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沉积构造

合集下载

沉积岩构造2

沉积岩构造2

普遍。
Normark等总结了已报道的30个深 海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的沉积物波特征:
• 波长范围为0.3~20km,以1~10km最为常 见。 • 波高范围为3~140m,以10~100m为主
高振中、Eriksson、何 幼斌等编著的《深水牵引 流沉积》一书对深水沉积 物波进行成因初探 (1998),用内波理论进 行了合理的解释
其它表面痕迹
• 细流痕(rill mark)
• 冲淤构造(scour and fill structure)
• 冲蚀构造(washout structure)
• 冲流痕(swash mark)
• 剥离线理(parting lineation)
• 水位痕(water level mark)
• 皱痕(wrinkle mark)
The whole seafloor is built up with a permanent new coat of
sand, bearing the internal marks left by the hummocks as the currents moved them around
• Rip-Up Clasts:Rip-up clasts are created by vigorous flows of coarse sediment, like the seafloor avalanche that formed this turbidite bed
• 层理(bedding): 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 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 颜色的突变和渐变而显现出来。
• 岩石因层理的存在而显出岩石的非均质性。
层理的基本类型及有 关术语
纹层 (Lamina)— 组成层理的最基 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

沉积相(特征)简述

沉积相(特征)简述

简述题1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2试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

10分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石、岩屑砂岩等。

②粒度特征:变化大,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一般由下至上,由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几十米~几十公里。

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心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比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

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大,比边滩更粗,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面。

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一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

⑤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

3试比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

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4试比较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

答: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5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

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

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从以上曲流河与网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点是:①网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比例更高,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

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

③网状河的“二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而顶层沉积更为发育。

7试比较曲流河中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沉积的一般特征。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2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舌状波痕和平行 它常见于粉砂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中。 波痕(水流向左) -新疆民丰县安德尔河
在海、湖浅水地带,由于来回动荡的 波浪涉及水底尚未固结的较细的沉积 物,形成了尖棱的波峰和圆滑的波谷 相间排列的对称型波痕(右图)。尖棱 的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圆滑的波谷 则凹向岩层的底面。
洪水事件过后在边滩上留下 的舌状波痕-新疆库车河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一致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开阔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界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的坡角地质线弯曲的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同地质界线比地形等高线狭窄岩层露头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弯曲程度v字形法则向东倾角大于直立向北倾角小于岩层露头的宽度
位于沉积岩层顶部的界面,称为上层面(顶面);位 于沉识岩层底部的界面,称为下层面(底面);两个沉 积岩层的接触面,为上、下两个岩层所共有,既是上覆 岩层的底面,又是下伏岩层的顶面(图2)。沉积岩层上、 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沉积岩层的厚度。
一、沉积岩层
砂岩层 上层面
泥岩层
下层面 砂岩层
岩层
一、沉积岩层
A G B
E α′ H α
O ω α′
F
C
D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产状要素包括倾 伏向、倾伏角,或直线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侧伏角来表示。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位,用方位角 或象限角表示(图)。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角。 侧伏角:倾斜直线与其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侧伏角, 如图中θ角。 侧伏方向或侧伏向:构成侧伏角走向线的方位,如24°N, 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类似于 Ss,Sh,Sp
风成沉积
砂,粉砂,泥
细粒纹层,极小型波 痕
பைடு நூலகம்
溢岸或落洪沉积
粉砂,泥
纹层到块状
后沼沉积

块状,淡水软体动物 后沼、水塘沉积
泥,粉砂
块状,干裂
溢岸或披覆沉积
粉砂,泥
根系
根土
煤,碳质泥
植物,泥膜
沼泽沉积
碳酸盐
古土壤现象
土壤
②垂向层序分析
a.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 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 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 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 合判别;
(1)岩心观察和描述
①资料收集和准备。现代岩心管理一般有现场地质 人员完成的岩心综合柱状图和连续岩心照片,岩心已经 过井深校正归位于测井曲线(放射性测井归位),标有 正确的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以及钻取岩心过程中机械 原因引起的破碎、磨损和缺少等情况,因此储层微相研 究人员在岩心观察描述以前,应收集这些资料,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工作。
++
小型
缓波状层理
++



