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教案
分米认识教学设计(共3篇)
分米认识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认识与技能: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厘米、分米、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3.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产生联系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你能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3.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1 / 7毫米、分米认识-教学设计-教案二、毫米的认识〔一〕体会意义,动手测量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1〕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它有多长呢?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
〔2〕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3〕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1〕每个人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度。
〔2〕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拟准确呢?〔3〕动手量一量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关系,建立表象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以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尺子、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注意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螺丝钉、针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认识分米教师同样通过课件展示分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书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记录。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测量和记录的准确性。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学生,检查他们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作业难度要适中,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标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2.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翻开一本书,让学生看一下书的封面上有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毫米"。
3.询问学生,你们曾经听说过毫米这个单位吗?了解它的含义吗?随着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讨论和引导,逐渐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
Step 2: 引入分米1.继续使用刚才那本书,让学生看看书的背面上又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刻度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分米"。
3.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区别和关系。
Step 3: 毫米和分米的比较1.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2.让学生使用刚才展示的毫米尺或尺子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发现并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关系。
Step 4: 小结1.对学生进行小结,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毫米和分米分别是用来测量什么的?毫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Step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可以使用毫米和分米来测量什么,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能力。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测量问题,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桌子的长度、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教室的宽度等。
3.分别让学生进行这些测量,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6: 课堂作业1.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以下物体的长度:铅笔、橡皮、书。
练习换算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掌握换算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运算水平,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涉及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口算和手算的练习,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
通过讲授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换算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双重能力;通过练习和考试,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比如厘米、毫米、分米、米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演示换算方法在了解长度单位基本知识后,老师讲解换算方法,包括毫米与分米转化的方法,同时向学生简单演示具体的换算方式。
3、巩固练习通过相应的练习题目,考察学生对于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的熟悉和运用,关闭合理性。
如下:(1)将25毫米换算成分米。
(2)将4分米换算成毫米。
(3)1米等于多少分米?(4)10分米等于多少毫米?(5)33毫米相当于多少分米?4、实际应用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老师将一些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
比如:(1)一支笔长15厘米,那么它等于多少毫米?相当于多少分米?(2)教室长20米,那么它等于多少分米?相当于多少毫米?(3)一个小球直径13毫米,计算它的周长和体积。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试、练习和实际应用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反馈,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和提高学习成果。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和技巧,提升了数学计算能力和运算水平,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学生能准确地使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
2. 难点: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例如尺子上的刻度、硬币的厚度等。
2. 新课讲解:- 毫米的认识:展示实物(如硬币、纸张)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的大小;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认识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分米的认识:同样通过实物展示和测量活动,让学生理解分米的概念。
3. 实践操作:- 设计一些测量任务,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 让学生尝试将毫米和分米进行单位转换,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关于毫米和分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的重要性和应用。
- 设计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 家庭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单位转换的任务。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以上就是一份关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数学教案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
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六、学具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纸条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
(多媒体课件)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
3.1米=()厘米生:(看大屏幕说一说)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
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案
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案一、课程背景毫米分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学习并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换算方法对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尺寸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浅出传授毫米分米的换算方法,并且注重实,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毫米分米的定义和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2.学会换算毫米分米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毫米分米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理论讲解毫米和分米都是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毫米(mm)= 0.1分米(dm)1分米(dm)= 10毫米(mm)如此反复转换,就可以完成毫米分米之间的换算。
另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毫米、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实践操作在本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课桌的长度,然后将其转换成毫米或分米的单位。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法、演示实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毫米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板书和演示应该清晰明了,不要过多地使用抽象符号或专业术语。
2.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毫米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段衣带来展示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问答互动法:教师可以采用问答互动法,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测量工具、长度单位表、课件和课堂讨论问题等资料。
2.导入以“身边的长度单位”为主题,导入本节课,并让学生发表意见。
3.理论部分讲解毫米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
4.实践部分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际测量来理解毫米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5.课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写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
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
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
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
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
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课件3. 尺子4.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3. 引入新课:毫米和分米。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较小单位,1毫米等于1/100米。
2. 讲解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较大单位,1分米等于1/10米。
3. 讲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等于10毫米。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把下列长度换算成毫米:2分米、3厘米、5毫米。
把下列长度换算成分米:100毫米、20厘米、5分米。
2. 教师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并记录教室的长、宽、高。
