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_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长度的测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将毫米和分米单位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1.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长度的测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实物:长度尺、绳子等。
3.教学资源:毫米和分米的实物示意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段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然后问学生这段绳子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回答10米或10分米,教师指出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并介绍今天的新课: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Step 2 毫米的认识教师出示一根长度尺,向学生展示并介绍长度尺上的刻度,指出最小的刻度是毫米。
教师拿出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然后用长度尺测量,展示测量的步骤,并向学生解释10厘米是100毫米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个毫米的实物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毫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的实物示意图来感受毫米的大小。
Step 3 分米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并解释1米是10分米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个分米的实物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分米的大小。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米的实物示意图来感受分米的大小。
Step 4 毫米和分米单位转换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2毫米的绳子,并让学生将其转换成分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2毫米是几分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12毫米等于0.12分米。
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0.25分米的绳子,并让学生将其转换成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0.25分米是多少毫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0.25分米等于25毫米。
Step 5 实际测量教师将一些不同长度的实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使用长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师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列出每个实物的长度,用毫米和分米两种单位表示。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米、分米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米、分米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
3.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概念和使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工具进行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老师问学生们:“小朋友们,家里有一条青蛙,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有多长?”学生们说:“没有想过”。
老师:“如果让你们测量它的长度,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们:“用尺子来测量。
”老师:“非常好,那么这个尺子能测出多少长度呢?”学生们:“一米。
”老师:“如果想要测量青蛙的长度,这一米的尺子明显太长了。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毫米、分米呢?”二、呈现新知识1.毫米的概念老师:“小朋友们,毫米是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长度的单位。
其实,一毫米就等于一千分之一米,也就是说,它很小很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却非常有用。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你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们:“毫米尺。
”老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这个长度是多少?”老师找出一支铅笔,并使用毫米尺测量其长度,告诉学生这只铅笔的长度是30毫米。
2.分米的概念老师:“小朋友们,那如果要测量更长的长度呢?比如说一张纸的长度,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们:“用分米尺。
”老师:“对,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分米是用来测量比较大一些的长度的单位。
它可以用来测量一些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一本书的长度太长了,你就可以使用分米尺来测量啦!”老师拿出一本书:这本书长度是26分米。
三、概念练习老师给出一张练习纸,要求学生根据图形测量出其长度并填在答案栏中。
四、巩固练习1.游戏老师把一些物品摆放在桌子上,例如纸张,书籍、笔等,让学生来猜猜他们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再用毫米、分米尺进行测量确认是否猜对了。
2.练习题老师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描述写出测量的长度,并在答案栏中填写出正确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课设计及反省教课目的:1、经过丈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点和着手操作能力。
2、经过实质丈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经过估一估计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着手能力。
教课要点:感觉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课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课准备:IC 卡、回形针、一分米长的纸卡、米尺教课过程:一、课题引入。
1.能谈谈你的身高吗?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
3.你还知道其余的长度单位吗?(报告)今日先来研究毫米和分米。
(板书课题)二、认识毫米。
谁知道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1. 在格尺上找到 1 毫米。
2.IC 卡的厚度大是 1 毫米,感知 1 毫米的度。
3.一哪些西的度能够用毫米做位。
4.通数格尺上的格子领会 1 厘米 =10 毫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5.先估,再量 IC 卡的度和回形的度。
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度。
6.画段: 2cm5mm 30mm 10cm三、分米。
1.段 10 厘米能够成 1 分米,介国位符号,用字母表示个关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 1 分米:数字 0-10 、1-11 、2-12 ⋯⋯3.用手卡住 1 分米的彩条,比划一下 1 分米有多。
4.四人小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知道的关系式研究米和分米之的关系。
四、合。
1.把四个度位按从小到大的序排一排,一它之的关系。
2.依据度位之的率填空。
3.改正调皮的信顶用的度位。
4.比大小和填位(机)五、全。
1.你有什么收。
2.课外延长:其余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1cm=10mm 1dm=10cm 1m=100cm1米=10 分米1m=10dm反省:《毫米与分米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课内容,本课教材编排有许多的同学操作活动, 又是一节中低年级数学观点课, 因此把这一课上扎实需要多思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3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3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标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2.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翻开一本书,让学生看一下书的封面上有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毫米"。
3.询问学生,你们曾经听说过毫米这个单位吗?了解它的含义吗?随着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讨论和引导,逐渐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
Step 2: 引入分米1.继续使用刚才那本书,让学生看看书的背面上又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刻度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分米"。
3.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区别和关系。
Step 3: 毫米和分米的比较1.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2.让学生使用刚才展示的毫米尺或尺子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发现并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关系。
Step 4: 小结1.对学生进行小结,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毫米和分米分别是用来测量什么的?毫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Step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可以使用毫米和分米来测量什么,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能力。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测量问题,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桌子的长度、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教室的宽度等。
3.分别让学生进行这些测量,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6: 课堂作业1.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以下物体的长度:铅笔、橡皮、书。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毫米、分米的定义和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卷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使用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教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模拟实验法。
让孩子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毫米和分米的实物或图片引入知识点,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教师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了解量角器、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模拟实验教师带领孩子进行模拟实验,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中让孩子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测量的实际情景,例如在厨房里测量菜的重量、量杯中的液体等。
5.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孩子总结所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6.练习测试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在于让孩子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以及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教师需要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让孩子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和知识。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测试题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技能。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篇一: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课为——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预设:Cm、m。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教学内容: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能够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换算方法。
2.熟练应用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练习法。
教学过程:步骤1: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自行测量长条木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
步骤2: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1.按照十分之一的关系,1分米=10毫米。
2.让学生看一下下面的表格:1毫米 = 0.1厘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0厘米3.让学生自己算一下,如果1个东西长度是6毫米,那么它的长度是多少分米?答案是:0.6分米。
4.通过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
步骤3:量化训练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或者是实际上一些绳子等,通过测量和记录它们的长度,再通过单位转换,计算出它们的毫米数和分米数。
2.然后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长度单位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更方便。