++ +

++ ++


? ++
++ ++

水平层理
++ ——+

++ +
++
++ +
递变层理
斜交层理

簇状层理

树枝状层理
+!
的 复杂的波状层理
复杂的条带状层理



++ +
+ ++ +
+!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岩的基本沉积构造总结(有图)

沉积构造Section two Sedimentary Structures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匀一性而表现出的宏观特征。

根据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如周口店八角寨燧石结核)。

原生沉积构造是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其固结以前形成,因而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别标志。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层面构造[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和层理构造(bedding Structures)1、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波痕(ripple marks), 雨痕(raindrop mark), 细流痕(rill marks), 泥裂(cracks)(1) 雨痕(Raindrop marks)圆形或椭圆形,在少雨区发育较好。

指示水上环境或半干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水上(暴露标志)。

(2) 泥裂(Cracks)平面上为多边形,剖面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水、收缩或干化而成。

指示干旱气候或水上环境(暴露标志) 。

(3) 细流痕(Rill marks)由于细小水流侵蚀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树支状痕迹。

指示水面下降或水上环境。

(4) 其它表面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工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2 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底面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面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 平行水流方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高而窄,下游端低而宽,可以指示水流方向。

(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行水流方向,但不能指示上、下游方向。

(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而长的脊,平行水流方向。

《沉积岩石学》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沉积岩石学》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规模相差悬殊的波痕相互叠加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干涉波痕
叠加波痕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5. 波痕研究意义
(1)根据波痕类型可以了解岩石形成条件。 (2)不对称波痕指示介质的流动方向。 (3)浪成波痕可指示地层的顶底。 (4)海、湖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平行滨 线的趋势。 (5)波痕的形态和分布,是识别沉积环境 的重要依据。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成因:由波浪产生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 湖浅水地带。
特点:对称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波脊 多 平 直 , 部 分 分 叉 , 波 痕 指 数 RI=4~13 ( 多 为 6~7);不对称波痕与流水波痕类似,峰谷均 圆 滑 , 不 对 称 指 数 RSI = 1.1~3.8 , 波 痕 指 数 RI =5~16(多为6~8)。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 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下列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中,代表水动力最 强的是( )。 A.直线形 B.波曲形 C.链形 D.新月形
发育完善的流水波痕,由一个或几个向流 面纹层、许多前积纹层以及一个或几个水平的 底积纹层组成。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沉积学原理》复习资料 (2)

《沉积学原理》复习资料 (2)

《沉积学原理》复习资料古代洪积扇识别标志1、岩性:粗2、颜色:红3、砂砾岩单层厚度:大4、砂砾岩层形态:席状5、结构成熟度:低(有棱角、次棱角砾石)6、成分成熟度:低7、生物化石:缺乏8、地震反射:楔状、透镜状9、区域背景:盆地边缘10、相组合:辫状河、浅湖(海)古代辫状河沉积识别标志岩性:粗(砾岩、砂砾岩等)夹细(泥岩、粉砂岩),“砂包泥”颜色:所夹泥岩以氧化色为主砂、砾岩单层厚度:中层到块状,连续厚度<15m砂砾岩体形态:条带状接触关系:砂砾岩层底面为突变接触,且为冲刷面;顶面多突变,但可渐变测井曲线:箱形、尖峰形,少数钟形地震反射:平行、断续岩性:细(中、细砂岩为主),泥包砂。

颜色:所夹泥岩氧化色、还原色均有砂岩单层厚度:中层到块状,连续厚度一般<15m砂砾岩体形态:条带状接触关系:砂砾岩层底面为突变接触,且为冲刷面,顶面多为过渡接触,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测井曲线:钟形、尖峰形地震反射:平行、断续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的区别海洋碎屑岩陆棚(大陆架):平均坡度0.10,水深<200m,宽度一般60-100km大陆坡:坡度40-70,可达200以上, 水深200-2500m,宽20-40km。

