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_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长度的测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将毫米和分米单位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1.认识毫米和分米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长度的测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实物:长度尺、绳子等。
3.教学资源:毫米和分米的实物示意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段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然后问学生这段绳子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回答10米或10分米,教师指出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并介绍今天的新课: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Step 2 毫米的认识教师出示一根长度尺,向学生展示并介绍长度尺上的刻度,指出最小的刻度是毫米。
教师拿出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然后用长度尺测量,展示测量的步骤,并向学生解释10厘米是100毫米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个毫米的实物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毫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的实物示意图来感受毫米的大小。
Step 3 分米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米的绳子,并解释1米是10分米的意思。
教师出示一个分米的实物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分米的大小。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米的实物示意图来感受分米的大小。
Step 4 毫米和分米单位转换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2毫米的绳子,并让学生将其转换成分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2毫米是几分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12毫米等于0.12分米。
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0.25分米的绳子,并让学生将其转换成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0.25分米是多少毫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0.25分米等于25毫米。
Step 5 实际测量教师将一些不同长度的实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使用长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师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列出每个实物的长度,用毫米和分米两种单位表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一、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本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4、5、6题。
二、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四、目标预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定位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的认识,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呢?是不是用米和厘米呢?第一部分:毫米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研究毫米的认识。
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还要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小物品,例如硬币、铅笔等,来感受毫米的长度。
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然后将长度转换成毫米。
第二部分:分米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分米的认识。
分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和毫米都要大。
我们可以用米尺来感受分米的长度,将长度转换成分米。
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分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或100毫米。
第三部分:单位的换算最后,我们要研究单位的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就是将一个单位的长度转换成另一个单位的长度。
例如,将1米转换成分米,就是将1乘以10,得到10分米。
我们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换算,加深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于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后练: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练题,例如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等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通过展示米尺和小棒,老师让学生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10分米,1000毫米。
学生们通过练,熟悉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
结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做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两本书,让学生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学生在测量中遇到“测量书时应该用哪个刻度?”这个问题,从中激发了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刻度的愿望。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从中总结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
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
教学分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和宽,我为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两条18厘米和三条10厘米的纸条,分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并比较测量方法,哪种方便,通过操作活动,大家觉得课桌长度需要以10厘米为一个测量单位,“你们能给这么长的距离取个名字吗?”这就自然引入分米的教学。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小米粒、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
例1 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数约1 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4.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饭桌宽100毫米。 ( ×) 课本长2分米。 (√ )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例2 10厘米是1分米 1米有分米呢?
1分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长 这本书长2(分米) 宽14(厘米 )
宽
木箱长8(分米)
高
高5(分米)
长
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打√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毛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巾
( ) (√ ) ( )
口 长 16厘米 16分米 16毫米
盅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3( 米 )
2( 毫米)
22(厘米)
3.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10_分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2_分__米_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标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2.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翻开一本书,让学生看一下书的封面上有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毫米"。
3.询问学生,你们曾经听说过毫米这个单位吗?了解它的含义吗?随着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讨论和引导,逐渐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
Step 2: 引入分米1.继续使用刚才那本书,让学生看看书的背面上又一条刻度尺。
2.问学生这条刻度尺上标的是什么,采取集体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分米"。
3.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区别和关系。
Step 3: 毫米和分米的比较1.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等。
2.让学生使用刚才展示的毫米尺或尺子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发现并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关系。
Step 4: 小结1.对学生进行小结,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毫米和分米分别是用来测量什么的?毫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Step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可以使用毫米和分米来测量什么,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能力。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测量问题,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桌子的长度、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教室的宽度等。