步骤4: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1.万一有一个长度单位叫做厘米,它和毫米和分米之间怎么关联?2.如果将1毫米平均分成10个小份,每个小份叫做什么?3.1米是多少毫米和分米?4.国内和国外的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通过讲解或者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5: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所掌握的知识点,强调毫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师评价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熟练掌握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并且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有所了解。
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毫米和分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尺寸。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毫米或分米来表示,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铅笔的尺寸。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测量物体长度,使学生能够将空间中的线性尺寸与数值联系起来,形成空间观念;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基本认识;
-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进行估测和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毫使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形成对长度量的大小的直观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长度单位换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将长度单位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大小关系,强调1分米和10厘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的具体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
《3 毫米、分米的认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长度单位的学习内容。
学生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定义、换算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掌握毫米和分米长度的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程度,能否正确区分并使用这两个单位。
2. 评价学生单位换算的能力,能否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3. 评价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能力,能否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测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长度单位。
2. 新课学习:(1)认识毫米:通过实物展示和测量,让学生了解毫米的定义及与厘米的关系(1毫米=0.1厘米),并让学生尝试用毫米为单位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
(2)认识分米:同样通过实物展示和测量,让学生了解分米的定义及与厘米的关系(1分米=10厘米),并让学生感受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单位换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将厘米换算成毫米或分米,加深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然后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4. 总结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毫米、分米的认识及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
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数学日记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
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1、初步认识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3.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分米单位在生活中对长度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2.帮助学生练习运用毫米、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准备1.手段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尺子、绳子、毫米尺和分米尺。
2.教师准备:教案、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长度,近距离的物体一般用毫米,稍微远一点的物体就要用分米了。
那么,毫米和分米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步:讲授1.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尺和分米尺,然后解释这两种尺的概念和区别。
2.让学生手握一个尺子,看看上面有没有刻度,然后让学生注意每一条长线代表着多少个单位,然后告诉学生,毫米尺是用“毫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短线代表1毫米;而分米尺是用“分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长线代表1分米。
3.请学生看看教师的笔记,学习如何画图表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然后记录下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的身高。
2.让学生用毫米尺和分米尺测量教室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等等,并记录下每个物品的长度。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将尺子的刻度和长度写出来。
第四步:巩固1.请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其中一些图片是用“毫米”做单位,而另一些图片是用“分米”做单位,然后求出这些图形的长度。
2.让学生解决一些长度单位转换的例题,例如:如果一根绳子的长度为3分米4毫米,那么用“毫米”表示这个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五步:总结1.给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毫米、分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习笔记,帮助他们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六、作业1.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带孩子轻松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带孩子轻松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案介绍《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教案从比较直观的小学生常见的物体出发,引导孩子们认识毫米和分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个教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非常实用。
通过学习这个教案,孩子们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长度的认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案运用指南1.意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先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让孩子们感性认识毫米和分米,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概念。
2.基础理论在理解毫米与分米的概念后,教师应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孩子们了解两者之间的量级关系,和单位的转换方式。
3.举例分析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针对实际情况,举出相关实例进行讲解。
家长和孩子也应该自己动手举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4.互动讨论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让他们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5.教学巩固在课堂结束后,家长应及时进行教学巩固,帮助孩子将当日学习的知识巩固并扩展思维。
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模拟题、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教案的优点1.直观易懂:《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一门很直观的课程。
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让孩子对长度的认识更直观。
2.应用广泛:这个教案不仅在学校中可以应用,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
从购物时计算物品的长度,到装修时确定房子的长度,都可以运用到学习。
3.深入浅出:这个教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深入浅出,易懂易学。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带孩子轻松学习数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如果家长和孩子们能够积极运用《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将会得到极大的帮助。
在此过程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爱上学习,并从中获益匪浅。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我们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使用米和厘米是否方便?有没有更小的长度单位?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通过实例讲解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纸张厚度、线段长度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和直尺上的刻度,找出毫米和分米的标记。
4.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
三、学习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使用米尺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强调要准确读取毫米和分米的数值。
2. 示范测量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练习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测量心得。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长度题目,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毫米和分米?如何进行测量?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分米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准确判断各种物体的大小,合理估算长度;
3.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
2.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毫米、分米的实物长度体验;
2.学生准备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绳子或纸条,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体会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实践
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较结果,训练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会,讨论如何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延伸
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测量长度的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
创造力。
2.实地实践: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他们将理论
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毫米、分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规范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心得用心领会。
2.练习法。
学生稳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顾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画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⑴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须要性。
⑵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画一下。
师发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⑶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方才比画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
(二)、自主体验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 5毫米、 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三)、合作展示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四)、探究点拨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 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 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五)、自测反馈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
(六)、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由于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上好不容易。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