大陆坡下部为陆隆,坡度0.010-0.070,水深1400-3700m,宽度一般60-100km。

陆棚、陆坡和陆隆合称大陆边缘。

洋盆:深海盆地、海岭、海峰、火山脊一、海相相带划分按海底地形和海水深度划分:滨海:低潮面与高潮面之间浅海:低潮面至大陆架边缘(水深200m)处半深海:大陆坡(200-2000m)深海:深海盆地(2000m以下)按照地形、水深和水体能量划分:滨岸相(海滩相、海岸相):高潮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浅海陆棚相:正常浪基面之下至大陆架边缘半深海相:大陆坡区深海相:深海盆地二、海相沉积的一般特征1、岩石类型及分布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等;成熟度高;横向分布相当稳定2、沉积构造各种层理,冲洗层理和羽状交错层理是特有;各种生物扰动构造3、自生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重力流鲍玛序列5、块状层理段(E段)块状泥岩,为浊流之后的悬浮沉积。

沉积岩-实习一、沉积构造

沉积岩-实习一、沉积构造
负荷印模:当砂质层覆盖在泥质层上时 ,由于超负 载或差异负载使沉积物发生垂向运动,上覆的砂质物 呈圆形或不规则的瘤状凸起陷入到下伏的泥质层中 火焰状构造:下伏的泥质物有时呈尖舌状或牛角状挤 入上覆的砂质层中
泥质层之上的砂质层底面可见负荷印模, 是沉积物负荷不均衡的结果
负荷印模
火焰构造
火焰构造
通常呈板状、槽状或楔状 特征:
层系厚度很大:一般在数十cm~数m之间,甚至30m
(水成一般小于2m) 纹层高角度倾斜:一般25-35°(水成的一般<25 °) 纹层较厚:最厚可达2-5cm 成熟度高:磨圆分选好,多为干净的中细砂岩,很少 含泥
形成环境:缺少植被的陆表环境,如沙漠、裸露海岸 地带等。
one2
风成交错层
d) 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
✓ 这三种层理常共生、相互过渡、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 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由泥和砂交
互沉积而成。一般与潮汐期和静水期交替出现有关。 ✓ 在强水流活动时期 ,砂以波痕形式搬运和沉积 ,而泥
保持悬浮状态;在水流减弱或静止时期,悬浮泥沉积下 来,形成砂泥交互沉积。
物理成因沉积构造 化学成因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流动 成因
物理 成因 同生 构造 变形
暴露 成因
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递变层理、水平 层理、
平行层理、波状层理
层面: 顶面构造—波痕、冲刷痕 、压刻痕
底面构造—槽模
重荷模、包卷构造、滑塌构造、帐蓬构造、砂球、砂枕构造等
干裂、雨痕、冰雹痕等
✓ 纹层厚度较大:多>2mm,可达10 mm以上。 ✓ 沉积物粒度较粗:产在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等
岩层内。 ✓ 常与大型交错层理或冲洗层理共生。 ✓ 成因:形成于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

2-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2-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沉积岩原生构造及产状 一基本概念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 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沉积岩层: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 层面、上层面(顶面)、下层面(底 面)、岩层的厚度:真厚度、铅直厚度、 视厚度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或者 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 层理:岩石的成分、结构及颜色等在剖 面上的渐变或突变所显示的层状特征。
叠状构造系指砂岩或粉砂岩中凹面向 上、形似盘碟的纹理<图1-22)。直径一 般在1-50cm之间,边缘上翘,在横向 上呈断续分布,在垂向上互相叠置。它 们的形成与沉积物中的水分向上流动有 关。这种碟状纹层的凹面指向岩层顶面
三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并恢复褶皱剖面形态
四 沉积岩产状
平面的产状要素
压模和火焰状构造在判断 岩层面向时是极为重要的 标志。具压模的层面为岩层 的底面,火焰状构造的泥质 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三利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9球状与枕状构造
球状和枕状构造多发育在泥岩或粉砂岩之上 的砂岩底部,一般局限在某一层内。其特征是, 砂岩层的底部往往破裂成紧密排列或孤立分布 的膝垫状和枕状体,有的为半球状或肾状体, 大小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砂岩的纹层与砂体 的枕状边界一致,常呈向上凹的盆状或倒蘑菇 状。
四 沉积岩产状
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层面上测量。也可用经纬仪测量。 在难以准确测定时,可根据钻孔资料、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等求出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要素可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表示。由于地质罗盘上方位标记有的用 象限角表示,也有的用3600的圆周角表示,因此文字表示也有两种:
三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10滑塌构造与卷曲层理