3.分别让学生进行这些测量,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6: 课堂作业1.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用毫米或分米来测量以下物体的长度:铅笔、橡皮、书。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毫米、分米的定义和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卷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使用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教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模拟实验法。
让孩子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毫米和分米的实物或图片引入知识点,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教师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了解量角器、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模拟实验教师带领孩子进行模拟实验,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中让孩子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测量的实际情景,例如在厨房里测量菜的重量、量杯中的液体等。
5.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孩子总结所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6.练习测试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在于让孩子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以及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教师需要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让孩子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和知识。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测试题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技能。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分享2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分享2。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概念,能够读取和计算长度的单位。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测量、估算等方式,初步掌握毫米、分米的转换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通识卡片、测量工具(卷尺、计算器等)、讲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知识阐释:毫米、分米概念的介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使用图示,确定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展示实际物品,向学生展示毫米和分米单位的应用场景。
2.课堂练习:应用毫米和分米单位为了加深生对毫米和分米概念的印象,并提高他们对不同度量单位的识别能力,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在课堂上,教师会为学生分发卷尺、计算器等测量工具,让他们能够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各种物品的长度,强化学生的知识基本功。
3.单元小测试: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测试为了确保学生已经掌握毫米和分米概念,并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教师会安排一个小测试,提供一些情景和问题,让学习者体现出他们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在本次课程结束时,教师会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课程中所涵盖的重点信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提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要特别关注的知识点。
五、教学策略1.通过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本课程中,教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包括互动、操作和视觉展示等方式,以在学生中产生关注和兴趣。
通过互动讨论和组群操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帮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忘加入游戏、小测试等娱乐元素,利用趣味化的形式,帮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地学习概念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预防学生对单调枯燥教学的厌倦,确保他们参与进来,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结论在数学课程中,毫米、分米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部分,但是如果教师采用了结合实际操作的教学策略,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之《毫米、分米的认识》(例1、例2、例3)课件
__8__毫米
_1_3__毫米
_2_5__毫米
课本23页 例2 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
1分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 分米(dm)作单位。
用手势表示出 1dm的长度。
1 分米 = 10 厘米 1 dm = 10 cm
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
1 米 = 10 分米 1 m = 10 dm
×10
第三单元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本21页 例1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课本21页 例1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 用尺子量量看!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mm)作单位。
课本22页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mm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 cm = 10 mm
用手势表示出1mm的长度。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mm?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mm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mm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降雨量、玻璃厚度、子弹直径、螺丝直径等等。
课本22页 做一做 1. 填一填。
__2__厘米__8__毫米 2. 量一量。
__4__厘米__2__毫米
高级单位
× 进
÷ 进
×10率Biblioteka 率低级单位×10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10 即×100
课本23页 例3
2厘米
2厘米 =( 20 )毫米
想:1厘米是10毫米,
2厘米是( 2 )个10毫米。
80厘米 =( 8 )分米
想:10厘米是1分米,
80厘米里面有( 8 )个10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教学内容: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能够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换算方法。
2.熟练应用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练习法。
教学过程:步骤1: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自行测量长条木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
步骤2: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1.按照十分之一的关系,1分米=10毫米。
2.让学生看一下下面的表格:1毫米 = 0.1厘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0厘米3.让学生自己算一下,如果1个东西长度是6毫米,那么它的长度是多少分米?答案是:0.6分米。
4.通过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
步骤3:量化训练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或者是实际上一些绳子等,通过测量和记录它们的长度,再通过单位转换,计算出它们的毫米数和分米数。
2.然后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长度单位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更方便。
步骤4: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1.万一有一个长度单位叫做厘米,它和毫米和分米之间怎么关联?2.如果将1毫米平均分成10个小份,每个小份叫做什么?3.1米是多少毫米和分米?4.国内和国外的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通过讲解或者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5: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所掌握的知识点,强调毫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师评价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熟练掌握从毫米到分米的换算方法,并且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有所了解。
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第1节毫米、分米的认识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估测 测量(准确)
方法:
当尺子不够长时,可以先测量 一部分,做出小标记,再测量另一 部分。
问题:“多出来”或“少出的 部分”怎么办?
“多出来”或“少出的部 分”都不够1厘米,需要用比厘 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
观察直尺,找到1厘米。
数一数,每个1厘米中有几个 小格,你又有什么发现?