2.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计算并填写下表:长度毫米分米10厘米____ ____20毫米____ ____3分米____ ____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实践活动:制作长度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剪刀3. 直尺4. 彩纸5. 胶水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一个以毫米和分米为单位的长度尺。
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感谢您的请求。
我可以帮您写一篇关于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的文。
下面是我的建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学会使用毫米和分米计量长度的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技能;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 学生课本;(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3) 标尺和尺子;(4) 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1) 学生需事先了解长度的概念;(2) 学生需带上尺子、彩色笔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学生课本的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对毫米和分米单位的概念进行理解。
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讨论和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学习毫米和分米: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测量长度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示范物品,让学生测量物品的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来记录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差异,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
3.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教师分发长条纸,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记录和比较。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练习使用毫米和分米计算长度,比较长度和消除误差。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几个示例,并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他们的技能。
4.小结总结:通过问答追溯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了解,让他们总结和理解。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强化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出铺垫。
四、教学方案的评价1.针对本文目标,通过这些步骤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类、测量和计算技能;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3.教师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容易热爱学习,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4.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相应的讲解和练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协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理解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培养学生操作水平。
在建立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因为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理解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理解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协助学生建立观点。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毫米分米小学数学教案
毫米分米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地将长度从毫米转换成分米。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出示一些长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毫米和分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毫米转换成分米。
2. 讲解转换的规则和方法,并做相关的讲解示范。
3.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目。
2.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巡视并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汇总并分享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题经验。
2. 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转换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将长度单位进行转换,并通
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对长度
单位的理解也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让孩子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2.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3.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2.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PPT讲解;2.实物展示和操作;3.游戏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纸条,并让学生估测长度,并进行比较. 例如一张A4纸和橡皮筋,一张A4纸和30cm铅尺等。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第二步:讲解毫米和分米教师出示PPT,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对毫米和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第三步:让学生用实物观察和测量教师分发一些实物,如钢尺、尺子等,让学生用实物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差别,并用实物测量长度。
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毫米和分米的使用。
第四步: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并针对实际情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灵活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第五步:游戏教学为加深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设置一些题目,在游戏的形式下让学生深入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例如,欢乐接龙,接受长度,时间比赛等。
第六步: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并强调毫米和分米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进行回答和对所学内容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等形式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同时也可以运用不同层次,多形式的题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毫米和分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给予学生的初步学习将为孩子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毫米分米的测量教案
毫米分米的测量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毫米、分米这两种长度单位。
(2)掌握毫米、分米的换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毫米、分米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学习重点:(1)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掌握毫米、分米的换算方法。
(3)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毫米、分米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3.学习难点:(1)毫米、分米的换算。
(2)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4.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思考。
(3)活动体验。
(4)小组合作。
5.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身边的物体,如书、桌子、椅子等物的长度,引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原来物体的大小是可以计量的,且有不同的单位。
(2)讲授:教师介绍毫米、分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重点是如何防止误差,防止计算错误。
(3)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物品为例,进行长度测量,并做成表格记录。
(4)总结:教师对毫米、分米的概念、大小关系、换算方法进行总结。
6.巩固练习:(1)在课堂上进行测量练习,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7.回顾检查:进行课时回顾,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并进行反馈与补充。
8.教学效果及评估: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应综合考虑各方面评价指标,如学习兴趣、掌握程度、能力提升等。
针对毫米、分米的测量教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3)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教学效果评估,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测量等。
9.教学思考:毫米、分米是学习长度单位非常重要的一科,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训练,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米和毫米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1、课件、尺、软盘;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昨天晚上预习中遇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流展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三,互动探究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
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体验:
①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
比划给同桌看。
②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
(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
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①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学生4人小组学习。
(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
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矫正反馈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
(2)学生用尺量。
六,迁移应用
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和毫米》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一,预习数学书26页内容。
二,寻找生活中1分米长的实物,1毫米的实物。
三,完成填空。
1米=()厘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分米
三,画一画
1,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2,
2,画一条比41毫米多4毫米的线段。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门长2()大米宽2()
黄瓜长2()蚂蚁长5()
五,在○填上“<”“>”或“=”
3厘米○3分米5毫米○5厘米
1米○10分米7分米○7厘米
《分米,毫米》巩固案
一,画一画
1,画一条36毫米的线段
2,画两条线段,使它们一共长2分米。
二,在正确的答案前面画“√”
1,一块手帕的边长约2(□米,□分米,□厘米)
2,张明的身高是12(□毫米,□分米,□厘米)
3,蚂蚁身长约5(□厘米,□分米,□毫米)
三,解决问题
1,一根绳子长28分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分米?
2,自动铅笔长9毫米,两枝这样的铅笔长多少毫米?
3一扇窗户高81厘米,给它配上9快玻璃(框子的高度忽略不计),每块玻璃高多少厘米?
四,智力大冲浪
两根电线长98分米,第一根长26分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多少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