沉积学基础02沉积作用与沉积构造

沉积学基础02沉积作用与沉积构造
波痕内部结构(Structure of a ripple)
波痕的分类:
波痕按成因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风成波痕、干 涉波痕与孤立波痕;
按规模可分为:小型波痕、大型波痕与巨型波痕。
三种成因类型波痕对比
类型 特征
水流波痕
波浪波痕
风成波痕
形态
RI>15, SI>3.8
RI<15, SI<3.8
RI: 10~70
strongly undulatory small-current ripples.almost tending to the lingoid type. North Sea tidal flats.
直脊水流波痕
曲脊水流波痕
不对称浪成波痕,波脊分叉,北戴 对称浪成波痕,波脊分叉又复合,河
河现代海滩,粉、细砂岩。
层理类型
纹层 状沙
波状 层理
沙泥互 层层理
透镜状 层理
纹层 层组
简单 层理
简单 层理
复合 层理
复合 层理
(1)简单层理( Simple Bedding)
a) 交错层理(Cross-bedding)
形态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 cross bedding):层理面为相 互平行的平面,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
第一节 沉积作用
§2.1.1 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
物理作用主要讨论搬运介质与固体颗粒间的关系。 一、搬运介质(Transporting Media) 按照搬运方式不同,把搬运介质分为重力流和牵引流两种 类型。 1、牵引流(Fluid flow)
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水和空气是牵引流 的主要介质。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第二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在我国约占77%。

大陆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很多都是由沉积岩形成的。

观察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状、厚度和岩层出露特征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是指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包卷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生物遗迹、叠锥等。

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固结成岩之后所形成的构造,如:缝合线构造、次生褶皱与断裂等。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它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原生构造不仅为研究和判断岩层形成时的古地理(Paleogeography)和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特征提供重要资料,而且有些原生构造,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还可以用来鉴别岩层顶、底面以及确定岩层相对层序的重要依据。

了解这些构造特征,对观察、分析构造形态和分析构造环境,确定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特殊作用。

一、层理及其识别(一)岩层、层面、层理的概念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称为岩层(Terrane)。

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层称为沉积岩层(Sediment terrane)。

岩层的形成过程是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地壳的升降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如处于地壳不断下降过程中接受沉积的坳陷盆地,在其边缘沉积砾石,向盆地内部逐渐过渡为砂、细砂、粘土等物质,在盆地中心过渡为较稳定的化学沉积。

成岩以后即分别形成了粗、细不同的砾岩、砂岩、页岩、泥灰岩或石灰岩等(图2-1A )。

如果地壳继续下降,沉积区继续扩大,沉积区段则发生变化,在原来砾石层上面又沉积了砂层,原砂层上面又沉积了细砂或粘土等,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呈现出由粗到细逐渐过渡的关系(图2-1B )。

沉积学名词解释

沉积学名词解释

叠层石:碳酸盐沉积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为叠层构造或者叠层藻类构造,简称为叠层石。

叠层石由以下两种基本层组成: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盐沉积物少,故暗色;富碳酸盐岩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形成叠层石构造。

重力流:借助于重力作用使泥砂砾混杂的流体呈块状从斜坡又搞到底流动。

内碎屑:沉积盆地下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重力流等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

浪基面: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

浪基面的深度大约等于二分之一表面波长,浅海中通常20米左右,湖泊中通常5~10米。

洪积扇:是发育在山谷河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它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性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或者扇形。

发育在那些地势起伏较大,而且沉积物补给丰富的地区。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岩分布规律沉积动力学:沉积动力学是利用物理力学的知识来解释沉积构造的形成以及描述沉积物的运动状态,为重塑古沉积环境提供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信息。

沉积相: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下的所有沉积物特征的总和。

正常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片流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洪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的席状砂、砾石堆积体。

河道沉积:洪积扇被暂时性的河道切割,当洪水再次到来时,所携带的沉积物在这些暂时性河床中沉积下来。

筛状沉积:扇体表面的砾石层。

边滩: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天然堤: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的物质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堤岸。

