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册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三孟子三则课件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所以动心忍性
动:原意为惊动,在文中意思为_使__惊__动___________。
忍:原意为坚忍,在文中意思为_使__坚__忍___________。 (3)动词的被动用法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原意为发现,在文中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起,指被任用
原意为举起,在文中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作者由个人推论 上升到国家治理而提出的论断,从反面说明安乐无忧的弊害。
(二)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
内容理解类
1.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文章提出了
“
,
”的观点。(2017锦州)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 本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2016郴州)
答: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拓展延伸类 8.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015聊城)
答: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不要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 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 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答: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
答: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 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 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 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 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拂:违_背__(_不__顺__、__违__背___扰__乱_______________ 恒: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呈现7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现实意义】既要经受磨砺,又要有忧患意识,才能有所成就。
【课文图解】
②人恒过(EJ:,)然后能改,(EJ:;)困于心(EJ:,)衡于虑(EJ:,)而后作,(EJ:;)征于色(EJ:,)发于声(EJ:,)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EJ:。)(EJ:另起一段)然后知生于忧患(EJ:,)而死于安乐也。
②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第①段:生于忧患(正面)。运用排比的手法,连举六例(摆事实),阐明人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讲道理)。
第②段:死于安乐(反面)。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
【文章中心】选文首先采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第3篇 《孟子》三则
(二)富贵不能淫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通____,______。
女汝 2.古今异义
你
丈夫之冠也
古义:__成__年__男__子____ 3.词类活用
今义:女子的配偶
动词的使动用法
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__使__屈__服__________。
(二)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 内容理解类 1.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 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 妇之道”,算不上大丈夫。
二、课文理解与迁移
(一)选择题梳理【针对文言选择题梳理】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一个抽象的比喻,
告诉我们心中的底线不能丢,让自己尽量中庸。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启迪我们,物质只是 身外之物,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独立,只有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才能成 为真正的“大丈夫”。
(7)往之女家 (8)必敬必戒
(9)无违夫子 (10)以顺为正者
(11)居天下之广居
(12)得志,与民由之
往:___去__,__到_______
敬:___恭__敬_________
戒:___谨__慎_________ 违:___违__背_________ 顺:______顺__从______ 正:__准__则__,__标__准____ 居:___居__住_________ 居:___居__所__,__住__宅___
得:___实__现_________ 由:__遵__循__________
学习k12精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①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第①段:生于忧患(正面)。运用排比的手法,连举六例(摆事实),阐明人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讲道理)。
第②段:死于安乐(反面)。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
【文章中心】选文首先采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现实意义】既要经受磨砺,又要有忧患意识,才能有所成就。
【课文图解】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下)第17课◎鄂教版:九年级(上)第18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富贵不能淫课件
第3篇 《孟子》三则
富贵不能淫
版本及考情 (2011版新课标增加篇目)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4.一词多义
告诫 戒 之曰 ________ . ①戒 留神,当心 必敬必Biblioteka . ________________
居 天下之广居 ______ 居住 . ②居 居所,住宅 居天下之广居 . ________________ 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 . ③得 实现 志 _______ 得 .
②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 是:________________ 焉:_______ 指示代词,这 怎么 .. 介词,把 作为 ③以 顺为 正者 以:___________ 为:________ . .
二、成语探源
1.富贵不淫:指在金钱、地位面前不迷惑,能保持正直、贞洁的本色 。源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动词用作名词
居住 居所,住宅 居天下之广居 . 原意:______,在句中意思:_____________
6.其他实词 ①安居而天下熄 . 熄:指战争平息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②丈夫之冠 也 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贫贱不移:虽贫穷、低贱、但不改变道德操守或坚定的志向等。也 作贫贱不能移。源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三孟子三则课件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综合题 )
◎二、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2018届中考语文(福建)课件:第二部分阅读第二讲第3篇《孟子》三则(共70张PPT)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3.词类活用 动词作名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原意为:生存,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词多义
①二者不可得 兼 . (1)得 我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 .
得到,拥有 ____________ “得”通“德”,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患,灾难 患:______________
超过,胜过 假如 ,假使 甚:____________ 如使: __________
(3)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 .. .
丢掉(YW:丧失) 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礼貌地吆喝 呼尔: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脚踢 蹴: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通____,意思为:______ 从前 乡 向
2.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
能够用来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能够 今义:判断动词,是
(2)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
代词,这样的 古义:______________
(3)一箪食,一豆 羹 .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 (2)是 亦不可以已乎 ②是 .