1 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Fra bibliotek练习:
思考:
生活中的1毫米。
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生活中哪里会用 到毫米作单位来测量?
自动笔的铅芯 降水量
练一练
3 厘米=( )毫米 12厘米=( )毫米 50毫米= ( )厘米 100毫米= ( )厘米
小结
要知道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才可以 更好地解决以上的换算问题。
小结
要填写合适的单位,必须头脑中 有1毫米、1厘米的实物,联系生活实 际,来填写单位。
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 位:毫米,这样我们测量的数据可以 精确到毫米。
2.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这个 关系要牢记。
3.通常测量降水量的时候要用到毫米 作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测 量
第1节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想一想: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厘米,米。
思考讨论:
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选用 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动动手,自主探索
1.先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2.根据表格内容,独立测量填
写,再小组交流。
数学书 长度 宽度 厚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案名称:认识毫米和分米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2.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算。
二、教学准备:1.教材:三年级数学教材2.教具:尺子、毫米纸尺、分米纸尺、卡片、小学生纸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厘米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是什么吗?2.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Step 2:认识毫米1.准备一根毫米纸尺,展示给学生,指着最小的刻度,解释这是毫米。
2.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些物品,使用毫米纸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学生在小学生纸上绘制一个长方形,使用毫米纸尺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Step 3:认识分米1.准备一根分米纸尺,展示给学生,指着最大的刻度,解释这是分米。
2.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些物品,使用分米纸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学生在小学生纸上绘制一个长方形,使用分米纸尺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Step 4: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多少毫米,我们如何换算成分米呢?2.通过示例和解释,教导学生如何将毫米转换为分米。
3.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将给定的毫米长度转换为分米。
Step 5: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实践1.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发卡片给每个小组。
2.要求学生在卡片上写上一个物体的长度,既包括毫米又包括分米。
3.学生通过相互交换卡片,使用尺子测量卡片上的物体,并将其转换为分米和毫米。
4.鼓励学生和他们的小组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巩固拓展:1.游戏:分组比赛将课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队长。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长度,要求学生使用毫米纸尺和分米纸尺将长度转换为毫米和分米,并在黑板上写下答案。
首先完成并正确的小组拿到积分。
2.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毫米和分米的换算规则,并进行概念的梳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协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理解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培养学生操作水平。
在建立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因为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理解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理解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协助学生建立观点。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小陶中心小学冯丽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认知毫米和分米,体验1毫米、1分米有多长,探究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10分米长的吸管1根,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立方体1个,磁带1个,没用过的粉笔1根。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都有:直尺1把,1分米的吸管1根,10厘米长的物品,1元硬币1个。
同桌合用的有:米尺1把,表格2张,学具袋1个(第一组装7厘米4毫米长的小刀1把,第二组装4厘米5毫米长的橡皮1块,第三组装6厘米4毫米长的数字卡1张,第四组装7厘米5毫米长的彩笔1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喜欢)我们祖国的国宝是什么呀?(熊猫)有一只熊猫的名字叫壮壮,它不仅肯吃饭,而且又爱做运动,长得高高壮壮的。
它非常高兴,有一天,它叫爸爸和妈妈一起上医院量身高了。
它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想听它们说什么吗?请听——(熊猫爸爸说:“看来我长得比你们高。
”熊猫妈妈说:“你说错了,我长得比你还高呢。
”熊猫壮壮说:“不对不对,我才是最高的!”)哎呀!到底谁长得高呢?而熊猫壮壮的身高12后面又该填什么单位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引入新课,自然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而这一情境设置了疑问,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一种新的长单位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xx。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xx、xx。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
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xx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xx用拇指和食指表示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一做66页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
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
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xx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xx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
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xx,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4.测量,做一做67页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xx单位间有什么关系?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xx。
4.练习十七第1题。
分组练习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三、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1、第3页做一做2、第5页练习一第1、2题及第3题的前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xx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