第三章_沉积构造2

第三章_沉积构造2

四、底层面构造
由于较高速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顶面冲刷出 一些下凹的坑槽后,又被上覆沉积物覆盖,而形 成的一种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状 构造。
由于冲刷流体也是沉积覆盖层的流体,所以 覆盖层往往比被冲刷层的粒度更粗。常常是砾质 岩层覆盖在砂质岩层之上,砂质岩层覆盖在泥质 岩层之上。覆盖层底部还常含有从被冲刷层中冲 刷下来的碎块——泥砾。
2.爬行迹构造:活动的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移动时
形成的轨迹,有足迹及移迹之分。
3. 居住迹构造:主要是底栖生物为了避免水流的冲 刷及食肉动物的袭击,为了食悬浮物而挖掘一种管状居 住穴,管具有方向性及形态特征。
居住迹构造
4. 觅食迹构造:由固着底栖觅食动物向沉积物内部 进行挖掘形成的通道,通常有分枝状及辐射状,如均分 潜迹、螺旋潜迹等。
晶体印痕一般在泥质沉 积物中容易保存。常见 的有石盐晶体印痕(石 盐假晶)、石膏晶体印 痕(石膏假晶)、冰晶 印痕等。
石盐晶体的形成环境:盐湖、盐沼、潮坪石盐假
晶的出现说明:石盐晶体生长时水体盐度增高,埋藏 后孔隙水的盐度降低。
二、结核
指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明显差别 的团块状矿物集合体。
富屑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份含量少。
四、植物根痕迹 1. 植物根呈炭化残余或枝叉状矿化痕变 出现。在煤系地层中特别常见,是陆相 的可靠标志。 2. 植物根印痕对识别淡水和微咸水环境 是有价值的。 3. 根系层的存在可说明植物就地生长。
第七节 其他成因的构造
一、鸟眼与窗孔构造
(bird-eye,fenestralstructures)
一、生物遗迹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即生物遗 迹化石,是指保存在沉积 物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 动的痕迹,如保存在沉积 物层面上的爬迹及停息迹, 保存在层内的居住迹 、钻 孔迹等。 1. 停息迹构造: 由活动 的生物暂时停息在沉积物 表面 形成的浅坑,坑的形 态与生物的腹面形态一致,同生阶段形成。结核呈与 围岩界限清晰,不切穿层 理,层理围绕结核呈弯曲 状。

构造地质学02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构造地质学02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走向线 的那一端的方向,即侧伏向。
表示方法:用锐角所对的方位 表示。如600S,表示侧伏角600, 侧伏向大致朝南
注意!!在记录线理产状的同时,要记录其所在面 的产状,并搞清该面的构造性质(如断层面等)。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倾伏向和倾伏角的测量方法
➢在地质图上用符号表示(举例)
56
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4、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① 直接测定法,罗盘直接测量 三点法求产状
② 间接确定法 地质图上求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间接法求产状(作业)
只要在同一个倾斜面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找出三个不同的高程点,关键 是在A和C连线上找出与B点同高的一点D,D与B连线即走向线,平行该走向 线做另一条走向线,根据两条走向线各自高程和水平距离 就可以求出产状。
一、面理和线理的产状要素
(一)面理产状要素(三要素定位法)
1.三要素定位法:(地理方位、水平和铅直参考面)
走向(strike):倾斜面与任 一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其 两端的方向,即走向。 ① 走向线可有无数条,但走向
只有两个值,且相差180o。 ② 走向表示地质体在空间上的
延伸方向。
倾斜线 倾向线
分两大类 划分性界面
标志性界面
岩层分界面 不整合面 断层面 节理面
界面之间有依托实体
褶皱轴面 岩层弯曲包络面 褶曲的包络面
表示岩块或岩 层的空间产状, 没有具体依托 的实体。
§1、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线)
地质界面
标志性界面
褶皱轴面 褶曲的包络面
地质界面在地形图上的正投影线也可 称为地质界线。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②在油藏开发中的作用:封闭的断层主要 起遮断油层、截断油层连通性的作用;开 启的断层则大量导致油层之间的窜通、注 水窜进、甚至出现断层活动,油水井大面 积出砂和套管大量损坏的复杂情况。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微构造研究 (1)油层微构造的概念;所谓油层微构造,是指由
于油层顶面的局部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微小构造。 (2)微构造的类型:正向微构造:小高点、小鼻状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积累形成的构造。