这种 这种做法 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故不为苟得 也 .. (2)故患 有所不辟也 . (4)贤者能勿丧 耳 . (5)呼尔 而与之 .. (6)蹴 尔而与之 .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原文呈现
第3篇《孟子》三则
(二)富贵不能淫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无◎鄂教版:无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①段: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
第②段:从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
【文章中心】此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在古代,“大丈夫”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人物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现实意义】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它更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而做出违法乱纪、损害社会的事情。
②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昏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2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呈现7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下)第17课◎鄂教版:九年级(上)第18课一、(2017赤峰)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1~5题。
(16分)最美的姿态张鸣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二富贵不能淫练习册1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3 《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018预测)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 停息 )(3)以顺为正.者( 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遵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昏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赞美,孟子认为他们是“富贵不能淫”品德的代表。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大意是要求女子顺从丈夫,这是古代对妇女品德的要求。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作者对“大丈夫”的定义,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D.“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解析】A项公孙衍、张仪是孟子批评的对象,孟子认为他们“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算不上大丈夫。
故选A项。
4.孟子在文中提到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有什么用意?(4分)答:从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准则。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册5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2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1]熊掌,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3]义,亦我所欲也。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7]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8]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1][3]鄂版教材为逗号;[2][4][9]鄂版教材为分号;[5][6][10]鄂版教材此处另起一段;[7][8]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
一、(2017南开中学半期考试)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2)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践踏) )(3)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好处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止,罢休)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A.本文开篇运用对比,将“鱼”与“生”对比,将“熊掌”与“义”对比,用“舍鱼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
猜押训练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2]然后能改,[3]困于心[4]衡于虑[5]而后作,[6]征于色[7]发于声[8]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然后知生于忧患[10]而死于安.乐.也。
【注】[1][9]鄂版教材为句号,并另起一段;[2][4][5][7][8][10]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3][6]鄂版教材为分号。
一、(2017永川区半期考试)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4题。
(15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担子) )
(2)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
(3)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
(4)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3.第①段画线句列举的六个人物,有哪些相似的经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他们都经历了磨难,最终在历史上建功立业(2分);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2分)。
4.就“国”而言,第②段“死于安乐
..”中的“安乐”具体指什么内容?(3分)
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二、(2018预测)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4题。
(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被起用) )
(2)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3分) ( C )
A.开头列举经过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几个人物的事例,归纳出成就大业者都曾经历过一番艰苦磨炼的结论。
B.“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从个人发展角度论述经历忧患的重要性。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论证文章的主要观点。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卒章显志,提出作者的观点。
【解析】C项中“入”和“出”是指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并非对比。
故选C项。
4.举例说明本文在修辞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对文章观点的论述起到什么作用?(4分)
运用排比,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这样铺陈排比的写法,形成宏大气势,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解析】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终成大业的例子,及后文“苦其……,劳其……,饿其……”的句式,构成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更具说服力。
三、(2018预测)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4题。
(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
(2)空乏
..其身(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征验)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指国内(指在国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3分)( C )
A. 孟子列举舜、傅说等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论证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炼可以使人有所成就的道理。
B. 孟子提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两句由国家治理推论到个人生存发展,进一步论证了磨炼的必要性。
D. 文章极力铺排艰苦环境的磨炼,反衬圣贤成功之难,历述圣贤面对磨炼的态度,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C项“由国家治理推论到个人生存发展”说法有误,应是由个人生存发展推论到
国家治理。
故选C项。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4分)
【链接一】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
”
【链接二】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
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尔·盖茨告诫员工要时时想到公司可能离破产不远,保持忧患意识;青蛙不能居安思危,贪图眼前的安逸,最后死于安乐。
四、(2018预测)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4题。
(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扰乱 )
(2)人恒.过( 常常,经常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横”,梗塞、不顺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通晓(了解,明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3分)( B )
A.作者先连续列举六个特殊事例,再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六位先贤成功的原因,突出中心论点。
B.作者认为人们难免犯错误,但只要他能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修正错误,就能获得创新
的力量,走向成功。
C.作者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反一正的鲜明对比,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给人以深刻启迪。
D.作者善用排比句,以结构相同的一连串句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气势磅礴,增强了论证力量。
【解析】B项“创新的力量”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B项。
4.孟子认为磨难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挫败感会使人情绪消极,意志消沉,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示例:对待挫败和磨难,要能正确面对,增强斗志,坚强不屈,否则就会情绪消极,意志消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一度灰心丧气,经过朋友的开导后,重新振作起来,不畏惧失败,最后终于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