药者减少SCD43-51%。建议AMI和心梗 后、心衰患者预防性使用。 • 7、胺碘酮:具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可降低心梗和心衰患 者SCD的发生率,但对总死亡率无影响。对于有症状的非 持续性室速和房颤甚至伴有充血性心衰患者应用胺碘酮是 安全的,但对于改善预后并非首选。 • 8、钙通道阻滞剂:对AMI和心梗后患者不降低总死亡率, 不推荐用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治疗。 • 9、 ICD:为SCD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概念
• 定义:由于心脏的原因,在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 出现突然意识丧失所致的自然死亡,可能已知患 者既往有心脏病存在,但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无 法预料的。(欧洲心脏病协会) • 强调SCD是由心脏病所致,而且是在不可预料的、 在瞬间发生的。 • SCD分为冠脉性和非冠脉性。 • 由于SCD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是不可预知的,所以 对SCD的防治实际上就是对高危患者基础疾病进 行治疗。
• 一级预防:已有心律失常等SCD高危因素,但尚未出现威胁生 命的室性心律失常,采取的治疗措施以预防持续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发生。 • 包括:药物治疗、冠脉血运重建、ICD
• 1、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降脂药、溶栓和抗栓治疗、冠脉血运重建等 无直接电生理效应的治疗方法,已经被证实可改善心梗后和心衰患者的临床 预后,有效降低死亡率; • 2、硝酸酯类药物在AMI早期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改善患者的生存作用 不大,除非患者有心绞痛或心衰,对于心梗后病人不建议常规使用硝酸酯类 药物; • 3、镁制剂在AMI时的使用是否有益存在争议; • 4、强心药物: 血性心衰患者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米力农增加因SCD的死亡率; • DIG研究:地高辛虽然减少患者因心衰恶化住院的次数,但是对总死亡率的 影响为中性结果。
• 3、室性早搏: • GISSI-2研究表明,频发室早是心梗后6个月内SCD的独立 危险因素。 • 不受溶栓治疗的影响,但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的阳性 预测价值更大。 • 4、非持续性室速: • 溶栓前时代,能较好地预测心梗后患者的总死亡率和心律 失常的死亡率。 • 溶栓时代,非持续性室速与SCD危险性的关系尚不清楚。 并非SCD独立危险因素。与EF 值、电生理检测联合使用, 对于识别MI后是否处于心律失常死亡的高危之中以及是否 需植入ICD很有效。
一、危险分层
• 1、人口统计学参数:年龄、性别、吸烟史、心梗史、高血 压病史、心绞痛史、糖尿病史、收缩压、心率、心功能分 级等。 • 2、LVEF:LVEF降低是总死亡率和SCD的一个最重要的危 险因素。 • LVEF<15-20%时,主要死亡方式通常不是猝死,如果是猝 死通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或电机械分离有关; • LVEF为31-40%、21-30%、<20%时,年心律失常死亡率 分别为3.2%、7.7%、9.4%。 • 通常与触发因素(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或调节机制(自 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结合分析,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心脏骤停或晕 厥性/低血压性室推荐用于药物治疗 无、效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速。 • 导管射频消融术能有效终止60-90%心梗后 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室速发作,但室速再 发率40%,并有2%的急性并发症,不能提 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小结
• 一致认为对于有选择的SCD高危患者ICD能改善其 预后, • 心梗后患者伴有严重左室功能损害(EF<‗0.35)和 无症状的非持续性室速且能由程控电刺激诱发持续 性室速的患者,ICD可达有效一级预防作用。 • 曾发生过持续性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 常患者,大多数情况均应首选ICD治疗,除非患者 拒绝或同时有其他疾患致使患者存活时间有限。 • 心律失常有一过性诱因(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 药物副作用等)时,则首先纠正诱因。有研究提示, 即使这些一过性诱因得到纠正,患者将来发生心律 失常事件的危险性仍然高。
• SCD是一个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 • 对于SCD最有效的防治是ICD。 • 但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是所有患 者都能采用。 • 进一步改进自动体外除颤器、ICD的功能, 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今 后SCD防治工作中的任务。
你自己呢??
谢谢
• 2、外科手术:冠心病伴有室速的外科手术治 疗目的在于降低SCD 的危险性。但随着ICD 的广泛应用,手术的价值值得重新考虑。 • 外科手术有可能改善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对 病人预后无明显影响。 • 对于手术风险小,并已经证实其他治疗方法无 效的心律失常患者,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 3、 ICD:三个前瞻性的随机试验AVID、 CASH、CIDS结果,ICD与药物相比能降低死 亡率,ICD优于胺碘酮。
素机预防
心衰及心梗患者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内一科
内一科 段色白
段色白
背景
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可分为心脏性猝死 (SCD)和非心脏性猝死。其中SCD占60-70%,主 要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如何准确地预测和 有效防治SCD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欧洲心脏病协会(ESC) 策划、组织多国专家、科学 家成立SCD工作小组,并于2001年颁布了有关 SCD防治指南。(对SCD的病因、发病机制、危 险分层、预防等提出了建议)
• 5、心室晚电位: • SAECG(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到的心室晚电位是心梗后 出现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尤其是心梗后左心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室速者,其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提高。 • 6、自主神经有关指标:静息心率、HRV、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心率漂移。 • 所提供信息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则 发生SCD的危险增加。 • 升高的静息心率增加SCD的危险性。如果同时出现低的 HRV或 BRS和 LVEF<35%,则提示发生SCD的危险性大。 • 65岁以上者HRV的预测效果强于BRS,65岁以下者推荐使 用BRS
• 8、电生理学检测: • 如果未出现自发性室速,不推荐使用电生理学检 测作为心梗后发生SCD的预测指标。 • 9、梗塞相关冠状动脉的开通: • 开通与否是心梗后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预测 指标。 • 目前无直接证据支持心梗后患者常规进行冠脉造 影,冠造不主张用于心梗后SCD的危险评估。
二、预防
• 1、普通人群中的心脏性猝死 • 2、心梗和心衰患者SCD的危险分层和防治 • 3、其他SCD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防治
• • • • • • • • • • 肥厚型心肌病 右室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长QT综合征 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脱垂 预激合合征 窦房节和房室传导异常 运动员心脏 Brugada综合征
• 心梗后的自主神经指标是不依赖于EF值、室性心 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 心梗后的患者如同时出现迷走神经功能和EF值均 降低,提示患者SCD高危,使用胺碘酮能显著降 低死亡率。 • 心率漂移是另一个提示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是 心脏性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7、复极参数: • QT离散度——与心梗后SCD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目前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公认的正常值, 预测价值受到限制。 •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危险的独立、有意义的指标。在预测室性心律失 常上和电生理检查有同等价值(敏感性93%,阴 性预测价值98%,阳性预测价值28%)。与心室 晚电位结合,可达到最高的阳性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