其原理是沉积作用将来自陆地的岩屑、溶解物和有机物质等沉积物沉积在地表或水下,然后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最后逐步堆积积累形成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的形成往往与沉积环境有关。

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等,每种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过程。

例如,在陆地沉积环境中,岩屑物质通常由风力、水流等运动力将其带到一个较低的地点沉积,而海洋环境中则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沉积。

沉积物的堆积和沉积速度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体深度等。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叠加,沉积构造逐渐形成。

利用沉积构造可以对地质历史和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因为沉积物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有力证据,通过对沉积层的剖析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条件和地质事件。

同时,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粒度、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揭示出不同沉积环境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对研究地壳运动、古地理、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沉积构造是地球表面上沉积岩堆积形成的构造,其形成原理与沉积物的来源、环境和堆积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沉积构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

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

巨波曲波痕,粗砂沉积, 北戴河潮间下部。
风成巨波痕(砂丘),细 砂沉积,新疆现代沙漠。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其它构造
返回
冲刷构造
Scour structure
物理构造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交错层理 脉透层理 波状层理
层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 化学构造生物构造
图片1 图片2
返回
浪成交错层理
Wave cross-bedding
物理构造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交错层理 脉透层理
层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1
波状层理
2
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 化学构造 生物构造
1、粉砂岩,湖北潜江第三系 2、粉砂岩,河南东明第三系 3、粉砂岩,浙江杭州湾第三系
3
图片1
图片2
块状层理 生物构造
细点部分为砂或粉砂
黑色部分为泥
图片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 化学构造 生物构造
返回
脉状和透镜状层理
Flaser and Lenticular bedding
物理构造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交错层理 脉透层理 波状层理
层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砂、泥岩,湖北潜 江第三系
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 化学构造 生物构造
图片
返回
波状层理
Wavy bedding
物理构造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交错层理 脉透层理 波状层理
层理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粒序层理
块状层理 化学构造 生物构造

典型沉积构造现象

典型沉积构造现象

典型沉积构造现象
沉积构造是指在地质历史中形成的沉积物所呈现出的各种形态
和特征,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环境、气候、地质作用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沉积构造现象:
1.层理:由于沉积物在堆积过程中的分层现象,使得不同颜色、厚度、组成等的层次分明,这种特征称为层理。

层理是沉积构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沉积岩中。

2.泥屑垫状结构:泥屑垫状结构是指沉积物中的粘土、泥和细沙等颗粒在堆积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它们排列紧密、有序,呈垫状或层状,并且常常呈现出水平或斜向的走向。

3.交错层理:交错层理是指在沉积岩中出现的一种层理形式,它由不同颜色、厚度、组成的层状体相互交错而成,呈现出交错排列、斜向或曲向等特征。

这种层理可反映出流速变化、沉积物输入量变化等信息。

4.环状构造:环状构造是指在沉积岩中出现的一种环状或半环状的结构体,它们一般具有上凸和下陷两部分,呈现出明显的收缩-膨胀特征。

环状构造的形成与流体作用、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5.堆积构造:堆积构造是指在沉积岩中出现的一种大型结构体,它由多个层理、交错层理、泥屑垫状结构、环状构造等构造体相互堆积而成,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

堆积构造的形成与沉积物输入、流速、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些典型的沉积构造现象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们可以为我们
研究地质历史、推断古环境、探讨沉积作用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沉积构造: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典型原生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典型原生沉积构造
⑷生物扰动构造
粉砂岩,泥岩
前Δ
⑴水平纹理;
⑵均匀层理
⑴遗迹化石;⑵生物扰动构造;⑶韵律层理;
⑷偶有递变层理
泥岩,粉砂质泥岩
沉积环境
沉积构造
一般
岩性
典型剖面

