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长大了》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幼苗长大了》教案设计
2.幼苗长大了一、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
是学生在经过了种植后,系统地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各部分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按照根、茎、叶的顺序分别进行研究。
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了些微调整。
首先通过观察葫芦的幼苗,对植物进行一个整体认识。
其次是认识叶的作用。
接着回顾根的作用,结合二年级《栽小葱》一课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
再次,研究茎的作用。
通过动手解剖和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
最后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好奇心强,对实验感兴趣, 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已经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了解的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加以有效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葫芦幼苗的形态特征。
2.能利用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懂得爱护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提前做好的芹菜茎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瓶实验装置、芹菜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
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幼苗长大了: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幼苗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并理解幼苗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营养。
2. 能够观察并描述幼苗从发芽到成长的变化。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幼苗成长的过程和所需的光线、水和营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幼苗种子2. 小花盆3. 松土4. 水壶5. 日光灯6. 黑纸、白纸、黄纸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种子、幼苗、成长的图示,请学生说出它们的顺序。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变成幼苗?幼苗如何变成成长的植物?呈现(20分钟)1. 老师将一颗种子放入花盆中的松土中,稍微浇水,然后盖上一层黑纸,放在不见阳光的地方。
2. 安排学生观察花盆中的种子,并记录下来。
3. 经过1-2天后,将黑纸移开,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并继续记录。
4. 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幼苗从种子中长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幼苗需要光线?讲解(3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幼苗成长过程的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2. 老师解释幼苗成长的几个关键因素:光线、水和营养。
3. 老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光线对幼苗的作用:幼苗需要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能使幼苗成长的物质,如葡萄糖、维生素等。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30分钟)1. 阅读以下描述,判断正误。
a. 幼苗需要光线来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b. 幼苗只需要水就能成长。
(错误)c. 幼苗需要营养来制造光线。
(错误)d. 幼苗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错误)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a. 幼苗从哪里来?(种子)b. 幼苗需要什么因素来生长?(光线、水和营养)反思(1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在观察幼苗成长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一课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一课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幼苗长大了——小学科学2《幼苗长大了》第一课时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苗是如何长大的。
2. 掌握幼苗生长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幼苗的种子、土壤、播种盘。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颗刚开始长出来的幼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么长出来的?2. 学习(20分钟)a. 通过PPT呈现幼苗的生长过程,并讲解过程中的关键内容。
b. 向学生解释幼苗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c. 引导学生思考幼苗为什么需要光照和水分,并与他们分享幼苗在黑暗中生长的实验结果。
3. 实验(30分钟)a. 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以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器材。
b.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c. 学生向教师提问并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结论。
4. 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随堂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讲解。
5. 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帮助他们巩固并加深对幼苗生长的理解。
四、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在实验和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鼓励和建议。
【课堂练习】1. 幼苗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你观察过幼苗在黑暗中生长吗?请谈谈你的观察结果。
3. 幼苗是如何生长的?【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幼苗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观察、记录,并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实验能力。
课堂练习和反思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对于光照和水分对幼苗生长的具体作用不够清楚的问题,需要加强讲解和实例引导。
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幼苗长大了 (第二课时) (1)
2.幼苗长大了【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
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
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
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
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
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不够细致,对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幼苗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幼苗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从而引入本课。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观察与思考:教师学生观察幼苗,让学生说一说幼苗的生长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4.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等条件。
6.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幼苗长大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成长的喜悦。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2.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幼苗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幼苗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子、幼苗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幼苗的生长变化。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幼苗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呈现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的幼苗,记录其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幼苗生长变化,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生长?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其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思考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三年级科学下册《幼苗长大了》
二、探究新知
认识茎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颜料水中,过一段 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变化。
这是横切开来的茎,表 现茎输送水分的功能。
二、探究新知
认识叶
二、探究新知
认识叶
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
三、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2幼苗长大了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我们发现种子发芽后会不断生长,那么它成长 的营养来自于哪里?