亚相or段
典型原生沉积构造
共生的沉积构造








(进积型)
海岸沙丘
⑴风成沙丘交错层理
⑴植物根痕;⑵变形构造
中、细砂岩
后滨
⑴水平纹理
⑴小波痕层理;⑵低角面(于底部);
⑵叠瓦状构造、平行层理(于上部)
砂砾岩,砾岩(底部)

河流






洪泛平原
⑴均匀层理;
⑵水平层理
泥岩,粉砂岩
天然堤
⑴波状层理;
⑵水平纹层
⑴小波痕层理;
⑵透镜状层理;
⑶爬升波痕纹理;
⑷干裂;
⑸植物根痕
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曲流砂坝
⑴小波痕层理;⑵爬升波痕纹理
粉砂岩
⑴植物根痕;⑵不规则纹理;
⑶结核
泥岩,泥炭or蒸发岩,夹介壳层



高潮坪
⑴水平纹层
⑴强生物扰动;⑵细流痕;⑶干裂;
⑷晶体印痕与假晶;⑸雨痕
泥岩,,偶夹薄层砂岩
中潮坪
⑴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⑴潮汐层理;⑵小水流波痕;⑶浪成波痕;⑷干涉波痕;⑸改造波痕;⑹孤立波痕;⑺细流痕;⑻旋卷层理;⑼遗迹化石
互层状砂岩和泥岩
;⑶复活面
砂岩,砂砾岩
河床滞留沉积
⑴均匀层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倒转。同一地区由于地质时期地壳运动
的性质和特点不同,还会造成不同的接触关 系。
所谓接触关系,系指同一地区相邻近 的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形式。
一、整合接触

沉积作用基本连续,沉积物连续堆积,没有 间断。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 系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沉积连续,生物 连续,无构造变动 (2)过程:下降、沉积—再下降、再沉积
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在山脊,“V”字形尖 端指向下坡

C.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 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在沟谷中,“V”字 形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则指向上坡

强调:
1.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永远是在沟谷处指
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游;
2. “V”字形法则口诀:向反线同、同大线
斜交的细层组成
不同类型的斜层理细层的倾斜方向也不
同,可以向同一方向倾斜,也可以向不 同方向倾斜。
判断特征:每组细层与层系顶部主层面成截交 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 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
岩层为正常层序, 顶面在左边 岩层直立,顶 面在右边 岩层倒转 顶面在右
根据斜层理确定岩层顶底
B B
薄 薄 层灰 层灰 岩 岩 砂 砂岩 岩
A-B 剖 面图
60 50 40 30 20 10m A 红 水 河
E
B
60 50
T2 P2 T1
1
40 30 20 10m
T1
2
T1
3
补:水平岩层与直立岩层的露头界线
水平岩层:与地形等高 线平行或重合
直立岩层:沿走向呈直 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
5、岩层的露头宽度


a.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反:
露头线与等高线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向弯曲
露头线曲率<等高
线曲率
岩层界线的“V”字
形尖端指向沟谷的 上游,而穿越山脊 时,“V”字形尖端 指向山脊的下坡;

b.岩层倾向与地面坡 向一致,但岩层倾角 小于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
弯曲

露头线曲率>等高线
曲率
沟谷中,岩层露头“V”

主要特征:
1. 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2. 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
重合(“V”); 3. 岩层顶、底间的高差即为岩层的厚度; 4. 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 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
水 平 岩 层 剖 面 及 地 质 图 特 征
二、倾斜岩层
1、波痕
主要是对称波痕,尖棱状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波谷的圆弧则是指向岩层底面
2、泥裂
3、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
雹痕
雨痕
4、流水冲刷痕迹
冲刷面附近 常保留下伏 地层的砾石
四、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 岩时发生的变形。 (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
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之后 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之前 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
时代之后
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
层的断层之前
古风化壳的年代
N
V
X X
V
E
X
V V
V
V
N E
J
J
+ + V X + + + X + + V+ + + P + X+ + V + + +
+
+
P
3、不整合的空间展布和变化
成分
结构 颜色 原生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生物遗迹、
雨雹痕、印模等
三、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对岩 层顶、底面的识别
(一)层内原生构造 1 斜层理、2 递变层理、3 古生物化石标志
(二)层面原生构造
1 波痕、2 泥裂、3 雨、冰雹痕及其印模 4 流水冲刷痕迹
1、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
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 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1、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
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走向(AB)
产 状 要 素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互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索引 的直线叫倾斜线(OD)。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那个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 向(OD′)。在岩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 任一之下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 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纹层(细层):由成分单一的 细微薄片组成,厚以毫米计. ●层系:由结构和产状相似的 纹层组合成的。 ●层系组:在相似沉积环境下 形成的层系的组合,代表一套 层理的基本单元。 ●层面:层系组间的界限,是 沉积过程中暂停沉积的间断面

层理的基本类型:
平行层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
层理的识别标志

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一般在水下斜坡上,由于 重力、水流和震动等原因引起软沉积物顺坡下滑或 顺层流动作用。滑塌作用快、滑移慢。
滑塌、滑移作用形成卷曲层理
软沉积变形的鉴别特征:
常局限于一定的层位和一定的岩性中,
而整套地层变形轻微
主要由重力作用引起,故一般局限于一
定的地段
如:盆地边缘,大型隆起带边缘等有一定坡度 差的部位。
主要取决于: 岩层厚度和倾角 地面坡角 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情况如何?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 构造及产状
1.概述 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3.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4.地层的接触关系

由于地壳运动,可以使岩层改变其原来的 产出状态。原始水平的岩层可以变陡乃致直
E
O 1m 0 20 o 260 o 图 例 20 40m
O 1l O 1y 22 o 260 o 白云岩 灰岩 30 o 242 o 砾屑灰岩
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整合接触关系剖面图
二、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 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不整合的类型 平行不整合
风成斜层理
2、粒级层理(递变层理)
下粗上细,顶底面之间粒级突变
逆递变层理:下细上粗,但顶底面之间粒级渐变。
3、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一)层内原生构造 1 斜层理、2 递变层理、3 古生物化石标志
(二)层面原生构造
1 波痕、2 泥裂、3 雨、冰雹痕及其印模 4 流水冲刷痕迹
角度不整合

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 接触界线与整合接触界线相似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生
物 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缺:无沉积,因地壳上升; 失:有沉积,被剥蚀 (2)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 蚀—下降、沉积
2、角度不整合

五、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
1、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1)
地层古生物方面
化石反映出生物演化的不连续
地层缺失
2)
沉积学方面
岩性、岩相不同,并有古侵蚀面和
古风化壳; 底砾岩
3)
构造方面
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一致
构造线方向不一致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
强度不一致
2、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反、同小亦同
1:2000 1:2000 图 图 例 例 红 红 P P2 2 T T1 1
3 3
灰 灰岩 岩 T T2 2 页 页岩 岩 泥 泥 灰岩 灰岩
27° 27°
AA
0 5 50
27° 27°
1 T T1 1
1
2 水 2 T 水 T1 1
0 3 30
河 河
44 00
00 55
0 4 40
33 00
不同地段、不同部位强度、性质均有变化,
综合考虑区域多种因素
不整合的类型从右向左逐渐由角度不整合过渡为平行不整合 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由老到新逐渐扩大,表现为“超覆”
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的转化
本章小结
要点: 1.利用原生构造判别岩层顶、底关系 2.“V”字形法则 3.角度不整合及其时代的确定

顶面—上层面 底面—下层面
岩层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岩层横向上的变化

板状 楔状 透镜状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指成岩过程中 形成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如层 理、层面构造、结核、叠锥以及生物 化石等。
二、层理及其识别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 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褶皱、断 裂等)形式、强度和变形方向,变质程度, 岩浆活动不同。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 的地质发展历史。
(1)特点: 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缺
失,生物间断,有强烈构造运动(褶皱、断 层、变质、 岩浆活动)
(2)过程: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下
降、再沉积
角度不整合
N45°W∠25SW(走向为北偏西45°,倾角为 25°倾向为西南)
三、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符号表示(p13)
3、岩层的厚度
--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视厚度--顶 底面之间非 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顶底面之间 的铅直距离
4、倾斜岩层露头界限形态—“V”字形法则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 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倾斜岩层露头界线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 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当其横过山 脊或沟谷时,均呈“V”字形态,并且随 地形不同,“V”字形态也有所不同。这 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