二、探究新知
探究根的作用
将左图的植物放入试管中,加入 适量的水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放在太 阳下。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苗长大 了,水位下降了。说明植物的根有吸 收水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研究根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幼苗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幼苗的成长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从而得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坚持到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可能还不够理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直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幼苗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幼苗,并进行记录,了解幼苗的生长变化。
4.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苗生长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了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以农作物为主题,通过描绘田野中的幼苗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农作物生长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对田野的认知也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为主,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田野的美丽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出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田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欣赏农作物: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5.表达情感: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田野和农作物的喜爱之情。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田野、幼苗、农作物、生长过程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幼苗长大了》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动手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内在机制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养分等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种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幼苗长大了.docx
2.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科学态度: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一、种植展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用平板上传幼苗“画像”及身高测量表。
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回顾根的作用1.师: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幼苗长大了》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幼苗的生长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生长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原因和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需要被激发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原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原因。
3.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4.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过程。
5.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6.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过程,强调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原因。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关键词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幼苗长大了教案
幼苗长大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特别是从幼苗到成熟植物的过程。
2. 学生能够阐述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光线、水分、土壤、温度等。
3.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如高度、叶片数和颜色等。
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和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光线、水分、土壤、温度等。
3.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如高度、叶片数和颜色等。
教学方法:1. PPT演示讲解2. 小组合作探究3. 观察实验记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2. 茉莉花的小盆栽及成长记录表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茉莉花幼苗的图片,学生回答它们是什么?教师再次展示茉莉花的图片,然后问他们现在这些幼苗变成了什么?引出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和生长过程。
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以PPT幻灯片形式,讲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包括光线、水分、土壤、温度等。
该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Step 3:合作探究(2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个小盆栽茉莉花。
学生们需要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如高度、叶片数和颜色等,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期间,老师会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引导和提问,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植物的生长。
Step 4:总结评价(10分钟)学生结合所种植的茉莉花幼苗,交流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条件。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以及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Step 5:延伸拓展学生可以继续观察和记录茉莉花成长的过程,将其制成一份图表或报告,以展示自己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堂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其中植物生长的条件非常重要,它们对于植物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合作探究、总结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课后学生们可以继续观察和记录茉莉花的成长过程,并将结果呈现出来,以此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幼苗长大了》教案-最新
(1)师: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幼苗的那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2)生:小苗长大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叶子变大了。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绒毛,长高后茎有了分岔。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3)师:观察真仔细!孩子们你们刚才提到根、茎、叶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
(4)教师展示实验:一根完整小葱茎放入红墨水的烧杯里,观察发生的颜色变化。
(3)师:摸一摸一种植物的茎。
(4)师生探讨:连接根和叶之间的这个部分就是茎。
(5)仔细观察我们熟悉的西红柿的茎,说说他是什么样子?
(6)生:圆圆的;直直的;挺粗长的;挺立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刺”。
(7)师:观察完西红柿的茎,再观察其它植物的茎。
(8)欣赏各种各样的茎:直立的、缠绕的、攀援的、匍匐的等。
1.种植展
(1)师:前几天你们辛苦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经过同学们精心呵护,现在分享一下大家的喜悦劳动成果。
(2)欣赏植物生长视频
(3)师:对你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相互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度过,这节课我们我们就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教具Biblioteka 学具透明的塑料瓶或烧瓶、红色墨水、植物的茎、水果刀、相关资料和视频
板书
设计
2.幼苗长大了
根茎叶
↓↓↓
吸收养料运输养料制造养料
作业
设计
1.根的两种作用(1)-------------------------(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探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现象和植物的生长记录。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现象。
4.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5.总结提升:归纳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植物生长。
6.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的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植物的生长过程2.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1课时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种子、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等。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种子:教师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3.观察种子萌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4.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种子结构2.种子萌发过程3.植物生长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幼苗长大了》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如何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植物生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生长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器中的植物,提出问题:“你们发现植物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4.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所需条件。
5.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颗植物,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幼苗长大了》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细胞分裂、伸长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和光照等条件。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具体现象。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幼苗长大了》精美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幼苗长大了》精美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描述番茄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
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幼儿、儿童时期会长成一位翩翩少年或少女。
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幼苗【教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番茄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番茄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
(展示学生记录的番茄成长的数据和照片)【教师】你能说一下这些幼苗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幼苗长出了叶,叶子变大了,幼苗长高了,变得健壮了……【教师】是的,幼苗长出了茎和叶,幼苗长高变大了。
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周龄幼苗和两周龄幼苗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幼苗刚开始长出的两片叶子的边缘是平滑的,后来长出的叶子边缘不平滑。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番茄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之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说的都是真叶。
观察一下你种的番茄幼叶长大后的形状像什么呢?【学生】像一片片羽毛。
【教师】非常棒,番茄的像羽毛一样的叶称为羽状叶,杨树的叶像心形,枫树的叶像手掌,每种植物的叶都有特定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植物的重要特征。
幼苗长大过程中,地上部分枝和叶生长的同时,根也在努力的生长。
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二)根的作用【教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栽小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同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小葱喝水的实验”,每天记录小葱喝多少水。
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学生】小葱的根要发达,水要没过根……【教师】不难发现“小葱喝水”与植物的哪个器官息息相关呢?【学生】“小葱喝水”与根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二课幼苗长大了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节《幼苗长大了》。
上节课认识了种子,并进行了正确播种。
本节课在种子发芽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依次对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观察和研究。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根、茎、叶进行研究。
本课内容较多,建议两课时完成。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学生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可以直观地看到,只需细心照顾,按时测量,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即可。
对于根、茎、叶的外貌特征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但对于它们的功能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实验和教师讲解加以辅助说明。
对于根的作用,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学习的《栽小葱》,启发学生总结出根的作用;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被染成红色的茎,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并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作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三、学习重点:
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四、学习难点:
1.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的构造及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烧瓶、红色素水、植物的茎、水果刀、三种植物的叶子等)、实验记录单。
六、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